刘伯温其人其事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h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伯温,浙江青田人,二十三岁时便考取了进士,在元末做过一些中下级的官吏。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故事。有次,他经过苏州,半夜三更听到一阵喧闹声。一打听,原来有人造房,选定这个时辰上梁。造房者是个穷人,因此所造房舍规模不大。刘伯温先是点头赞赏道:“选定上梁时辰的人很精于卜算啊。”接着他又摇头连称“可惜”。左右的人向他请教缘故,刘伯温回答说:“今夜这个时辰上梁最为吉利,这家人必定将大发。可是这次建造的房屋矮小,发财后肯定又要拆去重造,而房屋一拆,聚于其中的‘旺气’必然散去,这时离破产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故事的结局自然是刘伯温的预言得到了应验,那家人先是“不数载,藏镪百万”,拆房重建后又“贫落如故”。这则故事显然是后人编造附会到刘伯温身上的,这位老先生在民间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似乎并不主要因为他是大明朝的开国功勋,那些渲染他未卜先知的神通的各种传说才使得他倍受人们崇敬,提起刘伯温,谁个不知?刘伯温当然不可能有那些神通,不过人们将各种故事附会到他身上也不是没有原因,因为他曾辅佐朱元璋东征西讨,一统天下,是个张良、诸葛孔明一流的人物。即使没有那些怪异的传说,刘伯温本身的经历就已是颇具传奇性。
  刘伯温年青时即以文章享有盛名,他的杂文集《郁离子》揭露了元末黑暗,表现出了现实主义特征,流传颇广的《卖柑者言》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其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至今大家仍常引用的名言。元末天下大乱时,刘伯温投奔了朱元璋,据说两人刚见面时,朱元璋问他:“你会写诗吗?”刘伯温回答说:“作诗是儒士的必修课,怎么不会呢。”当时朱元璋正在吃饭。他随手拿起斑竹筷子,要刘伯温以此赋诗。刘伯温应声吟道:“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听了摇头皱眉道:“尽是秀才气味。”刘伯温说:“还没完呢。”接着他又吟道:“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张良一借问。”这两旬诗巧妙地以张良自喻,而将朱元璋誉比为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朱元璋听了大为高兴,顿起相见恨晚之意。在后来十几年里,刘伯温运筹帷幄,屡建功勋,朱元璋之所以能力挫群雄,统一中国,很大一部分功劳应归于他。因此,朱元璋登基后对这位功臣特别尊敬,一直尊称他为“老先生”而不直呼其名,并还赞美说:“你真是我的张良啊!”
  朱元璋登基后,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他的“诚”不仅只是对大明朝忠心耿耿,而且也表现在他办事出于公心,以大局为重上。有一次,中书省都事李彬贪污的罪行暴露了,丞相李善长因为李彬是自己的亲信就竭力包庇他,并亲自求刘伯温帮忙。但刘伯温不徇私情,坚决按法律办事,将李彬处死,即使与李善长结下怨仇也在所不惜。可是,后来当朱元璋不满意李善长,想撤去他丞相职务时,刘伯温却表示反对:“李善长有功,而且能协调诸将的关系,不能撤换。”朱元璋听了大为惊讶,说:“李善长多次在我的面前讲你的坏话,想加害于你,可你怎么还帮他讲话?”刘伯温回答说:“换丞相就象房屋换柱一样,必须要用大木,如果用小木去换,房屋非倒塌不可。”过了一些日子,朱元璋终究还是将李善长罢免了,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并满以为刘伯温一定会赞成,因为杨宪是他的好朋友。然而事实正相反。刘伯温说:“丞相处理事务时必须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不能参杂自己的感情和利害得失。可是杨宪做不到这一点,他有当丞相的才干,却没有丞相应该具有的气度,”朱元璋不止一次地表示,最好刘伯温亲自出任丞相,可是刘伯温总是固辞不受。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刘伯温见国家业已统一,社会日趋安定,国家建制已逐步完善,百姓也开始安居乐业,自己安国定邦的愿望已经实现,再加上接受历代开国君主杀戮功臣的教训,便也学张良急流勇退,上表辞官归乡了。他本来就不想追求白云飘浮似的富贵,回到家乡后也不以功臣自居,只想过野鹤闲云般的日子,以饮酒弈棋安度晚年。然而,诚意伯的归乡把地方官惊动了,他们纷纷前来拜谒。刘伯温一律避而不见。后来,青田县令装扮成山村野民前来拜访,不认识他的刘伯温热情接待。在吃饭时,来访者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刘伯温大吃一惊,赶紧离座口称小民,把这位县令弄得十分尴尬和惶恐不安。后来,他又来拜访过几次,但再也见不到刘伯温了。
  尽管刘伯温已归乡隐居,但朱元璋对他总不太放心,以想念他为理由,命令刘伯温每年都得来京城住段时间,刘伯温的政敌也不放过他,其中后来当丞相的胡惟庸尤为嫉恨,因为有次朱元璋向刘伯温征求对胡惟庸的看法,刘伯温没正面回答,只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您要驾车,是否会选择辕木已腐烂的那辆呢?”这事传人胡惟庸的耳中,从此他便将刘伯温恨之入骨。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刘伯温入京觐见时患病,胡惟庸假意前去探望,伺机毒死了他。一代名臣,就这样死于奸人之手。刘伯温建立了张良般的功业,但终于未能像张良那样安享天年。
  
  (责任编辑/杨剑鸣)
其他文献
企业的发达靠什么?个人的发家致富靠什么?一是靠一定的经济和物质基础,二是靠聪明的头脑和由此产生的经营谋略。两者相比,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向你展现的就是一个依靠聪明才智发迹的例证。  在委内瑞拉的石油和航运业中,有一位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大富豪叫拉菲尔·杜德拉,他原是一个赤手空拳的无产者,凭着超人的智慧,他巧借他人的力量,善于运筹而大获成功。他的发家,是从一次连环套式的大买卖开始的。  六十年
期刊
买黄油    一名小男孩走进杂货店,说:“我买一磅黄油,与从前那种完全一样的。妈妈交代,要是不一样就不买了。”  “啊”,老板说:“太妙了!大家对我的黄油印象真是好极了!”  “不,”小男孩说:“爸爸的许多朋友又要来喝茶,妈妈设法不让他们再来。”    请用脚踢吧    鲁莽的年轻人偶然撞倒外科医生。医生气得举手要打。年轻人哀求医生:“请用脚踢吧!千万别用手打我。”  “为什么?”  “人们都说
期刊
在漫长的冬季里,冰冻的松花江如同一条玉带环绕着哈尔滨市。然而,正是这样冷漠的季节,热爱艺术的哈尔滨人却赋予了他温暖的色彩。他们用松花江原生冰进行艺术创作,雕塑出千姿百态的冰雕艺术品,再辅以五颜六色的灯光,构成了独具北国特色的冰灯艺术。  制作冰灯的工艺并不复杂,先用创锯切削冰块。弄出作品雏形,再用铲凿在上面精雕细刻,一座座伟岸瑰丽的冰雪殿堂,一个个意趣盎然的人物和动物形象,就宛然若生地出现在街头、
期刊
香港虽然是个弹丸之地,但影视文化却异常活跃。1967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即无线电视)成立,1982年9月,远东集团主席邱德根将“丽的”电视更名为“亚洲电视台”。从此香港无线台与亚洲电视台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下面披露的就是香港传播双雄大纷争的一些趣闻。    银弹挖角与选美争风    “银弹”是高薪重酬的代名词,亚视重组后,可以说是不顾一切地向无线大肆施银弹挖角,而且战果辉煌。亚视1988年由
期刊
猫是人们喜爱的宠物之一。   猫属哺乳纲,猫科,其趾底有脂肪质肉垫,因而行走无声。  猫是一种“沽身自好”的动物,因为它的舌头上长满了肉刺。所以猫常用舌当梳子将全身的毛梳理得整整齐齐。  猫的性情驯良。喜捕食鼠类,有时亦食蛙、蛇等。猫的品种很多,一般认为欧洲家猫起源于非洲的山猫,亚洲家猫起源于印度的沙漠猫。  猫的分类方法是分为两大类:纯种猫和杂种猫,  纯种猫是为获得某种特性,用人工定向繁殖的,
期刊
古往今来,大多数读书人对书都是喜借善藏的。无论借书和藏书,其目的都是为了读。藏而不读,又不肯借给别人读的人.都会给人们留下话柄。明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收藏一本秘籍孤本书,他的同学景清(后来官至御史大夫,与方孝孺齐名)想借来一读,他先是不愿借。景清说尽好话,发誓说第二天就还,这才借到。到了第二天,这个人去要书。景清说:“我不知什么书,也未曾借过啊!”这个人十分生气,便告到祭酒跟前。景清拿着他所借的
期刊
南沙群岛位于我国南梅的最南端,是我国南海诸岛中岛礁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群岛。她犹如灿烂的群星,棋布在8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忠实地守护着中国的门户。  南沙群岛,原名团沙群岛,在我国历代史书中均有记载。如在唐代,南沙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她历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南沙群岛西邻越南,东近菲律宾,南望马来西亚和文莱。涨潮时淹没,退潮时露出的暗礁、暗沙占二百余个,露出海面的岛屿只有二、三十个,周围都由千
期刊
巍巍巴山,重峦叠嶂,峭壁凌云。1933年至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錾字宣传队利用这种有利地势,在通江县境内镌刻了大量的石刻标语,进行宣传鼓动工作,这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个创举。在川陕苏区两年多的时间里,红四方面军宣传队刻下了内容各异、大小不等的标语1200余条,成为“红军之乡”——通江的一大奇观。  红军入川后刻下的第一幅石刻标语是“争取苏维埃中国”,字高2米,宽1.8米,
期刊
“茶圣”陆羽所撰《茶经》论述了茶的性状、产地、采制、烹饮等法,但是没有论述我国各族人民的饮茶特点。居住在我国大西北的哈萨克族人民就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哈萨克族人民不管男女老少,可以一天不吃饭,但是一天不喝茶不行。他们通常饮用砖茶和茯茶,但茶不是泡制,而是熬煮而饮。煮茶的活儿往往由妇女干,因为她们细心又耐心地煮茶,既要使茶水烧开,又不至于让茶水沸滚过头,要不断地用勺子扬茶。  哈萨克族人民不是单
期刊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侵略者们,经过几番较量,发现这个貌似强大的东方帝国,却原来已是百孔千疮,摇摇欲坠了。因此列强纷纷前来,到这块“乐园”各取所需。19世纪70年代的新疆,由于当时满清朝廷正在全力以赴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无暇西顾。1864年6月,新疆一些少数民族的地方分裂势力起兵反清。于是乎,沙皇俄国和美帝国主义便乘机将侵略魔爪伸入南疆。在他们的唆使下,中亚细亚的浩罕汗国(这是一个由乌兹别克人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