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请守好你的“道”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u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物理之道”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科学方法的教育很多,而对学生及时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偏弱。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道”的起源;寓“道”于“教”之历史变迁及人文理念在物理之道中如何体现等方面,谈谈个人认识。
  关键词: 物理教学 人文思想 儒家 道家
  黄宏和巩汉林合作过一个小品,名叫《鞋钉》,在小品中黄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要想守好你的摊,首先守住你的道。”物理教学就是物理教师的“摊”,为了守住它,必须守好我们的道——物理之道。
  一、对“道”的追根溯源
  道的本义是指路、方向、途径。《说文》曰:“道,所行路也。”《尔雅》曰:“一达谓之道。”皆是本义。
  道的含义是指法则、规律、道德、方法和技术。《孟子·公孙丑下》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唐朝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即是对“道”含义的延伸和拓展。
  最早提出“道”,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伏羲创立的《易经》一书,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可谓是最早的出处。但是易经对道的阐释过于简单,世界上第一次对道进行精确的定义并且赋予它比较深厚的内涵和比较宽广的外延的,非老子莫属。老子在《道德经》中有73处谈到“道”,对“道”进行了非常周密的定义和阐释。
  例如《道德经》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1]可谓是老子对“道”严密的阐释和由衷的感叹。
  二、寓“道”于“教”之历史渊源
  1.重视“道义”渗透的古代教育。
  中国古代教学非常强调“道”的教育。儒家的人才观把人分成两类和四个等第。
  两类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
  《论语·雍也》载:“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2]
  四个等第为:(1)有德有才,谓之第一等人也。此等人才,德才兼备、德艺双馨,为社会之栋梁,人中之翘首,当然最好了。(2)有德无才,谓之第二等人也。此等人才,道德高尚,品行端庄,虽无大用但不会危害社会,仍然是社会安定之中坚力量。(3)无德无才,谓之第三等人也。此等人才,虽品德平平,才能普通,但忠厚老实,勤俭守中,也会为社会带来正能量。(4)无德有才,谓之第四等人也。此等人才,身具经天纬地之才,心无造福社会、仁爱天下之德,为了一己之利,丧尽天良而不悔,置大众利益于不顾,实为社会之大害。所以在儒家的教育观念中,对“道(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弟子规》的总叙主要内容包含18个字:“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3]可见前12个字都是讲的“道(德)”的内容,只有后6个字才讲学“文”的重要。所以古代教育把“道”的教育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文”的内容。
  2.轻视“道德”培养的现代教育。
  审视现在的教育,情况与古代刚好相反。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一切向学业成绩看齐,分数就是质量,升学就是成绩,不重视和考查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以培养出大量无德而有才之人,这是造成当今社会乱象的原因之一。曾经出现过的地沟油食品、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咸鸭蛋等事件,哪一件不是无德而有才之人的“杰作”,普通人就是想这样做,可有这样的本领?
  这种本末倒置、饮鸩止渴的教育乱象竟然大有市场,真是当代教育之悲哀。
  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纲要”中,将课程目标确定为三个维度。可现实情况是不少的学校和老师对第一维的“知识和技能”和第二维的“过程和方法”执行得很到位,但对第三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情况则是乏善可陈,而这恰恰要求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道”的教育内容部分。
  笔者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人微言轻,不可能改变整个社会教育之乱象,也没有能力要求所有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道”的内容。只有在物理教学的一亩三分地上播种仁者之心的人文思想,渗透兼爱天下的“道”的内容,方为正途。
  三、物理之道的内涵和外延
  何为物理之道?
  狭义地说,包含把物理学中的思维方式(实验、探究、推理)应用于解决物理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即科学方法的教学,主要层次结构下如图所示[4]。
  广义地讲,包括把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道义、道德、伦理、价值观)渗透于物理品质培养时的思想和观念,即人文思想的教育,这是本篇文章内容之所在。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国人的基因,在物理教学中除了要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训练,还必须适时地把儒家、道家等思想贯穿其中,使学生在掌握深奥的物理理论的同时,培养浓浓的人文情怀。
  1.物理之道闪耀在“修身为本”的儒家思想之中。
  (1)学习儒家思想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应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5]“学”即学习知识,“习”即实践应用,可见儒家在强调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说出了实际应用的必要。而物理学正是理论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如在教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之后,适时地补充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就非常必要。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100~103页,安排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教学内容及设计霍尔效应的课题研究材料,在第98页的“问题与练习”中有意选择速度选择器和磁流体发电机这方面的习题,就是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另外,课本上没有编排,但与最新科技发展联系最紧密的内容,教师要及时整理,大胆引入。如教学完“万有引力与航天”及“宇宙航行”的内容时,完全可以与人造地球卫星、北斗导航系统及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等系列知识密切联系起来。把最新前沿科技内容搬进课堂既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效果奇好,这正是物理学科的迷人之处。   (2)领会儒家思想有利于百折不挠奉献精神的培养
  孔子为《易经》所作的《易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正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之源。物理学中有丰富的物理学家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探索历程,其精神实质正是儒家思想的体现。科学家人格魅力正是培养学生这一优秀的品质的好教材。
  如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行星的运动”一节的“科学足迹”栏目,教材补充了阅读材料:“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因为是阅读材料,许多教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的仅让学生自由阅读了解就过去。
  笔者认为好好利用这段材料非常必要。从托勒密的地心宇宙说到哥白尼的日心宇宙说;从布鲁诺为科学而献身火海到第谷·布拉赫和开普勒的开创性观察和研究;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中蕴涵的“天机”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和运用,如此跌宕起伏的研究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扣人心弦、发人奋进的鸿篇巨制,其中包含的科学的态度、美学的思想及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永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亘古不衰,多么好的材料和机会,弃之不用太过可惜。
  (3)渗透儒家思想有益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论语·学而篇》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6]本句的核心是“本”和“道”,“本”的本义为根基、原则。“道”的本义为规则、道理。但在这里,笔者认为“本”应理解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这样的观念,并时时践行它,才能拥有一个理想的人生,才能达到孔子所倡导的“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7]的境界。
  如在教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过程中,适时地介绍其出身贫寒而矢志不渝、成就斐然而低调做人的故事,正是对万千学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的好时候,如此事例不胜枚举:牛顿的功绩、麦克斯韦的贡献、居里夫人的成就、伦琴的神奇射线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可以说,物理学史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和生涯规划的最好的教材,同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培养最有利的阵地。
  2.物理之道呈现在“九九归一”的老子(道家)观念之内。
  《道德经》第42章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8]其中蕴藏着物理学中“归一”思想。这个理念不仅在物理学探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和物理习题解决的思路方面应用广泛,而且在教材编写章节次序上有所体现。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电磁感应”类知识的编写为例,说明“归一”理论的应用。
  明白了“归一”的道理,在完成上述三章的内容后,一定要把三章内容“归一”总结,才能系统地完成全部“电磁感应”知识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全貌,可实际上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这样做的教师少之又少。
  3.物理之道蕴藏于“清静无为”的庄子(道家)信念之间。
  庄子的理论中有许多超前的思维,这些思想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荡涤,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者的光芒。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9]——微元和极限的思想。
  (2)“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10]——变化和矛盾的思想。
  (3)“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11]——相对和辨证的思想。
  下面以微元和极限思想为例,阐述庄子的理念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就渗透了微元的物理之法(道)。如教材必修1中推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就利用这种思想,见甲、乙、丙、丁四个图[12]。
  分析:在高一阶段,这种用微元的思想推证v-t图像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的结论,是教学的难点,但对于物理之道的培养来说,却非常必要。
  极限和微元的思想在解答物理习题时也有用武之地。江苏高考物理试卷中经常出现采用此类方法处理问题的题目,如2006年第19题、2008年第15题、2009年第15题等。
  四、在“物理之道”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的几点建议
  1.物理教师首先要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长期以来,文理分科,使得物理教师(理科生)人文知识匮乏,呈现出逻辑推理知识有余而人文社会知识不足的现象。所以物理教师要自学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儒、道、墨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不求深度,但求广度;不求精通,但求熟知,这样才能达到“先诸己而后求诸人”的境界。
  2.要提炼与总结,使教材中的人文理念显性化。
  物理教材中体现人文思想之处不是无处不在,也不是绝无仅有。所以物理教师应熟悉教材,了解教材中人文理念隐性化的地方,教学中及时补充和引用相应的人文知识,使其显性化。
  3.应做好计划,适时补充,避免课堂陷入画蛇添足、东施效颦的境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高一开始,教师就要做好人文思想渗透的计划和研究,不能寻求每节课都要呈现人文的理念,更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地强行渗透,否则很容易陷入“画虎不成反类猫”的境地。
  4.要避免课堂教学中“唯人文而重”的错误观念。
  在物理之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物理的科学方法的教学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人文思想的渗透只是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不应过于夸大人文教育的重要而忽视物理学科的主要任务。万不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一位教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则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13]多么亲切的话语,多么殷切的期望,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有何理由不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做“经师”和“人师”统一的新型教师,在“授业”和“解惑”的同时重视“传道”的责任和使命呢?这是历史赋予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李泽伟.老子道德经的奥义[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09:105.
  [2]傅佩荣.论语新解(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231-232.
  [3]闻钟.弟子规[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1-2.
  [4]朱秀丽,冯杰.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显性化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8):2.
  [5]傅佩荣.论语新解(上)[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2.
  [6]傅佩荣.论语新解(上)[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5-6.
  [7]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378-379.
  [8]李泽伟.老子道德经的奥义[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09:180.
  [9]雅瑟.庄子大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390-391.
  [10]雅瑟.庄子大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190.
  [11]雅瑟.庄子大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24-25.
  [12]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M].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8.
  [1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中国教育报,2014-09-10(02).
其他文献
摘 要:错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教学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应进行换位思考,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捕捉、反思、利用学生错误中所蕴含的合理的资源,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做契机,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让错误转变宝贵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 课例研究 出错资源 学习习惯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深入,在数
摘 要: 实验失败是常有现象。在很多时候,实验的失败往往得不到应有重视,甚至当我们面对实验失败的时候会加以“掩饰”。其实,失败的实验也是一种难得的资源,从失败实验中可以挖掘出很多闪光点。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失败实验 价值  一次听新教师上“互感和自感”这堂课,在进行书上演示实验“断电自感”时,教师对全班学生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然而实验没有成功,全班哄堂大笑。于是教师在慌乱中又进行了第二
摘 要: 有效的问题设计及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生命课堂 问题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创设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进行了积极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同仁交流。 
摘 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音乐教育工作者改变了过去对音乐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音乐课由狭变广、由静变动,音乐课不再局限于学习课本知识,而是师生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资源的展示平台。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初中音乐《中国功夫》一课为例,从深挖教科书资源、适当选择音乐媒体资源、巧用学科资源三个方面谈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 课程资源 音乐课堂教学
摘 要: 建设初中体育大课间是为了让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大课间内容,使其成为教师教学的实践园地,从而更好地进行体育课堂教学。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实践园地 精心设计  教育部新批准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不应是传统的“放羊”活动,而是应该精心设计,让更多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育素质。为此教师必须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精心设计属于学生的体育活动
摘 要: 隐蔽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的,是以潜在形式存在的影响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因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学体育课程主要注重显性课程,忽略隐蔽课程。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对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系统阐述体育隐蔽课程的含义和实质,探索隐蔽课程在教学中的实践方式,旨在为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学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学体育 隐蔽课程
摘 要: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内涵是多元化的。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育管理者的理论经验水平在不断更新提高。如何使理论化的教育管理学更科学、更直观、更实际地应用到现代教育生活中,这其中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教育事例经验总结,从这些真实的案例中不断得到新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心理学 学生个性 德育教育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职教中心。学校开设的专业学习课程较丰富,在校学生普遍在15至17岁之间,
《细节决定成败》是汪中求先生总结多年管理、咨询工作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写成的一部管理专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具有实际作用。我认为在教学工作中任何一个细节做得不好,都可能造成很大甚至是不可弥补的损失。一节课40分钟,每位老师都能上,只是上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一些细节决定完成的质量。  现以六年级(上册)《登月之旅》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细节。  
摘 要: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频率最高,最了解学生,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最大。本文主要通过开展优秀中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的形式,针对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不良情绪、学习动机不足、两性交往、自我中心性格等,谈谈他们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以及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中职 班主任 学生 心理健康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时期,伴
摘 要: 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赴国外高校留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为基础,探讨了海外留学生在生活、求学方面所面临的困惑与难题。调查数据直观反映了这一群体的总体特征,同时访谈展现了对个体的细致分析。最后,文章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建议,旨在帮助海外留学生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  关键词: 留学生 生存现状 调查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和留学政策的放宽,中国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