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广播节目主持人良莠不齐,关键是对其“职业能力”评价标准模糊,进而造成其行为的失范,节目质量低俗,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从政治方面、知识底蕴、主持技巧三个大方面十个小方面对广播节目主持人“职业能力”建设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职业能力 学识修养 主持技巧 应变能力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89-02
传播学者认为,“受传者的信任,无论对一个记者来说,或是对一张报纸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富”。这种信任的财富,对于主持人来说尤为重要,它取决于主持人“职业能力”的高低。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而言,“职业能力”是选拔录用及培养评估节目主持人水平的依据。评价标准缺失或模糊,不仅会造成主持人录用机制的混乱,也会造成主持人职业行为的失范,影响节目质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将从思想道德、学识修养、语言文字水平,到心理素质、应变能力、体能状态等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职业能力”提出要求。
一、政治方面
(一)思想素质
在我国,广播电台这一传播媒介承载着传播信息、传承文化、提供服务、娱乐生活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广播媒介始终被认为是党、政府、人民的喉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作为广播媒体中最显眼的角色,是大众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介质,其承载的媒介责任也更为沉重,具有一定的公众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所以,广播节目主持人要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备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具有很强的政治思辨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体察百姓的情绪和要求;始终坚持传播工作的党性原则。
(二)职业道德
广播节目是为听众服务的,所以,做听众的朋友、知音,全心全意地为听众服务是节目主持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主持人还应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廉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物欲需求也悄然膨胀。对于主持人而言,金钱、地位、名利的诱惑时刻存在,一些意志薄弱的主持人抵挡不住纸醉金迷的吸引,开始妥协、让步,甚至利用主持人的地位和职能来谋求私利。因此加强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是刻不容缓,也是长期不懈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对我国的广播电视监管部门提出了要求,即制定出相应的纪律、制度,以形成一种约束力。
(三)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文关怀”,是现代大众传播的一种理念和追求,它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对人的尊重,对终极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探求,对民众疾苦哀乐与生存环境的关注。同时,从微观角度讲,人文关怀也是潜在的素质问题。主持人的一言一行稍不留意透露出的某种冷漠和轻蔑,都可能给别人留下心灵的阴影。
二、知识底蕴方面
(一)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收敛式和发散式思维。收敛式思维方式指受一致意见制约的人们所进行的教条性思维方式,它使人们的注意力全部收敛,聚集在某一共同理论方面和点上,思维方式也有严格模式。所以,广播节目主持人要培养具有活跃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保守、不僵化,把好的思维方式变成习惯,会受益终生。
(二)知识阅历
“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要把某个知识门类的基本框架,用比较丰富的知识来支撑自己的节目,克服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窄而造成的内容概念化、推演公式化、结论简单化以及缺乏说服力的情况,从而达到驾驭自如、游刃有余、举重若轻的状态”。
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而言,丰富的生活阅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是知识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主持人化解理论知识的溶剂,是增加主持人真实感、可信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使阅历真正地转化为理性的认知,节目主持人在积累知识、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同时,还应学会冷静思考,与人相互探讨切磋,甚至在与人聊天中探讨社会现象、交流生活的感悟。白岩松提出“强制寂寞”这一理念,实际上是在提醒主持人有时候要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审视生活、梳理阅历。
(三)心理素质
广播节目主持人是支配广播媒介交流的传播者,是点对点的信息流动和点对面的信息流动。主持人在信息的交流、传播过程中,注入了各类互动的因素,创造了多种复合的传播形态。在这些传播形态中,主持人始终都发挥着“主持”的作用,这也奠定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心理状态的波动,直接影响着节目质量。人的心理素质比较复杂,包括需要、动机、目的、态度、意志和情绪等。主持人在节目中以“我”的身份出现,尤其是广播现场直播节目,完全处于一种进行时态,这是动态的、可变的,随时可能有意外、突发事件出现,这无疑给主持人心理蒙上了紧张情绪。所以,为了保证广播直播节目的播出质量,主持人必须具备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在话筒前要从容不迫,充满自信,处变不惊。
三、技巧方面
(一)流畅得体的语言表述能力
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主持人的看家本领。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语言和语言学》中提出:“语言修养自然包括说话和写文章,拿这两件事来比较,说话尤其不容易,一则应时触发,没有从容润色的时间,二来呢,不但要照顾说话的内容,还要同时照顾说话的声音和姿态。把说话称为一种艺术,一点也不过分。”广播语言除了要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之外,还要有个性化的要求。也就是说,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既要像口语一样生动活泼,又要像文学作品一样严谨精炼,讲究结构和美感。
(二)严谨而富有个性的写作
广播节目主持人应突破“只说不写”的认识怪圈,因为“不会写就说不好”,要锻炼出口成章的本领,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外,还要练就“落笔成文”的本领。正所谓“嘴里要想有,脑里先要有;要想会说,必须会写”,只有勤写会写才能在主持节目中做到词汇丰富、内容充实、逻辑性强,用词准确、生动,善于说得巧妙。目前我国各级广播电台中,节目制作过程都需要主持人全程参与,或由主持人组织制作,这使得主持人必须具备写稿能力。一位好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想要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个性特色,必须坚持自己修改稿件,这样才能保证沿用自己的风格主持节目,形成稳定的主持风格和特色。
(三)机智敏捷的临场应变
应变能力是指人们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话筒前,亦时刻都在准备承受现场瞬息万变的突发事件。面对尴尬的事件、意外的状况,主持人都要临场不乱,沉着、冷静、机智地想出相应的对策,巧妙地“圆场”,使节目顺利进行。
(四)运筹帷幄的现场驾驭
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所需的采访和串联,通过自身的思维反映和对事务持有的看法、观点,与听众进行言语交流,传达规定信息;在节目进行中,要善于营造良好的交流气氛,推进节目进程,控制节目节奏等。因此,要有足够的现场驾驭能力才能够胜任这一系列工作。例如,在广播直播中,要求主持人首先能够把握节目的主题,稳健地让节目按照设计的方向运行。还要把握好节目的节奏和时间,要让设计的重点和高潮出现得尽量完美,主持人既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要把握好嘉宾或者参与听众的情绪和节奏,还要自如运用好音乐、音响和自己的语言表述,以及其他的辅助手段。所以,现场驾驭素质能力也可以认为是主持人各种职业素质的综合体现。
【参考文献】
[1]吴玉玲.广播电视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2]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毕一鸣.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视听传媒的历史变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关键词]职业能力 学识修养 主持技巧 应变能力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89-02
传播学者认为,“受传者的信任,无论对一个记者来说,或是对一张报纸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富”。这种信任的财富,对于主持人来说尤为重要,它取决于主持人“职业能力”的高低。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而言,“职业能力”是选拔录用及培养评估节目主持人水平的依据。评价标准缺失或模糊,不仅会造成主持人录用机制的混乱,也会造成主持人职业行为的失范,影响节目质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将从思想道德、学识修养、语言文字水平,到心理素质、应变能力、体能状态等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职业能力”提出要求。
一、政治方面
(一)思想素质
在我国,广播电台这一传播媒介承载着传播信息、传承文化、提供服务、娱乐生活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广播媒介始终被认为是党、政府、人民的喉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作为广播媒体中最显眼的角色,是大众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介质,其承载的媒介责任也更为沉重,具有一定的公众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所以,广播节目主持人要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备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具有很强的政治思辨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体察百姓的情绪和要求;始终坚持传播工作的党性原则。
(二)职业道德
广播节目是为听众服务的,所以,做听众的朋友、知音,全心全意地为听众服务是节目主持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主持人还应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廉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物欲需求也悄然膨胀。对于主持人而言,金钱、地位、名利的诱惑时刻存在,一些意志薄弱的主持人抵挡不住纸醉金迷的吸引,开始妥协、让步,甚至利用主持人的地位和职能来谋求私利。因此加强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是刻不容缓,也是长期不懈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对我国的广播电视监管部门提出了要求,即制定出相应的纪律、制度,以形成一种约束力。
(三)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文关怀”,是现代大众传播的一种理念和追求,它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对人的尊重,对终极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探求,对民众疾苦哀乐与生存环境的关注。同时,从微观角度讲,人文关怀也是潜在的素质问题。主持人的一言一行稍不留意透露出的某种冷漠和轻蔑,都可能给别人留下心灵的阴影。
二、知识底蕴方面
(一)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收敛式和发散式思维。收敛式思维方式指受一致意见制约的人们所进行的教条性思维方式,它使人们的注意力全部收敛,聚集在某一共同理论方面和点上,思维方式也有严格模式。所以,广播节目主持人要培养具有活跃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保守、不僵化,把好的思维方式变成习惯,会受益终生。
(二)知识阅历
“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要把某个知识门类的基本框架,用比较丰富的知识来支撑自己的节目,克服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窄而造成的内容概念化、推演公式化、结论简单化以及缺乏说服力的情况,从而达到驾驭自如、游刃有余、举重若轻的状态”。
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而言,丰富的生活阅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是知识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主持人化解理论知识的溶剂,是增加主持人真实感、可信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使阅历真正地转化为理性的认知,节目主持人在积累知识、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同时,还应学会冷静思考,与人相互探讨切磋,甚至在与人聊天中探讨社会现象、交流生活的感悟。白岩松提出“强制寂寞”这一理念,实际上是在提醒主持人有时候要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审视生活、梳理阅历。
(三)心理素质
广播节目主持人是支配广播媒介交流的传播者,是点对点的信息流动和点对面的信息流动。主持人在信息的交流、传播过程中,注入了各类互动的因素,创造了多种复合的传播形态。在这些传播形态中,主持人始终都发挥着“主持”的作用,这也奠定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心理状态的波动,直接影响着节目质量。人的心理素质比较复杂,包括需要、动机、目的、态度、意志和情绪等。主持人在节目中以“我”的身份出现,尤其是广播现场直播节目,完全处于一种进行时态,这是动态的、可变的,随时可能有意外、突发事件出现,这无疑给主持人心理蒙上了紧张情绪。所以,为了保证广播直播节目的播出质量,主持人必须具备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在话筒前要从容不迫,充满自信,处变不惊。
三、技巧方面
(一)流畅得体的语言表述能力
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主持人的看家本领。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语言和语言学》中提出:“语言修养自然包括说话和写文章,拿这两件事来比较,说话尤其不容易,一则应时触发,没有从容润色的时间,二来呢,不但要照顾说话的内容,还要同时照顾说话的声音和姿态。把说话称为一种艺术,一点也不过分。”广播语言除了要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之外,还要有个性化的要求。也就是说,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既要像口语一样生动活泼,又要像文学作品一样严谨精炼,讲究结构和美感。
(二)严谨而富有个性的写作
广播节目主持人应突破“只说不写”的认识怪圈,因为“不会写就说不好”,要锻炼出口成章的本领,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外,还要练就“落笔成文”的本领。正所谓“嘴里要想有,脑里先要有;要想会说,必须会写”,只有勤写会写才能在主持节目中做到词汇丰富、内容充实、逻辑性强,用词准确、生动,善于说得巧妙。目前我国各级广播电台中,节目制作过程都需要主持人全程参与,或由主持人组织制作,这使得主持人必须具备写稿能力。一位好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想要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个性特色,必须坚持自己修改稿件,这样才能保证沿用自己的风格主持节目,形成稳定的主持风格和特色。
(三)机智敏捷的临场应变
应变能力是指人们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话筒前,亦时刻都在准备承受现场瞬息万变的突发事件。面对尴尬的事件、意外的状况,主持人都要临场不乱,沉着、冷静、机智地想出相应的对策,巧妙地“圆场”,使节目顺利进行。
(四)运筹帷幄的现场驾驭
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所需的采访和串联,通过自身的思维反映和对事务持有的看法、观点,与听众进行言语交流,传达规定信息;在节目进行中,要善于营造良好的交流气氛,推进节目进程,控制节目节奏等。因此,要有足够的现场驾驭能力才能够胜任这一系列工作。例如,在广播直播中,要求主持人首先能够把握节目的主题,稳健地让节目按照设计的方向运行。还要把握好节目的节奏和时间,要让设计的重点和高潮出现得尽量完美,主持人既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要把握好嘉宾或者参与听众的情绪和节奏,还要自如运用好音乐、音响和自己的语言表述,以及其他的辅助手段。所以,现场驾驭素质能力也可以认为是主持人各种职业素质的综合体现。
【参考文献】
[1]吴玉玲.广播电视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2]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毕一鸣.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视听传媒的历史变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