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446395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种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科目,阅读不可或缺。因此,加强阅读教学势在必行,但当前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却令人担忧。由于应试教育、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观念等诸多因素存在,阅读教学形同虚设。通过以上诸种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展开剖析,以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改善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关键词:语文 阅读 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方法。虽然“教无定法”,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会或多或少有它的遗憾之处。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语文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切合学习的主体——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应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学生要学好语文,必然以大量阅读为基础,否则学生就会在相对保守的状态下开展学习。尽管现在中学语文离不开大量的文言文、古诗词以及汉字词、句的积累,但是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阅读,而阅读教学又更是引领学生阅读的第一主阵地,因为学生只有“取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鉴于这种情况,笔者以为,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指导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充分的直接对话。这就要求阅读教学回归真实的阅读。下面笔者就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方面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一、课文的结构分析模式:“感性认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与“泛读——精读——研读”
  语文阅读的认识过程应是系统而完整的,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它应起始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而发展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因而,从认知方面来说,是个由“感知”到“理解”进而“运用”的过程;从教师教学方面来说,则是要求学生从“泛读”到“精读”再到“研读”的教学指导过程。
  语文阅读的感性认识阶段。就是要学生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即文章写了些什么。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则是指导“泛读”。要做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就必须“精读”,即明白文章为何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何在,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结构、线索等问题的目的。因此。“精读”有别于“泛读”。它是在“泛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比较和理解。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是要求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达到“由此及彼”地应用、掌握知识的目的,即力争做到“知识的迁移”。与此相适应的则是“研读”的阅读方法。
  二、课文的主题理解模式:“认识的开始——认识的入门——认识的升华”与“整体——局部——整体”
  阅读教学应从整体结构入手,即首先通过预习、泛读,让学生在心中对文章主要内容、大致的轮廓有所了解。然后通过精读,对文章的局部,即对字、词、句、段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达到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掌握,使心中的轮廓更透彻、鲜明。对教师来说,这是对文章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进行分析教学的过程;而学生则是从认识的起始。到认识的入门,最后使认识飞跃、升华的认知过程。如果我们不首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就直接分析文章的各部分,那么势必使教与学的活动支离破碎,学生得到的印象将会是孤立、分散、不完整的,将会导致学生片面地理解课文甚至出现谬误。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整体结构功能总是大于个体功能之和。我们必须从整体结构出发,进行阅读教学。即不要把字、词、句、段、篇孤立起来,而应围绕文章中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整体结构上去认识,这样才能获得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首先我们强调要对文章有个总体印象,强调不要将字、词、句、段作孤立的分析、讲解。但绝不是反对对文章局部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有了总体印象之后.还要抓住文章的具体内容、具体人物、情节、结构和具体描绘,进行深入精读,达到从“点”的深化掌握到“面”的深刻理解。对文章局部的分析.首要任务是品味重点字、词、句。教学中,我们要捕捉那些表达中心思想精确、形象、生动的词、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突出重点段落的精读。突出重点,并非为教而教,而是要把“作者”、“教者”和“学者”三者统一起来,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在局部具体形象的认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整体的认识,引起认真全面的思考,从而达到认识的升华。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只有首先对课文全面了解,才能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及关键词、句、段;也只有对局部的字、词、句、段作深入的理解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结构线索和中心。
  三、语言的比较运用模式:“语言——思维——语言”与“具体——概括——具体”
  阅读教学从“具体”到“概括”,就是要通过对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的了解。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而从“概括”到“具体”则是经过一定的判断和推理,具体回答课文的有关问题,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也“知其所以然”。从语言与思维的角度上看,这是由课文的语言开始,经过思考,达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表达的目的。在这里,思考是关键。因为只有经过积极的思考才能使学生从掌握书本知识进而达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事理的目的。这一过程,也可用“读”——阅读课文。“思”——对课文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说”——表达自己的思维结果来加以表示。其中比较、分析是最重要的一环。是联系“渎”与“说”的重要桥梁。因为不加思考、分析的“说”,只能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即不能把书本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达不到“知识迁移”的目的。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我让学生把《雨中登泰山》与《长江三峡》在描写景物的方法上加以比较,指出二者之间的异同,让学生理解一定的形式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道理。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而定,受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的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研究阅读教学的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有效阅读和教师怎样进行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期刊
积累和掌握常用文言实词,是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扎实而有效地进行文言实词教学是新课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目前课改教学实际来看,学生从必修一到必修五完成了
期刊
期刊
期刊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的研发中广泛运用.人脸识别能够分析不同个体面部特征的差异,通过红外成像,提取个体面部信息,并对已有面容信息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程度判断用户
结合当前时代背景,“5G+人工智能”已与各大行业领域逐渐深入融合,本文对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思考,探讨5G与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带来的优势与发展.
中职教育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中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理论的掌握,职业发展方向的确定.为此,中职教育必须
森林中包括很多树木、花草等资源,这些资源,尤其是绿色植物,其叶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树木根系可以起到固土净水的作用,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及自然界物质之间能量转化过程中起
2月17日上午。北京展览馆剧场内。台上,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正在讲题为《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党课;台下,近两千名区县局领导干部正在专心致志地听着、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