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苍穹下,“桃色”勇往直前

来源 :音像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匆匆的过去了,这一年的电影精彩纷呈,这一年的电影圈热闹非凡,而最热闹的莫过于是柏林电影节那鼓噪视听的十天,几乎每一天都在上映令人瞠目的戏码,严谨、思辨的德国人又一次让我们见识了他们坐拥香艳都市的另一种可能。
  抹掉那些诸如露点肚兜、网眼丝袜、心形露臀牛仔的一时目眩,在2006年的头一天,我们回头来看那些旧新闻,有三则令我颇有感触。第一,在柏林影展开始之前,狗仔队别有用心地调查了上届金熊奖得主《勇往直前》的女主角克奇利,结果显示她曾经“真刀真枪”拍摄过色情电影,然而德国民众并不在意,他们只为她在《勇往直前》中的精彩表演喝彩。电影节主席克斯里克也回应道:“电影市场上有很多关于性和色情的作品,那是一段性压制的时期,但是性电影赚到了大笔金钱。”有了这似乎一唱一和“前戏”的感召,柏林城的情欲可谓是直奔高潮。
  就这样,记录美国性学之父的影片《性学教授金塞》成了闭幕片;反映洛杉矶色情行业现状的同性恋题材的《洛城性生活2》在全景单元中首个亮相;蔡明亮用《天边一朵云》谱写了一出“情色歌剧”;讲述1972年著名色情电影《深喉》幕后故事的纪录片《深喉揭密》是万人空巷;形式极致的《桃色》也来造势,却留下开场20分钟后半数观众退场的尴尬;年轻的电影制作人参加一个名为“拍摄性电影”的研讨会,法国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还做了有关“如何执导演员在摄像机镜头前拍亲热戏”的演讲;此外,德国电视台特别以性为主题专访了评委之一的白灵和凯瑟琳·布雷亚,两人畅谈电影中性爱和性器官的自然之处。至此,电影节所有的焦点无外乎脐下三寸、体位的实践或者情欲的悲欢。
  这几年的柏林电影节,参展的影片中每每都有这样情欲勃发的作品,去年凯瑟琳·布雷娅的《地狱解剖》就是场“情色风暴”,许多观众因为影片中大量裸露和情爱镜头而离场甚至呕吐。2001的时候,一部大胆、冷调的情色电影《亲密》还拿走了金熊大奖。而2005年的柏林可谓“性”云密布,性话题成为了本届电影节的热点之一,似乎一切的影像都在暗示现代人类面对真实情感的时候是多么地无能为力,唯有身体才能拓展和考验我们对于生命的体验。
  古老的波斯人认为性是爱的隐喻,而爱是精神的隐喻,而在古老的东方文明里,性解放还是项政治事业。回望柏林影展上的情色大军:捆绑,滥交,SM,肉体穿刺等冒险的性主张正填补着内心日益增长的空虚和绝望,这其中的很多作者都是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性革命后成长起来的,狂欢的激情正在消逝,以性为内容的享乐也渐渐变得乏味,内心就充满了困惑。《洛城性生活2》就记录了这样一群年轻的同性恋演员冒险的故事,他们共同居住在一个公寓里,里面装了很多网络相机,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拿到互联网上播放。《天边一朵云》也是以色情片演员为主角。如果说弗洛伊德将一切人生问题都归结于性,那么当电影作者们用影像拆除了一切禁忌之后,我们的神经得到了舒展,我们边吃零食边体验性爱的不同体位,但身体的麻木和精神的缺席成了一幕无休止悲剧的主角,剩下的,只有一个一个桃色的泡沫“勇往直前”地向着“奥运精神”冲刺。
  第二则新闻是个八卦。说是《桃色》的主演章小蕙准备赴柏林之前,足足带了五箱LV的礼服,还有价值3万多的手袋,以及过百万的钻饰。可是《桃色》的徒有其表被见惯了大阵仗的德国人毫不留情地唾弃了。不过章小蕙的行为倒是很好地见证了情色的交际与物化。毕竟,这世界物化得已经太厉害了,性征的张扬已经成为了一场无脑的、自私自利的、直截了当的竞赛,成为了一种瞬间快感就必定带来满足的大众表演艺术。比如《深喉揭密》,它对于《深喉》的回溯其实没有影像意义,但是把《深喉》这部纪录片作为一部在1972年就以25000美元成本搏到6亿美元票房的商业事件来看,《深喉》已经物化成了一个情色教材。在这之后,影坛上有相当一部分以性为题材的影片诞生。但并非所有的导演都能永葆哲学家的视野和人性的良知,巨大的商业利润、世俗的成功光环以及艺术上的投机心理,也使得性题材成为一种哗众取宠的工具。相反,金赛博士生活在清教徒时代的美国,却从年轻时候就饱经旺盛而乖僻的性欲折磨,但金赛博士把性爱物化成每一个章节的数据,让更多忧郁的和狂躁的人变得更加理智,如同福柯的《性史》所说:“当西方人很久以前发现爱的时候,他们赋予它极高的价值,为了它,死也是可以接受的。今天,性要求同样高的级别对待。”
  最后是一则略显悲哀的新闻。影展揭幕的那一天,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阿瑟·米勒过世了,影展过半的时候,全景单元中《杰克和露丝之歌》上映,该片导演、也是阿瑟·米勒的女儿丽贝卡·米勒和丈夫、英国影星丹尼尔·戴·刘易斯一起出席了首映,虽然影片还是个有关父女之间处在乱伦边缘的故事,但那种父女之间质朴的情感还是打动了很多人。或许是因为阿瑟·米勒一贯现实主义的灵光,柏林影展从这一天开始出现了拐点,质朴的电影本体论又开始从电影人中蔓延开去,“性电影”的艳光开始冷却,而先前命题的“政治”主题接着登场:山田洋次的《隐剑鬼爪》获得了掌声;德国本土的《索菲-斯库勒:希望与反抗》由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纳粹德国时期慕尼黑大学女学生索菲散发反纳粹传单被捕到被处死的故事;匈牙利影片《命运无常》讲述一个男孩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经历;还有永远美丽的凯瑟琳·德纳芙在法国导演安德烈·泰西之中《时光流转》中的沉稳;当然,还有《孔雀》。
  或许在德国美学中,悲剧的概念是和命运的概念连结在一起的,而这两者间的冲突就是德意志民族最激赏的方式。所以,“金熊”在目睹了柏林苍穹之下欲火中烧的“十日谈”之后,牵着《卡雅利沙的卡门》的手去了南非,这大概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事情。一部源自比才戏剧《卡门》的电影,一个又黑又胖、操着班图语的南非女子用最朴素的命运悲剧搞定了“金熊”,连影评人焦雄屏都惊讶地说:“这部片子对于所有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它找了一个任何人都不会去关注的阶层来演绎故事,但就其中的美学、镜头、摄影、表演来说,实在是平平无奇。”这其中,电影节主席戴尔特·克斯里克的一句“尤其关注非洲题材”预言了这个充满嘘声的结局,但也许,评委会的“荤素”失衡也导致了最终这个寡欲的得奖名单。
其他文献
在我们看来,2005年世界各国的电影节不仅融会了最多最好的电影,而且因为中国电影百年诞辰这一绝美事件的曼舞飞扬,更使得这个年头看起来格外炫目。在戛纳、威尼斯、柏林、上海、东京等等电影盛市,无数明星锦衣玉袍,无数伟大的作品和电影人就像一道道彩虹在2005年穿梭如织,我们简直不忍把它们作比较来告诉你哪一个更好,但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试着给一个答案,哪怕只是抚摸一下我们被那些绝世影像搅得爱恨纠粘的心,给自
期刊
中国内地这块庞大的娱乐市场,一向是众多国外明星觊觎的风水宝地。在本国早已过气的,跨洋之后没准就能混出个“受宠若惊”来;而在国内正当红的,若是不开拓中国市场,损失的可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十万人粉丝团”。2005年,无论是正当走红的Rain,想要再红的“后街男孩”,还是曾经红过的迈克尔·波顿,都不约而同地把触角深入中国内地,捞钞票的捞钞票,揽粉丝的揽粉丝,稍有良心的,就像彩虹乐队这样,是为一圆中国
期刊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举世瞩目  在许多人眼中,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指挥马里斯·杨颂斯是可以与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西蒙·拉特尔爵士一争高下的人。他们的经历、处世风格迥异,在音乐上也塑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美。难怪乐评家莱布雷希特说:“拉特尔是我们时代的托斯卡尼尼,杨颂斯是我们时代的富特文革勒。”然而,2006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确定将由杨松斯来领衔。这次他率领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紧接着柏林爱乐来到上
期刊
虽然《十一月的肖邦》拖拖拉拉到11月份才姗姗上市, 2005年台湾唱片排行榜上仍然会发现这张唱片排在销量第一。这个结果似乎理所当然,我们都这么认为,因为时至今日,华语歌坛没有第二个人有周杰伦这样的号召力。  《十一月的肖邦》,周杰伦并没有说这是因为他自诩“肖邦”,但我们其实都很自然地认为,这个十一月里的肖邦,并不是周杰伦崇拜的偶像,而是他自己。看到歌友会上那些尖叫歌迷就知道,周杰伦需要超越的只是他
期刊
有些曲子彻夜响个不停,是为了把你引入充满青涩的梦境,抱着惶然、枕着筋骨深处的麻痹,蜷成一团,零度,寒冷,风声,鹤唳,幽蓝眼睛一星点闪烁,感觉什么东西鼻子尖尖的嗅过来。听着Nathan Amundson松松垮垮的声音唱“这屋子里有一只魔鬼”(There's an evil in this room),蓦地,生命里的沉积像一席苇花一般,悄然膨开在了眼前。  曾经是一个怕黑的孩子。母亲说过,在我尚年幼之
期刊
布兰妮←→克里斯蒂娜的人生PK战  2005年年尾,小甜甜布兰妮也升格当了妈妈,但是明星妈妈并不是她真正的PK舞台,她和宿敌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的终生PK才是世人关注的所在。两位相生相克的小天后就这样将相互斗法视为自己一生的目标。    家庭生活大PK    早在2004年小甜甜布兰妮就和儿时好友经历了一次55小时的闪电婚姻。重新整理好心情后布兰妮在2004年底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不仅在公众面前展
期刊
2005年,众所周知,是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琥珀一样的美酒斟满了夜光杯,举杯的瞬间,所有的伤痕都变成了花纹和鳞片。微醺的音乐响起在百年的上空。没有什么可以像那些电影一样,让我们苦苦维持着内心的呼吸,让生活与梦想蚌蛤相依。我们相信真实,比如正义和真理;我们也相信幻象,比如童话和电影。我们想摒弃所有的藩篱,去接近令人心旌摇曳的本质,如一枝义无反顾呼啸的箭;我们也想坚守风轻云淡的往复,抵达惊涛卷起千
期刊
单飞不解散,这个词也许能够很好地说明信乐团和信的关系。“信乐团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我这张专辑五分之一的通告费。”  似乎无法把信和信乐团分开来叙述,甚至一度你会觉得信乐团就是那个高亢的声音,好像黑暗里那执着的灯塔,一直挣扎着闪亮了,并有一些不胜凄凉。  很彻底、很精彩,痛快淋漓,信乐团把摇滚变成了日常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种感动。  但信乐团并不是信一个人的乐队,信也不只有信乐团里永远高亢的一面。这一张
期刊
他曾说:“我不是一个音乐家,但是个表演艺人。”这是实话,这并不妨碍他创作出摄人心魄的音乐。  离开成功男孩团体单飞的艺人,少有一开始就顺利发展个人事业的,罗比·威廉斯同样也不例外——其最早以个人身份发行的单曲和首张专辑反应甚是平淡。一直到“Angels”传遍大街小巷之时,这个传说中的英国“坏小孩”的首张个人专辑《浮华生活》(Life Thru A Lens)才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全英专辑榜冠军的宝座。
期刊
章子怡    中国好不容易有个女演员真正走向了世界,我们为什么不能多多支持她呢?  自1999年张艺谋把她从中央戏剧学院挖出来之后,每年都会有一个大导演找上她,一个大角色属于她,还有若干电影奖项等着她去拿。然而国人对其颇有微辞,细究之下原因还是很复杂的。其实,“中国好不容易有个女演员真正走向了世界,我们为什么不能多多支持呢”——这样的评价才比较厚道。  2005年,章子怡的银幕演出,可谓局部实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