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文化理想是“和”为贵的,文化核心是大“中”至正,其审美方式是仰“观”俯察,最终达到一种审美主体构成的“知足常乐”,而篆刻艺术的整体布局就正是一个融合以上思想的最精炼的视觉物化形态。印章,以文字为主要表现手段,自古以来就可按照用途划分为“实用印章”和“艺术印章”。而这两者,无论单字、两字、多字乃至百字,都是一个整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章法的结构编排是篆刻的万法之源,印章布局要经由多次安排推敲、一审再视,才能看出其谋篇布局。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正是篆刻艺术谋篇布局的一个动静、纵横、轻重、展束和盼顾的对比协调问题。
  事实上,初学篆刻者,往往必须掌握与理解一种横平竖直、方圆互补、左右对称的结字技巧。这种技巧力求将每一个字安排妥帖、布白匀称,排列规范入印。是从单纯走向自然,从质朴转化为华赡,从旷达显示出劲健的基础。因此,印文分朱布白之间,强调内容与形式和谐表现,既要发挥每个字的内涵特色,又要协调整个印面的布局安排,是一种相互独立“自治”,局部又相互制约统一的“联邦”式整体。
  篆刻艺术为了强调这种动静顾盼对比,避免填鸭式的呆板空间,就要变化,即“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以此搅起方寸布局的随字、随势、随兴、随形的参差撅挺、气串意新。而所刻内容结字之间粗细、正斜、长短、波折、挫顿等的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则使原有动静笔画得以适当的夸张和变化,使印面空间冲破平淡和板滞。
  让我们举例说明,传世最著名的战国古玺“日庚都萃车马”(图1)即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典型。此玺钮部中空,可安装木柄,为战国时期燕国官方烙马的铁质专用章(烙马印),十九世纪末出土于河北易县。其形制较大,边长7厘米左右,印面六字,两行朱文排列,为战国玺印中最大者。出土后被古文字学家王懿荣用600两白银购得,可惜于20世纪初被日本人藤井善助购去,现藏于日本京都有邻馆。
  “日庚都”为战国时燕国地名,“萃车”是指副车,全文翻译过来就是指所烙之马为日庚都官署副车所用的马。该印印面六字布局高浑典博,沉稳而不失峭拔, 挪让而不失潇洒。体势疏密呼应,超诣纯熟,艺术审美价值极高,常为后世篆刻追随者所临摹借鉴。
  此印文紧靠分布在四周,中间呈空虚状,相互揖让,巧妙布白。最大限度地达到中空的状态。这种“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布局方式犹如高山丛林,环抱一泓清泉碧池,给人感觉古雅凝重,富有诗情画意。
  传统印章的章法布局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标准或模式,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继的篆刻者们,特别是明清以降,当篆刻成为文人案头玩物之后,这种超越历史的时空的视觉物化艺术形式,更绽放出一种现实的生命力。虽然印章的形式和材质在演进和转型。但借印抒情,张扬活力,打造趣味的审美风尚 并没有变。
  近代以来,齐白石以诗、书、画、印“四绝”闻名,其印章呈现为多字白文,大刀阔斧的单刀刻法主要得益于《天发神谶碑》的影响,纵横平直,不加修饰的印风高立现代印坛。笔墨当随时代”,其“人长寿”、“湖南长沙湘潭人也”、“大匠之门”、“悔乌堂”、“三百石印富翁”等印集中反映出了他的时代心声。其印面铁笔线条排列满目纵横、波澜起伏,长竖、长横韧劲支撑印面,自然节律天成,空间块面分割的耐人寻味,常有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在险绝、矛盾与冲突之中,复归平整,必欲仔细品鉴而后快。他曾有诗云:“做摹蚀削可愁人,与世相违我辈能。快剑斩蛇成死物,昆刀截玉露泥痕。”他没有把自己的审美定在一尊,拘于一律,把握时代之脉,重视艺术多元化吸收和借鉴。他以其自身的创作体验去介入时代审美氛围,转化意识、传统取经、大胆探索。
  再例如下面这一枚齐白石1935年作“黄庭坚词句四面印”,此印印文乃黄山谷画堂春词(一说为秦少姑作),四个印面如同大型抒情乐曲的四个乐章一样,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东风”一印以舒张的字法为主,冲刀直走,线质刚柔相济,威猛恣肆中不乏温婉的情致。“雨余”一印则奇正相生,益为奔放,留红大胆自然,“雨”字独到的字法使画意盎然。“杏花”、“画屏”两印均有十七字之多,鼓刀耘石,如同书写于纸面一样,意到之处,刀亦随之,用刀轻重和石面自然崩裂形成的块面变化富有生动的节奏感,莫可端倪,让人领略到星列河汉的妙趣。此整体方圆、离合、疏密、虚实、阴阳等形体美感有机整合在在一起,于舒朗处见飘逸,密集处致幽邃,面积比例富有节奏,笔画轻重粗细变化多姿,以“断”言说“续”,以“分”强调“合”,以“动”寓言“静”的处理手法,形成了气脉贯注的动态性张力,主次有别,主辅安闲相依,显示出高古轩昂而又值得品鉴的无穷魅力,赋予印面以极高的品位,使观者视觉上为之一亮。而这种笔意疏密参差变化生动,穿插自然而恣肆纵横,也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艺术典型。
其他文献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第51届缅甸珠宝交易会(俗称“公盘”)终于在缅甸内比都举行。从6月24日到7月7日,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共有7454份翡翠原石参与竞标,其中暗标7160份、明标294份,参与者需缴纳5万欧元的入场押金。作为“全球翡翠市场风向标”,今年的缅甸翡翠公盘让人们看到了原石份数减少、底价与成交价大幅提高的现象。  据了解,本届公盘提供的原石份数相较于去年的10300份减少了将近1/4,原石质
期刊
诗、书、画、印,历来被视为一个传统文人所应具备的四项基本能力,『诗』乃文人的立身之本,『书画』为文人的修身之艺,而治印则是文人的显身之技,着重表现了优秀文人的机巧与雅致。因此,四者之中,治印一项虽貌似无足轻重,但却最显文人情怀。佳印一方,能将诗、书、画三者完美融合而方寸有序,任是远观近玩,皆风神潇洒,室宇盈香。
期刊
在今年4月初的“珍贵名表”春拍创下佳绩之后,苏富比又于近日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的“珍贵时计”拍卖同样反应热烈,显示出市场对于名表的需求在持续增长。  名表购藏一向被视为“高大上”,不少收藏者都认为购藏名表门槛太高而望而却步,而另有不少收藏者对什么样的名表才有保值增值的潜力不甚明了。是以品牌为基准,还是应该更看重功能的复杂性?前卫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能为名表“加分”吗?是型号还是材质或版本更能决定
期刊
天堂里又多了一位智者,玉雕大师姜文斌。  之所以说姜大师是智者而不是单纯的艺术家,源自于我自身的感受。与大师相交十几载,所历事事每每忆及,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十六年前,我的老师曲石先生在北京报国寺举办了首届“中国收藏家协会民间玉器收藏展”,征集来的展品都是古代玉器,洋洋洒洒200余件,办个展览已是够了,但老师认为单单是古代玉器并不能展现中国玉器的全景,当代玉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找到姜
期刊
中国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入印文字的形形色色与千变万化。中国的汉字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变和发展,书体复杂多变,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从体式来看,分为真、草、隶、篆、行;从艺术来看,各种体式又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正因为中国文字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得篆刻这门以文字书写形式为表现内容的传统艺术,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自商周以来,古印玺的入印文字一般采用大篆、小篆和缪
期刊
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美协”)官网被黑了,据报道称,黑客篡改了会员名单,一些画家摇身一变成了美协会员。  6月3日,中国美协发出公告称:“根据举报,发现中国美协官网公布的会员名单和理事名单中,有被非法修改的痕迹,经技术侦查,是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技术手段攻击网站修改了部分会员和理事名单,造成入会假象并办假证,从中牟取暴利。此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使中国美协名誉受到严重伤害,干扰了中国美协的
期刊
苏富比将于10月24日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推出当代艺术家李津的国画雕塑作品展售会。展品囊括了艺术家首次尝试的青铜与玻璃纤维雕塑作品及代表性水墨画作,描绘活色生香的日常生活。  对于李津来说,艺术与生活是浑然天成的一体。后者于他的画笔下散发出浓浓的感官之乐。艺术家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自我嘲讽与精妙技艺结合起来,为观者展现了自己的独特世界,邀请观众与其在宁静的花园同坐、共享盛宴。尽管画中人物肌丰肤润、菜
期刊
中国绘画是一门综合艺术,讲求“诗书画印”并举。这一传统的形成,滋养并产生了众多艺术大师。远的如赵孟、文彭,近代则更多,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等。“诗书画印”作为四种艺术门类,各自有其前世今生,但作为姊妹艺术,不仅相互融合借鉴,而且最后共生共荣于一方宣纸之上。相对而言,绘画与诗、书结缘较早,与印的融合较晚。现在,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看看画与印是何时结缘,又是因何而结缘。当然,本文并不涉及题跋人
期刊
历代文人为何对小小的印章情有独钟?印章对于一幅书画作品来讲具有什么意义?文人用印有讲究吗?印风和画风如何搭配?当代印坛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篆刻艺术未来会如何……作为西泠印社的副社长、当代最著名的篆刻家和印学家,童衍方先生在当代印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童先生对于治印和印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本刊记者特地带着以上诸多疑问对童先生进行了专访。  印章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国收藏》:众所
期刊
在中国书画艺术中,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和繁盛,促使了闲章的出现与发展。闲章最早由何人开始使用,已无从稽考,据说与秦汉时期的吉语印不无关系。在书画中,作品起首位置的闲章称“起首章”,钤在左下角或右下角起协调稳定画面的叫“压角章”,一幅作品上,可以钤一枚闲章,也可以钤几枚闲章,多根据作者本人及画面本身的需要而定,并无定式。  明清文人印章数量庞大,品类多样,既有“文何派”、“浙派”、“皖派”等流派的名家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