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案例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_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公共经济学”为例,分析了在MPA教育中如何做好案例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案例教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它有利于通过解剖学生们所熟知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专业理论运用到实践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MPA案例教学环节的选择,要保持与理论教学的彼此照应,突出重点,避免过分强调案例教学的数量,忽视理论教学。要让案例课上得既生动活泼,上出水平,上出深度,又不是走马观花,只图热闹,流于形式,不仅要求任课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且必须精挑细选、精心打造教学案例。以本国公共管理实际情况为题材编写教学案例的尝试,值得鼓励和推广。
  关键词:公共管理硕士;案例教学;公共经济学
  案例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得到普遍认同的有效教学方法。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在MPA研究生的培养中,正在大力倡导和推动案例教学的发展。目前,案例库的建设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已经率先启动,全国承担MPA培养任务的教学单位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安排下,也都开始了教学案例的编写和应用。笔者在MPA教学过程中,长期担任公共经济学课程的讲授工作,并在案例教学方面进行了必要的实践探索。为此,拟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MPA案例教学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
  一、案例教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
  MPA是目前我国专业研究生学位教育中以有工作经验为前提的教育项目之一。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我们培养MPA学生的目的在于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面对的实际问题。而案例教学的功能也正是为了学生借助于案例,更加生动、具体地来认识和理解某一理论的内涵与意义,以避免完全从理论到理论,给学生以艰深晦涩的感觉。事实上,理论就是在大量实际问题基础上的抽象,脱离开实践的理论是无法得以确立和被人们所接受的。同样的道理,一种通过大量事实研究而发现的理论,也必定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以公共产品理论为例。在公共经济学课程里,公共产品理论是一以贯之的理论,而且,在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等课程里,它也是最基础的理论之一。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切实理解公共产品存在的基本条件、公共产品的种类、公共产品的功能、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以及公共产品的提供机制等完整的公共产品理论体系。作为MPA学生,其主体来源于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他们每天的工作与社会公众的利益紧密相关。无论是税收的征管、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政府机构的组织、市场运行的监管、国家主权的维护和外交活动的安排,还是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市政建设与管理等民生工程需要的满足,都是依托于公共产品来实现的。作为公职人员,有责任科学理解、准确把握自身所从事的工作究竟是怎样和公共产品联系起来的?如何做自己的工作才不违背公共产品本质的内在要求?大到一项改革政策的出台、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小到办公室使用的一张打印纸、一支笔、一个电话,一个负责任的、称职的公务员都需要为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断追求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或者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公共利益。但是,在实践当中,很多问题并不像理论分析一样那么纯正,尤其对于公共管理领域而言,任何一项政策和制度的制定、税收负担的变动、预算支出的安排、教育和卫生体制的改革等,往往都会受到非正常化的因素所影响。因此,如何使学生们正确理解公共产品理论,建立符合公共产品性质要求的改革方案,同时又要审时度势,不完全拘泥于理论的约束,以保证改革方案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收到积极的成效,必须经过慎重研究才有可能实现。以这样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法考虑推进管理工作的思路,在许多政府管理干部当中无疑还有明显欠缺。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主讲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际调查方法,通过解剖学生们所熟知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专业理论运用到实践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环节选择
  作为一门课程,包含着诸多的理论知识点。是否每一节课都要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来进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据我和一些校内外同行的交流来看,许多人并不赞同每一节课都采用通过案例实施教学的过程。大家所考虑的因素在于,案例教学的目的既然是对理论问题的现实解释,那么,必要的理论知识点也需要在案例教学之前,给学生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特别是考虑到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本科阶段缺乏经济学、管理学的学习背景,有学文学的、学历史的、学艺术的,也有不少学理工的、学医学的。很显然,这些学生都缺乏最基本的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如果直接采用案例教学,由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将无法保证他们的讨论可以做到用专业的思维去认识和理解问题。这样的讨论效果是否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呢?答案是否定的。作为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我们的培养过程需要给学生以更多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摆脱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尤其是MPA学生,他们都是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有些案例可能就是他们所经历的事情,或者和自己工作的性质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通性。因此,让他们以互动的方式参与讨论,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有好处的。但是,从已有的教学经验看,如果学生们事前没有明确的相关理论基础,讨论过程就容易出现凭个人盲目判断发表看法的情况,很难保持讨论过程的理性。这就如同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上的盲目性,那些不以明确的理论基础为依据写出的论文,发生跑题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现象反映的好像是论文质量有问题,而实际上是作者对研究题目的不熟悉和对研究工作的不投入导致的结果。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求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应该提出理论依据的原因。案例的讨论同样如此。
  从这样的分析出发,MPA案例教学环节的选择,最好是要保持与理论教学的彼此照应,而不是一股脑地在所有课程上都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以公共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为例,教师通常会偏向选择一些环境污染之类的负外部性问题作为主要的教学案例。当案例讲完后,学生们对这种案例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教师的总结和理论概括后,会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加深自己的理解。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对于那些缺乏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来说,可能他们的理解仅仅就停留在了这类负的外部性问题的认识上,而对于一些正的外部性问题和其他负的外部性问题,很难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首先将外部性理论作了较为精准的讲授,并且对正负两种外部性的存在进行比较,提示一些相应的简要例子说明,然后再有专门的案例教学来支持,就会使学生们的讨论有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减少讨论的盲目性,提升案例讨论的价值。   当然,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必须考虑的,这就是案例教学的频率问题。从大家的经验看,安排一场案例教学课程,需要做很多事前的准备工作,也需要在讨论中给学生们以充分的讨论空间和时间。一次课程下来,可能大多数情况下都在2~3个小时之间。由于MPA教育的对象都是在职人员,在学习形式上一般不脱产,每一门课程总的学时安排都相对比较短。如果要保证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相互支持,就必须妥善考虑一门课程当中究竟安排多少个案例是比较适宜的。以笔者之见,在一门较为成熟的课程上,安排3~5个案例是基本合理的。而在不成熟的课程上,可以循序渐进,起初安排一个案例,待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再逐渐增加新的案例,可能效果会更好。生硬地强调案例教学数量,对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课如同在课堂上演出的一部大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学案例则是剧本。一部好看的大戏、有内涵的大戏,不只是导演和演员水平高,关键还是在剧本写得好。教学案例课同样如此。要让案例课上得既生动活泼,上出水平,上出深度,又不是走马观花,只图热闹,流于形式,除了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之外,必须在教学案例的选用上精挑细选,或者精心打造。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大部分MPA培养院校,案例教学工作还处在刚刚启动阶段,对于案例的编写方法都还比较陌生。为了使案例教学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一些院校和教师直接选用了国外被公认为好的案例。应该说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MPA教育发端于欧美国家,在如何办好MPA教育上,这些国家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摸索和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案例教学被引入课堂教育,是职业化学位教育的一大创新。事实上,他们对案例的编写与选择,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优化和提高的过程。因为在任何课程上,能够用来表达理论知识点的案例都是广泛存在的。但是,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可以作为案例用于教学的使用,也不是所有案例都可以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不断挑选和编写适用的案例,将某些案例打造成百学不厌的精品,成为很多有志办好MPA教育的人们不懈的追求目标。
  但是,MPA教育培养的研究生主要是服务于本国的公共管理工作,无论是国家间的社会管理理念还是公务员所处的工作环境,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虽然在我国的公共管理工作中,公务员和管理干部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为我所用,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个基本制度,加之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每个人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特殊的工作要求。因此,作为MPA学习案例的选择,应该在学习借鉴国外案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编写我们自己的案例。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的政府管理和其他公共部门的管理,都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管理体制、管理文化、管理伦理、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富有教育价值的案例比比皆是。大量的改革项目和工程、不断暴露出来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的信息技术应用,为我们思考政府在改革和发展中如何进行科学的决策、如何正确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如何有效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都为我们编写出具有本土色彩的、现实生动的案例,提供了很丰富的素材。在“公共经济学课程”上,国家行政学院董小君教授基于外部性理论编写的中国如何治理雾霾的案例,经过多次课程使用,得到了很多高校教师的肯定。河北大学也已经开发出“中国政府预算公开为什么这样难?”“竞技体育是否需要“举国模式”?”“邢台市县级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等一批反映公共产品理论、预算管理理论、公共支出理论的案例,课堂使用的效果良好。这充分说明,MPA案例教学选择以本国公共管理实际情况为题材的尝试,是能够满足教学实践需要的,值得鼓励和推广。
  [责任编辑:李文玲]
其他文献
摘 要:案例教学方法是法学教育的重要方法,对法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已成学界共识,因此更重要的是探讨如何开展案例教学。以经济法学为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类型化案例的搜集与裁判思路矛盾的展开以发现与提出问题,通过系列案例的积累与变迁展示法律条文解释的发展与制度创新的规律,通过中外案例的比较阅读与研究加深对制度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理解。当然,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如学生精力的投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分析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总结了对国际化人才标准与特质的认识,提出了包括全球化思维、多语言能力、专业知识技能、背景经历、精神动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抗挫力、三角校正能力、民族文化定力在内的标准和能力框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实践,提出了未来重点探讨的原则性问题。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标准  一、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和
期刊
摘 要:创业教育是培养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的教育。英国高校通过务实的创业实践课程、创业项目及专业化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创业人才。我国创业教育应以发掘学生的兴趣与潜质,激发其成就事业的欲望并指导、帮助其做好实现创业理想的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储备为目标,以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创业教育实践项目为载体,通过课程引导、活动指导、资信诱导、教师辅导,为学生提供立体式创业教育支持。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
期刊
摘 要: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地质工程专业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其由原涵盖工程地质、勘察工程等近10个专业的引导性专业调整为仅涵盖工程地质和岩土钻掘工程的基本专业,使得该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发生大的变化。为进一步厘清地质工程专业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配合地质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的开展,本文介绍了地质工程专业的历史沿革、办学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分析了目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对本科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越来越高。复旦大学化学系针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促进学生探索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物理化学实验;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性实验  一、目前物理化学实验面临的问题  一直以来,复旦大学化学系有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优良传统。20世纪70年代末,由复旦大学等14所学校合作编写的《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在国内广受好评,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开放课程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本文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要求,阐述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无机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工作。同时针对课程建设不断完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共建共享;MOOC  一、开放课程与大学传统教学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化、信息化的浪潮正深
期刊
摘 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创立于2003年。该实验班创办之初就明确了经济学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即培养同时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数量分析方法和先进分析工具,既立足国内,熟悉国情,又有全球化视野,具有厚重感,能自由游走在中西两个文化平台,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经济学大师的后备人才。十年间实验班逐步确立了二
期刊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明确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大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更多生力军,是高等教育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迫切要求。  为了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
期刊
摘 要:在对传统法学教育反思的基础上,模拟法庭教学活动逐渐被各法学院校重视并加以研究,然而模拟法庭教学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吉林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课程内容设计的实践,探讨了目前模拟法庭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存在的误区、模拟法庭课程内容设计应当具有的思路、特点和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从而将模拟法庭教学向更加深入的层面推进。  关键词: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内容;课程化;吉林大学法学院  在
期刊
摘 要:“2013高校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以“变革中的高校教师发展”为主题,与会代表们就“教师发展制度和机构建设”与“教师及其教学发展研究新进展”两个议题展开交流探讨。通过对当前国内外高校教师发展进行现状分析与经验总结,代表们认为高校教师发展机构应避免趋同化,注重特色发展;教师发展者自身素质有待提升;教师发展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变革;教师个人发展应更受到关注。  关键词:高校教师发展;教学发展;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