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规范理论与流行音乐的非悖论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歌曲进入校园,走进课堂这个现状,它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音乐教学中灵活的运用流行音乐的元素,将是对新时期音乐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观念转变的一次考验。
  一、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寓教于德
  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要把握好原则和标准,灵活巧妙地与教材结合,作为课堂教学有益的、必要的补充。教师可以挑选优秀的流行音乐或歌曲,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和欣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选用的歌曲、乐曲应具有代表性,能代表某一时代、流派、风格、歌手的特点。流行音乐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一样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有时远比空洞的说教效果来得更加贴切。教师应该对流行音乐灵活运用,能够将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例如深受中学生崇拜的周杰伦在自己的音乐中非常注意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的揉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对周杰伦某些歌曲的讲解,引出对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的讲授。
  二、加强流行歌曲与现行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在对流行歌曲进行欣赏教学时,主要是加强作品全曲整体欣赏,歌词分析和音乐风格等背景的了解。对于歌词的分析,教师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一定的分析深度,歌词对于音乐品位的定位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歌词,本身就是一首非常精美的诗歌或者散文,而有一些作品纯粹媚俗品位低下,也不妨让学生自己分析透彻。我告诉他们歌曲应是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诗人、音乐家所表达出的高尚情感,无论亲情、友情、爱情,表达都应是美的。
  比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词曲俱佳的优秀作品和低俗毫无价值可言的作品放在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辨别美丑。比如,湘版教材中的流行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快乐老家》、《同一首歌》等都是很经典的音乐作品,不管其思想性或者艺术性,都有着鲜明的特色,通过对比和讨论,学生认识到,有些充满时代气息、歌词新鲜、旋律变化丰富,内容健康向上的歌曲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的。另外,现在乐坛上传唱的一些流行歌曲,如《天亮了》、《北京欢迎你》、《我和你》这些歌曲老师在音乐课上都可以拿出来与学生进行讨论,并且引导他们正确去欣赏和对待,无疑也是培养和满足他们音乐兴趣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并且通过分析流行音乐与其他音乐的不同特点,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逐漸让他们学会欣赏和分辨音乐。
  三、有效对身边的优秀流行歌曲进行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学生对流行歌曲理解的自主想象力
  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只要将学生的兴趣正确引导,发挥那些优秀作品的魅力,就会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完美,学生的眼界更宽阔,让我们的音乐课永远充满新鲜感。
  针对很多学生崇拜偶像周杰伦,我精心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辨析课——《走近周杰伦》。课前,我让同学们去收集了一些与周杰伦有关的资料和歌曲,上课时,我先让同学们特别是一些周杰伦的铁杆粉丝们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与他相关的故事和他所演唱的经典曲目,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周杰伦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老师的“成功的花朵,我们只看到它怒放时的鲜艳,却没想过,它当初的芽,一样浸透了奋斗的汗水”引导下,让学生明白周杰伦也是这样靠着努力和不断进取才获得成功的,这样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是盲目的崇拜。接下来我们再选择他的一些歌曲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辩论。反方同学认为他的歌根本没有实际意义,所表达的主题空洞,只有刺激,如他的《双截棍》吐词含混不清,连里面唱的什么内容都搞不清楚。歌词是抒情的主体,无法听懂歌词的旋律是无根之草,没有感染力。正方同学却认为,他的这种发音方式恰恰是他的特色,给人一种非常奇妙的韵律感,并且罗列出他的一系列优点: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多样化且创新地在歌曲里使用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如在《双截棍》中的莫扎特奏鸣曲风格的过场;在《蓝色风暴》开端的格列高利圣咏;在《发如雪》等歌曲中应用了民乐乐器,他的这种融合中西音乐的风格创造了一种新鲜的声音。整个课堂教学氛围非常的好,相信同学们都会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它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手段,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音乐,不断提高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流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利用。而音乐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喜欢音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音乐,让学生们拥有一颗欣赏美好事物的向善的美好心灵,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与是非观,这,就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和音乐艺术性的本质。
其他文献
早期阅读是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美国在50年代就开始了早期阅读的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在80年代就把儿童智能教育的重点放在了提高阅读能力方面。因此,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幼教界的广泛重视。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爱读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实则环境也是教育。语言与环境、思维的发展是融合在一起的,也是根植于情
期刊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話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可是谁又曾想过,有一个职业同时兼备了将军与士兵这两种角色,甚至更多职业功能,那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个班级带的久了,那些孩子做事的风格潜移默化中就有了这位班主任的影子,可想而知班主任该有多大的魅力。换言之,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付出了多少时间与心血在那些孩子身上。班主任不仅在学校要时刻观察着“他的孩子”,甚至下班回到家还要心系孩子,甚至半夜失眠也
期刊
《教育策划与管理》:彭校长,最近《教育策划与管理》杂志刊载了贵校的《“三疑”课堂导学模式》(注:原来模式名称改为“三疑”五段导学模式”,或“三疑”问题导学模式。以下简称“三疑课堂”、或“红花模式”),有不少读者对此很感兴趣。我想就“红花模式”有关问题,向您请教,可以吗?  彭校长:说不上请教,谢谢你们的关注,欢迎提出问题,共同研讨,因为“‘三疑五段导学’红花模式”,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生儿,需
期刊
引 言  观课、评课是一个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对抓好常规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意义重大。研究课堂教学评价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具有十分有重要的意义。  成都市成华区红花学校致力于课堂观摩评价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例研究》为载体,观摩研究《“三疑”课堂导学模式》。学校课题组成立了教学设计组、课堂信息反馈收集组、课堂观察1组、课堂观察2组、课堂观察3组、课堂观察4组等。每组分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园市级科研课题“主题目标引领下的区角活动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的第二阶段,通过每周的区角活动材料交流检查活动中,我们发现各班的区角活动材料从无到有、种类和数量逐渐丰富起来,很多班级鼓励家长收集了大量的废旧纸盒纸箱,有的班级对废旧纸盒纸箱已经开始进行开发与利用,将纸盒纸箱投放在建构区让孩子自由建构、玩耍,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各班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纸盒纸箱,
期刊
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探究能力是需要训练与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探究方法:  一、合作交
期刊
一、“以学定教”是灵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灵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学校外部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而我以“以学定教”作为导学《学弈》的根本指导思想,从学生的认识、心
期刊
从教近二十年以来,一届届的学生从我眼前毕业,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有一种感受想要诉说已久,那就是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和习作水平一届比一届低,班里真正能把文章写好的只有几个平时爱看书,学习态度相当认真的同学。为什么教材没有变,教学方法没有变,学生的质量却逐年下降呢?究其根源,由于时代的影响,随着网络视频手机以及各种现代化媒体的不断普及,导致现在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沉迷于漫画等,孩子们满足于一种肤浅文化
期刊
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一、运用不定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不定型开放题,所给条件包含着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的分析,正
期刊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创新已成为校本课程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对于不同的学校,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研究领域(即不同的学科)如何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有哪些不同评价的标准,笔者试图以历史学科教学模式探究为例谈谈个人的实践认识,谨供同仁参考。  一、教学模式选择的依据  对历史学科而论,教学模式的选择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从学生的角度看  1.学生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