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途径探索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li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期下,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有利于增强民族精神的凝聚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校教育是每个人在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倡导中华文化走进校园,通过学生来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今天毋庸置疑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一个最好的选择。本文我们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阐述了民族文化所处的处境,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并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育与传承面临的困惑,针对困惑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里面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以及基因密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努力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已经成为了新时期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指明了方向和行动指南。
  一、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所处的处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传统民间民族文化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地被忽视,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民间文化正在面临着被现代化进程所淹没的危险困境。许多人都在担心一些民族文化语言在不远的将来逐渐消失,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将不复存在,传统戏剧、曲艺、民间音乐、花灯制作、面塑、剪紙以及木版年画等等那些以前我们经常见的事物,在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珍珠般一样珍贵。
  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在时刻警醒我们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对全世界的伟大贡献。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其实也在保护着我们自己民族的“根”和“魂”,保护着全人类的文明。然而,随着人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断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予以记录保护是完全不够的,只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的进行传承传播才能更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真正起到保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学校教育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选择的原因
  首先,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是培养大量社会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将传统文化推进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毋庸置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承途径[1]。比如,有些城市会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校园内,供学生参观、欣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使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有更加的了解,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感悟能力,使学生努力探索出一种新的传与承的模式,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和可持续传承。
  其次,学生是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最佳主体。如果在学生的童年时代就对其进行教育、传承,就可以使学生在从小时就认知以及认同自己的母体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且还符合进步社会的教育观念:社会发展越快,就越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例如日本以及西欧等这些国家非常注重对青少年以及儿童进行本土民族文化的培养,培养青少年以及儿童的民族情感以及对文化的鉴别能力,以这种方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民族文化继承者。我们国家早在几年以前就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对在校的每一个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在学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具体措施
  随着我国新课标的不断改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也逐渐融入到了学生的学习教材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平台,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发展机会,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努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落实到实处。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可以从几点具体实施:在教育的初期,教师应该以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为主,让学生逐渐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内涵,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价值,以此来增强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欲望,加强他们对自己本地传统民族文化基因的认知能力[2]。二是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承基地或传习所、展览场所进行参观,使学生了解民间艺人的技艺特征和艺术魅力,加强学生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性认知能力。三是教师可以多次邀请当地的艺人(非遗传承人)进入学校,在学校开展讲座或者演示活动等等,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的兴趣。四是可以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课本的形式列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并在学校逐步推广,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为本校打造出特色教育品牌。
  四、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时面临的困惑以及解决方法
  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的教育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途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会面临着不同的困惑,要想更好地在学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让学生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并运用合理的解决办法解决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证是经费投入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时,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其传承的必要保证。我国政府对其应该进行一定量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对学生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工作,同时还要这项工作作为我国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措施是师资培训   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建立强大的教师队伍,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保证。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考察、观摩以及交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传授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措施。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演出团体来担任一定的指导工作,不断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水平以及教学水平[3]。
  (三)通过校本课程发展或者项目的实施来传承
  通过校本课程发展或者项目的实施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个重要传承手段。中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特色,然而在一个民族内,由于地域以及习俗的不同,每一个民族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点。通过项目实施或者课题研究来传承本地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时凸显出本地的文化特色,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仅靠学校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当地的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积极配合,促进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学生的升学压力大
  学生在学校承受着教师以及家长的升学压力,学生几乎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升学考试科目学习中,即使我国现在在大力提倡“减负”,使学生多了更多的空余时间,但是学生依然面对着五花八门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媒介文化,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学习以及练习方面仍然没有时间和精力。为了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在学校逐步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时这也是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重大问题。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值得我们保护和传承。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当中智慧以及创造力的结晶,主要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以及价值观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创新发展是我国在传承中华文脉、培育时代精神以及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保障。还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文化更加具有活力。在新时期的今天,我们应该运用好学校教育这一传承方式,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學生的学习内容上面,促进民族文化的快速传播,同时也为更好地传承我国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张满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探索与思考[J].城市文化,2015,39,(85):120-121;
  [2]胡远慧,张珺怡.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音乐专题研究,2017,12(16):171-178;
  [3]汪倩雯.基于旅游开发角度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广东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5,12(14):139-141。
  作者简介:邱钧彦(1965—),男,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专业。在国家级和省、市级报级杂志、出版社发表过60万字的文艺作品,有多篇小说在《南方日报》、《珠江》杂志获奖。在《文化遗产》、《广东社会文化》发表过多篇论文,主编出版了《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一书,编辑出版了《云浮--中国石都文粹》一书,创作出版了长篇历史传奇小说《三罗传奇》。 现任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
其他文献
在中原大地,很多地方的春节到农历初六就已经结束。而在潮汕地区,春节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春节期间,只要你在潮汕地区的大街小巷走一走,肯定会不期而遇各种“营老爷”活动。  潮汕人为什么称诸神为“老爷”?  “老爷”是潮汕地区对神灵的尊称,是潮州地区的守护神。之所以将诸神称为“老爷”,跟称呼官员一样,是因为人们把神灵世俗化、人格化。明清时期,潮汕地区的每个乡村都有神庙,一般建在村庄里面,实行人神同居同
期刊
如今全世界最著名的节日,除了中国的春节恐怕就是圣诞节了!那一天圣诞老人坐着驯鹿拉的雪橇来到雪花纷飞的人间给孩子们送去圣诞礼物,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声弥漫在大街小巷,白色圣诞美丽动人令人愉悦。可你知道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圣诞老人的原型又是谁吗?  其实,在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会庆祝另一个更古老的节日,那就是每年12月6日的圣尼古拉斯节,尤其是在荷比卢地区,更是把这个节日过得盛大而有气氛。每年的11月中旬,
期刊
当我们走进广州陈家祠,抬头看上屋顶,只见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塑像站立在屋脊上,令人目不暇接,不禁感叹此等艺术的技艺精湛。这些生动活泼、形象各异的塑像就是灰塑。  灰塑,也称为灰批,是岭南一种较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不仅存活在广州,在广东其他地区如开平、雷州地区也有。灰塑工艺由来已久,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就已经有记载。明清两代广州灰塑最盛,特别是在宗祠、庙庵、寺观和豪门大宅,随处可见色彩艳丽的灰塑装饰。
期刊
在我国民间,有一种俗称“倒插门”的婚姻形式——“赘婚”,即男方到女方家落户,成为女方家庭中的一员,瞻养女家双親,继承女家财产,所生子女从女性,为女方家传宗接代续香火。这种男子,民间俗称为“上门女婿”。  “倒插门”的婚姻风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据考证,我国古代即有“赘婚”制,初始于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史记滑稽列传》中载:“淳于髡为齐之赘婿”。“赘婿”,指的就是“上门女婿”。《汉书·贾
期刊
和外国人一样,中国人也喜欢祝福亲朋好友福星高照行大运,尤其是在日常交际中,总是能听到一个人赞美另一个人“您真有福气!”对于讲究好彩头的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对他人说“洪福齐天”、“福星高照”、“五福临门”等一系列与“福”相关的吉祥话更深得人心了。那么,对于常挂在嘴边的“福”字,大家又了解多少呢?那些藏在“福”字背后的故事,大家又听说过多少呢?不着急,下面我们就走近“福”字,一探究竟。  “五福临门
期刊
涌泉竹雕历史悠久,已有220多年历史。竹雕制作工艺复杂,雕刻技法独特,有平面雕、镂空雕、圆雕、浮雕、线雕等。根据竹子竖线纤维、外青里脆等特点,还有纹路雕、关节雕等手法,用刀讲究,技艺难度大。作品形状因竹而异,以形造形,尤以奇、特、怪者为上品。定型后的作品根据不同形状,雕刻人物、山水、花鸟、虫鱼、十二生肖、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等不同的图案。  地处江西九江柴桑区涌泉乡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山村,与瑞昌市交界
期刊
生活在我国北方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蒙古族人,对水有着特殊的情感,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们认为水是超自然的神灵,江、河、湖、泉水和天降的雨水都是神赐予人类的赏赐。尤其泉水大都分布在山上或半山腰,令他们倍感神奇,所以称其为“圣水”,倍加珍惜崇拜。现在的蒙古族年轻人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质较高,知道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崇拜泉水的习俗已深深扎根于世代蒙古族人心中,仍在一些地方传承。  祭祀泉水仪式  松花江北
期刊
中国人把玩夜光杯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  东方朔在《海内十洲记》里说:“周穆王时,西国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暝夕,出杯于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已满于杯中也,汁甘而香美,斯实灵人之器。”瞧这“常满杯”,空杯一夜,天明水满,真是奇哉怪也!后又说“秦始皇时,西胡献切玉刀,无复常满杯耳”,足见此物世所罕见。  穆王姬满是西周颇有建
期刊
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人们对数字也有了诸多禁忌习俗,因为人们认为数字也有吉祥与凶险之别。吉祥的数字一般是双数,常说好事成双。过去商人远行,一般选在逢“八”的日子出门,正依的是“要得发,不离八”的吉言。忌讳的数字是因为人们认为它对人有危险,不是孤独、离散,就是临终死亡,都是大不吉利的。从“一”到“一百”,就有好多数字需要避忌。  从“一”就开始忌讳。“一”是个单数,如果给结婚、庆寿的人家送礼,就忌讳送单
期刊
12月11日,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广州召开2017年度侨刊乡讯管理工作会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庆才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2017年侨刊乡讯出版工作,部署了2018年工作,并就围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出版导向管理进行了专题授课。  钟庆才副局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侨刊乡讯出版单位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做好侨刊乡讯出版工作,受到广大海外侨胞热烈欢迎和衷心喜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