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知识指学习过程中都能接触到的知识,增殖的知识指由公共知识引发的新知识。增殖的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首先表现为公共知识是增殖知识的基础,而后表现为增殖的知识可以转化为公共知识。增殖的知识对公共知识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丰富公共知识内涵、透彻解析公共知识、充分体现公共知识价值、及时修正公共知识、促进公共知识发展等。
关键词:增殖的知识;公共知识;关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A-0047-04
知识增殖是指由一种知识引发出多种新知识的现象,是课堂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增殖的知识是指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个性化知识。公共知识是指学习过程中大家都能接触到的知识。由公共知识的界定可知,教材知识是最主要的公共知识。但公共知识不仅包括教材知识,还包括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切有价值的共识。知识增殖需要公共知识的引燃和促进。可见,增殖的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一、增殖的知识与公共知识的联系
(一)公共知识是增殖知识的基础
学习是建构公共知识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需要明确知识存在条件,明晰知识使用范围和情境,还原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理清知识内涵与内在关系,开发知识的多维价值,预测知识的未来发展趋势等。其间产生的许多新体验和新发现都属于增殖的知识。因此,知识增殖离不开公共知识的引燃和促进。如学习苏科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下)细胞的有关内容后,学生增殖的知识: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并能感受外界刺激,感受刺激是通过细胞膜进行的;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还会有更微小的结构,促使细胞完成一些生理活动。这就为细胞知识发展与延伸奠定了基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复杂的功能单个细胞是无法完成的,这样就能对“肺泡是肺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和“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透彻解读。在理解和解读知识过程中,还会增殖一些新知识。增殖的知识不仅包括概念、观点、规律的生成,也包括策略方法的优化,还包括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变等。公共知识都是集“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教育性知识”于一体的。学习不是简单记住知识本身,而要弄清其来龙去脉。这样不仅对公共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有深刻认识和理解,也会对隐含其中的知识进行充分挖掘,进而使心灵得到荡涤,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正向发展。增殖的知识从不同层面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促使他们由“知识人”向“智慧人”转化。
(二)增殖的知识可以转化为公共知识
增殖的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没有绝对界限。众多公共知识在产生之初,都是以个性化知识形式存在的。那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增殖知识会逐渐发生质变而最终成为公共知识,这种转变要具备一定条件。首先,增殖的知识要在一定范围具有公共影响力,并被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其次,增殖的知识要有科学性和概括性,科学性保证知识的正确,概括性体现知识的浓缩。第三,增殖的知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检验。不经历检验过程的增殖知识,是不可能成为公共知识的。检验时间长短不一,少则几小时,多则几个月甚至若干年,这与增殖知识的公共程度和影响力大小有关。一般来说,增殖知识的公共程度和影响力越大,检验时间越长,反之则越短。科学界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检验。如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其最初都属于个人增殖的知识,经过漫长时间检验逐渐成为人类的公共知识,并最终进入教材成为浓缩的知识精华。因此,学习过程离不开知识的检验与论证。检验与论证会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全面体现知识的价值,必然引发知识增殖。对学生来讲,师生公认的增殖知识就可以成为小范围的公共知识了,需要检验的时间也不长,一般为几小时、几天,最多也就几周。增殖的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增加了公共知识的数量,提升了公共知识的质量,丰富了公共知识的内涵,扩充了公共知识的精神能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为增殖知识的转化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这种转化既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还是鼓励学生的最佳方式。一般来说,多数增殖的知识都不具备转化为公共知识的条件,仅是为理解和建构公共知识服务的。否则,教材知识就不再是浓缩的知识精华了。少数价值很高的增殖知识的转化,既促进教材知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提升学生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其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二、增殖的知识对公共知识的作用
(一)丰富公共知识内涵
一般来说,公共知识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而不断丰富。知识经验的增多一方面源于主动接受的新知识,另一方面则源于增殖的知识。后者对公共知识内涵的丰富要比前者更及时。学生在校学习是按照固定的课程知识编排顺序进行的。如果没有学到相关的知识,公共知识的内涵就只能局限在学生现有的认知领域,很难及时得到丰富与发展。而增殖的知识则不然,它完全不受课程知识编排顺序的时空限制,伴随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随时都可能产生一些新知识来丰富公共知识的内涵。这些新知识时常会超越课程规定的范畴,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讲,学习就是知识增殖的过程。没有增殖知识的支持和促进,有时甚至连公共知识的最基本内涵也很难被准确理解。所以,公共知识内涵的及时丰富基本都是通过增殖知识来实现的。增殖的知识对公共知识的诠释、补充、修正、完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理解和建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公共知识都会增殖一定数量的新知识。随着学习深入进行,增殖的知识还会进一步增多。增殖的知识、通过课程资源获得的知识、已有的知识经验,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背景知识。随着背景知识增多,公共知识的内涵会越来越丰富。这不但会提高建构公共知识的效率和质量,还会进一步拓展其价值,实现更深层次的知识增殖——在增殖知识基础上进行再增殖。 (五)促进公共知识向更深处增殖
增殖的知识会从不同维度来解析和建构公共知识,使其内涵更丰富、价值更多元、融合更广阔、创新更自然。知识内涵的丰富会拓展思维,促使学生在更多领域里展现公共知识的价值,进而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增殖的知识会不断补充或修正教材知识,使其更完善,与学生的思维更接近,进而引发一些价值更高的新知识。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建构知识会在更广的领域里进行,使公共知识与更多知识产生联系,促使知识融合领域不断扩大,产生一些更高质量的新知识。这一切都会促使公共知识引燃功能不断增强,促使知识增殖向更高层次发展。这就形成了公共知识和增殖知识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这种态势会促使知识增殖向更深处发展。
总之,没有增殖知识的多维促进,公共知识的价值就很难充分显现出来;没有公共知识的充分引燃,课堂就很难实现丰富的知识增殖。明晰增殖的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知识创新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丁伟红、石萍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liferated and Public Knowledge
LI Shi-wei
(Tongshan Weiji Middle School, Xuzhou 221120, China)
Abstract: Public knowledge refers to that everyone can get access to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whereas proliferated knowledge indicates new knowledge triggered by public knowledge. Both of them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at is, public knowledge is the basis of proliferated knowledge and the latter may convert into the former. Proliferated knowledge is important for public knowledge, including 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completely interpreting, embodying the values, rectify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knowledge.
Keywords: proliferated knowledge; public knowledge; relationship
关键词:增殖的知识;公共知识;关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A-0047-04
知识增殖是指由一种知识引发出多种新知识的现象,是课堂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增殖的知识是指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个性化知识。公共知识是指学习过程中大家都能接触到的知识。由公共知识的界定可知,教材知识是最主要的公共知识。但公共知识不仅包括教材知识,还包括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切有价值的共识。知识增殖需要公共知识的引燃和促进。可见,增殖的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一、增殖的知识与公共知识的联系
(一)公共知识是增殖知识的基础
学习是建构公共知识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需要明确知识存在条件,明晰知识使用范围和情境,还原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理清知识内涵与内在关系,开发知识的多维价值,预测知识的未来发展趋势等。其间产生的许多新体验和新发现都属于增殖的知识。因此,知识增殖离不开公共知识的引燃和促进。如学习苏科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下)细胞的有关内容后,学生增殖的知识: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并能感受外界刺激,感受刺激是通过细胞膜进行的;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还会有更微小的结构,促使细胞完成一些生理活动。这就为细胞知识发展与延伸奠定了基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复杂的功能单个细胞是无法完成的,这样就能对“肺泡是肺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和“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透彻解读。在理解和解读知识过程中,还会增殖一些新知识。增殖的知识不仅包括概念、观点、规律的生成,也包括策略方法的优化,还包括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变等。公共知识都是集“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教育性知识”于一体的。学习不是简单记住知识本身,而要弄清其来龙去脉。这样不仅对公共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有深刻认识和理解,也会对隐含其中的知识进行充分挖掘,进而使心灵得到荡涤,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正向发展。增殖的知识从不同层面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促使他们由“知识人”向“智慧人”转化。
(二)增殖的知识可以转化为公共知识
增殖的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没有绝对界限。众多公共知识在产生之初,都是以个性化知识形式存在的。那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增殖知识会逐渐发生质变而最终成为公共知识,这种转变要具备一定条件。首先,增殖的知识要在一定范围具有公共影响力,并被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其次,增殖的知识要有科学性和概括性,科学性保证知识的正确,概括性体现知识的浓缩。第三,增殖的知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检验。不经历检验过程的增殖知识,是不可能成为公共知识的。检验时间长短不一,少则几小时,多则几个月甚至若干年,这与增殖知识的公共程度和影响力大小有关。一般来说,增殖知识的公共程度和影响力越大,检验时间越长,反之则越短。科学界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检验。如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其最初都属于个人增殖的知识,经过漫长时间检验逐渐成为人类的公共知识,并最终进入教材成为浓缩的知识精华。因此,学习过程离不开知识的检验与论证。检验与论证会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全面体现知识的价值,必然引发知识增殖。对学生来讲,师生公认的增殖知识就可以成为小范围的公共知识了,需要检验的时间也不长,一般为几小时、几天,最多也就几周。增殖的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增加了公共知识的数量,提升了公共知识的质量,丰富了公共知识的内涵,扩充了公共知识的精神能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为增殖知识的转化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这种转化既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还是鼓励学生的最佳方式。一般来说,多数增殖的知识都不具备转化为公共知识的条件,仅是为理解和建构公共知识服务的。否则,教材知识就不再是浓缩的知识精华了。少数价值很高的增殖知识的转化,既促进教材知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提升学生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其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二、增殖的知识对公共知识的作用
(一)丰富公共知识内涵
一般来说,公共知识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而不断丰富。知识经验的增多一方面源于主动接受的新知识,另一方面则源于增殖的知识。后者对公共知识内涵的丰富要比前者更及时。学生在校学习是按照固定的课程知识编排顺序进行的。如果没有学到相关的知识,公共知识的内涵就只能局限在学生现有的认知领域,很难及时得到丰富与发展。而增殖的知识则不然,它完全不受课程知识编排顺序的时空限制,伴随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随时都可能产生一些新知识来丰富公共知识的内涵。这些新知识时常会超越课程规定的范畴,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讲,学习就是知识增殖的过程。没有增殖知识的支持和促进,有时甚至连公共知识的最基本内涵也很难被准确理解。所以,公共知识内涵的及时丰富基本都是通过增殖知识来实现的。增殖的知识对公共知识的诠释、补充、修正、完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理解和建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公共知识都会增殖一定数量的新知识。随着学习深入进行,增殖的知识还会进一步增多。增殖的知识、通过课程资源获得的知识、已有的知识经验,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背景知识。随着背景知识增多,公共知识的内涵会越来越丰富。这不但会提高建构公共知识的效率和质量,还会进一步拓展其价值,实现更深层次的知识增殖——在增殖知识基础上进行再增殖。 (五)促进公共知识向更深处增殖
增殖的知识会从不同维度来解析和建构公共知识,使其内涵更丰富、价值更多元、融合更广阔、创新更自然。知识内涵的丰富会拓展思维,促使学生在更多领域里展现公共知识的价值,进而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增殖的知识会不断补充或修正教材知识,使其更完善,与学生的思维更接近,进而引发一些价值更高的新知识。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建构知识会在更广的领域里进行,使公共知识与更多知识产生联系,促使知识融合领域不断扩大,产生一些更高质量的新知识。这一切都会促使公共知识引燃功能不断增强,促使知识增殖向更高层次发展。这就形成了公共知识和增殖知识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这种态势会促使知识增殖向更深处发展。
总之,没有增殖知识的多维促进,公共知识的价值就很难充分显现出来;没有公共知识的充分引燃,课堂就很难实现丰富的知识增殖。明晰增殖的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知识创新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丁伟红、石萍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liferated and Public Knowledge
LI Shi-wei
(Tongshan Weiji Middle School, Xuzhou 221120, China)
Abstract: Public knowledge refers to that everyone can get access to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whereas proliferated knowledge indicates new knowledge triggered by public knowledge. Both of them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at is, public knowledge is the basis of proliferated knowledge and the latter may convert into the former. Proliferated knowledge is important for public knowledge, including 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completely interpreting, embodying the values, rectify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knowledge.
Keywords: proliferated knowledge; public knowledge; 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