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6年起,武汉地区参与了两轮果果项目的实验。2016年,三所学校参与实验,涉及15名教师,300名学生。2017年,六所学校参与实验,40名教师,1360名学生加入“果果”。所有参加果果课题实验的教师,都有一个感受:果果课程与其他课题或课程完全不一样。
一、落实果果课程,抓常规重实效
1.建立“云端”交流站
武汉地区的课题组规模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进入了果果团队,就要扎扎實实地把实验做好,这也是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心声。
基于果果团队的教师多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本身工作较为繁忙,统一参加教研活动时间调配困难的现实情况,课题组专门建立了“云端”交流平台,分别在微信和QQ建立研究群。教师们在群内交流分享培训心得。每次有学校进行校本教研,也会将研讨录音或文字稿上传到教研群,让每位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教研信息和动态。
2.课程落实细分工
(1)分班巧安排
开展果果课程,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控制班级学生人数,用什么时间上课。开展果果课实验的几个班的人数都远远超过了课题规定的30人,有的班人数接近60人。怎么办?
第一轮实验时,我们采取分班授课的方式,一个实验班配备2位果果教师,每周利用一节品德与生活课的课时,两位教师分别在两间教室里同时完成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新的问题来了,有些教师需要到实验班去上果果课,而不是自己的班,相当于增加了他们各自的教学工作量。在教研员的积极协调下,各实验校也高度重视与配合,分别对照几位实验教师的课表,排出了专门的果果课表,三所学校也分别提供了一间教室,让每个班在分班教学时的时间、场地得以保障。
第二轮实验中,虽然部分学校扩大了单班教学规模,但育才怡康小学还是坚持了分班授课的方式。实际教学效果证明,分班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果果课程的实施,以及对每位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指导。
(2)故事先衔接
《果果和朋友》与《比比和朋友》相衔接,但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比比课程,该怎么办呢?课题组教师商议决定,在导读课之前,先利用午休时间,给学生讲比比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熟悉课程里的几个人物和前面发生的事情,了解一些基本的比比规则后,再开始果果导读课,进入果果课程。《比比和朋友》的每个故事都比较长,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课题组内进行了分工,每所学校完成2个比比故事的录音,然后利用教研群共享录音。这样,每个课题实验班的学生都能听到精彩的故事,喜欢的学生还可以把故事下载下来,反复听。
3.教研机制作保障
作为实验课程,我们不断通过听课教研来发现问题,思考改进,并建立了如下教研机制。每月一次教研活动:集中到某一实验校听课研讨。隔周一次下校教研:随堂听课,校内课题组研讨。实时开展网络教研:下校反馈,在线观摩课例。
(1)第一阶段:2016年9-12月
集中学习教材,按教材实施教学,每月到一所学校听课教研,发现问题,对前期三个单元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
(2)第二阶段:2017年1-7月
针对第一阶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本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调整了课题研究的思路,注重每一课之间的衔接,以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对“如何让果果规则从孩子的活动中产生,在孩子的生活中运用?”进行了专题教研与尝试。
(3)第三阶段:2017年8-12月
深化解读教材,以单元为单位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每一个单元的集体备课,教研员张亮老师都会和该校课题组教师一起研读教材、梳理思路、发现教学问题,给出教学建议。主备课人还会准备配套的简单课件供教师参考借鉴。
(4)第四阶段:2018年1-10月
课题的再深入研究与创新。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尝试把电影和绘本资源引入果果课程。
二、研究果果教研,抓课堂有创新
1.让果果课程更有延续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每堂课都是“独立”的,课与课之间的知识是“游离”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之外的,然而新旧知识的衔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正本清源,保证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例如,《识别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是下一堂课《应对欺负》的具体体现,教师在下堂课的教学中,就要注意把“办法”具体到某一个方面,让学生自己想方法面对具体的问题。这样,果果课不再是独立的个体,每节课都为后面的新课设下“包袱”,埋下新鲜的“种子”,并储备足够的“肥料”,打破了课堂的局限性,让果果课更有延续性。
2.让果果课程更具规则性
果果课是学生们喜欢的“游戏课”,在教学中教师以趣导学,随时针对学生的点滴行为习惯进行“点评”,这样的“点评”不再是强调课堂中的规则,而是用果果规则让学生们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随着对果果规则的不断渗透,下校听课时,课题组欣喜地看到,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对果果规则的运用,在活动和讨论的过程中,遇到学生过于活跃、违反或忘记规则的情况,会及时运用果果规则来引导。学生们也逐渐学会在课堂中互相提醒,有时还会提醒教师,“这样违反果果规则了”“果果是这样说的”。这也让果果课堂显示出师生平等、生生互爱的融洽课堂氛围。
3.让果果课程充满亲切感
刚开始,学生们以为果果课和其他课一样,是一门有“规矩”的课。随着教师们亲切的话语带入,柔和的肢体语言展示,有“约定”但没有“规矩”,有“游戏”但没有“约束”,有“知识”但没有“压力”的课堂逐渐融入学生心中。在班级中,学生们会互相提醒“黄金规则”;遇到问题学会用解决问题的步骤去解决;应对欺负学会首先做好自己,更不要欺负
别人。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氛围也有助于形成课程的亲切感。比如,鄱阳黄莺老师的课堂,教师讲的故事是与学生在互动中一步步展开的,好像教师将学生带入了故事情境中,学生们不再是听故事的人,而是一起讲故事的人。
一、落实果果课程,抓常规重实效
1.建立“云端”交流站
武汉地区的课题组规模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进入了果果团队,就要扎扎實实地把实验做好,这也是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心声。
基于果果团队的教师多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本身工作较为繁忙,统一参加教研活动时间调配困难的现实情况,课题组专门建立了“云端”交流平台,分别在微信和QQ建立研究群。教师们在群内交流分享培训心得。每次有学校进行校本教研,也会将研讨录音或文字稿上传到教研群,让每位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教研信息和动态。
2.课程落实细分工
(1)分班巧安排
开展果果课程,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控制班级学生人数,用什么时间上课。开展果果课实验的几个班的人数都远远超过了课题规定的30人,有的班人数接近60人。怎么办?
第一轮实验时,我们采取分班授课的方式,一个实验班配备2位果果教师,每周利用一节品德与生活课的课时,两位教师分别在两间教室里同时完成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新的问题来了,有些教师需要到实验班去上果果课,而不是自己的班,相当于增加了他们各自的教学工作量。在教研员的积极协调下,各实验校也高度重视与配合,分别对照几位实验教师的课表,排出了专门的果果课表,三所学校也分别提供了一间教室,让每个班在分班教学时的时间、场地得以保障。
第二轮实验中,虽然部分学校扩大了单班教学规模,但育才怡康小学还是坚持了分班授课的方式。实际教学效果证明,分班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果果课程的实施,以及对每位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指导。
(2)故事先衔接
《果果和朋友》与《比比和朋友》相衔接,但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比比课程,该怎么办呢?课题组教师商议决定,在导读课之前,先利用午休时间,给学生讲比比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熟悉课程里的几个人物和前面发生的事情,了解一些基本的比比规则后,再开始果果导读课,进入果果课程。《比比和朋友》的每个故事都比较长,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课题组内进行了分工,每所学校完成2个比比故事的录音,然后利用教研群共享录音。这样,每个课题实验班的学生都能听到精彩的故事,喜欢的学生还可以把故事下载下来,反复听。
3.教研机制作保障
作为实验课程,我们不断通过听课教研来发现问题,思考改进,并建立了如下教研机制。每月一次教研活动:集中到某一实验校听课研讨。隔周一次下校教研:随堂听课,校内课题组研讨。实时开展网络教研:下校反馈,在线观摩课例。
(1)第一阶段:2016年9-12月
集中学习教材,按教材实施教学,每月到一所学校听课教研,发现问题,对前期三个单元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
(2)第二阶段:2017年1-7月
针对第一阶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本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调整了课题研究的思路,注重每一课之间的衔接,以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对“如何让果果规则从孩子的活动中产生,在孩子的生活中运用?”进行了专题教研与尝试。
(3)第三阶段:2017年8-12月
深化解读教材,以单元为单位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每一个单元的集体备课,教研员张亮老师都会和该校课题组教师一起研读教材、梳理思路、发现教学问题,给出教学建议。主备课人还会准备配套的简单课件供教师参考借鉴。
(4)第四阶段:2018年1-10月
课题的再深入研究与创新。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尝试把电影和绘本资源引入果果课程。
二、研究果果教研,抓课堂有创新
1.让果果课程更有延续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每堂课都是“独立”的,课与课之间的知识是“游离”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之外的,然而新旧知识的衔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正本清源,保证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例如,《识别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是下一堂课《应对欺负》的具体体现,教师在下堂课的教学中,就要注意把“办法”具体到某一个方面,让学生自己想方法面对具体的问题。这样,果果课不再是独立的个体,每节课都为后面的新课设下“包袱”,埋下新鲜的“种子”,并储备足够的“肥料”,打破了课堂的局限性,让果果课更有延续性。
2.让果果课程更具规则性
果果课是学生们喜欢的“游戏课”,在教学中教师以趣导学,随时针对学生的点滴行为习惯进行“点评”,这样的“点评”不再是强调课堂中的规则,而是用果果规则让学生们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随着对果果规则的不断渗透,下校听课时,课题组欣喜地看到,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对果果规则的运用,在活动和讨论的过程中,遇到学生过于活跃、违反或忘记规则的情况,会及时运用果果规则来引导。学生们也逐渐学会在课堂中互相提醒,有时还会提醒教师,“这样违反果果规则了”“果果是这样说的”。这也让果果课堂显示出师生平等、生生互爱的融洽课堂氛围。
3.让果果课程充满亲切感
刚开始,学生们以为果果课和其他课一样,是一门有“规矩”的课。随着教师们亲切的话语带入,柔和的肢体语言展示,有“约定”但没有“规矩”,有“游戏”但没有“约束”,有“知识”但没有“压力”的课堂逐渐融入学生心中。在班级中,学生们会互相提醒“黄金规则”;遇到问题学会用解决问题的步骤去解决;应对欺负学会首先做好自己,更不要欺负
别人。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氛围也有助于形成课程的亲切感。比如,鄱阳黄莺老师的课堂,教师讲的故事是与学生在互动中一步步展开的,好像教师将学生带入了故事情境中,学生们不再是听故事的人,而是一起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