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门孩子们心心念念的课,叫“果果”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405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6年起,武汉地区参与了两轮果果项目的实验。2016年,三所学校参与实验,涉及15名教师,300名学生。2017年,六所学校参与实验,40名教师,1360名学生加入“果果”。所有参加果果课题实验的教师,都有一个感受:果果课程与其他课题或课程完全不一样。
  一、落实果果课程,抓常规重实效
  1.建立“云端”交流站
  武汉地区的课题组规模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进入了果果团队,就要扎扎實实地把实验做好,这也是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心声。
  基于果果团队的教师多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本身工作较为繁忙,统一参加教研活动时间调配困难的现实情况,课题组专门建立了“云端”交流平台,分别在微信和QQ建立研究群。教师们在群内交流分享培训心得。每次有学校进行校本教研,也会将研讨录音或文字稿上传到教研群,让每位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教研信息和动态。
  2.课程落实细分工
  (1)分班巧安排
  开展果果课程,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控制班级学生人数,用什么时间上课。开展果果课实验的几个班的人数都远远超过了课题规定的30人,有的班人数接近60人。怎么办?
  第一轮实验时,我们采取分班授课的方式,一个实验班配备2位果果教师,每周利用一节品德与生活课的课时,两位教师分别在两间教室里同时完成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新的问题来了,有些教师需要到实验班去上果果课,而不是自己的班,相当于增加了他们各自的教学工作量。在教研员的积极协调下,各实验校也高度重视与配合,分别对照几位实验教师的课表,排出了专门的果果课表,三所学校也分别提供了一间教室,让每个班在分班教学时的时间、场地得以保障。
  第二轮实验中,虽然部分学校扩大了单班教学规模,但育才怡康小学还是坚持了分班授课的方式。实际教学效果证明,分班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果果课程的实施,以及对每位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指导。
  (2)故事先衔接
  《果果和朋友》与《比比和朋友》相衔接,但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比比课程,该怎么办呢?课题组教师商议决定,在导读课之前,先利用午休时间,给学生讲比比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熟悉课程里的几个人物和前面发生的事情,了解一些基本的比比规则后,再开始果果导读课,进入果果课程。《比比和朋友》的每个故事都比较长,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课题组内进行了分工,每所学校完成2个比比故事的录音,然后利用教研群共享录音。这样,每个课题实验班的学生都能听到精彩的故事,喜欢的学生还可以把故事下载下来,反复听。
  3.教研机制作保障
  作为实验课程,我们不断通过听课教研来发现问题,思考改进,并建立了如下教研机制。每月一次教研活动:集中到某一实验校听课研讨。隔周一次下校教研:随堂听课,校内课题组研讨。实时开展网络教研:下校反馈,在线观摩课例。
  (1)第一阶段:2016年9-12月
  集中学习教材,按教材实施教学,每月到一所学校听课教研,发现问题,对前期三个单元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
  (2)第二阶段:2017年1-7月
  针对第一阶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本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调整了课题研究的思路,注重每一课之间的衔接,以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对“如何让果果规则从孩子的活动中产生,在孩子的生活中运用?”进行了专题教研与尝试。
  (3)第三阶段:2017年8-12月
  深化解读教材,以单元为单位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每一个单元的集体备课,教研员张亮老师都会和该校课题组教师一起研读教材、梳理思路、发现教学问题,给出教学建议。主备课人还会准备配套的简单课件供教师参考借鉴。
  (4)第四阶段:2018年1-10月
  课题的再深入研究与创新。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尝试把电影和绘本资源引入果果课程。
  二、研究果果教研,抓课堂有创新
  1.让果果课程更有延续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每堂课都是“独立”的,课与课之间的知识是“游离”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之外的,然而新旧知识的衔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正本清源,保证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例如,《识别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是下一堂课《应对欺负》的具体体现,教师在下堂课的教学中,就要注意把“办法”具体到某一个方面,让学生自己想方法面对具体的问题。这样,果果课不再是独立的个体,每节课都为后面的新课设下“包袱”,埋下新鲜的“种子”,并储备足够的“肥料”,打破了课堂的局限性,让果果课更有延续性。
  2.让果果课程更具规则性
  果果课是学生们喜欢的“游戏课”,在教学中教师以趣导学,随时针对学生的点滴行为习惯进行“点评”,这样的“点评”不再是强调课堂中的规则,而是用果果规则让学生们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随着对果果规则的不断渗透,下校听课时,课题组欣喜地看到,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对果果规则的运用,在活动和讨论的过程中,遇到学生过于活跃、违反或忘记规则的情况,会及时运用果果规则来引导。学生们也逐渐学会在课堂中互相提醒,有时还会提醒教师,“这样违反果果规则了”“果果是这样说的”。这也让果果课堂显示出师生平等、生生互爱的融洽课堂氛围。
  3.让果果课程充满亲切感
  刚开始,学生们以为果果课和其他课一样,是一门有“规矩”的课。随着教师们亲切的话语带入,柔和的肢体语言展示,有“约定”但没有“规矩”,有“游戏”但没有“约束”,有“知识”但没有“压力”的课堂逐渐融入学生心中。在班级中,学生们会互相提醒“黄金规则”;遇到问题学会用解决问题的步骤去解决;应对欺负学会首先做好自己,更不要欺负
  别人。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氛围也有助于形成课程的亲切感。比如,鄱阳黄莺老师的课堂,教师讲的故事是与学生在互动中一步步展开的,好像教师将学生带入了故事情境中,学生们不再是听故事的人,而是一起讲故事的人。
其他文献
[摘 要]统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可以依托教材,向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努力做到一课一法、课课得法,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教学;一课一法;观摩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92-01  2019年4月,我聆听了我校王学坤老师执教的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课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理念在较长时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积累、沉淀、凝结和提炼,是一所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特色所在。学校文化的打造就是要形成一种凝聚学校成员的核心理念,并将这一核心理念体现在办学目标、育人目标中,辐射到教育教学活动、师生行为和学校管理中,实现“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取效于行,固化于制”。可以说,核心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统领全校成员的精神动力,是落实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
[摘 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意义重大。作为教师,应全面把握新课标中对作文修改的要求,有意识、有计划、有梯度地培养学生自我修改及合作修改作文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素养 自我修改 合作修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87  【背景分析】  作文的传统批改方式是教师负责全批,学生先打作
[摘 要]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铺垫,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使命。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荷花》一课为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习作积累语言并进行实际操练,从而使学生易于习作、乐于习作。  [关键词]习作 教材资源 作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86  在平时
书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  作者:黄书光 王伦信 袁文辉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年7月  ISBN:9787504121301  定价:29元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事业属于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受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各类文化的融合、碰撞现象不断增多,使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中国基础教育要
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纲领灌输多,细节引领少,缺乏对文本的细致解读。要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信任学生,师生一同进行文本探究。如果说课文就是奔腾的波峰浪谷,那么教师和学生就是勇敢的艄公,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领学生寻找文本的“筏子”。  一、意象引渡,自主搜索文本“筏子”  在《黄河的主人》这一课,很多教师都不约而同地将文章主旨定位在寻找“黄河的主人”,
[摘 要]“能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第三学段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与评价中,教师要从识别与推论、整合与解释、评价与鉴赏这三个维度来对学生进行考察,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命题测试;材料;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中年级学生而言,“习作”二字更是成了他们望而生畏的字眼。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作文要求:“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如何让中年级的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顺利起步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刚刚学写作文的中年级学
[摘 要]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和保障,是教师学科综合素养的体现。在教材分析时,教师要读体裁和结构、读教材地位、读本单元主题和重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定教学主张,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教材文本的逻辑结构,明了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只有教材分析到位,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教材分析;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 要]口语交际教学,教的是和谁说,如何说,怎么说。这一特点决定了口语交际不是简单地把听和说相加,而是一个以听、说为核心的交际双方互动的过程。结合教育学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交际就要和人交流,交流当然离不开生活。因此,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来寻找低年级口语交际的切入点,并结合生活情境来调动学生交际的主动性,从而实现交际的价值。  [关键词]生活化;交际点;主动性;价值性  [中图分类号] G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