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笛卡儿:信息技术思想困境的根源——云计算的“台词”与“潜台词”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psh860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秉持笛卡儿"两分法"的信息技术思想,将在未来互联网向纵深发展中遭遇质疑。如果不了解这种思想根源所面临的巨大困境,我们将从思想上失去互联网。从思想上失去互联网的结果是,我们的命运将降格为可以任意编码的任何玩意儿——或许会很"繁荣",但没有灵魂。
其他文献
《浮生六记》是清朝文人沈复所著的自传体随笔,以夫妻的家庭生活为主线,运用简练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与妻子陈芸的婚姻生活,闲情逸趣,文学批评以及山水游记。作为一部反映清朝时期的文人生活的作品,《浮生六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现有的四个英译本也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关注。但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林语堂的版本,而且大都集中在译者主体性,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等几个角度,弱化了美学思想在译
学位
20世纪初,传统中国画面临着西方文化大规模冲击,呈现出了巨大的变革。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美术思潮及绘画技法也猛烈地冲击着中国传统绘画观。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画是守护还是拓进,成为了民国时期理论家、画家笔下变革或守护的争论核心。此时的中国的理论家、画家以地域文化特点为基石,用各自的方式进行了中国画的改良与守护。20世纪20——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洋画运动,许多新思想的画家
学位
报纸
学业浮力指学生成功应对学校日常学习活动中典型的学业挫折与挑战的能力。本研究在结合国内外学业浮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目前的研究大都采用了量化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特殊的边缘群体或弱势群体的传统学业复原力水平的情况,以及对中学生学业浮力情况的相关分析。而对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浮力和英语学习成绩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采用混合式的研究方法,以165名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胡月琴等人(2
学位
《奥丽芙·基特里奇》是当代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代表作品,该小说荣获2009年度普利策小说奖。《奥丽芙·基特里奇》是一部关于悲伤、孤独和爱的小说,讲述了小镇上普通人充满张力的生活。目前,对《奥丽芙·基特里奇》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作品中的性别与年龄,或创伤与救赎,鲜少关注文本中的逃离现象。本文创新性地结合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事件理论,分析和解读《奥丽芙·基特里奇》中的逃离事件,旨在揭示作
学位
由于西画东渐的影响,清宫仕女画有别于传统仕女画其中较为显著的原因是透视的应用。仕女画作为清代宫廷绘画中常见的一个画科,透视在这里的应用反映着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情趣以及社会文化内容的多种演变。学术研究者对清宫仕女画的整体研究内容丰富,同时在部分研究中肯定了清宫仕女画关于透视的运用,但是并没有对透视与清宫仕女画做深入研究,尚未厘清其中的内在关联。本篇论文共包括五篇章。第一章绪论部分重点针对本论文的选题
学位
1959年颜仲凭借《鲁迅像》一举成名,此后便开启了自己长达一生的黑白文人肖像木刻创作。这幅成名作既是颜仲整体黑白木刻创作模式形成的起始点也是其创作模式形成前的初探。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拓宽了对于鲁迅性格形象补遗与填充的思考路径。使得这幅作品有别于以往固定模式化的鲁迅图像诠释,最终成为经典一作。由此颜仲也将文学阅读视为自我黑白木刻创作构思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后的木刻创作中除对人像基本外貌的捕捉
学位
17-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并在欧洲的艺术领域中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不仅仅是影响了欧洲的陶瓷设计还包括建筑设计、服饰设计、园林设计等等。中国与欧洲的这段跨文化交流推动了欧洲艺术的发展,激发了欧洲艺术的自我阐释与展开,在中国风设计传入欧洲之际,正逢欧洲要摆脱巴洛克艺术的压抑,而中国艺术的规整和严谨折射了当时的西方艺术的趣味点,中国的艺术品与欧洲人当时的审美不谋而合。也是在这个时期,
学位
孙其峰先生是当代花鸟画大师,荣获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作为津派国画的中坚力量,他在中国花鸟画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论文就孙其峰先生的花鸟画艺术进行了研究:第一,通过分析孙其峰先生花鸟画艺术的起源和求学期的成长过程,揭示孙其峰先生艺术风格形成的文化背景;第二,本文以孙其峰先生所处时代背景为视角,从艺术成长的不同时期来探寻其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揭示其艺术风格从求真求实求美到朴拙自然再到艺术上圆融通化
学位
随着经济和社会水平的高速发展,民众对于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追求。近年来,家长们对于儿童成长过程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物品有很多种,儿童食品包装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最为频繁的一种,家长对于儿童所吃的食物从几十年前的“吃饱”转变为现在的“吃好”,然而,包装自身本应发挥的潜在教育性却被经常忽略,绝大多数包装都是即用即弃,并不具备长期持有的实用功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包装设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