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与尾 打伙扯皮离合都失分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d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个具体的中国商人中,很少看到谁会把彼此之间的良性关系作为战略目标去经营和维护。比较常见是,当初你情我愿,慷慨激昂,颇有义字当头的豪迈,随之而来却是你给我挖坑,我给你设局,打得头破血流者不在少数。
  比较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的兴衰沉浮,我们很容易从日本找到大量百年以上企业,甚至还有超过一千年的,中国也曾有如晋商这样经营过百年以上的商帮,但最终的命运无不是随着时局的演变分崩离析。
  今天的中国商界,“抱团发展”、“组建商会”、“整合资源”等等字眼非常时尚和泛滥,全国各地的商会和商帮,风起云涌,似乎进入一个企业与企业、商帮与商帮横向大联合、大发展的繁荣时期。但在十大商帮或者“数十大商帮”的企业群体中,真正能实现精诚团结的,公认的仍然是以浙商比较名符其实,而浙商中,又以温商时时给世人亮出“抱团”的精神和威力。据《中国商人》了解到的情况,在京城的商会中,有一家商会来自某传统的文化大省,多年来一直谋划着要发展起来,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把松散的人心聚到一起,以致于商会名义上存在,但形同虚设。另一个省由于帮派太多,在北京一地竟然成立了以该省商人群体名义的几家商会在活动,一时传为笑谈。
  商人们之间的合作,无非是为了谋财,搭伙求財的过程中,就不能不看到货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更深层的本质,其实代表了一种“信用”。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十大商帮普遍强调“诚信”二字尤以晋商为首,到宋、明时期温州出现的永嘉学派甚至从学理上找到了“义”和“利”在事功上的一致性,总结出“事功”理论系统,为中国商人们找到了发家致富的学术依据。
  钱越多的人,个人信用积累的“数据库”规模就越大,而钱少的人则反之。这是一般商人都能看到的。一直到今天, 往往是“吨位”相仿的企业家之间才有平等对话的可能性。倘若吨位本来相仿的其中一方忽然出事,吨位降低,就只好从原来的商圈中出局。本来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宣告破裂,这是历史上常有的事,也是一大传统。
  更高级的中国商人就如同下象棋的高手,他能看到更多棋路。这样的商人如同智慧高超的蜘蛛,会为自己编织一个超级庞大的关系网。当他与纯粹的商人们合作时,就如同义字当头的关云长同学去搞市场经济;当他发现一个时运不济但“奇货可居”的读书人时,又如同有“江湖及时雨”之称的宋公明同学。可惜这样的商人在今天连传说中都少见。倒是在晚清的胡雪岩、更早的范蠡等商界先贤们身上,有一些罕见的气象。
  为什么时至今日,中国商人群体的合作精神反不如历史上十大商帮的那种气象?有人分析说,经济大环境和市场机制的不确定性造成商人们之间的急功近利。因为,谁都不知道他手里的生意到底能做多久,这种情况下还去讲信用,等于自己挖坑活埋自己。
  国内的商人群体合作精神乏善可陈,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商人们之间是如何合作的呢?其他地区商人群体中的感人故事没有听说多少,但是在法国的温州人,给我们创造了发人深思的案例。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有越来越多的温州人通过藏在集中箱或者翻越喜马拉雅山等方式偷渡往西方国家。法国也曾是他们投亲靠友的一个目标。此时,这些人人缺少资本,个个语言不通的温州老乡们,要在异国他乡创业立足,就必须找到一种群体内部的救济制度。而这种救济机制,就是“月兰会”。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历史学博士,常年在法国经营电脑生意的刘学伟先生,有一篇《在巴黎的温州人,是中国人的平方》的博文,其中介绍了温州人在巴黎经商过程中组建的“月兰会”:
  现在我来给你们讲他们的第一桶金的来源。就是月兰会。一个会大体有数十人,会首总是一个有相当身家和号召力的商人。他承头,召集,并担保其他人的信用。每个入会之人,每月承诺出一百两百至三五百元不等,由会首负责收集,然后由标会之人自由竞价,让利最多之人,可以取走本月总会金数万元。作为生意本钱。让利的方式是:比如足额会金是500元。甲承诺只收450, 但归还500, 乙承诺只收440,丙承诺430等。总之承诺最低者,就可以先拿走本期整体会金。一人只能拿一次,拿过的不能再拿。直到参会之人都拿过一次该会就算结束。一般都是那些最急需钱用的人,以高利拿走钱。而不急需的人则一直等到最后,可以完全不付利息,其实就是倒收利息取回资本。比如这个会共30人,月会金是500,一月的总额是15000元。最开始用钱的人拿到的可能还不到12000元呢。最后的则可以得到15000元。参会的人一般都是亲戚朋友,倒会的风险很小。如有人赖账,会首必须负责追回,追不回则会首必须包赔。除非会首也破产(这种风险真的很小),参会人的资金真的很安全。这会首好像并无特权,却有特别的责任。因此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剥削方式,而是一种十分独具特色的亲友互助融资方式。
  我们不知道这个“月兰会”的最初设计者是谁,但这种建立在血缘、乡缘和地缘之上的“民间金融”创新模式,其竞标程序的公平性,所有会员投入与回报的科学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它天然地规避了中外官方金融机构的无能和无耻,而闪耀着市场和人性的光辉。
  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取决于政府的诚信,即作为市场机制的捍卫者而非“参与者”;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取决于企业的诚信,即在市场机制之下开展合作、交易和服务;而一个商人或者商业家族能否永续经营,取决于其本人和家族的信念和信用,即对“义和利”的合理实践和运用。温州商人的“月兰会”精神和永嘉学派的“事功理论”必将使这个闯荡世界的群体留下更有文化的,关于中国商人们之间的合作案例。
  
其他文献
奢侈品产业,如同产业王冠上的明珠。不少产业都可以发展出自己具有绝对市场影响力和全球号召力的顶级品牌。这些顶级品牌共同塑造出产业价值链最高端的部分,可谓“产业中的产业”。任何国家、地区、经济组织或者某个单体控制了奢侈品产业的游戏规则制定权,就意味着控制了相关产业资本和各种产业要素在该产业中的流动方向。  如今,中国已形成了庞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这个奢侈品消费市场与全球经济危机下的收藏投资市场互为呼应
期刊
在马术的世界中,有人养马、有人调马、有人骑马、有人赛马,但将马术转化为生产力,在商业模式中得以认可和推广,则需要在热爱之余冷静地思索。李宁作为马术俱乐部的经营者,思考和探索着马术产业的现在和未来。  在李宁经营马场的5年时间中,见证了马术爱好者爬坡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近马术,从陌生到熟悉,再升华为热爱。在李宁眼中,马术是人与自然和动物的完美结合,有着与其他运动不一样的挑战性和互动性。“在俱
期刊
《孟子·离娄》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有个男人,日子过得穷困潦倒,经常到东门外的墓地里乞讨人们祭祀剩下的食物,回家后还在家人面前炫耀,说自己今天又和哪位大人在一起了,又吃了什么山珍海味,甚是悲凉。  余华的小说《活着》,主人公叫福贵,但这个以福贵命名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过上与其名字相应的生活,只是艰难地活着。  如今,人们所能想象和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就是所谓的富贵。满眼望去,以“富贵”命名的楼盘倒也是为
期刊
谁是中国第一个穿西装的人?  通常找到的答案会是,清末大思想家严复的大公子严璩。此公子风流倜傥,狂傲不羁,当时人称严公子。严公子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曾做过一个法国外交官的翻译。这位外交官见他常穿长袍短褂就说:“你这身打扮不方便,还不如穿西装哪。”严公子听后,毅然剪掉了辫子,穿起西装,打上领带走在北京街头,俨然不顾周围人的叽叽喳喳。  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在北京故宫摆放着一个人身穿西装的画像,这个人不
期刊
官是一种职业,商也是一种职业;当官是一种爱好,经商是一种选择。按老人家的话说,都是没有贵贱高低之分的。想当年,尧舜禹还禅让制呢。你我都知,这世上本无对和错,全是因为标准和游戏规则就有了褒和贬。而在中国,若干个百年沧桑里,商人却成了地地道道的屁民角色。那时,一个人要“发达”只有两种途径,一者是读书做官,二者是经商致富。可你看看那些历史碎片里,到处是读书人的篇章,充满书香与理想,而踩到最底的商人身上,
期刊
有些人生,是健康的直达车,但更多的人,总要经历些健康风雨,才能再见幸福的彩虹。有些是“小风雨”,不值得大书特书,有些却是“倾盆大雨”,一度被浇得身心受挫还不敢与人倾诉,诚如男人的身体尊严。近年,随着国际医学领域对性能力问题日趋关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性生活的质量,这是维系夫妻幸福生活与自身健康的重要纽带,这不是羞于启齿的20世纪,这是敢于正视自己、热爱自己的21世纪!如果你的性能力正在发出SOS求救
期刊
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个商人,很富有,也很仁义。他在经商途中,看到在他国沦为奴仆的鲁国老乡,总是自掏腰包把他们赎回来。按照当时鲁国的规定,凡是在他国赎回鲁国奴仆的人,都可以从国库中报销赎金。但子贡认为,自己是心甘情愿做善事,家里也“不差钱”,就执意不要国家为他支付赎金。  孔子知道后,并没有表扬子贡的“慈善行为”,而是说,因为有子贡这样的先例,以后赎回奴仆的人也不好意思到国库领取赎金,照这样下去,恐怕再
期刊
喜欢看西方魔术节目的童鞋们会发现,那些魔术师们最喜欢的一项装扮是什么?帽子。高高的帽子一戴上来,喜感自然来。估计是洋人鼻子高,所以帽子也高。中国人讲究眼帘低垂鼻孔朝下,内心放荡表面矜持,真正的高帽子戴头上有点不方便,也不符合低调的祖训,于是喜欢给人戴形而上的高帽子,颇具文化底蕴。“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高戴乌纱帽的官人,和戴羊肚子白毛巾类帽子的屁民都喜欢玩送人高帽子的游戏,机巧,
期刊
商会会长总成绩=媒体报道数据X50%+会长博客X25%+会长微博浏览量X25%。  商会秘书长总成绩=媒体报道据X50%+商会秘书长博客X25%+微博浏览量X25%。    二、 评选的时间和程序:  2011年6月份《中国商人》杂志社组织专人负责榜单策划和前期调研。  2011年8月份组建制榜专业团队。  2011年9月1日,中午12:00起开始,11月15日12:00截止,共搜集和挖掘到111
期刊
贾母去世了,终年83岁。对她本人来说,倒没有什么遗憾,但对于贾府来说,却是一场灭顶之灾。赫赫扬扬的百年望族终于随着贾母的逝去“树倒猢狲散”,“忽喇喇似大厦倾”。究其原因,实际上很简单,那就是贾府子弟“安荣尊贵者多,运筹谋划者无一”。  在中国,流传着一个古老的魔咒,这个魔咒千百年来成了中国商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至今仍然如幽灵般地和每一个中国商人如影形随……无论某一家族通过什么途径发家致富,富裕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