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如能将其应用到高考政治备考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政治教育、备考的吸引力、参与性、时政性、针对性、因材施教;也能提高学生全面分析、理解与综合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在备考时,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将以“教”为中心的知识传播课堂转向以“学”为中心的问题探究学堂;要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真正实现形式与内容的互动;改革考核方式、教学方式等一系列举措。政治备考课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教学方式从灌输式转变为互动式,达到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优化,更好地提高备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政治备考 知识内化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各类教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如何由“教”向“学”的转化等是教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随着新信息技术、建构主义和教育理论、资源的发展,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资源、变革理念和开放的资源环境,于是出现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为了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教育界之所以比较关注它,是因为这一模式比较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也反映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下面结合高考政治备考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过程,略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应用。
一、理解“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集中记录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任务等)而设计并开展的教学过程的小课程。[1] 微课程是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它的显著特征在于“微”。微视频一般1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20分钟,视频容量小,“微课” 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只是单一的教学视频,同时应该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从网上下载,也可通过手机随时观看。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观看或反复观看,有利于解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问题。微课程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的资源,它需要与相应的教学环节、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体现其应有的教学价值。[2]
翻转课堂又称:反向教学、颠倒课堂等,就是在正式学习中,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接着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
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这两个认知环节的优化。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前,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例如观看微课;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中,巩固知识、解答疑惑。翻转课堂和导学案、探究教学等有高度的相似性。 表现在都遵循“先学后教”和“任务驱动”的理念,形式上一般都是以任务为主线,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引导学生理解和建构所学内容的结构体系。
翻转课堂的重要特点是教师少讲,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这些学习活动应当基于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上将不再以全班性的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回答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为主,原来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完成,但并非说学生完全独立学习,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互动性,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这种转变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课堂效率。总之,翻转课堂是有活力的并且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可横向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纵向分为教师、学生、资源工具三个层面。在课内是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首先创设政治备考任务,让学生在微课的任务情景中自主学习,回答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不断跟踪、答疑。在这里会使用到微课视频、数字教辅等。在课外是个知识内化的过程: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帮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协作构建,最终实现知识内化。课内会使用到的资源工具有分发平台、白板软件、平板电脑等。从中可以清楚地看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将传统的课堂进行颠覆,更加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答疑、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内化知识。[3]
这一流程是基于美国教育家埃里克·马祖爾博士提出并实践了翻转学习和同侪互助教学方法的结合模式----哈佛大学模型。其要点是:学生在课前,通过看视频、听播客、阅读文章或调动 自己原有知识思考问题来做准备;然后要求学生反映出所学到的知识、组织问题和提出不懂的地方。接下来,学生登录到社交网站,发表他们的提问。而教师则要对 各种问题进行组织整理,有针对性的开发教学设计和课堂学习材料,不准备学生已经明白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提出质疑和难点,并相互协作共同回答质疑或解决难题。教师是聆听对话和参与到有需要的个人和小组中。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考政治备考过程中的应用。
高考政治作为高中的必修课程和大学的入门学科,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提升以及人文素养的熏陶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充分解决高考政治备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1、要转变教学理念
。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这就有三层含义:第一,、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这主要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政治备考课要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课堂。这就要将需要学习的相关概念、理论等知识制作微课给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要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来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组织讨论、小组学习和案例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并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二,、要是将原来讲授为主变为以学生讨论、探究和自主学习为主。如果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入到政治备考中,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要通过微视频,并经过小组讨论和共同探究等环节,这就使学生提高其课堂参与度,也能促进学生们思想激荡、观点交锋,这无疑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考。第三,、是要将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融入教学中。高考政治备考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翻转课堂的运用,能够在课堂教给学生民主参与意识、合作互助精神等品格,相比较于照本宣科的教育更有现实。 二、2.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传统的“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让教师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和习惯。翻转的政治备考课堂,必然要打破自己与教育环境之间的平衡状态。没有比较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支撑,许多教师一般都是不愿意花较多时间另起炉灶。
三3、教师和学生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师生能熟练操作教学平台、电脑、移动设备等。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有新的教学规律,对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首先,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运用。作为新型的教师,不仅懂得视频拍摄、录制、剪辑、合并等技术,还要能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出知识最优呈现方式,因而,教师应认真选择知识点,精心设计微课程环节,根据学生的特点制作微视频。根据美国林地公園高中的经验,我们总结了要创建好教学视频:第一,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第二,是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丰富微课的表现形式,在视频中可以加入卡通动画、电子黑板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避免照本宣科。其次,提高教学组织能力。翻转课堂更强调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体验。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表现力,提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但并非所有的知识要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此外,学生要懂得如何去利用微视频等现代化设备、网络环境,要养成较高的自觉性,培养自己的“先学”理念。
总之,师生都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水平,否则,政治的翻转课堂也难实施的。
四4、设计课堂活动,引导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形式与内容的互动
。翻转课堂在政治课上的运用,必须要实现教学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即形式上更加丰富,内容上更加吸引人。在形式上,政治课可以借鉴国外翻转课堂的经验,采用微视频、云课堂等方式,将书本上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化为音视频,而这些音视频既可以作为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材料,也可以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加深印象或总结而采用的材料。教师可以学习最近流行的有关视频来制作相关的微视频,比如,可以制作“十分钟看懂人教版《经济生活》中《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它的总体设计是:教师以本课的重点知识制作微课,学生课前进行自学。课上对微课以外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教学,对微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讨论、解疑和深化。将核心理论或概念通过形象化的表达,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并消化。有条件的地方,教师还可通过有名的高考网络学堂、校园网系统等发起热点话题的讨论,让学生能通过对时事热点的分析,来学习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等。现阶段时政热点,也成为每年高考政治的一个主攻项目。高中政治教师把课外的时政热点,通过图片、文字、声音的再加工剪辑成微课,用于高考政治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切实理解政治课程的理论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能帮助学生了解现行的时政热点,有效应对高考对时事政治考查。如:复习必修二“我国的政党制度”。当前,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和民生问题,这与课本中“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知识点不谋而合。可以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我党执政理念或政府有关知识的课程的微课制作,中国梦实现的要义,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的梦想。像习主席说的一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中国梦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相结合,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解和概括,也有利于学生对现行“中国梦”的推行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和做法。[4]
在内容上,翻转课堂中学生所接触的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那些知识,还有更多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知识和案例。比如,在讲授政治学原理时,教师可将党和政府近期的重大事件与教材联系起来,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能通过案例感受到学习政治理论和知识的重要性。丰富的教学内容,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教学材料,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教师设计课堂活动,通过“汇报”、“答疑”、“讨论”等形式进行,使各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参与其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应充分发挥职责,引导、管理、监督整个讨论或学习的过程,并进行阶段性的归纳和总结。此外,还应引导不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学生。
五5、转变考核方式
。如果采用翻转课堂,政治考核方式就不能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学生能否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甚至解释一些问题来实现。比如,教师可以在考试时设置一些场景或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这在客观上也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不仅要求学生能理解概念和理论,而且还要求他们能够将这些概念和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分析和解释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翻转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应当成为考核的一个参考指标。相对于原来课堂上仅仅通过点名等方式来让学生到课堂上来的方法,而翻转课堂中学生不仅身在课堂,更能让学生心在课堂。
六6、要抓住“政治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许多人将主要精力放在视频的制作上,这是一个误区。视频固然重要,但还有比它更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时间,课堂上的对话与讨论等互动,需要老师做出精心的设计与灵活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课堂上的讨论,带来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的学习过程效益的提高。
三、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模式在政治备考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深化知识、备考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 目前还缺少相关的教学资源。很多有关的微视频、云课堂等还在建立的过程中,而这对于翻转课堂的开展则是极为重要的部分。现在有必要整合资源,将微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开发并整合起来,同时建立各校间联网的师生交流网络,以便信息共享和交流教学经验。“翻转课堂” 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政治课的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挫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政治备考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变化中。但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为目的的模式、方法和实践是必需的,相信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更深入地应用。
2.布置学习任务,要加强督导去激发学习动力。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微视频学习之后,完成相关任务,并且课堂上进行检查。该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组长负责监督组员。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电话渠道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否则,只是形式,收不到翻轉的学习效果。
3. 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很多学校、家庭、学生还没有具备平台观看微课视频等。所以,我们在备考、教学时,要考虑到他们是否具备条件, 考虑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建设的情况,不能只是教师制作视频就可以了,学生课外、课前看不到,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政府要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推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振兴教育,培育人才。
4.具体分析、科学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备考中,并非所有的课题都适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文科人文色彩浓厚的知识,还要以课堂为主,教师角色不能完全替代。翻转教学的课前学习时间明显增加,如果每课题都翻转教学,长期下去,学生可能吃不消,负担太重了。教师也没有太多精力忙得这么多准备。所以应选取恰当的时机和课题,循序渐进地开展翻转教学。
微课在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还在不断探索之中。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不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5]因此,我们要辩证运用这一模式,才能科学备考,培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志宏. 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20).
[2] 张武威 曾天山 黄宇星.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课程·教材·教法》 2014年7期
[3] 邝丽湛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教师远程培训 2015年7月
[4] 李青云.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高考(综合版).2015(09)
罗春光.微课资源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高考(综合版). 2015(09)
朱丰梅.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刍议[J].高考(综合版).2015(09)
[5]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政治备考 知识内化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各类教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如何由“教”向“学”的转化等是教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随着新信息技术、建构主义和教育理论、资源的发展,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资源、变革理念和开放的资源环境,于是出现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为了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教育界之所以比较关注它,是因为这一模式比较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也反映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下面结合高考政治备考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过程,略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应用。
一、理解“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集中记录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任务等)而设计并开展的教学过程的小课程。[1] 微课程是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它的显著特征在于“微”。微视频一般1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20分钟,视频容量小,“微课” 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只是单一的教学视频,同时应该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从网上下载,也可通过手机随时观看。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观看或反复观看,有利于解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问题。微课程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的资源,它需要与相应的教学环节、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体现其应有的教学价值。[2]
翻转课堂又称:反向教学、颠倒课堂等,就是在正式学习中,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接着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
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这两个认知环节的优化。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前,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例如观看微课;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中,巩固知识、解答疑惑。翻转课堂和导学案、探究教学等有高度的相似性。 表现在都遵循“先学后教”和“任务驱动”的理念,形式上一般都是以任务为主线,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引导学生理解和建构所学内容的结构体系。
翻转课堂的重要特点是教师少讲,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这些学习活动应当基于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上将不再以全班性的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回答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为主,原来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完成,但并非说学生完全独立学习,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互动性,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这种转变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课堂效率。总之,翻转课堂是有活力的并且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可横向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纵向分为教师、学生、资源工具三个层面。在课内是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首先创设政治备考任务,让学生在微课的任务情景中自主学习,回答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不断跟踪、答疑。在这里会使用到微课视频、数字教辅等。在课外是个知识内化的过程: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帮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协作构建,最终实现知识内化。课内会使用到的资源工具有分发平台、白板软件、平板电脑等。从中可以清楚地看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将传统的课堂进行颠覆,更加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答疑、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内化知识。[3]
这一流程是基于美国教育家埃里克·马祖爾博士提出并实践了翻转学习和同侪互助教学方法的结合模式----哈佛大学模型。其要点是:学生在课前,通过看视频、听播客、阅读文章或调动 自己原有知识思考问题来做准备;然后要求学生反映出所学到的知识、组织问题和提出不懂的地方。接下来,学生登录到社交网站,发表他们的提问。而教师则要对 各种问题进行组织整理,有针对性的开发教学设计和课堂学习材料,不准备学生已经明白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提出质疑和难点,并相互协作共同回答质疑或解决难题。教师是聆听对话和参与到有需要的个人和小组中。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考政治备考过程中的应用。
高考政治作为高中的必修课程和大学的入门学科,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提升以及人文素养的熏陶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充分解决高考政治备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1、要转变教学理念
。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这就有三层含义:第一,、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这主要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政治备考课要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课堂。这就要将需要学习的相关概念、理论等知识制作微课给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要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来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组织讨论、小组学习和案例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并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二,、要是将原来讲授为主变为以学生讨论、探究和自主学习为主。如果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入到政治备考中,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要通过微视频,并经过小组讨论和共同探究等环节,这就使学生提高其课堂参与度,也能促进学生们思想激荡、观点交锋,这无疑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考。第三,、是要将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融入教学中。高考政治备考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翻转课堂的运用,能够在课堂教给学生民主参与意识、合作互助精神等品格,相比较于照本宣科的教育更有现实。 二、2.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传统的“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让教师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和习惯。翻转的政治备考课堂,必然要打破自己与教育环境之间的平衡状态。没有比较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支撑,许多教师一般都是不愿意花较多时间另起炉灶。
三3、教师和学生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师生能熟练操作教学平台、电脑、移动设备等。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有新的教学规律,对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首先,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运用。作为新型的教师,不仅懂得视频拍摄、录制、剪辑、合并等技术,还要能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出知识最优呈现方式,因而,教师应认真选择知识点,精心设计微课程环节,根据学生的特点制作微视频。根据美国林地公園高中的经验,我们总结了要创建好教学视频:第一,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第二,是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丰富微课的表现形式,在视频中可以加入卡通动画、电子黑板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避免照本宣科。其次,提高教学组织能力。翻转课堂更强调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体验。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表现力,提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但并非所有的知识要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此外,学生要懂得如何去利用微视频等现代化设备、网络环境,要养成较高的自觉性,培养自己的“先学”理念。
总之,师生都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水平,否则,政治的翻转课堂也难实施的。
四4、设计课堂活动,引导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形式与内容的互动
。翻转课堂在政治课上的运用,必须要实现教学形式与内容的互动,即形式上更加丰富,内容上更加吸引人。在形式上,政治课可以借鉴国外翻转课堂的经验,采用微视频、云课堂等方式,将书本上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化为音视频,而这些音视频既可以作为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材料,也可以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加深印象或总结而采用的材料。教师可以学习最近流行的有关视频来制作相关的微视频,比如,可以制作“十分钟看懂人教版《经济生活》中《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它的总体设计是:教师以本课的重点知识制作微课,学生课前进行自学。课上对微课以外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教学,对微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讨论、解疑和深化。将核心理论或概念通过形象化的表达,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并消化。有条件的地方,教师还可通过有名的高考网络学堂、校园网系统等发起热点话题的讨论,让学生能通过对时事热点的分析,来学习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等。现阶段时政热点,也成为每年高考政治的一个主攻项目。高中政治教师把课外的时政热点,通过图片、文字、声音的再加工剪辑成微课,用于高考政治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切实理解政治课程的理论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能帮助学生了解现行的时政热点,有效应对高考对时事政治考查。如:复习必修二“我国的政党制度”。当前,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和民生问题,这与课本中“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知识点不谋而合。可以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我党执政理念或政府有关知识的课程的微课制作,中国梦实现的要义,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的梦想。像习主席说的一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中国梦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相结合,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解和概括,也有利于学生对现行“中国梦”的推行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和做法。[4]
在内容上,翻转课堂中学生所接触的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那些知识,还有更多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知识和案例。比如,在讲授政治学原理时,教师可将党和政府近期的重大事件与教材联系起来,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能通过案例感受到学习政治理论和知识的重要性。丰富的教学内容,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教学材料,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教师设计课堂活动,通过“汇报”、“答疑”、“讨论”等形式进行,使各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参与其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应充分发挥职责,引导、管理、监督整个讨论或学习的过程,并进行阶段性的归纳和总结。此外,还应引导不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学生。
五5、转变考核方式
。如果采用翻转课堂,政治考核方式就不能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学生能否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甚至解释一些问题来实现。比如,教师可以在考试时设置一些场景或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这在客观上也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不仅要求学生能理解概念和理论,而且还要求他们能够将这些概念和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分析和解释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翻转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应当成为考核的一个参考指标。相对于原来课堂上仅仅通过点名等方式来让学生到课堂上来的方法,而翻转课堂中学生不仅身在课堂,更能让学生心在课堂。
六6、要抓住“政治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许多人将主要精力放在视频的制作上,这是一个误区。视频固然重要,但还有比它更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时间,课堂上的对话与讨论等互动,需要老师做出精心的设计与灵活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课堂上的讨论,带来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的学习过程效益的提高。
三、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模式在政治备考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深化知识、备考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 目前还缺少相关的教学资源。很多有关的微视频、云课堂等还在建立的过程中,而这对于翻转课堂的开展则是极为重要的部分。现在有必要整合资源,将微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开发并整合起来,同时建立各校间联网的师生交流网络,以便信息共享和交流教学经验。“翻转课堂” 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政治课的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挫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政治备考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变化中。但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为目的的模式、方法和实践是必需的,相信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更深入地应用。
2.布置学习任务,要加强督导去激发学习动力。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微视频学习之后,完成相关任务,并且课堂上进行检查。该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组长负责监督组员。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电话渠道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否则,只是形式,收不到翻轉的学习效果。
3. 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很多学校、家庭、学生还没有具备平台观看微课视频等。所以,我们在备考、教学时,要考虑到他们是否具备条件, 考虑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建设的情况,不能只是教师制作视频就可以了,学生课外、课前看不到,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政府要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推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振兴教育,培育人才。
4.具体分析、科学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备考中,并非所有的课题都适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文科人文色彩浓厚的知识,还要以课堂为主,教师角色不能完全替代。翻转教学的课前学习时间明显增加,如果每课题都翻转教学,长期下去,学生可能吃不消,负担太重了。教师也没有太多精力忙得这么多准备。所以应选取恰当的时机和课题,循序渐进地开展翻转教学。
微课在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还在不断探索之中。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不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5]因此,我们要辩证运用这一模式,才能科学备考,培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志宏. 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20).
[2] 张武威 曾天山 黄宇星.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课程·教材·教法》 2014年7期
[3] 邝丽湛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教师远程培训 2015年7月
[4] 李青云.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高考(综合版).2015(09)
罗春光.微课资源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高考(综合版). 2015(09)
朱丰梅.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刍议[J].高考(综合版).2015(09)
[5]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