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很大部分农村学生除了教科书、学习资料外,一般不看其它的课外书。我校农村学生家长多为农民,文化素质一般较低,不注重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家长认为孩子课本还没读好,读课外书没有必要。他们不懂课外阅读能获取更多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而拓展视野,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在发展思维和智力的同时,接受美的陶冶,提高修养和品位;能够在更高水平上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提升阅读能力;练好读功
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随笔记下了下面一段话:
“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啰嗦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细细品读叶老上面这段朴实无华的话语,却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当前阅读教学中的许多复杂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走出当前阅读教学的误区。
一、学生的阅读能力究竟怎样才能获得提升?
阅读教学是不是要对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要进行精细的分析与讲解,并配以各种形式的练习与测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叶老用最通俗的语言给了我们最清楚明白的答案: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教会学生看书、读书。只有学生书看多了、读多了,学生好的读书习惯才能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才能习得,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和习惯,方能算是学会了读书,具有了真正的阅读能力。还是一句最通俗的话: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是学生自己读出来。
二、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究竟应该体现哪些地方呢?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是体现在精雕细刻、条分缕析的讲解上,而是在学生读书遇到疑难、困惑的时候,用最准确简洁的三言两语给学生以点拨与指导。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让学生不仅能看到文本表层的含义,更能够深入到文本语言文字背后,获得新的发现,收获新的感悟与体验。这里老师三言两语的点拨对于学生一定犹如醍醐灌顶,能助其茅塞顿开。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的作用除了上述的点拨引导之外,还要充分体现在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和成功阅读体验的激励上。
三、教师必须要练好“读功”,方能引导得当、点拨准确
叶老告诉我们,语文教师不只是给学生讲书的,我们的课前备课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精心准备怎样讲上,而是要把功夫下在如何反复读上。只有教师自身反反复复地研读文本,才会形成自己丰富的阅读体验,只有教师自身有了丰富的阅读体验,才能练就一双慧眼,发现和洞察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遇到的这些问题,我们教师怎样帮助方能得到最好的解答。所以,只有教师把备课的功夫多下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上,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的指导、点拨方能抓住关键,点准穴位,也只有教师点拨精准,学生才能真正开窍。学生真正开了窍,他的阅读能力也才能自然会获得提高。
四、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閱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五、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被放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章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
六、总结
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正如课程标准所说,“它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思维和审美的能力。”总之,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等有关方面的努力协作,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才能够逐步得到改善和解决,才能够发挥课外阅读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也才能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提升阅读能力;练好读功
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随笔记下了下面一段话:
“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啰嗦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细细品读叶老上面这段朴实无华的话语,却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当前阅读教学中的许多复杂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走出当前阅读教学的误区。
一、学生的阅读能力究竟怎样才能获得提升?
阅读教学是不是要对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要进行精细的分析与讲解,并配以各种形式的练习与测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叶老用最通俗的语言给了我们最清楚明白的答案: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教会学生看书、读书。只有学生书看多了、读多了,学生好的读书习惯才能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才能习得,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和习惯,方能算是学会了读书,具有了真正的阅读能力。还是一句最通俗的话: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是学生自己读出来。
二、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究竟应该体现哪些地方呢?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是体现在精雕细刻、条分缕析的讲解上,而是在学生读书遇到疑难、困惑的时候,用最准确简洁的三言两语给学生以点拨与指导。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让学生不仅能看到文本表层的含义,更能够深入到文本语言文字背后,获得新的发现,收获新的感悟与体验。这里老师三言两语的点拨对于学生一定犹如醍醐灌顶,能助其茅塞顿开。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的作用除了上述的点拨引导之外,还要充分体现在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和成功阅读体验的激励上。
三、教师必须要练好“读功”,方能引导得当、点拨准确
叶老告诉我们,语文教师不只是给学生讲书的,我们的课前备课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精心准备怎样讲上,而是要把功夫下在如何反复读上。只有教师自身反反复复地研读文本,才会形成自己丰富的阅读体验,只有教师自身有了丰富的阅读体验,才能练就一双慧眼,发现和洞察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遇到的这些问题,我们教师怎样帮助方能得到最好的解答。所以,只有教师把备课的功夫多下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上,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的指导、点拨方能抓住关键,点准穴位,也只有教师点拨精准,学生才能真正开窍。学生真正开了窍,他的阅读能力也才能自然会获得提高。
四、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閱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五、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被放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章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
六、总结
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正如课程标准所说,“它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思维和审美的能力。”总之,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等有关方面的努力协作,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才能够逐步得到改善和解决,才能够发挥课外阅读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也才能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