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昆明的5所代表性高等院校的调查研究,从创业基金、创业机构、创业导师、创业培训、创业教育、创业活动、创业服务、创业平台8个方面,阐述了目前云南省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方面的现状,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支持体系 高校现状对策
课 题: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Y453);云南农业大学就业创业工作研究项目(2015ZD09)研究成果。
自从李克强总理2014年提出要在全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了当下中国一个热门时髦的词,而对于最具有创新思维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更是一针强心剂,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高等院校作为这股创新创业浪潮的前沿阵地,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据云南省教育厅2014年年终就业情况统计,当年全省毕业生中自主创业人数仅占1.2%,明显低于大部分省外院校,云南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任重道远。笔者选取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工商学院5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访谈、网络查询、实地查看等方式,试图从创业基金、创业机构、创业导师、创业培训、创业教育、创业活动、创业服务、创业平台8个方面,阐述目前云南省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方面的现状,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云南省高校支持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笔者调研的5所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做出了较多的探索和努力,也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5所高校自主创业人数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除了云南工商学院达到7.75%外,另外4所高校均低于2%。
1.创业机构
从所调查的5所高校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工作存在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协同推进的局面,如教务处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学生处和校团委抓学生创业活动等,就业部门抓创业政策宣传、创业资助等,后勤集团抓创业场地管理等,科技园抓创业项目的孵化、指导等,而部分学院抓创业教育、设立具有学院专业特色的创业孵化园等。目前云南省各高校仍没有设立独立的创业机构,只有个别高校的就业职能部门下设了创业相关的科室,这与发达省份的高校存在较大差距。原因有三:一是新设立创业机构,人员编制难申请,场地和经费难到位;二是高校在创业意识和认识上还有待加强,仍有一部分人把创业工作简单地归口到就业工作当中,没有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去考量;三是各相关部门都想在创新创业工作方面有所作为,分散用力,合力难以形成。
2.创业基金
资金往往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瓶颈,各级政府和高校都积极设立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基金。云南省各个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基金上均努力做到力所能及,5所学校均设有相关的基金,一般为每年10万~50万元不等,用于资助或奖励优秀的创业项目或团队,各个高校每年有几十个不等的创业项目来争取这笔基金,可谓是杯水车薪。据对5所高校的就业部门调查,部分高校通过校友或企业赞助设立了一些创新创业基金,一般是通过项目申报的形式进行立项支持,更多的偏重于理论创新研究,用于资助大学生进行创业实战的少之又少;同时各高校目前在做经费预算时,没有把创业经费单列,而是合并到其他经费中划拨,这给后期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难度。
3.创业教育
2012年教育部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目前云南高校中还没有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基础必修课,而是以选修课、就业必修课中的一个章节、一些专业的创业管理必修课、网络课程等几种形式出现。虽然大部分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都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材,但教材往往是良莠不齐,实效性并不强。授课教师大多来自于学校就业职能部门、学院从事就业创业工作的人员和辅导员队伍,虽有部分高校聘请了一部分校外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一起分段授课,但因课时有限,更像是在举办一场场讲座,很难形成系统性。加之当前各高校教室场地的限制,大班教学是普遍现象,因此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4.创业导师
近几年来,云南省各高校力图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稳定的专兼职创业指导队伍,5所高校均建立了校内外人员组成的几十人的创业导师库,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能给予创业团队精心指导、经验传授的导师太少,更不用说一对一的帮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校从事创业指导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得不到同等待遇,导致教师很难把时间和精力投入进去;其次校内很多导师存在先天不足,仅是靠参加理论培训和自学一些理论来理解创业,加之自己没有经历过创业,很难有深入的理解和体会,自然很难深层次地辅导创业学生。此外,在聘请校外创业导师时,高校没有相关的机制和经费来支撑,往往是靠相关部门的人情关系来聘请导师,而导师更多的也是公益性行为,这样很难吸引和长期留住校外导师。同时各高校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一管理、规范、培育、考核这支创业导师队伍。
5.创业培训
当前,云南省各高校对创业学生进行的创业培训,主要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由第三方培训机构来具体实施的,以SYB或SIYB内容为主的创业培训。开展这些创业培训,应该说给想创业的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较系统的学习机会。但从培训后的调查来看,培训之后实际创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原因有四。一是报名参加创业培训的学生更多是冲着了解如何创业和多拿一个证书,真正去实践创业,还有很多要考量和顾虑的事情。二是培训的部分内容较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SYB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有些内容和说法已跟不上90后大学生的思维和节奏。三是授课教师的水平有限。由于第三方承训机构考虑到成本等因素,培训教师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四是创业培训与政府推出的各项优惠政策联系不紧密。学员参加创业培训后,不能得到各项优惠政策的跟进支持和帮扶。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支持体系 高校现状对策
课 题: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Y453);云南农业大学就业创业工作研究项目(2015ZD09)研究成果。
自从李克强总理2014年提出要在全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了当下中国一个热门时髦的词,而对于最具有创新思维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更是一针强心剂,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高等院校作为这股创新创业浪潮的前沿阵地,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据云南省教育厅2014年年终就业情况统计,当年全省毕业生中自主创业人数仅占1.2%,明显低于大部分省外院校,云南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任重道远。笔者选取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工商学院5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访谈、网络查询、实地查看等方式,试图从创业基金、创业机构、创业导师、创业培训、创业教育、创业活动、创业服务、创业平台8个方面,阐述目前云南省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方面的现状,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云南省高校支持大学生创业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笔者调研的5所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做出了较多的探索和努力,也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5所高校自主创业人数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除了云南工商学院达到7.75%外,另外4所高校均低于2%。
1.创业机构
从所调查的5所高校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工作存在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协同推进的局面,如教务处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学生处和校团委抓学生创业活动等,就业部门抓创业政策宣传、创业资助等,后勤集团抓创业场地管理等,科技园抓创业项目的孵化、指导等,而部分学院抓创业教育、设立具有学院专业特色的创业孵化园等。目前云南省各高校仍没有设立独立的创业机构,只有个别高校的就业职能部门下设了创业相关的科室,这与发达省份的高校存在较大差距。原因有三:一是新设立创业机构,人员编制难申请,场地和经费难到位;二是高校在创业意识和认识上还有待加强,仍有一部分人把创业工作简单地归口到就业工作当中,没有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去考量;三是各相关部门都想在创新创业工作方面有所作为,分散用力,合力难以形成。
2.创业基金
资金往往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瓶颈,各级政府和高校都积极设立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基金。云南省各个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基金上均努力做到力所能及,5所学校均设有相关的基金,一般为每年10万~50万元不等,用于资助或奖励优秀的创业项目或团队,各个高校每年有几十个不等的创业项目来争取这笔基金,可谓是杯水车薪。据对5所高校的就业部门调查,部分高校通过校友或企业赞助设立了一些创新创业基金,一般是通过项目申报的形式进行立项支持,更多的偏重于理论创新研究,用于资助大学生进行创业实战的少之又少;同时各高校目前在做经费预算时,没有把创业经费单列,而是合并到其他经费中划拨,这给后期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难度。
3.创业教育
2012年教育部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目前云南高校中还没有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基础必修课,而是以选修课、就业必修课中的一个章节、一些专业的创业管理必修课、网络课程等几种形式出现。虽然大部分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都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材,但教材往往是良莠不齐,实效性并不强。授课教师大多来自于学校就业职能部门、学院从事就业创业工作的人员和辅导员队伍,虽有部分高校聘请了一部分校外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一起分段授课,但因课时有限,更像是在举办一场场讲座,很难形成系统性。加之当前各高校教室场地的限制,大班教学是普遍现象,因此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4.创业导师
近几年来,云南省各高校力图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稳定的专兼职创业指导队伍,5所高校均建立了校内外人员组成的几十人的创业导师库,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能给予创业团队精心指导、经验传授的导师太少,更不用说一对一的帮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校从事创业指导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得不到同等待遇,导致教师很难把时间和精力投入进去;其次校内很多导师存在先天不足,仅是靠参加理论培训和自学一些理论来理解创业,加之自己没有经历过创业,很难有深入的理解和体会,自然很难深层次地辅导创业学生。此外,在聘请校外创业导师时,高校没有相关的机制和经费来支撑,往往是靠相关部门的人情关系来聘请导师,而导师更多的也是公益性行为,这样很难吸引和长期留住校外导师。同时各高校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一管理、规范、培育、考核这支创业导师队伍。
5.创业培训
当前,云南省各高校对创业学生进行的创业培训,主要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由第三方培训机构来具体实施的,以SYB或SIYB内容为主的创业培训。开展这些创业培训,应该说给想创业的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较系统的学习机会。但从培训后的调查来看,培训之后实际创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原因有四。一是报名参加创业培训的学生更多是冲着了解如何创业和多拿一个证书,真正去实践创业,还有很多要考量和顾虑的事情。二是培训的部分内容较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SYB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有些内容和说法已跟不上90后大学生的思维和节奏。三是授课教师的水平有限。由于第三方承训机构考虑到成本等因素,培训教师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四是创业培训与政府推出的各项优惠政策联系不紧密。学员参加创业培训后,不能得到各项优惠政策的跟进支持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