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提出的新技术环境下创新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式,是促进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议,希望通过创新提升质监工作效能,发挥更强有力的监管作用。
关键词: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方式
引言
信息通信业是构建国家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是提供信息和网络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建设是信息通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通信业内涵不断丰富,从传统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延伸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服务等新业态,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工程建设质量是保证信息通信网络安全、可靠、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是信息通信业监管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信息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通信业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更新,使信息通信建设领域呈现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建设组织管理方式和技术不断创新、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新特征。在新的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在管理方式、监督手段、资源配置、监督队伍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1 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中的问题
1.1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形势严峻
近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信息通信建设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具备工程设计电子通信广电行业(通信工程类)资质的企业达143家,具备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达1136家,具备工程监理通信工程专业资质的企业达90家。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低于成本价恶性竞争,牺牲质量换市场、换利润的情况时有发生。根据工信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信息平台数据显示,2016-2017年,某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监理服务的平均中标价已经降到基准价的3折左右,最低已至2折,较2015年的平均中标价下降近六成。某基础电信运营企业2018-2020年无线集成施工服务项目招标报价平均折扣仅为21.48%,其中报价最低折扣为0.5%,某标段报价平均折扣为6.85%,明显低于其个体成本。市场恶性竞争严重威胁着信息通信工程质量安全和网络运行安全。2018年工信部通信工程定额质监中心随机抽查了7个省(区、市)的163个信息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有161个项目存在问题,占抽查项目总数的98.8%,其中存在防雷接地、抗震设防、设施安全等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项目达105个,占抽查项目总数的64.7%。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和工程建设质量状况,在强化监督的同时,利用市场有效手段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质量责任主体自主增强质量责任意识,是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2质量监督人员严重不足
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人员是按照2002年原信息产业部颁布的《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当时信息通信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发展水平配置的。2002年全国专职从事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职人员为160人,当时全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额为2073亿元。虽然近年来,信息通信业高速发展,投资额从2000亿元水平猛增到4000亿元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力量并没有得到同步扩充反而略有削弱,2017年全国从事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职人员降为145人。现有的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对监督的要求的问题突显。
2 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方式创新措施
2.1运用“互联网+”推进远程移动执法系统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多媒体数据的高速便捷传输和共享,为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提供了高效的监督技术手段。信息通信工程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建设周期短等特点,传统的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主要采取质监人员对项目进行随机抽取,赴现场检查的方式开展工作,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近年来,信息通信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项目数量快速增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二、三季度《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情况的通报》的数据,仅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开工建设的项目就达到152984项,但全国从事信息通信工程质监管理的专职人员仅145人,人均需要监督项目1055项,显然,现有的质量监督力量难以满足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管的需要。2018年修订的《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47号)明确提出了实行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采用“互联网+工程质监”技术方式,质监人员通过远程视频监控、GPS定位可以实现对工程实体状况和主要参建单位和人员履行质量责任的情况进行远程随机抽查,充分利用5G网络高带宽、低时延的特点,结合VR等技术对现场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对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大大节约了传统检查方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使质监人员可以同时对多个项目开展监督检查,有效提升监督工作效率,极大提高检查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同时可以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管震慑作用,显著提升質量监督效能。执法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将工程交易、工程质量监督、信用评价等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集成化的远程执法系统,确保监督执法的公开和透明、执法标准的统一,并实现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标准符合程度监管评价相关系统的无缝链接。
2.2建设数字化工地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化工地管理系统,该系统集项目地理电子信息(位置信息)、企业基本信息和诚信信息、项目管理基本信息、项目风险评估系统、实时监测传输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等于一体,实现工程项目的动态监管、现场实况的实时监控、执法动态的及时传输、项目数据的统计整理,有效提升工程监管的水平和效能,保证执法的公正性。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采集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关键工序所包含的材料、设备、机械仪表信息及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的行为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集成,形成信息化的关键工序施工记录,建立可供追溯的数据库,形成完整的责任倒查链条,通过关键工序施工的“可溯”实现质量安全“可控”。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监管部门可以轻松做到对项目经理的识别,杜绝项目经理同时兼顾两个或以上在建项目,可以通过使用RFID、二维码等绑定,结合设备进网检测信息进行设备材料的识别,可以关联检查流程和设备信息库,构建BROWSER-SEVER、PAD-SEVER等架构的监管方式,做到风险可控制,责任可追溯,减少人为因素,降低管理成本。
2.3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监管决策支撑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的深入挖掘提供了可能。利用大数据对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工程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为优化质监资源配置、开展精细化和精准化质量监督提供决策支撑。
参考文献
[1]程刚.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设置与运行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
[2]姚励冰.中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5.
关键词: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方式
引言
信息通信业是构建国家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是提供信息和网络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建设是信息通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通信业内涵不断丰富,从传统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延伸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服务等新业态,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工程建设质量是保证信息通信网络安全、可靠、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是信息通信业监管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信息通信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通信业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更新,使信息通信建设领域呈现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建设组织管理方式和技术不断创新、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新特征。在新的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在管理方式、监督手段、资源配置、监督队伍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1 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中的问题
1.1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形势严峻
近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信息通信建设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具备工程设计电子通信广电行业(通信工程类)资质的企业达143家,具备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达1136家,具备工程监理通信工程专业资质的企业达90家。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低于成本价恶性竞争,牺牲质量换市场、换利润的情况时有发生。根据工信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信息平台数据显示,2016-2017年,某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监理服务的平均中标价已经降到基准价的3折左右,最低已至2折,较2015年的平均中标价下降近六成。某基础电信运营企业2018-2020年无线集成施工服务项目招标报价平均折扣仅为21.48%,其中报价最低折扣为0.5%,某标段报价平均折扣为6.85%,明显低于其个体成本。市场恶性竞争严重威胁着信息通信工程质量安全和网络运行安全。2018年工信部通信工程定额质监中心随机抽查了7个省(区、市)的163个信息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有161个项目存在问题,占抽查项目总数的98.8%,其中存在防雷接地、抗震设防、设施安全等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项目达105个,占抽查项目总数的64.7%。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和工程建设质量状况,在强化监督的同时,利用市场有效手段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质量责任主体自主增强质量责任意识,是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2质量监督人员严重不足
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人员是按照2002年原信息产业部颁布的《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当时信息通信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发展水平配置的。2002年全国专职从事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职人员为160人,当时全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额为2073亿元。虽然近年来,信息通信业高速发展,投资额从2000亿元水平猛增到4000亿元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力量并没有得到同步扩充反而略有削弱,2017年全国从事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职人员降为145人。现有的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对监督的要求的问题突显。
2 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方式创新措施
2.1运用“互联网+”推进远程移动执法系统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多媒体数据的高速便捷传输和共享,为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提供了高效的监督技术手段。信息通信工程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建设周期短等特点,传统的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主要采取质监人员对项目进行随机抽取,赴现场检查的方式开展工作,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近年来,信息通信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项目数量快速增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二、三季度《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情况的通报》的数据,仅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开工建设的项目就达到152984项,但全国从事信息通信工程质监管理的专职人员仅145人,人均需要监督项目1055项,显然,现有的质量监督力量难以满足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管的需要。2018年修订的《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47号)明确提出了实行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采用“互联网+工程质监”技术方式,质监人员通过远程视频监控、GPS定位可以实现对工程实体状况和主要参建单位和人员履行质量责任的情况进行远程随机抽查,充分利用5G网络高带宽、低时延的特点,结合VR等技术对现场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对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大大节约了传统检查方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使质监人员可以同时对多个项目开展监督检查,有效提升监督工作效率,极大提高检查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同时可以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管震慑作用,显著提升質量监督效能。执法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将工程交易、工程质量监督、信用评价等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集成化的远程执法系统,确保监督执法的公开和透明、执法标准的统一,并实现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标准符合程度监管评价相关系统的无缝链接。
2.2建设数字化工地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化工地管理系统,该系统集项目地理电子信息(位置信息)、企业基本信息和诚信信息、项目管理基本信息、项目风险评估系统、实时监测传输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等于一体,实现工程项目的动态监管、现场实况的实时监控、执法动态的及时传输、项目数据的统计整理,有效提升工程监管的水平和效能,保证执法的公正性。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采集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关键工序所包含的材料、设备、机械仪表信息及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的行为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集成,形成信息化的关键工序施工记录,建立可供追溯的数据库,形成完整的责任倒查链条,通过关键工序施工的“可溯”实现质量安全“可控”。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监管部门可以轻松做到对项目经理的识别,杜绝项目经理同时兼顾两个或以上在建项目,可以通过使用RFID、二维码等绑定,结合设备进网检测信息进行设备材料的识别,可以关联检查流程和设备信息库,构建BROWSER-SEVER、PAD-SEVER等架构的监管方式,做到风险可控制,责任可追溯,减少人为因素,降低管理成本。
2.3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监管决策支撑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的深入挖掘提供了可能。利用大数据对信息通信工程质量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工程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为优化质监资源配置、开展精细化和精准化质量监督提供决策支撑。
参考文献
[1]程刚.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设置与运行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
[2]姚励冰.中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