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性学习物理课程模式的高效课堂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355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指出: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视为人的本性,提倡个性健全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物理课程模式则是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贯穿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即根据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把学习的材料以问题或情景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提出各种假设并收集资料加以验证,独立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发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它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以创造为指向,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具体的问题.通过教研交流,在听课活动中发现现在的高中课堂教学活动,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新课程理念还是以口号的形式呈现,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甚至在心理上还存在抵触情绪,在实际教学中不敢放手学生,不相信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为此,要能动摇教师的这一思想,关键的是要树立典型,让教师把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想法和做法不要理想化、条件化,不要认为这些都是发达地区才能做的事情;让他们把眼光收回来,看看我们身边,就我们的现有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下同样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从我的课堂进行改革,借助2011年毕节市“六个三工程”立项课题《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实践探索与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课题的立项子课题《优质课堂与尝试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成员自费课题)的研究,在综合毕节市《毕节地区“六个三工程”的课题指南(2012-2015年)》(毕地教办研【2011】64号)的通知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技研发中心《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总课题组的指导材料,结合《人民教育》发表的“尝试教学”理论,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尝试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通过尝试教学将研究性学习思想与高中物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创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快乐中学习物理的课堂环境.通过近一年来的实践研究,让我的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让研究班级的学生对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由惧怕转变为喜欢,甚至是爱上了物理.这些转变都得益于以课题研究为支撑,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落实新课程理念,最关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对落实高中新课程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才能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制约新课程理念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瓶颈问题.只有教师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动上突破了这一瓶颈问题,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落实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第一步.
  在突破了教师方面的瓶颈问题后,接下来的是要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突破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学生心理产生深刻影响的瓶颈问题,在这一问题的突破中,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突破.在这里切记不能只使用说教的方式进行,因为专门的说教是很难让学生对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教师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认知行为中发生认知上的冲突,教师再巧妙的、不露声色的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由心理上对灌输式教学的学习效果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让他们在无意中从心理上接受小组合作尝试教学的学习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讨论学习中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的智慧为小组服务,让每一个小组成为一个小的智囊团体.
  在突破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这一瓶颈问题时,我常采用的是游戏的方式和学习中的当堂检测,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心理意识到我们平时看了、听了认为自己懂了而实际上不一定真的懂了的学习现象彰显出来,同时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常出现的“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学习现象正是来源于此,让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冲突.这样学生就能由心理上对小组合作尝试教学的方式产生亲切感,从而乐意去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在突破了教师和学生在认识上的瓶颈问题后,接下来是要将理论和学生实际相联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融合到小组合作尝试教学中来.要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高效的学习活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课堂.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以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教学指引,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在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先试再研,研后展示,展示升华”的教学三环节.
  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小组合作尝试教学为基础实行“331学习”模式:即3情3动1规划教学模式;3情指以课本情景、问题情景和实践情景为载体的尝试学习情景;3动指自动、互动和慧动——个人内心的尝试学习活动、小组内的尝试学习互动、成果展示的智慧生成互动;1规划指教学活动在老师的宏观规划下进行.   1以物理课本为情景载体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建构主义实际应用的一个方面,其中一个核心概念就是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是指学科知识的实质性内容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组织.它是由有组织的、稳定的概念组成.认知结构的构成遵循“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使其形成一个按层次高低和纵横联系组织起来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以高中物理课本内容为情景载体的尝试研学过程是建构主义的隐性体现.这一过程是在教师的宏观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单位,根据课本相应内容自主地通过各种形式去研究、去学习、去尝试应用,并不断地获取新的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在以课本情景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尝试研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物理心态的改变,是以我要学好物理的积极心态进行学习,而非要我学好物理的消极态度.
  在积极的心理驱使下,以课本内容为载体情景,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不断地提取物理知识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提取都是小组成员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形成的信息,正是这样,被提取的信息在与小组员的讨论与争辩中不断与原有知识进行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纵横联系组织起来形成自己新的认知结构.在实践过程中还发现一个非常有用的现象就是:通过在新旧知识的融合过程中还不断的将学生原有的认知上的不足给彰显出来,在同伴互助的作用下得到纠正与提升.
  在小组成员的尝试与讨论中,考验着成员的性格和合作精神,锻炼成员的意志,培养着成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以问题情景为载体学习
  在教育心理学里,有效学习即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其产生的条件,在客观上,学习材料本身要有逻辑意义;在主观上,学习者本人应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同时其认知结构中应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观念.其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 即同化的过程).任何知识都是整体网络上的一个点或一个节,离开了网络,也就丧失了生存的基础.
  在以“物理问题”为情景载体的尝试研学中正是利用了教育心理学中的有效学习这一原理.在每周所给的物理问题都是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让问题材料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研学,在对物理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点在认识体系中同化成新的知识网络,让这些知识网络又为新的知识获得建立认识上的新起点.
  JP]在对物理问题情景为载体的学习中,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在所给的材料呈现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在开始时都给出了相应的参考答案,目的是为学生指明解题的方向,然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却出现向答案猜、靠、套的情况.对思维上出现错误的情况却只字不提,让错误的思维在认识深处埋下了一个坎,随着时间的推移,靠猜、靠、套的思维痕迹被惭惭淡忘,原来形成的错误思维方式却又出现,当再次遇到相似的问题情景又出同样的错误.
  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对物理问题情景作了一点改变:即在所给的问题情景中不再给出参考答案,让小组成员直接分析讨论.这样的一点改变在小组的讨论中却引起了思维上的巨变,因为没有了参考答案的指引,当对问题的分析出现不同的结果时,也就不知道谁对谁错,这时就只有各抒己见,互表观点,组员们用批判性的眼光理性对待,最终得出一致认同的结果,通过批判性的争议,让错误的思维更是暴露无遗,新旧知识的整合、同化更为深刻.
  3以实践情景为载体学习
  “实践出真知、尝试是先导”这说明了通过亲身尝试、进行实践研究、体验对学习的重要性.而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和尝试在学习物理中更为重要.
  以“实践体验”为情景载体的教学中,让学生以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教学资源,教师建立起物理情景后,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如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时,先准备小球和细线.让学生用细线系住小球并使小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近似认为),学生在玩转体验中对匀速圆周运动这一具体的物理现象有了认识.在认识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教学匀速圆周运动.又如在学习薄膜干涉的现象时,事先让学生根据教材提示进行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到自己所做的实验现象,再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所做、所想和所悟中学习物理.
  以“实践体验”为情景载体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部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形成感受物理现象之美、析美妙现象之理的思维品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灵活应用三种学习情景,让小组各个成员先由个人内心的尝试学习活动、再到小组内的尝试学习互动、最后形成成果展示的智慧生成互动.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在不断的调查反思和改进中,已让研究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由怕物理到喜欢上物理,由喜欢上物理到爱上物理,使物理课堂成为高效课堂,成为真正的发展性课堂.
其他文献
美的自然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类,物理之美属于自然美.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  感教育,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及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美育.新课  改下《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教学目标,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通过物理学习注意“体会其中的科学方  法、科学思想,感受科学的和谐美”“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因此
前不久,无锡太仓一中叶耀老师的一则新帖打破了沉寂了许久的苏科物理网,引发了许多网友的热议和跟帖:“物理之难,难在何处?”他的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教材不难,学习不难,固而,物理之难,难在考试! 教什么,练什么,考什么,考试应该不难,何难之有? 难之一:训练的是归纳,考核的是演绎.将结论加以演绎,这样的演绎能力,在物理课仅仅是一个部分,然而,就是这仅仅的一部分,成为了笔试的全部,学生能力不够,考试自
一次,我的同事去印度出差,在新德里机场下飞机后,打出租车前往预定的酒店.到酒店后,出租车司机向他索要8美元车费,这个价钱似乎合情合理,所以我的同事就把钱递给他.出来迎接
边学边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全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能力的过程.边学边实验,时间可长可短,灵活机动,与学习新课
  本文介绍了开放式习题课教学的设计理念,分析了中学教育“开放式习题课”重要作用,开放式习题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利用实验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可以更好地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规律.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思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生的学习热情萌发于渴望和需要的心理,而这种渴望和需要往往来源于好奇、疑问和兴趣,他们的好奇、疑问和兴趣又常常产生于一定的情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理课越学越觉得乏味,越学越觉得物理难学.笔者在近三十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利用课外趣味物理“小制作”,有效地、长期地保持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的有效学习.下面,笔者记录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行共勉.  对刚刚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激发其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所以,在学习物理之初的“长度的测量”的学习中,我布置学生“课外制作一把刻度尺”,材料:
1前概念对电路教学产生的负面作用  1.1电路教学中出现的困惑  高中电路部分的教学是在初中学过的“电流的定律”和“电功、电功率”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和拓展.主要讨论了电源的作用,电路的组成和结构,电流、电压、功率的分配以及电路中的能量转换关系.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接触较多,学习也较为深入,应该说学生对电路概念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事实与我们最初的想象大相径庭,许多学生对电路概念的认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
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量电子电荷量和普朗克常量,既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近代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怎样在高考实验复习中落实好“密立根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在知识与方法层面凸现科学性,在态度与情感层面体现人文性,并且做到科学与人文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笔者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新的创意,上出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共进的课堂特色.现予以介绍,与同仁分享.  1课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