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诗意教育入手,就《论语》中的诗意教育思想展开论述,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了较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论语;诗意;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8-445
引言
教育本应是和谐、诗意的,本文从简介《论语》及其思想、寻找《论语》中的诗意教育、结合自身教学谈诗意、期待诗意教育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入题
近期粗读《论语》,虽很多地方尚未参透,但也偶有小得。在教言教,对《论语》中关于教育话题尤感兴趣,意将其与孔子的教育思想做一联系。无奈才疏学浅,难免贻笑大方,望各位海涵!
众所周知,《论语》约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在当时即广泛流传于六国,影响深远,六国学子纷纷入孔门、习儒学。
孔子与《论语》
说到《论语》,还不得不提到孔子,至于孔子,我想不需要作太多的介绍。中国人不知道孔子,就如同西方人不知道柏拉图、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一样。孔子和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今天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他的思想已经融进了中国人的血液中,不管你承不承认,孔子的思想都会有意或无意的影响着你。孔子和后学孟子分别活了七十三岁、八十四岁,一直到今世,还常有人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可见人们对圣人孔子的崇敬之情,连他们的寿命都成了中国人寿命的指南针。
寻诗意中的教育思想
二、孔子的教育主张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译文】“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感悟】强调教育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性相近,习相远也。”
【感悟】这是孔子的思想精华,肯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三、孔子的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南郭惠子曾问子贡(孔子的学生)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回答说:“君子正身以俟,与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yin)栝(用以矫正斜曲的工具)之侧多枉木(弯曲的木头),是以杂也。”
【感悟】1.教育的公平性;
2.相信教育的巨大力量,相信教师可以像良医治疾病、檃栝矫枉木,使学生化恶为善、化愚为智。
四、孔子的教育目的
“举贤才”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感悟】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举贤才”固然重要。但似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比培养优秀的接班人更加迫切。出现这样局面,我们这位老祖先可谓“功不可没”。
五、孔子的教学内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借,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兴于诗(诗经),立于礼,成于乐。”
《诗》《书》《礼》《乐》《易》《春秋》。
【感悟】1.孔子特别重视思想品德和伦理道德教育,强调诗、书、乐。
2.其教学内容也具有严重的缺陷:一是忽视自然知识的传授,二是鄙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致使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六、孔子的教学思想
1.因材施教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
孔子非常注意观察、了解学生,非常熟悉学生的特点。
“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
【译文】“仲由果断,子贡精明,冉求多才多艺。”仲由、子贡、冉求都是孔子学生。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
2.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朱熹的注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盲人)”
3.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 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 没有;待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怒时要想想后果; 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
七、孔子的德育思想
基本精神:“仁”。
1.立志乐道
立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乐道:“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立志乐道要有恒心:“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譯文】“磨了不变薄,染了不变黑。”意志坚定不受外界影响。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自省自克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译文】“多承担责任,少责备别人。”
“求诸己”(寻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克己复礼为仁”
3.身体力行
“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事”。(慎言、少言、多做,不要“言过其行”。)
“言必信,行必果。”
4.改过迁善
“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文过饰非)
“过则勿惮(害怕)改”,“不贰(重复)过”。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感悟】精辟之至。
八、孔子的教师观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教不倦,仁也。”(子贡)
2.热爱学生,无私无隐。
“仁者爱人”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
【译文】关爱他,能不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劝诫吗?
3.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结语】孔子一生不仅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获得学生的敬佩,而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古往今来,教师往往被学生看作是真理、智慧、正义的化身,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师的我们又当何去何从?值得思考!
期待
德育是人性中的诗意,自然则本就是人世间最有诗意之处,人伦和谐是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的教学理应追寻诗意,愿我们在追寻诗意教育的道路上,且行且珍惜。
参考文献
[1]孔子等:《论语》,中华书局1980年版。
[2]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3]唐寅:《唐寅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关键词:论语;诗意;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8-445
引言
教育本应是和谐、诗意的,本文从简介《论语》及其思想、寻找《论语》中的诗意教育、结合自身教学谈诗意、期待诗意教育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入题
近期粗读《论语》,虽很多地方尚未参透,但也偶有小得。在教言教,对《论语》中关于教育话题尤感兴趣,意将其与孔子的教育思想做一联系。无奈才疏学浅,难免贻笑大方,望各位海涵!
众所周知,《论语》约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在当时即广泛流传于六国,影响深远,六国学子纷纷入孔门、习儒学。
孔子与《论语》
说到《论语》,还不得不提到孔子,至于孔子,我想不需要作太多的介绍。中国人不知道孔子,就如同西方人不知道柏拉图、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一样。孔子和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今天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他的思想已经融进了中国人的血液中,不管你承不承认,孔子的思想都会有意或无意的影响着你。孔子和后学孟子分别活了七十三岁、八十四岁,一直到今世,还常有人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可见人们对圣人孔子的崇敬之情,连他们的寿命都成了中国人寿命的指南针。
寻诗意中的教育思想
二、孔子的教育主张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译文】“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感悟】强调教育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性相近,习相远也。”
【感悟】这是孔子的思想精华,肯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三、孔子的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南郭惠子曾问子贡(孔子的学生)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回答说:“君子正身以俟,与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yin)栝(用以矫正斜曲的工具)之侧多枉木(弯曲的木头),是以杂也。”
【感悟】1.教育的公平性;
2.相信教育的巨大力量,相信教师可以像良医治疾病、檃栝矫枉木,使学生化恶为善、化愚为智。
四、孔子的教育目的
“举贤才”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感悟】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举贤才”固然重要。但似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比培养优秀的接班人更加迫切。出现这样局面,我们这位老祖先可谓“功不可没”。
五、孔子的教学内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借,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兴于诗(诗经),立于礼,成于乐。”
《诗》《书》《礼》《乐》《易》《春秋》。
【感悟】1.孔子特别重视思想品德和伦理道德教育,强调诗、书、乐。
2.其教学内容也具有严重的缺陷:一是忽视自然知识的传授,二是鄙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致使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六、孔子的教学思想
1.因材施教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
孔子非常注意观察、了解学生,非常熟悉学生的特点。
“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
【译文】“仲由果断,子贡精明,冉求多才多艺。”仲由、子贡、冉求都是孔子学生。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
2.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朱熹的注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盲人)”
3.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 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 没有;待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怒时要想想后果; 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
七、孔子的德育思想
基本精神:“仁”。
1.立志乐道
立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乐道:“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立志乐道要有恒心:“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譯文】“磨了不变薄,染了不变黑。”意志坚定不受外界影响。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自省自克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译文】“多承担责任,少责备别人。”
“求诸己”(寻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克己复礼为仁”
3.身体力行
“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事”。(慎言、少言、多做,不要“言过其行”。)
“言必信,行必果。”
4.改过迁善
“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文过饰非)
“过则勿惮(害怕)改”,“不贰(重复)过”。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感悟】精辟之至。
八、孔子的教师观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教不倦,仁也。”(子贡)
2.热爱学生,无私无隐。
“仁者爱人”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
【译文】关爱他,能不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劝诫吗?
3.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结语】孔子一生不仅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获得学生的敬佩,而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古往今来,教师往往被学生看作是真理、智慧、正义的化身,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师的我们又当何去何从?值得思考!
期待
德育是人性中的诗意,自然则本就是人世间最有诗意之处,人伦和谐是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的教学理应追寻诗意,愿我们在追寻诗意教育的道路上,且行且珍惜。
参考文献
[1]孔子等:《论语》,中华书局1980年版。
[2]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3]唐寅:《唐寅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