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扫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w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院内肺部小结节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患者行常规CT与薄层CT扫描技术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经常规剂量CT扫描40例患者检出结节58个,低剂量扫描40例患者检出结节46个,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不同扫描检查中,毛刺、分叶、密度不均、支气管充气征检出情况对比无差异性(P>0.05)。常规剂量CT扫描中,CTDlw与DLP均明显高于低剂量CT扫描,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 :肺部小结节诊断中,采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可达到常规剂量CT扫描相似敏感性,而辐射剂量明显下降,更有助于提升CT扫描检查安全性,具有更高推广价值。
  关键词: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肺部小结节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2-248-02
  在诸多疾病临床诊治期间均可应用到CT扫描技术,而其中肺部小结节疾病诊断期间CT检查方法应用较为广泛[1]。虽然CT检查可为疾病判断提供可靠依据,但检查所存在的辐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应用安全性。为此,现代临床中对于CT扫描诊断方法的应用,更倾向于关注对辐射剂量的控制[2]。以肺部结节诊断为例,已有研究认为可应用低剂量CT扫描检查,具有较高安全性。低剂量CT扫描在诊断敏感度上趋近于常规CT扫描,且可在其基础上降低辐射程度。在此背景下,本次研究以8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为例,经对比调查,分析了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院内肺部小结节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结合CT扫描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2岁~78岁,均值(59.62±5.74)岁;病灶直径0.8~1.3cm,均值(1.05±0.14)cm。观察组4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3岁~78岁,均值(58.97±5.25)岁;病灶直径0.9~1.3cm,均值(1.10±0.12)cm。组间患者无基线资料差异性,可行对比调查。
  1.2方法
  (1)选用Philips Ingenuity TF 64排CT扫描机检查。对照组为常规剂量CT扫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薄层CT扫描。
  (2)取仰卧位,检查前指导患者正确呼吸方式,吸气再屏住呼吸,自肺尖到肺底部扫描,扫描期间合理控制屏气时间,避免对测定值造成干扰。高分辨率扫描,并实现容积数据重建。
  (3)常规剂量扫描期间管电流250mA、管电压120kV、扫描层厚5mm、扫描时间7-10s、扫描间隔5mm。
  (4)低剂量CT扫描期间管电流50mA、管电压120kV、扫描层厚5mm、扫描时间7-10s、扫描间隔5mm。检出结节后薄层重建,并完成图像后处理。
  (5)阅读仪应用图像工作站显示器,拍摄图像纵隔窗窗宽350HU,观察窗位40HIU。肺窗窗宽-1600HU,窗位-700HU。由两名资深医师评阅,对结节大小与密度及数量等信息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剂量下CT扫描结果与检出数据,并判断不同辐射剂量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调查数据处理,用()描述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 结果
  2.1不同扫描检出数目与形态学对比
  本组80例患者中,经常规剂量CT扫描40例患者检出结节58个,低剂量扫描40例患者检出结节46个,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不同扫描检查中,毛刺、分叶、密度不均、支气管充气征检出情况对比无差异性(P>0.05)。
  2.2不同扫描检查辐射剂量对比
  常规剂量CT扫描中,CTDlw与DLP均明显高于低剂量CT扫描,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1。
  3 讨论
  肺部结节是一种小局灶性、类圆形、影像学表现密度增高的阴影,包括单发与多发两种形式,常规情况下不伴随肺不张与胸腔积液[3]。其典型症状为孤立性肺结节,单个较为常见,且边界清楚。肺部小结节并非是早期肺癌,肺部炎症与结核及出血等均可引发小结节。为此,肺部小结节性病灶,可能性诊断具有多样化特征,这也是导致临床诊断难度增高的主要原因。良性可诊断为炎性假瘤或结核球等,恶性则可能诊断为原发性肺癌或肺内转移灶。且部分良性病灶在长期发展下可向恶性转变。基于此,肺部小结节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若首次检查显示肺部小结节,还需定期检查,预防发展成为早期肺癌。在日常生活中,抽烟与空气污染严重或患有淋巴结疾病则更容易发生肺部小结节。肺部小结节疾病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需结合疾病性质决定。采用CT检查若显示良性小结节,需结合病情程度确定是否治疗以及具体治疗方案。若经CT检查显示恶性疾病,则多需要手术切除治疗。
  CT检查为影像学检查技术,结合机体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与透过率不同,采用高灵敏度仪器进行测量,经计算机对测量数据处理后显示图像,辅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CT检查在现代临床中较为常用,包括体检与多数疾病的临床诊断均会应用到此项技术。在肺部小结节检查中,CT扫描技术应用广泛,尤其在CT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多层螺旋CT检查的速度快及无创性等优势更为凸显,促使其得到进一步推广。但关于CT检查辐射问题的研究中,大量资料及临床实践均显示常规CT检查可导致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可能影响到患者身体健康。有关资料显示,虽然CT检查可为疾病判断提供可靠依据,但检查所存在的辐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应用安全性[4]。为此,CT扫描剂量控制成为主要研究方向。后期出现CT低剂量扫描技术,对于肺组织呈现及相关结构无明显影响,可清晰观察病变特征,同时还极大降低了辐射量。在低剂量CT扫描技术逐渐成熟后,其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临床诊疗工作中。薄层CT扫描技术应用中,采用与重建厚度被减小,扫描与成像范围进一步缩小,为此,密度与分辨率等均得到有效改善。基于此认为,薄层CT扫描技术有助于提升病灶检出率,同时还可避免遗漏掉微小病灶。在此问题上,已有研究资料显示,肺部结节检查中,低剂量薄层CT对于直径超过10mm的结节,检出率与常规剂量的CT扫描检查对比并无明显差异。针对小于5mm的结节检查中,其检出率超过70%[5]。另外有调查结果显示,在肺部小结节检查中,薄层CT扫描结节检出数目要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检出数目,但在形态学扫描结果,如钙化与毛刺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6]。此结果代表薄层CT扫描技术在提升肺部小结节检出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本次研究中发现,本组80例患者中,经常规剂量CT扫描40例患者检出结节58个,低剂量扫描40例患者检出结节46个,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不同扫描检查中,毛刺、分叶、密度不均、支气管充气征检出情况对比无差异性(P>0.05)。此结果证实低剂量薄层CT扫描检查在結节检出数目与形态学显示方面可达到常规CT扫描检查相近的效果。此结果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均验证了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应用可靠性。在应用安全性方面,本次调查发现常规剂量CT扫描中,CTDlw与DLP均明显高于低剂量CT扫描,组间对比有差异性。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对于常规剂量CT扫描检查,低剂量薄层CT扫描检查期间患者所受到的辐射量明显较少,极大降低了CT检查对患者机体的伤害程度。
  综上所述,肺部小结节诊断中,采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可达到常规剂量CT扫描相似敏感性,而辐射剂量明显下降,更有助于提升CT扫描检查安全性,具有更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云,钱利明.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肺部小结节定性的研究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032(011):1624-1625.
  [2]胡六才,黄昌平.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诊断肺部小结节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20,041(006):1418-1419.
  [3]周鑫,朱熹,张乐.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扫描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003(020):P.109-110.
  [4]杨圣伟,罗艳芬.16排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肺部孤立实性小癌结节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20(002):150-153.
  [5]宋兵兵.分析256排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004(001):36-37.
  [6]吕文静,付敏.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薄层检查诊断肺部小结节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017(019):162-163.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 广东清远 5115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影像特征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入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10月期间,就诊的胃癌患者42例。以回顾性分析形式记录42例患者临床数据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平扫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率。结果:42例胃癌患者肿瘤在底贲门位置6例、胃体部10例、胃窦部26例。CT平扫对胃体部诊断准确率低于CT三期扫描(P<0.05);CT平扫对胃窦部的
期刊
摘要: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以全身血管炎性为特征性改变的一种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中冠状动脉血管炎引起的冠脉瘤和狭窄所致结局最为严重,可引起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死甚至于死亡。近年来,川崎病在国内发生的几率显著升高,对儿童的影响极大,在发达国家甚至是引发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最主要病因。基于此,本文将小儿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阐述其临床诊治的相关进展,希望
期刊
摘要: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是由于先天性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缺乏或减少引起第二性征缺乏或不孕不育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临床罕见。本文通过1例14岁男性患者的诊疗过程探讨IHH的综合诊疗措施。众所周知,无青春发育的青少年,应进行青春发育相关检查,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促进第二性征及生殖器青春发育,诱发精子生成及增加生育概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特
期刊
摘要:在新冠肺炎诊断中,血清学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重要证据,但是血清学阳性也可能出现误诊的情况。文中,就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血清学阳性误诊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新冠肺炎的诊断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冠肺炎;血清学;误诊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2-232-01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流行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总结我国新冠肺炎诊疗经验和参考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自体牙来源骨移植材料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观察口腔种植效果。方法 将84例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所致的口腔种植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法,分设治疗研究组与治疗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42例。对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自体牙来源骨移植材料进行口腔种植治疗,对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材料进行口腔种植治疗。结果 由于所采用的骨移植材料不同,所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呈
期刊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免疫介导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红斑、丘疹、鳞屑,其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影响了全世界2%的人口。不同环境因素(如微生物和感染、饮食和肥胖、药物、心理因素)在有遗传倾向的患者中起着作用,导致表观遗传变异,主要是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修饰和microRNA的作用。本综述试图总结最近有关环境因素的数据,以及表观遗传变异在银屑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银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诊的妊高症产后出血产妇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24h的出血量、出血时间、SBP、DBP指标,组间数据对比P<0.05时,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毫火针联合中药熏蒸于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析。方法:选取贵定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9年2月至2020年接收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数据比对,共计68例,依据住院序号尾数单双数分组,单数34例,予以普通针刺治疗,双数34例,予以毫火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RNS评分较比治疗前降低,双数组RNS评分低于单数组(P<0.05);双数组疗效判定总有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中晚期尘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疆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贰、叁期尘肺合并慢阻肺、肺心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等基础治疗并持续吸入噻托溴铵。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肺活血膠囊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肺功能、血气分析以及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具有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某院儿科门诊和急诊输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1月至12月儿科门诊和急诊输液处方共 2400张进行用药统计分析与处方点评。结果 审核儿科门诊和急诊输液处方2400张中不合格的有92张,处方合格率为96.17%。结论 该院儿科门诊和急诊输液处方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不合理应用药物的现象,为保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