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酚胶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姜酚胶丸;中医疗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10.023
  中图分类号:R259.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0-0060-0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免疫病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高,起病1年内致残率高达20%,10年内可达到60%[1],是导致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2]。姜酚胶丸主要成分由生姜中提取,包括辣姜素和姜酚。有文献报道,姜酚对炎性介质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生成有双重抑制作用,能阻断关节组织的炎症反应[3]。为进一步明确其临床疗效,笔者应用姜酚胶丸对RA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2例观察病例为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本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和住院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男11例,女25例;年龄18~70岁,平均(54.57±11.24)岁;病程最长32年,最短8个月,平均(3.71±3.18)年;关节功能分级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标准[4]:Ⅰ级12例,Ⅱ级11例,Ⅲ级8例,Ⅳ级5例。对照组男9例,女27例;年龄18~69岁,平均(53.76±10.81)岁;病程最长35年,最短7个月,平均(3.92±4.73)年;关节功能分级:Ⅰ级13例,Ⅱ级11例,Ⅲ级7例,Ⅳ级5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年龄、性别、病情、关节功能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病例标准
  ①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②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颁布的RA分类标准[4];③未伴有其他影响治疗和检测指标的疾病;④自愿接受检查治疗者;⑤由患者或其家属(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病例标准
  ①除规定用药外,长期服用治疗本病的西药或其他药物未停服者;②合并有心、脑、肝、肾功能不全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③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④妊娠或哺乳期
  1.4 剔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纳入者;②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5 脱落病例标准
  筛选合格进入试验的患者,均有权随时退出临床试验,无论何时何因退出,只要没有完成临床试验全程观察,均为脱落病例。脱落病例处理:当患者脱落后,尽可能与患者联系,完成所能完成的评估项目,尽可能记录最后一次服药时间。对因不良反应而脱落,经随访最后判断与试验药物是否有关。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姜酚胶丸(贵州百灵制药股份公司生产,批号20100308142128663),每次1丸(17 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湖南协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1101),每次20 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服抗风湿药,若患者关节疼痛剧烈不能耐受者,加用美洛昔康片7.5 mg,每日1次,口服。
  2.2 观察项目
  ①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情况:包括关节痛水平、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关节功能分级;②X线摄片:双手关节正位片,由放射科医师盲法阅片;③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④安全性检测: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等。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标准拟定。临床控制: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ESR、CRP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50%,ESR、CRP有改善;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ESR、CRP有改善或无改善;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ESR、CRP无改善。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病例脱落情况
  治疗组完成治疗34例,1例患者服药3 d、1例服药5 d后关节疼痛剧烈而停药,加用抗风湿药;2例患者由于服药时间均不足1周,未纳入疗效统计。对照组完成治疗33例,2例患者用药2 d后感无效自行停药,1例失访,未纳入统计。
  3.2 2组加用美洛昔康片情况
  治疗组34例患者加用美洛昔康片治疗者27例,最短用药时间7 d,最长用药时间60 d,平均用药时间(37.67±16.55)d;对照组33例患者加用美洛昔康片治疗者31例,最短用药时间5 d,最长用药时间60 d,平均用药时间(39.04±17.73)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34例患者中临床控制3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33例,临床控制1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5.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 2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P<0.05或P<0.01),除关节压痛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外,其余各项指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5 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见表2)
  3.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34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5例(14.70%),均为胃肠反应,表现为胃部灼热感,不影响用药。对照组3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6例(18.19%),表现为胃胀者2例、胃痛者1例、胃部灼热感1例、便秘2例,对症处理后坚持用药完成治疗。   4 讨论
  RA是一种以慢性、多发性、对称性关节肿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以减轻疼痛、控制病情进展为主要目的,临床用药物多为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因服药时间长,毒副作用多,患者往往难以坚持用药。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A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一些作用机制较明确的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等中药活性成分在RA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临床用药的针对性,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姜酚(gingerol)是从中药生姜中的提取的主要辣味物质,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12-姜酚等10余种成分,这些成分分子结构类似,都有β-羟基酮结构,姜酚是生姜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姜酚中又以6-姜酚含量最高,其生物活性也最强,因此,6-姜酚常作为评价生姜及其药物品质的客观指标[6]。现代研究表明,姜酚具有胃黏膜细胞保护和抗溃疡、保肝利胆、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及增加心肌细胞肌浆内质网摄取而加强心肌收缩力、抗肿瘤细胞等作用[3]。我们根据其抗炎作用机制,将姜酚胶丸用于RA的治疗,结果显示其能够明显改善RA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功能、关节肿胀及僵晨时间,并能够降低ESR、CRP、RF等实验室指标。在毒副作用方面,部分患者服用姜酚胶丸后出现有胃部灼热感,可能是与姜酚的辛热有关,无需停药。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姜酚有胃黏膜保护和抗溃疡作用[3],而RA患者由于常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抗风湿病药,导致胃黏膜损伤,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而姜酚胶丸的抗类风湿和胃黏膜保护双重作用使得其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菲尔斯坦.凯利风湿病学[M].粟占国,译.8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089.
  [2] Saralynn Allaire, Frederick Wolfe, Jingbo Niu, et al. Contemporary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work disability associated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the US[J]. Arthritis Rheumatism,2008,59(4):474-480.
  [3] 黄雪松,宴日安,吴建中.姜酚的生物活性述评[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3):434-439.
  [4] Arnett FC, Eworthy SM, Bloch DA, et al. 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1988,31:315-319.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6] 宣伟东,卞俊,王朝武,等.生姜中6-姜酚的提取方法比较及质量控制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4):329-331.
  (收稿日期:2012-05-10,编辑:蔡德英)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陇中损伤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方法。方法 采用C18柱(250 mm×4.6 mm,5 ?m);流动相为乙腈(A)-0.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32 min(A 23%~23%),32~42 min(A 23%~30%),42~67 min(A 30%~46%);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0 mL/min。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内关”、“郄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探讨经穴与脏腑间特异性联系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其中3个针刺穴位组分别于电针大鼠“内关”、“郄门”、“合谷”20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心电图监测,再次电针上述穴位20
期刊
关键词:数据挖掘;中医医案;综述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2-0104-03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大量的中医医案是其主要载体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医案的各类文献不断涌现,如何对海量但又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医案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是医案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兴起和发展的数据挖掘技术为医案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具,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复方血栓通胶囊中8种有效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丹参酮Ⅰ、哈巴俄苷、黄芪甲苷)在大鼠血浆中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2.1 mm×100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A为1%甲酸,B为乙腈;梯度洗脱:0~10 min 25%~55%B,10~20
期刊
关键词:足印分析法;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量表;足长差;中风痉挛;针灸;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2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2-0074-02  偏瘫痉挛步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进一步的康复[1-2],而且加大了患者行走过程中意外发生的几率。因此,改善痉挛状态,对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加速康复进程、减轻残疾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灸对中
期刊
关键词:中草药房;中药调配;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2-0103-02  目前造成中医院患者看病难的原因之一是候药时间过长,尤其是取中药饮片,给患者带来很大不便。为此,本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收集并反映本院候药区患者和家属的候药情况,以及患者对推行中药配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为医院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1 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化瘀祛痰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化瘀祛痰颗粒中党参、黄芪、绞股蓝、郁金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6 nm,柱温30 ℃。结果 薄层鉴别各样品特征斑点显色清晰,阴性样品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丹酚酸B在0.142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灯盏花素固体分散体中野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电泳条件:石英毛细管柱(60 cm×75 ?m),运行缓冲液40 mmol/L硼砂溶液(25 ℃,pH=9.0),分离电压20 kV,进样时长同为5 s,温度为25 ℃,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野黄芩苷在0.1~4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35%,RSD=0.47%(n=9)。结论
期刊
2012年11月27日,由广州白云山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主办的“桑树药食功能开发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暨白云山星群夏桑菊‘高效抗病毒桑叶’品种筛选及GAP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举行。本次签约标志着白云山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省农科院合作进行优质高效抗病毒桑叶品种筛选及建立高效抗病毒桑叶GAP种植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抵挡汤早期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中大血管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链脲佐菌素诱导方法制成大鼠糖尿病模型,抵挡汤早期干预组、抵挡汤中期干预组和抵挡汤晚期干预组分别于实验成模前4周、成模和成模后4周给予抵挡汤灌胃,辛伐他汀组和罗格列酮组大鼠于成模时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和罗格列酮灌胃,至实验24周时结束。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