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记忆理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实际作用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co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化记忆理论是由学者扬·阿斯曼提出的,是对学者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进行的细化。阿斯曼认为文化记忆包括一个社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反复使用的文本、图画仪式等内容,核心观点在于社会成员可以借助这些内容达到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奥运会作为一种仪式,在世界范圍内可以完成奥运精神的传承,而北京奥运会作为中国举办的奥运会,通过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文化记忆的内容,更能实现中华民族精神认同、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东西方文化误读的消解。
  【关键词】 集体记忆;文化记忆;文化认同;国家形象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0-0042-02
  哈布瓦赫认为个体活动并不是个人独立完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框架,同样,集体记忆也并非个体记忆的简单相加,而是可以和集体意识相关联的,可以给集体的发展和身份认同带来作用的。故而本文关于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文化记忆所带来的身份认同。奥运会开幕式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给中华民族带来文化认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
  集体记忆是一个群体内所有成员共同拥有的关于过去记忆的表述。集体内的成员共享过去的记忆,个体记忆构成了集体记忆的基础,另一方面又基于集体记忆。个体记忆是在于其他成员相互作用和交流的过程中对过去进行的一种重构,是建立和确认身份并强化身份认同的过程。哈布瓦赫强调了社会框架在个体记忆中的重要性,社会框架首先是个体拥有的家庭、信奉的宗教和所属的社会阶层。个体无论怎样回忆过去并对记忆进行选择取舍都与他所处的集体中的处境相关,会受到当下和过去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要了解个体的思想和其所回忆的内容,要把他放置到所属的集体中,将其余集体中成员的关系考虑进去。总的来说,个体的记忆与回忆必定带有社会性质。
  二、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
  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就是在集体记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化,他将集体记忆分为了交流记忆和文化记忆。交流记忆指群体成员通过交流和接触建立起来的记忆,主要是个体之间的口语传播。而文化记忆简单来说就是借助文字、图画、纪念物、仪式、机构等媒介传承内容,实现集体成员培养共同的身份和归属感的目的,传承的内容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机构和权力格局相关。文化记忆的交往和沟通需要专业的机构化组织以及专门的回忆载体,并且需要借助仪式化和专门回忆人员来实现,具有较高的组织性。存在和延续的形式是固定和经常性的集体活动,比如仪式、纪念活动等。文化记忆具有倾向性,并不是集体内所有成员的记忆都可以成为文化记忆的对象,文化记忆会把过去发生的某些事件作为立足点。一种文化记忆想要具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须兼顾所在集体内的所有成员的情感和利益。文化记忆的目的是为了强调集体内成员的身份认同,同样也意味着排他性。只有与整个集体的身份和命运相关的东西才可以构成集体文化记忆的对象。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再现过去,而是为了当下重塑过去。文化记忆则是与之相关的人根据当下的需求对过去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
  交流记忆只有在它的内容对所属集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时才会被纳入文化记忆的范畴,而使交流记忆变为文化记忆的媒介则是文字,不过文字仅仅是外部媒介,若是想要长久流传下去则需要相关文字建立起内在的意义关联。文化记忆对待处理过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手法即“冷回忆”和“热回忆”。冷回忆是把过去的人和事当作循环往复的过程,否认社会变化。而热回忆则是从过去汲取继续前进所需要的经验和动力。正如奥威尔在《1984》中写到的“谁掌握了过去就等于掌握未来,谁掌握当下就等于掌握了过去”。奥运会作为一种典型仪式具有国家性、民族性和巨型性化的特质,所散发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元素远超体育的范畴,变成一种新型国家仪式,从过去汲取经验教训,激励中华民族向前展望。
  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
  奥运会的开幕式都要展示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和平的主题以及展示主办国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国际奥组委作为官方的机构,可以实现文化记忆的交流与沟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借助文字、图画、仪式、纪念物等媒介传承内容。用纷呈的民族意象和典型的文化符号讲述中国故事。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之前使用了烟花,展示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加上造纸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都得以运用。开幕式上用活字印刷摆出“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后为贵的精神。千年古琴、京胡、锣鼓等传统乐器的使用也让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乐器。还有水墨画、戏剧等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太极拳的展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未来文明的交汇,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丝绸之路的表现展示了中国历史古迹。而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也是文化记忆传承内容的媒介也在开幕式上得以展示。以上是对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的展示。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展示了全体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独特理解,展示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与世界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朗诵是对儒家文化的展示,“和”汉字则展示了中华满足爱好和平,以和为贵。这也与文化记忆的热回忆相关,表明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借鉴以往战争会给人类给世界带来重创,从过去吸取经验教训,对未来进行展望。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中国的千年文化进行总结,让世界人民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也让中国人民有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收获了多方赞扬,但是也要对这些赞扬报以警惕心态,仍然要注意到中国的历史负担和人口负担依旧很严重。
  北京奥运会极大地体现了国家的意志,被质疑没有体现人民的意志和自由性不高。中国人民为可以成功举办奥运会感到自豪,将其看作一种政治行为,最大限度地调用了国家力量和国家资源。其经济成本问题是主要争议因素,包括人力资源,场馆建设和赔偿以及河北、北京停工造成的损失,据粗略统计达到万亿元人民币。许多外国人和小部分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是中国人民却不认为是浪费。这与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关,中国经历过百年精神磨难,中国人所遭受到的精神创伤远超经济损耗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很少有中国人表现出反对心理。可见北京奥运会具有超体育和超经济的内涵和价值。   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在经济信息等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形象被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國家形象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印象集合,指人们对一个国家历史、地理、文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总和印象集合。
  体育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载体,体育不仅代表国家形象,体育的良好发展还有助于国家形象的建设。体育传播是快速提升国家形象的方法之一。而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开幕式是面向世界面向国内外公众的重要媒介仪式,也是政府机构进行国际公关和国家形象传播的媒介。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并且很好地传播了我国的国家形象,因为其实现了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统一,实现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完美结合。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具有超越语言差异,消除隔阂的作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吸引了20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可以进行友谊交流。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借助中国的叙事表演,拉近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距离。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灿烂文化以及和平崛起的愿望。借助北京奥运会,使东西方文明相遇,也可以让中外进行对比,自我审视和反思。通过反思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问题。中国需要在人权、国防、政治体制方面提升透明化程度,以及民主参与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这样才可以使国家形象得到新的发展和塑造。
  东亚国家对战争伤害有着强烈的记忆,中国作为受害国,遭受战争创伤。同时,中国作为区域性大国,也具有体育强国角色转变的必要,需要承担起区域责任与义务,为区域性的竞技平衡做出贡献。因此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具有极强的中国性、东方性和国民价值观的特殊性。
  五、对举国体制的争议
  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家形象的官方传播者,是文化记忆传播的官方专业机构,始终站在本国政府的立场。中国体育举国体制使用国家体育总局作为官方机构执行体育规划,是“奥运争光战略”的领导者。国家体育总局遭到质疑时,用实际成绩进行反驳。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不仅享受着政府给予的优厚待遇,还有商业社会的福利。比如诸多体育明星,有国家体育总局的优待,国家级媒体、电视台的大力宣传。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参与制作的宣传片展示了我国体育精英的精神面貌,也展示了奥林匹克精神。
  六、结语
  文化记忆理论作为在集体记忆的基础上发展的理论,强调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和社会框架的问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一种仪式,他表达出的文化内涵引起的集体成员的身份共鸣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故应该学会从历史经验中总结教训,立足当下,发展未来。
  参考文献:
  [1]刘蓓.2022年冬奥会借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传统文化展示的成功经验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2018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2018:485-489.
  [2]程卫波,刘显,王涓屹.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阐释——以北京奥运会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02):1-3+16.
  [3]路云亭.国家记忆:民族志意义上的北京奥运会[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8,32(03):1-6.
  [4]金寿福.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J].外国语文,2017,33(02):36-40.
  [5]倪京帅,张业安.体育传播建构国家形象的控制模式及路径探析——基于系统控制论的视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01):54-58+65.
  [6]畅冬妮,陈万明.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传播国家形象的路径探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49(11):41-48.
  [7]张欣.文化记忆理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个人简介:
  张越,女,汉,河南鹤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新闻。
其他文献
【摘要】 区别于古典好莱坞类型化与戏剧化的特点,电影《公民凯恩》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写实主义的基调,是古典好莱坞与新好莱坞的关键性过渡影片。本文试通过对影片《公民凯恩》影像技术的分析,试讨论电影《公民凯恩》对真实性的手法创新与探索。  【关键词】 电影《公民凯恩》;影像技术;影像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J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0-0057
期刊
【摘要】 荣获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撞车》,以一场发生在洛杉矶的交通事故为契机展开了全片的讲述,并真切反映了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种族歧视泛滥的现象。本文从《撞车》的电影情节入手,阐释了不同种族在洛杉矶这个“文化大都市”背景下的冲突与碰撞,并分析冲突背后的黑人和白人对于种族歧视的不同理解。  【关键词】 种族歧视;肯定性行动;逆向歧视;自我歧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伏羲有很多创造:如伏羲造八卦,创造乐器等。伏羲不仅仅是神话中的传说人物,他亦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历史考察,探究伏羲及伏羲时代与中华文化之关系。  【关键词】 伏羲;中华文化;人首蛇身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0-0025-02  一、伏羲之名与其时代  关于伏羲的
期刊
【摘要】 油画作品的好坏,不仅要通过色彩、光线明暗程度等来表达,还要对画面的肌理有一定的美学追求。肌理是油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享受,还带来了审美享受,不同的肌理可以体现作者的不同感受,为了使作品有效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肌理表现手法,让油画能更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感情。油画肌理的发展也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最开始的表面光滑的肌理到现在的形式多种多样的肌理,是绘
期刊
【摘要】 老河口丝弦是湖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弦索乐种之一,它流行在鄂西北的襄阳一带,盛行于老河口、襄阳、谷城等县市。自2008年老河口丝弦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研究老河口丝弦的文章也比较多,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老河口丝弦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论述。  【关键词】 老河口丝弦;综述;乐种;丝弦;传统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随着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产业实践的推进,相关民间音乐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基于此,结合当前河北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总体状况,加强对民间音乐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塑造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产业人才培养布局,才能为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本文从依托专业的音乐培训平台塑造产业人才、借助课程设置进行民间音乐产业人才培养、加强民间音乐创作实践深化民间音乐产业人才培养三个方面
期刊
【摘要】 《花样年华》取材于香港作家刘以鬯的小说《对倒》,但并未沿用原作中的人物与情节,而是另起炉灶,讲述了周慕云和苏丽珍这一对中年男女因缘巧合又无奈错过的婚外恋情。本文尝试以《花样年华》为例,探究王家卫作品中文学与电影文本的互融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王家卫;文学改编;《花样年华》;《对倒》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 随着中国动漫行业的发展,动漫周边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动漫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周边产品不仅推动动漫行业的发展,同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动漫周边产品设计角度出发,浅析动漫周边产品的现状,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对动漫周边产品设计进行思考。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进行传承的同时,对动漫周边产品设计也是一种新的探索。  【关键词】 动漫周边;产品设计;传统民族元素  【中图分类号】J505
期刊
【摘要】 俄罗斯为了纪念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重新翻拍了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中五个年轻姑娘为了保卫祖国而献出了年轻生命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俄罗斯文化中历来有女性崇拜的传统,这一传统与俄罗斯的东正教相联,使女性形象演变成一个专有的名字“永恒女性”,這些“永恒女性”的美好品质在电影中五个为国捐躯的姑娘身上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关键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永恒女性” 
期刊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是全国最先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经典的革命地区,在漫长的革命历史中,内蒙古地区留存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对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所以必须要合理的对其审视、挖掘并且传承下去。  【关键词】 内蒙古红色文化;当代价值;政治;经济;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