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学生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解放思想、激活思维、发挥潜能、创新学习。
1 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坏境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例如:教学《磁铁》时,在轻松的乐曲声中,我出示一幅美丽的百花园——一只用曲别针夹住的纸蜜蜂向学生提问:“谁能让这只蜜蜂在百花丛中飞舞呢?”学生争先恐后的要求上来表演。我请了两位特别自信的学生上来,结果这两位学生在全班同学的嬉笑声中宣告失败。此时,我说:“我来试试,看行不行。”全班同学睁大了眼睛,等待着我的失败。当我把藏在手中的磁铁放在画板后轻轻移动,蜜蜂也随之飞舞,学生十分惊奇,我露出得意的样子问学生:为什么老师有这样的本领呢?学生们一下子“顿悟”:老师,因为你的手里藏着磁铁,是磁铁吸引了蜜蜂身上的铁针,老师,我还能让小鸟飞,让乌龟爬……在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 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自行探究的方法
现代教学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究过程。当学生对某一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往往会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若教师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自行探索知识的方法,则不但会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精神。自行探索知识有多种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直接按教材介绍的各种方法去探索,也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加以改进,还可以直接查阅有关材料,更可使用与众不同的其他方法。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认真指导他们学会做对比实验,再灵活应用这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去自行探索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得到培养。例如我在上《热传导》一课时,学生在做检验水、空气传导热能力的实验时,给三根铁丝加热后,粘在整根铁丝下的火柴很快就掉下来,隔着水、空气受热的那两根铁丝下的火柴掉不下来。于是,我就让学生分析其原因,经过讨论后,学生提出的原因有:“是不是铁丝太粗了,传热慢?”“天太冷,铁丝散热慢?”“玻璃管用得太长?”“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太低?”等等。我因势利导,鼓励根据他们所提出的原因,研究怎样改进实验装置。每个学生认真参与,开动脑筋,当实验终于成功时,学生们享受着一种自行探究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遇到问题怎样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在每堂课上都充分放手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就会一步步发展起来。
3 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
学生生性好强,求知欲强,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类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所以,课堂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每个人对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我认为”,“我可以这样”,“我还可以这样”……与他人不同的即是创新的“闪光点”。正确对待学生的“傻问题、怪想法”,要通过学生的这些“幼稚”想法看到其背后的无穷创新的“潜力”。如我在教《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一个学生的发言对我启发很大,他说:“绝缘体有时也会导电。”对此,我没有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是鼓励他说自己的想法。他说木块如果湿了肯定会导电,他的解释令大家大吃一惊,他所追求的已不是一般的现象了,这种创造性思维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希望的吗?在自然课堂教学中,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必将燃起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
4 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个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自然课堂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发现和发掘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象力。例如学了《生物的启示》一课,要求学生效仿教材中几种发明创造的思维模式构思一件小发明。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的功能,发明一种吃不完的面包,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变化这一功能发明变色军装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将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将会变得更聪明,更富有创造力。
1 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坏境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例如:教学《磁铁》时,在轻松的乐曲声中,我出示一幅美丽的百花园——一只用曲别针夹住的纸蜜蜂向学生提问:“谁能让这只蜜蜂在百花丛中飞舞呢?”学生争先恐后的要求上来表演。我请了两位特别自信的学生上来,结果这两位学生在全班同学的嬉笑声中宣告失败。此时,我说:“我来试试,看行不行。”全班同学睁大了眼睛,等待着我的失败。当我把藏在手中的磁铁放在画板后轻轻移动,蜜蜂也随之飞舞,学生十分惊奇,我露出得意的样子问学生:为什么老师有这样的本领呢?学生们一下子“顿悟”:老师,因为你的手里藏着磁铁,是磁铁吸引了蜜蜂身上的铁针,老师,我还能让小鸟飞,让乌龟爬……在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 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自行探究的方法
现代教学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究过程。当学生对某一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往往会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若教师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自行探索知识的方法,则不但会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精神。自行探索知识有多种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直接按教材介绍的各种方法去探索,也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加以改进,还可以直接查阅有关材料,更可使用与众不同的其他方法。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认真指导他们学会做对比实验,再灵活应用这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去自行探索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得到培养。例如我在上《热传导》一课时,学生在做检验水、空气传导热能力的实验时,给三根铁丝加热后,粘在整根铁丝下的火柴很快就掉下来,隔着水、空气受热的那两根铁丝下的火柴掉不下来。于是,我就让学生分析其原因,经过讨论后,学生提出的原因有:“是不是铁丝太粗了,传热慢?”“天太冷,铁丝散热慢?”“玻璃管用得太长?”“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太低?”等等。我因势利导,鼓励根据他们所提出的原因,研究怎样改进实验装置。每个学生认真参与,开动脑筋,当实验终于成功时,学生们享受着一种自行探究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遇到问题怎样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在每堂课上都充分放手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就会一步步发展起来。
3 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
学生生性好强,求知欲强,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类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所以,课堂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每个人对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我认为”,“我可以这样”,“我还可以这样”……与他人不同的即是创新的“闪光点”。正确对待学生的“傻问题、怪想法”,要通过学生的这些“幼稚”想法看到其背后的无穷创新的“潜力”。如我在教《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一个学生的发言对我启发很大,他说:“绝缘体有时也会导电。”对此,我没有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是鼓励他说自己的想法。他说木块如果湿了肯定会导电,他的解释令大家大吃一惊,他所追求的已不是一般的现象了,这种创造性思维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希望的吗?在自然课堂教学中,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必将燃起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
4 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个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自然课堂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发现和发掘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象力。例如学了《生物的启示》一课,要求学生效仿教材中几种发明创造的思维模式构思一件小发明。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的功能,发明一种吃不完的面包,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变化这一功能发明变色军装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将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将会变得更聪明,更富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