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北京创业后,覃流星胖了好几斤,这让他万万没有想到,毕竟工作更忙了,有时拖着沙哑的嗓子也要赶制短视频。
我们大概能够猜到令覃流星发胖的原因:他正在做他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创业使人愉悦。
观察101名师工厂的创始团队,你会认同郭德纲的口头理论“老天爷给饭吃”。覃流星和刘冠奇拥有独特的前台表现力,在镜头前兼具热情与幽默;李石担当团队的“理性咖”,考虑问题时面面俱到。在谈及某位知识博主时,覃流星形容他“不红没有天理”,其实这个评价也适用刘冠奇、李石以及覃流星本人。
“网红校长”的称谓如今既有江湖地位,又有行业认可,其孵化的名师、创始人IP本身就是一笔无形资产。
101名师工厂证明了两件事:第一,知识博主IP可以量产。
第二,MCN的商业模式可以创新。
在MCN机构被资本市场质疑,网红孵化产业园、直播基地大面积亏损的背景下,我们认为,101名师工厂的实践对行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做一家“轻”公司
101名师工厂是一家很“轻”的公司,主要成本是人,IP孵化业务的主干可在2小时以内交付,迄今花钱最多的项目是研发App。
MCN公司本身就应该做成一家很“轻”的公司,但是绝大多数MCN公司都越做越“重”,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没有办法做“轻”。
比如孵化网红,从一个素人到腰部网红,成功前提下的孵化期长达6~8个月,投入成本高,主播孵化的速度还赶不上直播基地开发的速度,导致主播供不应求,坐地涨价,拿走MCN大多数利润。为产生规模效应,一些头部MCN做全产业链,包括自建直播基地、拓展供应链、签约头部网红,其运营成本与传统媒体不相上下,很难得到资本认可。
101名师工厂的3位创始人都是做英语培训、知识付费项目出身的,这样的基因决定其以培训、知识付费为主营业务,是可以做得很“轻”的商业模式,具体表现在2个方面。
第一,专注,做业务减法。
101名师工厂的名师IP、创始人IP孵化业务,严格意义而言不是孵化业务,而是培训+咨询的业务,且主要控制在2个需求点上:涨粉和变现模式设计。
每一位名师、创始人,与101名师工厂之间都做了双向选择。用户愿意付费,同样也需要经过后者的评估,是否具备孵化潜质,是否拥有变现可能。而名师、创始人本身的能力、资源条件比较好,有时候缺少的只是“临门一脚”的工具和模板,101名师工厂恰到好处地提供了自己的赋能。
由于刚性成本特别低,主要是智力输出,101名师工厂敢于实施孵化失败退全款的政策,其实损失是可以接受的。
101名师工厂的培训业务更是被设计为轻资产模式:地方IP中心的场地和运营成本由合伙人或政府提供或支持,101名师工厂输出的是品牌、师资和总部服务。
合伙人之所以愿意加盟,在于101名师工厂孵化的成功案例具有绝对的品牌背书能力,只要总部的IP孵化业务可持续,地方分中心的培训业务就可持续,101名师工厂的加盟费收入和管理费收入就可持续。
第二,裂变,做资源加法。
101名师工厂计划为1 000万短视频及直播从业者提供职业教育,而其孵化的知识博主IP总粉丝数已经超过1亿。
1 000万比1亿,1亿粉丝可以视作101名师工厂培训业务的1亿位潜在用户。事实上,101名师工厂已经在这样做了,其孵化的成功案例频频现身培训业务的现场,既充当背书者,也承担师资角色。1名“地产酵母”的身后,势必还有更多的“地产酵母”将投身于短视频事业。
同时,按照学科、行业细分,这1亿粉丝通过相关运营是可以互通的。不同的IP提供不同的资源,卖理财产品的、卖房子的、卖珠宝的、卖知识的,组成的是一个品类齐全的“商城”,将产生1+1>2的效果。
101名师工厂已经在开发自己的App,投入成本已经有几百万元。覃流星向《商界评论》的记者展示了App的服务界面,以短视频IP孵化培训业务为串联,向用户提供各种工具、课程和产品。
在传统视角里,MCN被视为传媒、广告、营销类的公司。面对101名师工厂,我们更愿意把它定义为一家建立在1亿粉丝基础上的职业教育培训公司。
试问,有哪一家MCN公司能做1 000万用户的职业教育培训,又有哪一家职业教育培训公司拥有1亿粉丝?
这就是101名师工厂高估值及未来更大资本潜力的原因。
第二阶段:果多文化
李石向《商界评论》的记者证实,101名师工厂将更名为果多文化。新的项目名称既是向运营公司的名称靠拢,也是向其商业模式回归。
覃流星已经有很多“学生”“徒弟”,也有很多人模仿他。覃流星和团队为“地产酵母”设计了一个问题:北京的名媛住哪个小区?模仿者把问题改成:上海的名媛住在哪里?
以培训为主业,果多文化势必会制造一批又一批“廖恒悦”“地产酵母”,这些知识博主IP的本质是脱离MCN、隶属行业广告主、品牌商的KOL,由此产生替代纯粹MCN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果多文化是MCN行业的高维度打击者。
不过,覃流星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在直播中,他把“29万8”业务的成功秘诀全盘托出,没有任何保留。
格局大了。一个果多文化只能成就一片树林,更多的果多文化才能形成一个生态。
在101名师工厂的基础上,果多文化已经形成一套做职业教育的商业模式闭环:
1. 总部孵化。通过名师、创始人IP孵化带来流量、粉丝、号召力。
2. 地区IP孵化中心。在总部流量、师资支持下,做短视频及直播从业者职业教育。
3. 学员及粉丝运营。挖掘潜在IP及用户数据,反哺总部孵化业务,深化变现路径。
果多文化的商业模式闭环可以概括为:“流量—培训—流量”,相较“培训—流量—培训”的优势在于启动速度更快,变现方式更多,除培训以外还有知识付费与广告。
覃流星对做培训非常有信心,“现有城市合伙人都是找上门的,我们的考核标准非常严格。”合肥IP中心开班当日,500人把会场坐得满满当当。
覃流星坦言,IP是稀缺的,但是新经济对短视频及直播从业者的需求是旺盛的。
每一个城市、每一家公司,甚至每一个乡村都应拥有自己的KOL。在新设计的App中,覃流星和团队有意识地加入了大量行业内容:火锅店短视频引流的方法、奶茶店短视频招商的方法、图书博主短视频卖书的方法……
覃流星向《商界评论》的记者描绘了一个想象中的场景: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主播,向全网推销所在地的农副特产,帮助农民迅速销货、回笼资金。这个场景其实是真实的,已经有县长用直播的渠道卖柑橘、烧鸡,我们非常愿意为“网红县长”赋能。
覃流星在抖音账号上疾呼,“再不做抖音就晚了,赶紧来直播卖货赚钱。”
作为一位营销天才,覃流星分享了大量“每个老板都要做抖音IP”“卖海鲜的如何做抖音”“烘焙的怎么做抖音”“卖水果的如何做抖音”“律师怎么做抖音”的案例。多刷几次,“做抖音”便会萦绕在用户心里。
抖音在某一日是否会消亡,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流量随时代而奔腾,而你始终站在潮头。
买流量不如造流量,从101名师工厂到果多文化,这是永恒的核心。
只是成名的代价,或许就是经常被“黑”,而覃流星的选择一般是正面“刚”,身正不怕影子斜!
“站到2楼看到的是垃圾,站在50樓看到的尽是风景。”
覃流星和101名师工厂已经站在楼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