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开发国际贸易综合课程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发国际贸易综合课程是对传统课程模式的突破。文章从课程的整合与衔接、合理创设“典型工作任务”、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相结合等方面论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国际贸易综合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法 国际贸易 综合课程
  [作者简介]崔玮(1970- ),女,河北枣强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赵亚平(1960- ),女,山西平遥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跨国经营。(北京10002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134-03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及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不仅要求掌握全面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国内外市场调查与分析、进出口交易磋商与谈判、合同签订、跟单履行合同、外贸审证、制单及结汇以及解决外贸业务纠纷等方面的综合职业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进出口业务问题。而现有专业课程模式明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课程结构比较封闭。各课程要素之间相互封闭,缺乏连贯性。一方面,学生相对封闭地学习每一门课程,对于如何综合运用各门课程所学知识缺乏训练;另一方面,讲授各门课程的教师也是相对封闭地传授知识,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与沟通不足,缺乏进出口业务流程这条主线的贯穿,学生在分别学习这些专业课程后,却仍然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缺乏全面的认识,无法独立完成实际进出口业务操作任务。而且,这种课程结构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融合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形式仍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仍较多地来自于书本及教师的讲授。虽然绝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仍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课程。学生对于如何将书本及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缺乏感性的认识,实际操作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培养。
  3.教学主体仍是教师。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学生只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使得学生不善于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索,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传统课程模式已经不能包容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创新型教育实施的内动力,必须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界限,以创新思维对现有专业课程进行重组、整合与开发,构建具有综合性、开放性与灵活性的新型课程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及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
  
  针对目前课程模式的现状,通过构建、开发国际贸易综合课程,将能够打破各门专业课之间的界限。因为综合课程对原有课程模式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它可以突破原有课程结构、原有教学环节的种种限制。国际贸易综合课程是与完成进出口实际业务操作任务密切相关的、分散于多个学期的多门课程(如“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海关实务”“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国际结算实训”“国际贸易流程模拟”等)重新进行整合,将原来单独开设的各门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用进出口业务流程串联起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而“任务驱动”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作用,将学生认为枯燥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学习内容。因此,特别适用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因此,基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开发国际贸易综合课程,按国际贸易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改革原有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对于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将是一个大胆而有益的探索。
  
  三、课程开发的核心:课程的整合与衔接
  
  1.教学内容。综合课程的整合与衔接包括了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衔接以及授课教师的整合与衔接。一方面,综合课程将突破原有课程结构的限制,将多门专业课程与实训环节进行整合。在整合分科课程时,不能随便将各门国际贸易专业课都包含进来,那样只会形成一个拼盘的大杂烩,而应选择与进出口业务开展密切相关的理论与实训课程;同时,打破原有课程自有的知识体系,以进出口业务流程这条主线将各门课程的知识重新进行融合。学生不再是独立地学习海关业务、国际结算、国际运输、保险、商务谈判及函电撰写等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各项进出口业务操作任务的展开,将这些相关专业知识穿成一个“知识链”。综合课程的整个过程将是“完成一笔进出口业务操作”这样一项工作任务的开展过程。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被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个任务来完成的。另一方面,综合课程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把多门相关课程进行综合并设计出合理的工作任务。就目前的教师综合型知识、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管理制度而言,综合课程不可能由一名教师独立承担,只能由多名教师合作完成。这就要求教师从封闭走向协作,联合起来进行教学。教师不能只关注过去自己所承担的分科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要掌握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同时,对于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综合型任务的创设要有统一的理解与认识。毕竟,课程的整合与衔接需要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授课过程中。
  2.教学方式。对于这一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和以卷面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其要求。应该采取“用中学”“边学边练”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展示任务”“分析任务”“练习任务”,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虚拟情境和任务项目中接受实际的操作训练。在教学中既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责任和主动性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情境创设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需要教师创设出富有啟发性和感染力的进出口业务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在此情境中激荡起来,然后自然地引出任务,明确学生的每一项学习目标;任务呈现出来后,教师不能采取传统的授课方法,直接去讲解相关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理解任务;并可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引导学生分析完成任务的操作思路,制定出具体操作步骤,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可根据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采用分组形式去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究;此外,教师还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监控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展情况,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练习任务”的过程使学生进行实际业务操作训练,初步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整个教学过程应注重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责任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开展自我激励、设置学习目标、开展研究、学会与人合作,并较多地以小组形式来开展任务分析、解决的学习过程,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提供集体交流和协作的机会。
  综合性课程所带来的改革必将涉及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方面——教室的布置、教学的组织、教师的配合,等等。如传统课程模式中教室的布置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一些同学,但他们却没有形成自己的小组,每个人都是分散的,权利和知识在教师这边,在讲台上。这样的布置妨碍了学生间的交流,在这样的教室很难展开深层的讨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国际贸易综合课程则采取“省略号桌子”型教室布置方法,学生们围绕小圆桌坐成一圈,每一桌学生就是一个进出口公司。每个桌子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亚文化,开展自己的对话,从小组成员的经验中总结出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开展自己公司的业务。
  3.考试方式。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对应,传统的以卷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应进行全面的改革。从评价内容来说:不应只是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从评价重心来说,应改变过去只评价结果的现象,重视过程性评价,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等因素;从评价主体来说:不再以授课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而是形成多元化、交互作用的主体,如学生组建的不同公司间的互评、公司内互评等;从评价标准来说:应以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效果为主,针对每一业务环节、每一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最后,评价方法应更加多样化,既包括书面测试、实践活动评价、教师的观察与面谈、公司评议,还可通过制作个人成长记录、档案袋等方式进行评定。
  
  四、课程开发的关键:合理创设“典型工作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构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任务”的创设,即教师怎样设计任务、设计什么样的任务关系到其是否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是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影响教学的成败。
  这里所指的任务是指在一定的进出口业务背景下,以高度仿真的待处理事件为目标,通过运行国际贸易实务的各种知识及操作技能,来完成特定目标的过程。这里的任务并不是要求学生完成某项业务操作,如“填制提单”“撰写询盘函”等,而应是在一个具体的“工作情境”下,具有特定目标的、真实的工作任务。如我们可以设计以下的工作任务:“北京华迅玩具公司(给出该公司的背景资料)由老客户BESTSELLER A/S公司得知,丹麦有一客户DRAGON TOY CO.LTD正在寻找中国的玩具制造商建立长期业务关系。要求学生以华讯公司的身份通过函电寻求与该公司建立业务关系。DRAGON TOY CO.LTD公司对华迅公司生产的遥控车(TELECONTROL CAR)(给出该产品的详细资料)很感兴趣,要求华迅报盘。由学生分别组成华讯公司和DRAGON TOY CO.LTD,就该产品进行交易磋商。”只有这样具有真实业务背景的工作任务,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兴趣和热情,进而投入其中,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任务具有双重性,即教师以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任务学习。按学生的学习方式,任务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模仿型任务,此类任务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按教师指定的要求和内容去做;另一类是扩展型任务,学生完成此类任务不局限于所学知识,而是通过自学有所扩展;最后一类是开放型任务,教师给出原则性要求,所做课题由学生去发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使用这三种类型的任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①国际贸易综合课程也将使用这三种类型的工作任务。在每一个业务环节的初期,通过模仿型任务使学生初步掌握该环节基本技能;进而随着业务的开展,通过扩展型任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使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得以扩展,使学生能够较为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技能;课程的最后将设计为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训环节—业务流程综合模拟。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环境,由学生自己组建自己的公司,确定自己的业务伙伴,选择交易商品种类,等等,完成从外贸公司组建、国内外市场调研、国外客户寻找与建交、进出口交易磋商、涉外商务谈判、国外客户迎接与接待、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包括审证、租船订舱、投保、商检、报关、制单结汇等业务环节)及业务善后的进出口业务全过程。通过这种开放型任务,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也使其在整个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得到综合性的运用。
  为了使“任务”的创设更加合理、真实和有效,必须通过大量走访进出口贸易公司或经营进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收集真实的业务背景、资料和单据,进而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业务环节设计真实的工作情境、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综合课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五、课程开发的目的: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相结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操作性较强,而外销员、报关员、外贸跟单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工作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因此,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核心内容融入综合课程中,在“工作任务”的创设过程中参考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相关内容,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这就要求综合课程的授课教师应熟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并能够将这些内容巧妙地融入工作任务中。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真正体现“双证书”教育的特色。
  
  六、小结
  
  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运用为契机,通过课程的整合、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工作任务的合理创设以及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紧密衔接,开发、设计国际贸易综合课程。以完成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为主线,将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使学生通过虚拟公司、模拟业务身临其境地感受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氛围,体验国际贸易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实战中滚打、思考與总结,进而全面、系统地掌握进出口业务流程及各项操作技能。相信国际贸易综合课程在全方位培养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操作技能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注释]
  ①顾晓燕.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2):74-75.
  
  [参考文献]
  [1]顾晓燕.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2]孙朝晖.任务驱动教学应把握好的几个环节[J].教育革新,2007(8).
  [3]亨利·明茨伯格,乔纳森·戈士林.实践与学习并重的管理教学[J].IT经理世界,2005(5).
  [4]郝琦蕾.国内综合课程研究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Igram,J.B.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lifelong education[M].Hamburg:UNESO institute for education,1979.
  [6]Fullan,M.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2nd edition)[M]. NY: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1.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文章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做了界定,并进一步提出了通过能力结构培养、课程开发、课程体系等具体实施途径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秦传江(1968- ),男,重庆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徐益(1965- ),男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职教科研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历史启示、现实依据及国际参照等几个维度阐述了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内在需求,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职教科研职业教育发展  [作者简介]李德方(1968- ),男,江苏扬州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
实施“05方案”,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必须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文章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考核体系及其弊端的分析,提出建立多元性、全程式和结合式的考核体系
[摘要]大学生就业心态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他们就业的成败。文章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几种主要表现,指出调整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紧迫性,并提出了调整大学生就业心态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 就业心态  [作者简介]张海燕(1962- ),河北唐山人,石家庄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向的研究;贾立敏(1974- ),女,河北鹿泉人,石家庄学院讲师,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高等师范院校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迅速做出重大调整,加强学生基本素质教育,做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三者并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 基本素质 全面发展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晓宏(1973- ),男,四川三台人,川北医学院图书馆,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李敏(1974- ),女,四川双流人,西华师范大学政
2009年江西将招募26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这一计划于4月启动。自2006年起,江西开始实行“三支一扶”计划,当时确定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招募1万名高校毕业
2008年11月23日至24日,第四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暨2008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讨论会在广州召开。教育部职教司原司长、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原
今天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约610万人,加上去年未就业的近100万毕业生,2009年,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助推大学生就业,专家、学校纷纷支招,大学生应增强实践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等。笔者认为,着力提高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或许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远之道。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居高
[摘要]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学应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现代教学方法。文章从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模式,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 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郭富(1954- ),吉林舒兰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
30年来最为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在今年出现,千万人的就业高峰和金融危机碰头,让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求职无门。截至3月10日,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毕业研究生的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