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可以如此生动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lym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的课听过多节,“生活中的负数”“看图找关系”“平行”……近来又听了朱老师执教的“小数点搬家”一课,课中细腻而又灵动、简约而又有深度的教学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数学课,原来可以上得如此生动!现围绕“小数点搬家”一课的教学,就朱德江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细细地作番品读。
  学数学可以这样生动
  课始,朱老师讲起了故事:话说,一只蚂蚁在森林里开了一家餐厅,叫“蚂蚁餐厅”(多媒体呈现一幅有“蚂蚁快餐店”字样的画面),他的快餐卖多少钱一份呢?(多媒体呈现0.01元)开张以后,森林里很多动物都到蚂蚁餐厅来吃快餐。一个月过去了,蚂蚁老板算了一笔账,发现亏本了。正在蚂蚁老板发愁的时候,小数点说话了,它说:我搬搬家吧……
  有趣的故事,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了过来,而且通过故事中的“0.01元”到“0.1元”再到“1元”的变化过程,把本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形象而又生动给展现了出来。学生也在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中,初步感知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的数学现象。
  当故事结束后,朱老师提出了本环节的基本问题:在刚才从“0.01元”到“0.1元”再到“1元”的变化过程中,除了小数点位置发生了变化,还有什么在变化呢?学生因为有元、角、分等货币单位关系认识的生活经验,也便不难回答: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数据变化过程,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之中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引子而已。数学课的生动性,当然不能仅仅反映在讲一个故事、出示几只小动物等这样一些浅层次的形象支撑之上,它还需要在学生学习的推进或展开过程中有其特定的反映。因此——
  学数学还需要这样的生动
  这是课堂展开阶段的一个片断,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师:从0.01到0.1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
  师: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小数扩大了10倍。
  师:扩大了10倍是什么意思?谁是谁的10倍?
  生:0.1是0.01的10倍。
  师: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得到的这个数是移动前的数(也就是原来的数)的10倍。
  板书: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原数的10倍。
  师:0.1是0.01的10倍。你有什么办法来说明呢?
  生1:(学生思考后反馈)0.01元看成1分钱的话,那么0.1元就是1角钱了。1角相当于10分,10分是1分的10倍。
  师:这位同学是用元、角、分的知识去想的,都化成“分”来考虑。10分正是1分的10倍。好!
  生2:0.01是,0.1是(说到这里,学生说不清楚了)。
  朱老师提供了一张图片(如右)后,说:你讲的是不是这个意思?0.1里面有这样的10个0.01。
  生2:因为小数之间的进率是10。
  师:你是不是想说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呢?(生2说:是)
  生3:0.1看成1分米,0.01看成1厘米。1分米就是1厘米的10倍。
  细细品味,这个环节的设计其实体现了本节课的基本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起他们的思维灵感,在多角度的解释中理解数学的本质内涵。在课堂上,朱老师不仅仅在简约的学习材料中蕴含了深刻的数学知识内涵,而且还通过一系列的追问,引导学生走向对数学内涵的认识。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展开了深入思考,以借助具体情境、依托小数意义、结合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等三种不同方式,生动诠释了“0.1为什么是0.01的10倍”的道理。这样的学习过程,无疑丰富了学生对“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原数的10倍”本质内涵的理解。当然,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更是充分体会到了朱老师的课堂上,数学学习生动性的具体表现:学习的过程目标变得具体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主动了。
  听课听到这儿,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学生在朱老师生动引导下,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生动性。然而,当我们继续走进朱老师的课堂,继续品味朱老师的教学设计,我们似乎又领略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体现数学学习生动性的教学意图及组织策略。朱老师的课,似乎还在告诉我们——
  学数学更需要这样的生动
  当学生以前面理解“0.1是0.01的10倍”的方式解读了“0.01是0.1的”时,朱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以下的学习过程:
  通过媒体呈现右图,引导学生小结:你从这幅图中有没有看到“0.01是0.1的”?
  这是学生在以具体情境、小数意义、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等方式理解“0.01”与“0.1”之间关系基础上呈现的。此图的呈现,不但再次以“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0.1”与“0.01”之间的关系,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原数的”的结论,而且我们还在朱老师引导学生以情境或计数单位解释理解“2.5”和“0.25”之间的变化规律之后,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此图(当然此时0.01和0.1分别变成了0.25和2.5,如右图),帮助学生建立起“小数点位置移动后,变化前后两数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来看,其有意渗透模型思想的设计意图,让我们充分感受了数学学习生动性的深刻表达。
  通过这样一个“形式化”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作思维上的提升,即不管什么数,只要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变化前的数便是10份,变化后的数即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始终是原数的。
  我想,这时候,数学学习的生动性,已经不仅仅表现在活动形式的有趣、学习材料的丰富、学习过程的多元等一些外显元素之上,它已经体现在了以“数形结合”的方式、数学模型的构建等来促进学习者思维活动的发展,而富有形象性、直观性、深刻性并将数学学习生动性的实现,体味于内在本质要素之上了。应该说,这样基于数学学习生动性基础上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则更是我们一线教师所需要去追求的。
  诚然,数学知识本身可能是抽象的。然而承载数学知识习得的学习活动却可以是生动的、有趣的。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深刻的数学知识,以浅显生动的学习方式去理解、掌握,朱德江老师的“小数点搬家”一课的教学给了我们生动的引领与启发。(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其他文献
近期,我随鹰潭市教研室教研员一行深入鹰潭农村完小听课调研,一路下来,感受着与以往印象中大不相同的农村教育,亲眼目睹了村小的老师,如何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挥洒青春与汗水。  周二上午9:10,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我以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的身份提前进入余江石港小学教室,轻盈走入的是一位年轻而又稚嫩的女老师。这位小王老师上的是《丑小鸭》这一课,由故事切入到引入课题,从自制卡片认读生字到绘声绘色地范读课文,从借
期刊
师:听介绍,同学们知道我从哪儿来吗?  生:清华大学附中。  师:我们那儿出了好多人物,史铁生就是我们的一位校友。他21岁时突然得了重病,在轮椅上33年了。在他20多岁时母亲也去世了,一直以来,他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写了《合欢树》《我与地坛》等文章。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太
期刊
在鹭飞点点烟水明艳的赣水中,碧绿如翠婀娜多姿的白鹭洲屹立其上。洲上的白鹭洲书院是千年来传承庐陵文化的根脉所在,创建近800年来,数不清的名师大儒在此传经讲道诲人不倦,数不清的庐陵学子在此孜孜以求茁壮成长。  行走在白鹭洲的林荫大道,香樟环青繁花似锦,放眼全洲,绿波荡漾、嫩绿万顷,好一幅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画卷。  “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清代状元、白鹭洲书院山长刘绎的那
期刊
“用字母表示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特级教师刘松执教此课,根据教材特点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始终以游戏为主线,创设易学乐学的场景,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飞跃过程。整堂课洋溢着灵动的教学智慧,迸发出和谐鲜活的气息。  猜信封  (请三位同学上台,每人手里发个信封,信封里事先分别放好1、3、7支粉笔)  师:请问他们的信封里各有多少支粉笔?  (众生顿时愣了,但马上
期刊
情趣开课:波才动万波随(《推敲》贾志敏)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南针,还创造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说 “休”这个字,一个人靠在树木边上。汉字有意思,词语更有意思。比如说“东西”一词,哪些是东西呢?  生:语文书、文具盒、粉笔……  师:老师是东西吗?  生:你不是东西!  师:这不是骂人吗?(众笑)  师:你看,汉语多么有生命力呀!就连外国人也觉得汉语特别有意思。再如“斟”与“酌”
期刊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甚至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然而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把握多媒体运用的“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大多数教师所关心的。在江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的预演会上,“特级教师汪智星工作室”就多媒体运用在实现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了“课例+辩课”的教研,教研成果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认同和称赞。为此,本期将这次教研活动
期刊
在第八届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中,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陈科良老师参加比赛的课题是《章末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及加减运算(第一课时)》,是本次优秀课比赛中唯一的一节复习课型,陈老师以数轴为媒,制作了教具“多功能数轴演示仪”,利用数形结合,“以形助数”辨析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既增强了对有理数知识的感知、巩固、强化,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获得了现场观摩教师
期刊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7号令)的精神,贵溪市教育局利用双休日给2012年招聘的新教师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为他们补充“能量”。  此次培训内容有涉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育基本技能知识、教学基础技能知识和现代教育发展及动态。培训根据在职教授的特点,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课堂诊断与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期刊
近日,萍乡市2013年农村中小学教育讲师团送培下乡活动在上栗县拉开序幕,此次活动涉及全市三县三区一管委会,来自市农村中小学教育讲师团专家和全市854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和县(区)教研员参加了培训活动。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萍乡市积极组建农村中小学教育讲师团赴全市各县(区)开展送培下乡活动。据了解,此次培训与以前有些不同,采取了同课异构形式,市、县(区)各安排一名教
期刊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智慧的结晶,《学记》中认为成功教学有四点要诀:“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豫”即“预”,预防,教学上要有预见性;“时”即“及时”,抓住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因势利导;“孙”即“顺”,循序渐进;“摩”即“观摩”,学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豫、时、孙、摩”的教学原则,即使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