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n395924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发展使人的物质丰富了,但人的精神世界却日益贫困化了。现在许多中职学生,社会上的正义和邪恶激不起他们强烈的爱憎;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谊拨不动他们感动的琴弦。他们中的一部分缺乏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等美好高尚的感情。因此促进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他们的人格完善,培养他们的高尚爱国情感,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又富有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所以语文课除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外,教师一定更要发挥好它的情感教育功能,肩负起培养学生的高尚爱国情感的神圣使命。那么如何在中職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呢?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寓情于理,以理育情
  
  中学语文爱国情感教育的特点之一即是情与理的结合。认识是情感的基础,人对客观事物认识越深刻,对其情感体验就越深刻,这就是所谓“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突出一个“理”字,深化一个“情”字。“理”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明理才能达到情深的目的。例如我们教《祝福》一文时,就可以先在了解祥林嫂的一生悲惨遭遇的基础上,激起学生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再引导他们探讨祥林嫂惨死的真正原因,进而明晓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样,他们的爱憎之情就一定会向理性的高度升华。
  
  二、创造情境,以境生情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人在一定的情境中才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这种情境越生动,其感染力就越强。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移情的心理场,在这个心理场的氛围中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比如教学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教师在分析讲解诗歌的基础上,播放《大浪淘沙》的古筝音乐,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青年毛泽东,此时正站在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看万山红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同时在内心体验青年毛泽东热爱中华的情怀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然后请同学带着感情朗读。学生因情感的升华而深悟其理,因此感情充沛,读得抑扬顿挫,十分具有感染力。又如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老师抓住“乡愁”一词展开提问:什么叫做“乡愁”?作者为什么会有“乡愁”?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表现“乡愁”?本诗中“乡愁”具有什么独特性?通过讨论,同学们对作者绵绵悠长的乡思和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期望的感情加深了理解,并产生了共鸣。有的同学还展开联想,想象诗人身在海峡彼岸,在漫长的生活历程中如何思念祖国的情景。有的同学遐想着不久的将来,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诗人思乡的情怀便可得到慰藉。所以,教师在小结时说:“假如余光中知道你们读了他的诗之后,能引起如此的爱国情怀,他一定会感到分外的欣慰。”
  
  三、情为动力,以情激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感染性,所谓的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他产生同样的或相应的情绪。同样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自己,使自己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应的感情。如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想到周总理为国家大事日理万机,昼夜操劳;想到周总理为人民疾苦耿耿于怀,关怀备至;想到周总理临终时还要嘱咐把自己的骨灰撒到祖国的大江南北——想到这一切,她情不自禁地热泪横流。学生也受到她的感染,他们耳边仿佛响起高亢悲壮的旋律,进入群山回响、大海呼啸、天地万物共悼总理英灵的诗情境界。结果,课堂上一片啜泣之声。学生受到强大情感力量的震撼,在潜移默化中心灵获得净化,思想得到升华。所以,教师是课文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先动情了,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情动。一篇篇课文,就是一支支歌曲,它们以不同的音符谱写着爱国主题的交响曲。语文教师要着力将这些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移植”于现实之中,以情激情,叩击心弦,在学生的心田上,弹奏爱国主义最强音。
  
  四、创设条件,以美孕情
  
  凡是美的事物,都有一种感染人、愉悦人的特性,这种特性使美的事物焕发出巨大的魅力,使人们在接触美的事物时,能够很快被它吸引,并且在情感上产生某种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从美学角度看,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其中既有知识之美,又有文化之美,既有各种既在的美学形态的显现,又有即时教学美学形态的表现。语文中的美,一般是以鲜明、直觉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学生的。就课文而言,语文教材一般是以感情的、形象的内容为主。一篇篇课文绘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组成绚丽多姿的人生画卷,它吸引着人们去感受、去欣赏。对那些情深感人、联想丰富、充满美感的文章进行赏析,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情的升华。如孙犁的《荷花淀》是一篇情景交融、优美动人的短篇小说,它既有小说的故事性和艺术形象,又有散文浓厚的抒情味,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是进行作品欣赏、陶冶学生情操的美文。有位老师在教学这课时,把课文提炼为《荷花飘香》、《夫妻话别》、《淀上遇险》、《伏击日寇》、《成立队伍》等几个画面,制成多媒体课件。解题时采用多媒体投影,点明荷花是美的,因亭亭玉立的荷花象征战士,展示了优美的意境,将学生引进一种特殊的氛围之中。紧接着播放录音,优美悦耳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声音所传递的美感。然后教师品评语言的格调、情味,再配以画面,逐步将学生引入作品美的意境,领会作品的抒情基调。最后教师总结,让学生体会文章描写的景物美、情理美、精神美、语言美,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
  总之,语文学科爱国情感的培养既重要又复杂,我们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设之以景,示之以美,辅之以行,才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才能最终落实学生的爱国之行。
其他文献
摘 要: 人们将翻译过程概括为理解与表达,实属简洁而到位。显然,译者首先需要理解好原文,才能表达好译文,而有时候两者间难以平衡,不是过犹不及就是辞难达意。鉴于此,本文根据作者的翻译教学实践体会,借助心理学有关元认知的理论,提出翻译过程中应具备“身临其境”的双语翻译思路,即译者在理解上离不开置身于品味原作内涵之中;表达上仍需同样地体会译文的表达效果,这样方能保证原文与译文等效性最大化。  关键词:
打电话给中华工商时报的社长兼总编辑丁望,听接电话的人呼他“老板”,颇感新奇,联想到新闻界有人称该报为所谓“新派”报纸中的佼佼者,一股无形的引力把我带到了丁望的办公
系统概述周界防范围栏报警系统主要监视和防范围栏移动基站周边情况,防止非法入侵,是整个防盗报警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基站是通信的关键设备, Syst
摘 要: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注重诵读,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
中国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是大唐王朝统治时期,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营造了其博大宽宏的文化风尚。唐王朝对外交往比较频繁,仅在东亚就与日本、高丽、百济、新罗、越南等有交
摘 要: 语文教育是一种心灵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努力积淀美好的人文素养。本文对语文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及语文教育中的隐形教育内容作了探讨,旨在将传统美德导入语文教学,做到无痕教育,润物无声。  关键词: 语文教育 德育 隐形教育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时间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情感所接触过的文化财富,会在我们
初中语文教材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教师应在朗读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指导诵读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德育渗透:由仿入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披文入境,感悟文章的传统美德
摘 要: 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教学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探究学习 启发式 情景式 终身学习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
本文通过对实验及现场测量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双层缠绕时的偏角变化对钢绳磨损没有显著的影响。 In this paper,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我矿属二迭系龙谭组的煤系地层,含煤6层,可采6号和4号两层,5号层局部可采,属高沼气无自然发火矿井,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U 型通风方式,全陷法管理顶板。矿井绝对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