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述|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
盖茨告别会
感悟一个成功者的专注力。
2008年6月30日,盖茨正式从微软退休了。此前三天,他在微软内部进行的告别会也是全球瞩目。
在欢送活动的过程中,鲍尔默回忆了他当年加入微软的趣闻。鲍尔默和盖茨同是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时候,他们俩在学校电影院里观看《雨中情》和《橙色钟表机械》两部电影时相遇了,鲍尔默在与盖茨短暂的互动后说,“I see something in this guy.”(这个家伙不寻常)。
他们俩惺惺相惜,但是性格却不一样,盖茨性格拘谨,鲍尔默热情开朗。彼此分开后,鲍尔默去了宝洁,又去斯坦福读研究生。
盖茨则和保罗·艾伦于1975年创立了微软,但在公司最开始发展的几年,规模很小,再加上他们俩都是技术型人才,盖茨很希望具有销售天分的鲍尔默来公司,帮助自己做商务这一块。
于是,盖茨给鲍尔默打电话,结果鲍尔默眉飞色舞,谈到自己的近况非常满意。盖茨犹豫再三,最终没好意思将请求说出口,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让这位老友到公司来,具体能干些什么。
盖茨只是寒暄了两句,就挂上了电话。过了一会儿,鲍尔默回过味儿来,想想盖茨不会打电话来只是问问自己过得怎么样吧。很快,他就猜到了盖茨意图,打回电话过去,直接问道“你们公司暑假是否需要人”?
很快,鲍尔默加入了初创的微软,成为盖茨聘用的第一位商务经理。一开始,盖茨让鲍尔默住在自己爸妈的房子里,鲍尔默问“我的办公室在哪里”?结果盖茨就把沙发上堆的东西往两边拨弄一下,空出一块地方,说“就这儿吧”。
鲍尔默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很沮丧、失望。作为一个外来者,他认为自己很难融入公司,当时所做的工作也不是太有价值,因为公司所有的决定都是由盖茨做出的。
于是,鲍尔默决定离开。临行前,盖茨的爸爸就让大家一起吃顿饭。在餐桌上,盖茨更深层次地与鲍尔默分享了创立公司的愿景,那就是“要在每个家庭,每个桌面上都拥有一台个人电脑”。
“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有了生命。”鲍尔默回忆说,就这样鲍尔默在微软一直工作到现在。
大家都知道盖茨有些不修边幅,但在表象的背后却体现出盖茨对所做事情的专注。微软的首席战略官曼迪是盖茨多年的朋友,也正是他开创了微软的非PC平台,他谈到盖茨的一件糗事。
有一次,盖茨正在家里专心思考一个问题,忽然他想到自己晚上还要赶到另一个城市参加一个重要活动,赶紧穿上西服、打上领带赶去机场。结果,直到飞机翱翔在云端,盖茨惊讶地发现自己脚上居然穿着一双拖鞋。于是,他用飞机上的电话专线给曼迪打电话,让他帮自己买一双鞋。
鲍尔默也有过类似的尴尬。早年,他拿了IBM的一个单子,给IBM做一些小的开发,他就经常软磨硬泡地呆在IBM的办公室里。IBM有一位主管是个工作狂,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才下班。
有一天,他和鲍尔默、盖茨他们一块儿吃饭,脸上露着不可思议的表情说,“我们公司最近来了一个疯子,我已经发现连续一个月,在停车场都有一辆车,来得比我早,我走的时候它还停在那儿。”话音刚落,鲍尔默大叫,“天哪,这是我租的车,一直忘了还。”
其实,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我还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一天晚上我一边想着我的论文,一边往家赶。谁知,钥匙怎么也打不开门锁,我就狂敲门。一会儿出来一个凶悍的墨西哥大叔,我猛然发现这不是我以前住的房子吗,我早就搬离那儿了。
我在桑纳福(Sanff)研究所工作的时候,有一天早晨要送女儿去幼儿园,我一边想着工作,一边就径直把车开到单位去上班了。到了办公室好长一会儿,我心里一惊,女儿还在车里。我飞奔到停车场,发现女儿在车里早已哭得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
盖茨还是一位非常重情义的人,他最亲密的伙伴鲍尔默说,“盖茨是对朋友最忠诚的人。”对此,我深有体会。
2003年,我回到微软总部,负责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事业部,盖茨成为我的导师。有时候在电梯里遇到,他会叫我去办公室聊一聊。在这种畅所欲言的互动中,我颇有收获,通过这种近距离的接触,我也能更多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当时,我毕竟是刚从中国调去的“外来人”,当我与总部的那些高管们有一些冲突的时候,盖茨往往会亲自写邮件沟通,这让我很是感动。
微软的每一位高管都配有一名TA(技术助理)。盖茨有一次给我写邮件推荐一位他曾经的TA,因为我觉得这个TA和我正在做的移动通信及嵌入式关联度不大,就婉拒了。我花了30秒回复他,结果盖茨又写了整整三页的邮件再次向我推荐。
盖茨总是这样,对于公司做过贡献的人他都很珍惜;凡是他看中的人,都是尽力去推荐;但凡有恩于他的人,他也会念此情义,即使有些人可能不一定很有能力,他也会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们。
CEO峰会
分享世界级企业领袖的领导力。
最近几个月,我频繁地见到许多位世界级企业领袖,我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共同的特质:很强的使命感,简化问题的能力,准确的判断力,自信心以及良好的心态,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优秀的领导力。
今年5月微软举行了一年一度的CEO峰会,这种小型封闭式的会议一般只邀请100人左右,都是全球最顶尖级的企业家、投资家,大家在一起讨论产业、经济、社会等话题。
最有意思的部分是第二天晚上的聚会。下午分论坛结束后,大家一起坐上游船去盖茨家,一两个小时的行程中,我们一边游览四周的风景,一边聊天。盖茨家所有的地方都对我们开放,晚宴也是不设座位的,让与会者充分地交流、互动,也正是这个会议的宗旨。
在这次会议中,我和股神巴菲特有了一次“亲密”接触,我问了他一些关于中国以及投资的问题,他都答得很直接。
对投资具有准确的判断力,正是巴菲特独到之处。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股市曾经极度高涨,巴菲特觉得根本没有办法赚到钱,他甚至一度想解散自己的公司。不久以后,美国即进入熊市。
除了巴菲特,近半年中,我和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投资大师罗杰斯都碰过面,对于中国市场的判断他们分析得都不太一样。巴菲特虽然对中国市场长线看好,但他认为目前中国股市的价格、房价等都太高了,整个都有泡沫。
其实我以前就和巴菲特碰过几次面,但只打了一下招呼。这一次和他聊天,让我对他的个人经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买了一本巴菲特的传记,这也是他本人推荐给我,认为写得最为真实的一个版本。
巴菲特的父亲是参议员,虽然拥有优越的家庭环境,巴菲特还是和其他美国男孩一样,从小就给人送报纸。不同的是,巴菲特会用心地设计出最经济、最高效的送报路线,每天他要递送500份报纸,每个月赚的钱比普通职员还多。
成年以后,看财务报表是巴菲特的一大爱好,并且以此为乐。他有段时间和家人关系很紧张,因为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公司的财报上,甚至孩子生病了,他问都不问一声就回到房间去研究那些数字去了。
过去我对投资、股票一直有一些偏见,认为它们是短线炒作,是一种投机行为。但经过和巴菲特的谈话,我发现它们还是起到了一定流动和实现价值的作用。
我也比较认同巴菲特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则,他几乎从不涉及像金融衍生品。我个人的观点是,金融衍生品完全就是在赌博。现在的资本市场,应该只是起到催化的作用,而不应该是主导的作用,因为它们本身并不创造价值。
和盖茨一样,巴菲特爱打桥牌,个性也很单纯,和他们聊天,你会经常感觉他们的那种率性、真实,特别像小孩。他们还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盖茨曾经有一段时间,就对生命科学、地质、考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人正是我喜欢的类型,我自己也是同样的个性。
因为CEO峰会之后,我要作为政府高级顾问去马来西亚参加部长以上级的咨询会议,所以当我看到这些顶级的企业家“扎堆”,心想为何不问一下这些最聪明的人,有没有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呢?
结果,我问到的所有人都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对这个领域不了解,这其中包括《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GE前CEO杰克·韦尔奇等。其实凭借他们的阅历和见识,完全可以随便说几句,敷衍我一下。但是他们都非常坦诚,我认为这也正是他们自信的表现。
韦尔奇一直是我比较敬佩和推崇的CEO,因为无论是他演讲还是写书,或是你问他问题,他从来都是有答案,而不会模棱两可。
我和韦尔奇的相识早在我在桑纳福(它曾是GE的公司,后来被剥离出来)工作的时候。当时公司成立十周年,我作为第三梯队重点培养的五个成员之一,和韦尔奇一起吃饭。
我一直觉得最成功的CEO绝不会只是纸上谈兵,韦尔奇提出的培养人才的“4E”原则:充沛的精力(Energy);激发别人的能力(Energizer);敢于提出强硬要求,要有决断力(Edge);执行的能力(Execute),就是一个经典。
最近我见到韦尔奇,他连用了三个不可思议形容中国的变化。他认为微软很有战略眼光和远见,特别明智地长期关注中国,将最适合的人派到中国。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我要将良好的心态作为领导力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我觉得所有的CEO在领导一个大公司的时候,都会经历各种起伏,有时是辉煌,有时是失落,这时候一定要调整好心态。
在桑纳福的时候,我的老板告诉我们,“不同的视野相当于100个IQ点。”也就是说,看问题如果换一种方式,会使一个人的IQ增加100个点。就像《孙子兵法》是一本讲如何打仗的书,但当你看到最后,会发现它其实是在讲如何避免战争。所以,人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态,因为竞争最高的境界是合作。
普林斯顿大学贡三元教授说过一句话,“成功=IQ+EQ+阿Q精神”。2008年,我把这句话送给了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的学弟学妹们。我虽然IQ和EQ都不高,但是我很具有阿Q精神。
欧洲古典寻访
体验无处不飞扬的自在。
7月初,在众多会议的间隙,我有机会去维也纳参加了正义会议。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很早我就是一个古典音乐的爱好者。
我特意提前一天去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参观了英雄广场。布达佩斯正是多瑙河流经城市中,河面最宽广的地区。我一边欣赏着蓝色多瑙河之波,一边品尝着海鲜,生活无限惬意。
这种平静很快被一个小插曲打破。
在去维也纳的火车上,我被三个贼盯上,他们发挥了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乘我不注意偷走了我的包。不过,欧洲小偷的职业道德非常高,我刚报完警回来,居然发现小偷把包已经送回来了,除了现金和电脑不见了,我的护照、钱包都在。
庆幸的是,由于微软多重保密,虽然笔记本丢了,重要信息不会被窃取;因为现在手机功能与电脑一样有效,所以一些工作依然可以进行。当然,如果小偷能把相机的存储卡也放回来就更好了。
有惊无险地赶到维也纳开会。有一天,我在酒店外的街上等出租车,另一位参会的女性也在等车,因为出租车比较少,我们就一块儿搭车去会场。到那儿一看,她居然是第一位发言嘉宾——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森(Mary Robinson)。
今年的正义会议,美国9个大法官中去了3个,欧洲20多个国家的大法官也都在场,还有一些国家的政要、NGO组织的官员,讨论的话题包括人权、世界和平、法制的观念等。
最后一天会议结束已经是下午3点,离晚上12点还有9个小时,我就将每三个小时分成一段,分成三个部分。
我首先坐旅游车,在两个小时里走马观花地欣赏了整个城市的美景。接着,我去了维也纳有非常悠久历史的著名景点。
我还寻访了名人的足迹,我去了莫扎特流连的酒吧,贝多芬交不起房租住过的故居,弗洛伊德经常出没的小酒馆,还吃了维也纳最著名的蛋糕strate cake。在这些具有历史感的场合里,我似乎能体会到贝多芬当年的穷困潦倒,触摸到弗洛伊德当年写《梦的解析》的情形。
最后一个时间段,我去了维也纳皇宫,听了一场莫扎特的音乐会。
很久都没有一个人去旅行了,我非常享受这次的维也纳之行。希望以后每年我都能参加一个类似的会议,我不需要演讲,不是会议的中心,自己能够从头到尾去聆听别人的观点,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和学习的机会。
(整理|本刊记者 王颖)
盖茨告别会
感悟一个成功者的专注力。
2008年6月30日,盖茨正式从微软退休了。此前三天,他在微软内部进行的告别会也是全球瞩目。
在欢送活动的过程中,鲍尔默回忆了他当年加入微软的趣闻。鲍尔默和盖茨同是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时候,他们俩在学校电影院里观看《雨中情》和《橙色钟表机械》两部电影时相遇了,鲍尔默在与盖茨短暂的互动后说,“I see something in this guy.”(这个家伙不寻常)。
他们俩惺惺相惜,但是性格却不一样,盖茨性格拘谨,鲍尔默热情开朗。彼此分开后,鲍尔默去了宝洁,又去斯坦福读研究生。
盖茨则和保罗·艾伦于1975年创立了微软,但在公司最开始发展的几年,规模很小,再加上他们俩都是技术型人才,盖茨很希望具有销售天分的鲍尔默来公司,帮助自己做商务这一块。
于是,盖茨给鲍尔默打电话,结果鲍尔默眉飞色舞,谈到自己的近况非常满意。盖茨犹豫再三,最终没好意思将请求说出口,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让这位老友到公司来,具体能干些什么。
盖茨只是寒暄了两句,就挂上了电话。过了一会儿,鲍尔默回过味儿来,想想盖茨不会打电话来只是问问自己过得怎么样吧。很快,他就猜到了盖茨意图,打回电话过去,直接问道“你们公司暑假是否需要人”?
很快,鲍尔默加入了初创的微软,成为盖茨聘用的第一位商务经理。一开始,盖茨让鲍尔默住在自己爸妈的房子里,鲍尔默问“我的办公室在哪里”?结果盖茨就把沙发上堆的东西往两边拨弄一下,空出一块地方,说“就这儿吧”。
鲍尔默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很沮丧、失望。作为一个外来者,他认为自己很难融入公司,当时所做的工作也不是太有价值,因为公司所有的决定都是由盖茨做出的。
于是,鲍尔默决定离开。临行前,盖茨的爸爸就让大家一起吃顿饭。在餐桌上,盖茨更深层次地与鲍尔默分享了创立公司的愿景,那就是“要在每个家庭,每个桌面上都拥有一台个人电脑”。
“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有了生命。”鲍尔默回忆说,就这样鲍尔默在微软一直工作到现在。
大家都知道盖茨有些不修边幅,但在表象的背后却体现出盖茨对所做事情的专注。微软的首席战略官曼迪是盖茨多年的朋友,也正是他开创了微软的非PC平台,他谈到盖茨的一件糗事。
有一次,盖茨正在家里专心思考一个问题,忽然他想到自己晚上还要赶到另一个城市参加一个重要活动,赶紧穿上西服、打上领带赶去机场。结果,直到飞机翱翔在云端,盖茨惊讶地发现自己脚上居然穿着一双拖鞋。于是,他用飞机上的电话专线给曼迪打电话,让他帮自己买一双鞋。
鲍尔默也有过类似的尴尬。早年,他拿了IBM的一个单子,给IBM做一些小的开发,他就经常软磨硬泡地呆在IBM的办公室里。IBM有一位主管是个工作狂,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才下班。
有一天,他和鲍尔默、盖茨他们一块儿吃饭,脸上露着不可思议的表情说,“我们公司最近来了一个疯子,我已经发现连续一个月,在停车场都有一辆车,来得比我早,我走的时候它还停在那儿。”话音刚落,鲍尔默大叫,“天哪,这是我租的车,一直忘了还。”
其实,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我还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一天晚上我一边想着我的论文,一边往家赶。谁知,钥匙怎么也打不开门锁,我就狂敲门。一会儿出来一个凶悍的墨西哥大叔,我猛然发现这不是我以前住的房子吗,我早就搬离那儿了。
我在桑纳福(Sanff)研究所工作的时候,有一天早晨要送女儿去幼儿园,我一边想着工作,一边就径直把车开到单位去上班了。到了办公室好长一会儿,我心里一惊,女儿还在车里。我飞奔到停车场,发现女儿在车里早已哭得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
盖茨还是一位非常重情义的人,他最亲密的伙伴鲍尔默说,“盖茨是对朋友最忠诚的人。”对此,我深有体会。
2003年,我回到微软总部,负责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事业部,盖茨成为我的导师。有时候在电梯里遇到,他会叫我去办公室聊一聊。在这种畅所欲言的互动中,我颇有收获,通过这种近距离的接触,我也能更多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当时,我毕竟是刚从中国调去的“外来人”,当我与总部的那些高管们有一些冲突的时候,盖茨往往会亲自写邮件沟通,这让我很是感动。
微软的每一位高管都配有一名TA(技术助理)。盖茨有一次给我写邮件推荐一位他曾经的TA,因为我觉得这个TA和我正在做的移动通信及嵌入式关联度不大,就婉拒了。我花了30秒回复他,结果盖茨又写了整整三页的邮件再次向我推荐。
盖茨总是这样,对于公司做过贡献的人他都很珍惜;凡是他看中的人,都是尽力去推荐;但凡有恩于他的人,他也会念此情义,即使有些人可能不一定很有能力,他也会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们。
CEO峰会
分享世界级企业领袖的领导力。
最近几个月,我频繁地见到许多位世界级企业领袖,我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共同的特质:很强的使命感,简化问题的能力,准确的判断力,自信心以及良好的心态,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优秀的领导力。
今年5月微软举行了一年一度的CEO峰会,这种小型封闭式的会议一般只邀请100人左右,都是全球最顶尖级的企业家、投资家,大家在一起讨论产业、经济、社会等话题。
最有意思的部分是第二天晚上的聚会。下午分论坛结束后,大家一起坐上游船去盖茨家,一两个小时的行程中,我们一边游览四周的风景,一边聊天。盖茨家所有的地方都对我们开放,晚宴也是不设座位的,让与会者充分地交流、互动,也正是这个会议的宗旨。
在这次会议中,我和股神巴菲特有了一次“亲密”接触,我问了他一些关于中国以及投资的问题,他都答得很直接。
对投资具有准确的判断力,正是巴菲特独到之处。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股市曾经极度高涨,巴菲特觉得根本没有办法赚到钱,他甚至一度想解散自己的公司。不久以后,美国即进入熊市。
除了巴菲特,近半年中,我和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投资大师罗杰斯都碰过面,对于中国市场的判断他们分析得都不太一样。巴菲特虽然对中国市场长线看好,但他认为目前中国股市的价格、房价等都太高了,整个都有泡沫。
其实我以前就和巴菲特碰过几次面,但只打了一下招呼。这一次和他聊天,让我对他的个人经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买了一本巴菲特的传记,这也是他本人推荐给我,认为写得最为真实的一个版本。
巴菲特的父亲是参议员,虽然拥有优越的家庭环境,巴菲特还是和其他美国男孩一样,从小就给人送报纸。不同的是,巴菲特会用心地设计出最经济、最高效的送报路线,每天他要递送500份报纸,每个月赚的钱比普通职员还多。
成年以后,看财务报表是巴菲特的一大爱好,并且以此为乐。他有段时间和家人关系很紧张,因为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公司的财报上,甚至孩子生病了,他问都不问一声就回到房间去研究那些数字去了。
过去我对投资、股票一直有一些偏见,认为它们是短线炒作,是一种投机行为。但经过和巴菲特的谈话,我发现它们还是起到了一定流动和实现价值的作用。
我也比较认同巴菲特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则,他几乎从不涉及像金融衍生品。我个人的观点是,金融衍生品完全就是在赌博。现在的资本市场,应该只是起到催化的作用,而不应该是主导的作用,因为它们本身并不创造价值。
和盖茨一样,巴菲特爱打桥牌,个性也很单纯,和他们聊天,你会经常感觉他们的那种率性、真实,特别像小孩。他们还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盖茨曾经有一段时间,就对生命科学、地质、考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人正是我喜欢的类型,我自己也是同样的个性。
因为CEO峰会之后,我要作为政府高级顾问去马来西亚参加部长以上级的咨询会议,所以当我看到这些顶级的企业家“扎堆”,心想为何不问一下这些最聪明的人,有没有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呢?
结果,我问到的所有人都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对这个领域不了解,这其中包括《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GE前CEO杰克·韦尔奇等。其实凭借他们的阅历和见识,完全可以随便说几句,敷衍我一下。但是他们都非常坦诚,我认为这也正是他们自信的表现。
韦尔奇一直是我比较敬佩和推崇的CEO,因为无论是他演讲还是写书,或是你问他问题,他从来都是有答案,而不会模棱两可。
我和韦尔奇的相识早在我在桑纳福(它曾是GE的公司,后来被剥离出来)工作的时候。当时公司成立十周年,我作为第三梯队重点培养的五个成员之一,和韦尔奇一起吃饭。
我一直觉得最成功的CEO绝不会只是纸上谈兵,韦尔奇提出的培养人才的“4E”原则:充沛的精力(Energy);激发别人的能力(Energizer);敢于提出强硬要求,要有决断力(Edge);执行的能力(Execute),就是一个经典。
最近我见到韦尔奇,他连用了三个不可思议形容中国的变化。他认为微软很有战略眼光和远见,特别明智地长期关注中国,将最适合的人派到中国。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我要将良好的心态作为领导力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我觉得所有的CEO在领导一个大公司的时候,都会经历各种起伏,有时是辉煌,有时是失落,这时候一定要调整好心态。
在桑纳福的时候,我的老板告诉我们,“不同的视野相当于100个IQ点。”也就是说,看问题如果换一种方式,会使一个人的IQ增加100个点。就像《孙子兵法》是一本讲如何打仗的书,但当你看到最后,会发现它其实是在讲如何避免战争。所以,人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态,因为竞争最高的境界是合作。
普林斯顿大学贡三元教授说过一句话,“成功=IQ+EQ+阿Q精神”。2008年,我把这句话送给了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的学弟学妹们。我虽然IQ和EQ都不高,但是我很具有阿Q精神。
欧洲古典寻访
体验无处不飞扬的自在。
7月初,在众多会议的间隙,我有机会去维也纳参加了正义会议。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很早我就是一个古典音乐的爱好者。
我特意提前一天去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参观了英雄广场。布达佩斯正是多瑙河流经城市中,河面最宽广的地区。我一边欣赏着蓝色多瑙河之波,一边品尝着海鲜,生活无限惬意。
这种平静很快被一个小插曲打破。
在去维也纳的火车上,我被三个贼盯上,他们发挥了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乘我不注意偷走了我的包。不过,欧洲小偷的职业道德非常高,我刚报完警回来,居然发现小偷把包已经送回来了,除了现金和电脑不见了,我的护照、钱包都在。
庆幸的是,由于微软多重保密,虽然笔记本丢了,重要信息不会被窃取;因为现在手机功能与电脑一样有效,所以一些工作依然可以进行。当然,如果小偷能把相机的存储卡也放回来就更好了。
有惊无险地赶到维也纳开会。有一天,我在酒店外的街上等出租车,另一位参会的女性也在等车,因为出租车比较少,我们就一块儿搭车去会场。到那儿一看,她居然是第一位发言嘉宾——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森(Mary Robinson)。
今年的正义会议,美国9个大法官中去了3个,欧洲20多个国家的大法官也都在场,还有一些国家的政要、NGO组织的官员,讨论的话题包括人权、世界和平、法制的观念等。
最后一天会议结束已经是下午3点,离晚上12点还有9个小时,我就将每三个小时分成一段,分成三个部分。
我首先坐旅游车,在两个小时里走马观花地欣赏了整个城市的美景。接着,我去了维也纳有非常悠久历史的著名景点。
我还寻访了名人的足迹,我去了莫扎特流连的酒吧,贝多芬交不起房租住过的故居,弗洛伊德经常出没的小酒馆,还吃了维也纳最著名的蛋糕strate cake。在这些具有历史感的场合里,我似乎能体会到贝多芬当年的穷困潦倒,触摸到弗洛伊德当年写《梦的解析》的情形。
最后一个时间段,我去了维也纳皇宫,听了一场莫扎特的音乐会。
很久都没有一个人去旅行了,我非常享受这次的维也纳之行。希望以后每年我都能参加一个类似的会议,我不需要演讲,不是会议的中心,自己能够从头到尾去聆听别人的观点,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和学习的机会。
(整理|本刊记者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