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三个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是一朵鲜艳的奇葩,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作者与时俱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效果显著,值得大家予以关注。
【关键词】巧设悬念;借助想象;以生为本;构建平台;自主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三个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是一朵鲜艳的奇葩,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好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教师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去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笔者借此平台,浅谈培养初中生参与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肤浅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愿景。
一、巧设悬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改革的靓点,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授人以渔”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新观念,它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宗旨,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能力稳步提高。例如,我在引导学生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接近尾声时,就提出如下问题:①“藤野先生”是这篇范文的标题,但开头为何写“清国留学生?”②这些留学生模样有点不伦不类的,但作者为什么还用“标致”一词表述?③作者的写作动机是“弃医从文”,却写藤野先生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④当藤野先生明白“我”以后不当医生时,为什么流露出哀怨之情?⑤“我”在学习过程中“太不用功”,但为何得到藤野先生的特别关照?全班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初步感悟到了作者在作品的精心选材、人物形象的塑造、全文主旨呈现等方面都是独具匠心的。最后,我继续提问:如果你也写自己的老师,那应该如何构思、立意、选择和组织材料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部分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形成了自己对阅读与写作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层次理解。
二、借助想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中,大部分作者总是尽量多地留给读者思维的空间,在不影响形象完整、主旨鲜明的情况下,以模棱两可的表达留下艺术空白,从而激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师必须适时抓住这些空白,启迪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拓展情节,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譬如,我在执教白居易的《卖炭翁》一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卖炭归来》为题进行续写,合理延伸文章情节,篇外求意,从而进一步认识宫市的歹毒和百姓的痛苦。在执教陈毅的《梅岭三章》一课时,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想象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创作时的情景,并通过表演课本剧,深刻领会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如引导学生学习魏学洢的《核舟记》时,就邀请了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模拟苏、黄、佛印的神态、动作,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神情与苏黄不属”的原因。总之,我们只有巧妙利用文本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在广阔的思维星空中翱翔,才能填补出作者留下的思维空间,进一步加深对作品主旨的理解,并弘扬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务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利用勾画、圈点、自我批注法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勾画、圈点,可以感知作品中的难点、重点,并为师生进一步互动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自我批注,能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范文的表达技巧、主题思想和读后体会,教师在点拨时,学生可以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使自己更深层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造诣。
(二)按作品的文体特点进行自主学习。不管什么题材,其重难点各不相同。诸如学生学习“散文”主要掌握“形散神不散”这一共同点,所谓“形散”就是素材貌似海阔天空,但作者还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从而体现“神不散”的特点;学生学习“寓言”时主要理解文本的寓意;至于议论文主要学习全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方法。
(三)按单元结构布局进行自主学习。目前使用的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的提示,其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就分散在该单元的每篇章节中,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点拨下,才能牢牢抓住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顺利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四、构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阅读活动既是与文本对话或者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也是自我对话过程中喷发出的心灵火花。我们务必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搭建对话的平台,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在类比联想中出现茅塞顿开的境界,道德情操得到升华。譬如,我在执教鲁迅的《背影》一文时,先让学生品味“我”的几次“流泪”和作品中“父亲”的几次“背影”的情境,初步体验到父子情深,许多学生的忐忑不安。此时,我继续引导学生按“对着父亲的背影,我想说……”的句式,让他们尽情抒发心中的情、内心的话,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实,学生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进行深刻的价值观、人生观的自我教育,社会责任感同步提升。
烟无常形,教无定法。但愿奋斗于七尺讲台上的园丁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设计者和导演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千方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巧设悬念;借助想象;以生为本;构建平台;自主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三个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是一朵鲜艳的奇葩,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好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教师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去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笔者借此平台,浅谈培养初中生参与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肤浅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愿景。
一、巧设悬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改革的靓点,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授人以渔”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新观念,它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宗旨,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能力稳步提高。例如,我在引导学生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接近尾声时,就提出如下问题:①“藤野先生”是这篇范文的标题,但开头为何写“清国留学生?”②这些留学生模样有点不伦不类的,但作者为什么还用“标致”一词表述?③作者的写作动机是“弃医从文”,却写藤野先生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④当藤野先生明白“我”以后不当医生时,为什么流露出哀怨之情?⑤“我”在学习过程中“太不用功”,但为何得到藤野先生的特别关照?全班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初步感悟到了作者在作品的精心选材、人物形象的塑造、全文主旨呈现等方面都是独具匠心的。最后,我继续提问:如果你也写自己的老师,那应该如何构思、立意、选择和组织材料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部分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形成了自己对阅读与写作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层次理解。
二、借助想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中,大部分作者总是尽量多地留给读者思维的空间,在不影响形象完整、主旨鲜明的情况下,以模棱两可的表达留下艺术空白,从而激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师必须适时抓住这些空白,启迪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拓展情节,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譬如,我在执教白居易的《卖炭翁》一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卖炭归来》为题进行续写,合理延伸文章情节,篇外求意,从而进一步认识宫市的歹毒和百姓的痛苦。在执教陈毅的《梅岭三章》一课时,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想象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创作时的情景,并通过表演课本剧,深刻领会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如引导学生学习魏学洢的《核舟记》时,就邀请了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模拟苏、黄、佛印的神态、动作,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神情与苏黄不属”的原因。总之,我们只有巧妙利用文本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在广阔的思维星空中翱翔,才能填补出作者留下的思维空间,进一步加深对作品主旨的理解,并弘扬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务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利用勾画、圈点、自我批注法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勾画、圈点,可以感知作品中的难点、重点,并为师生进一步互动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自我批注,能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范文的表达技巧、主题思想和读后体会,教师在点拨时,学生可以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使自己更深层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造诣。
(二)按作品的文体特点进行自主学习。不管什么题材,其重难点各不相同。诸如学生学习“散文”主要掌握“形散神不散”这一共同点,所谓“形散”就是素材貌似海阔天空,但作者还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从而体现“神不散”的特点;学生学习“寓言”时主要理解文本的寓意;至于议论文主要学习全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方法。
(三)按单元结构布局进行自主学习。目前使用的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的提示,其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就分散在该单元的每篇章节中,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点拨下,才能牢牢抓住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顺利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四、构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阅读活动既是与文本对话或者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也是自我对话过程中喷发出的心灵火花。我们务必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搭建对话的平台,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在类比联想中出现茅塞顿开的境界,道德情操得到升华。譬如,我在执教鲁迅的《背影》一文时,先让学生品味“我”的几次“流泪”和作品中“父亲”的几次“背影”的情境,初步体验到父子情深,许多学生的忐忑不安。此时,我继续引导学生按“对着父亲的背影,我想说……”的句式,让他们尽情抒发心中的情、内心的话,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实,学生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进行深刻的价值观、人生观的自我教育,社会责任感同步提升。
烟无常形,教无定法。但愿奋斗于七尺讲台上的园丁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设计者和导演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千方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