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数学知识的掌握需要更多的练习与实践。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作业不可或缺,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应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发现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了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的策略,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做出努力。
【关键词】数学作业 趣味 主动
数学作业是小学生们形影不离的“朋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不容置疑的主体,但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增加对课外作业设计的关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新的理念,学生学习到的数学必须具有价值,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可见,新课标中作业不仅意味着巩固课堂知识,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知识与能力,情感和态度,还有独特的价值观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学生也因此具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教师要让数学作业成为赋予价值追求、理想和愿望的活动,让数学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针对近年来数学作业中发现的现象,以及个人对这些现象的思考,笔者提出了一些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不断为学习增添趣味
大多的成功人士都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于他们来说,無论学习多么辛苦,都会觉得其中趣味盎然。所以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兴趣,改变布置的作业形式,使学生们觉得做作业不是件很困难、很枯燥的事。比起单一的“写”,生动有趣的活动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做作业的同时还有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活动,那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使抽象枯燥的数学作业和形象活泼的数学活动有机融合起来,使作业摆脱枯燥乏味的标签。
1.趣味数学
一边做游戏,一边学数学,数学变得不再枯燥,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得到大大提升,是所有人都乐意见到的景象。如低年级练习口算加减法,可以用1~10和1~9共19张扑克牌,总数加起来是100,回家计时算总数,家长可以从中抽取一张,算剩余牌面的总和,或者用100减剩余的牌面和,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算牌面和比赛时间及正确率,日积月累,学生在亲子游戏中就能轻松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中年级强化计算练习,可以和父母一起比赛算24点,从40张扑克牌中抽取4张算24点,比谁算得快。这种游戏可以让学生与学生玩,也可以让学生与家长玩。又如,在学完平面图形后,可以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搭生活中的物体,甚至是诗歌情境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几何图形的特点。
将学习数学与做游戏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来说,其人格、思想、见识、价值观也会得到发展。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下,数学不仅是发挥了学科作用,更会让学生爱上学习。
2.情境式作业
趣味学习使人精神振奋,能产生认知的需要。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情境所激发的认知矛盾冲突,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利用加减乘除法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周末开展“我是小管家”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计算家庭开支的同时,还能使其了解到家庭的“财政支出”问题。此外,在许多有趣的充满诱惑力的物品参与之后,学生们会认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活动时间太短,会在这种数学游戏活动中意犹未尽,作业不再枯燥乏味,学生爱上了这样的作业。
3.绘画式作业
实践证明,儿童思考时,习惯将形象、色彩和声音结合起来。所以绘画式作业应成为首先考虑的方式。如学生在一年级会接触到“认识图形”等基础知识的学习,给他们布置的作业为“使用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构造生活图景”。学了面积,就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看自己的房间装修。学了时间,就让学生尝试自己来规划“假日的一天”,学做时间的管理者。学习了方向,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家的位置。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但不会让他们感到困难,还会增添学习过程中的趣味,学生们觉得能把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成有用的生活内容,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把知识变得有趣有用,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二、争做主动学习者
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让学生成为主体,相比于能说会道的教师,学生们更需要充分地锻炼,学生主体的创造性与能动性也将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作业也可以作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的一项任务,这样学生会更加喜欢做作业,学习上事半功倍,效率会大大提高。
1.分层自主作业
传统教学中统一型的作业不能做到满足每个学生的喜好和需求。在布置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作业的难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就动机是最普遍、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因此,精心设计布置分层自主性的作业,赋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弹性选择自己作业的权力,实现自我成功的心理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例如,在教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者选择布置以下的作业:
(1)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练习。
216×6=
512×4=
84×2=
625×3=
51×4=
712×3=
14×6=
2×83=
213×5=
913×3=
(2)思考。
N23×4的积是四位数,口里面可以填(),最小填()。
32×口的积是三位数,口里最小填( )。
D5×3的积是两位数,口里最大填( )。
(3)认为本堂课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完成以下两个思考题:
这种分层作业,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的目标下各有所得,学生乐学而不厌,个个获得成功的体验。 2.“导演”式作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再适合学生们学习,尤其是在涉及更加需要理解和记忆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地完成作业更显得有必要。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创造”,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他们更加投入、主动,效率更高。学生成为自己作业的“导演”,能够自己设计作业,灵活地根据自己的喜好特点来安排时间和内容,这样学生会在学习中更有想法、更有效率,学生也会更富有创造力,更加才思敏捷。如六年级总复习时,在复习《平面图形》这一单元后,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出自己的一张练习卷,教师挑选里面的练习,标注好学生姓名,给学生们做。这样充满个性的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学生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学生的能力也能得到全面锻炼。
三、培养团队精神
合作精神是新课标重要理念之一。学生非常适合用探究性作业来启发和教育,这样的作业特点在于在做的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作业形式变个体型为合作型,采用互动协作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再封闭,与家长、教师、同学的距离也会缩小很多。
1.亲子作业
学习到“简单的加减法”时,用扑克牌算牌游戏就可以使这一知识得到灵活应用,如家长或老师和学生一起遵守规则:一起计算和为100的扑克牌数字的和与差,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年级学习了“左右”“高矮”“长短”“前后”以后,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比高矮,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结合家里的物品摆放和家长交流“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在亲情环境下的学习交流,学生不仅知识得到了巩固,技能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情感也得到了培养。
2.友情作业
社会调查、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彼此接触的过程中,学生对彼此的了解更深入。在这些作业中,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大家出谋划策,一起为完成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友情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思维,与其他同学擦出思想的火花,学生学会了互相尊重,学会了人际交往。举个例子说,学生学习统计后,教师布置运用统计知识了解一些生活实际问题的作业。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首先计划,然后分工合作,要求:(1)设计统计表,并附上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2)合理设计每天的菜品,要求在营养和经济两方面考虑。最后综合交流,制订方案。
四、树立开放观念
教育若想取得好的成效,就必须不断发展,不能墨守成规,这就要树立一个开放的观念,打破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不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更加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角色。
1.操作实践性作业
操作实践不仅需要学生们仔细思考,认真学习,还需要他们结合具体生活实际情况。这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能理解的事物都是具体形象的,如果学习的内容很抽象,如果没有必要的操作活动,小学生们是很难理解的。如学完“认识物体”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学过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拼搭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小汽车、机器人等,将这些“物体”带来向大家展示。再如在认识千克和克等数学计量单位之前,可以让学生在假期里先用秤去称一称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在生活中具体感知一克、一千克物品的重量,在生活中建立重量单位的概念模型。
2.调查式作业
数学课程标準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将作业与生活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除了有拓宽知识来源的作用外,课堂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如布置学生自己查资料,既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能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经常查阅资料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处理。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做到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同时学到更实际、更有用的相关知识,数学学习也更具活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分钟”后,教师布置的作业是:
(1)请你选择一项活动,如拍球、跳绳、跑步等,如有其他想法,可以做些更为灵活的调整。具体去做一做,记录一分钟内完成的数量。
(2)了解你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一分钟内能做的事情。
(3)理论结合实践,了解其他行业的事情。
在这项作业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深入社会各行各业,让学生们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会比一直催他们交数学作业更有魅力。
又如,在学完“统计”后,利用统计知识来调查统计学生们最喜欢的饮食,或者是喜欢的明星,或者调查一个星期、一个月家里的用电量、用水量。画出统计图,进而分析如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社会问题。
调查式实践作业,对于学生们来讲,有助于他们回归生活,锻炼他们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在此过程中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实现了完美的交流和融合,学生的能力锻炼得更为全面,也更具有责任和担当精神。
3.课题式作业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心里,有着一个强烈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者是探索者,尤其在精神方面。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课题式作业来使作业发挥其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如此,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还要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通过实践,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记录相关过程和结果,同时在讨论中不断与他人进行交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肖川博士曾经发表过他的看法:“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学生们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之中。”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布置作业,让学生们自己设计自己的作业,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想象力,数学的学习就能更加有利于他们发展,数学也就更具有生命活力!
【关键词】数学作业 趣味 主动
数学作业是小学生们形影不离的“朋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不容置疑的主体,但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增加对课外作业设计的关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新的理念,学生学习到的数学必须具有价值,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可见,新课标中作业不仅意味着巩固课堂知识,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知识与能力,情感和态度,还有独特的价值观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学生也因此具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教师要让数学作业成为赋予价值追求、理想和愿望的活动,让数学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针对近年来数学作业中发现的现象,以及个人对这些现象的思考,笔者提出了一些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不断为学习增添趣味
大多的成功人士都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于他们来说,無论学习多么辛苦,都会觉得其中趣味盎然。所以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兴趣,改变布置的作业形式,使学生们觉得做作业不是件很困难、很枯燥的事。比起单一的“写”,生动有趣的活动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做作业的同时还有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活动,那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使抽象枯燥的数学作业和形象活泼的数学活动有机融合起来,使作业摆脱枯燥乏味的标签。
1.趣味数学
一边做游戏,一边学数学,数学变得不再枯燥,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得到大大提升,是所有人都乐意见到的景象。如低年级练习口算加减法,可以用1~10和1~9共19张扑克牌,总数加起来是100,回家计时算总数,家长可以从中抽取一张,算剩余牌面的总和,或者用100减剩余的牌面和,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算牌面和比赛时间及正确率,日积月累,学生在亲子游戏中就能轻松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中年级强化计算练习,可以和父母一起比赛算24点,从40张扑克牌中抽取4张算24点,比谁算得快。这种游戏可以让学生与学生玩,也可以让学生与家长玩。又如,在学完平面图形后,可以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搭生活中的物体,甚至是诗歌情境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几何图形的特点。
将学习数学与做游戏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来说,其人格、思想、见识、价值观也会得到发展。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下,数学不仅是发挥了学科作用,更会让学生爱上学习。
2.情境式作业
趣味学习使人精神振奋,能产生认知的需要。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情境所激发的认知矛盾冲突,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利用加减乘除法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周末开展“我是小管家”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计算家庭开支的同时,还能使其了解到家庭的“财政支出”问题。此外,在许多有趣的充满诱惑力的物品参与之后,学生们会认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活动时间太短,会在这种数学游戏活动中意犹未尽,作业不再枯燥乏味,学生爱上了这样的作业。
3.绘画式作业
实践证明,儿童思考时,习惯将形象、色彩和声音结合起来。所以绘画式作业应成为首先考虑的方式。如学生在一年级会接触到“认识图形”等基础知识的学习,给他们布置的作业为“使用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构造生活图景”。学了面积,就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看自己的房间装修。学了时间,就让学生尝试自己来规划“假日的一天”,学做时间的管理者。学习了方向,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家的位置。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但不会让他们感到困难,还会增添学习过程中的趣味,学生们觉得能把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成有用的生活内容,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把知识变得有趣有用,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二、争做主动学习者
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让学生成为主体,相比于能说会道的教师,学生们更需要充分地锻炼,学生主体的创造性与能动性也将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作业也可以作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的一项任务,这样学生会更加喜欢做作业,学习上事半功倍,效率会大大提高。
1.分层自主作业
传统教学中统一型的作业不能做到满足每个学生的喜好和需求。在布置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作业的难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就动机是最普遍、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因此,精心设计布置分层自主性的作业,赋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弹性选择自己作业的权力,实现自我成功的心理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例如,在教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者选择布置以下的作业:
(1)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练习。
216×6=
512×4=
84×2=
625×3=
51×4=
712×3=
14×6=
2×83=
213×5=
913×3=
(2)思考。
N23×4的积是四位数,口里面可以填(),最小填()。
32×口的积是三位数,口里最小填( )。
D5×3的积是两位数,口里最大填( )。
(3)认为本堂课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完成以下两个思考题:
这种分层作业,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的目标下各有所得,学生乐学而不厌,个个获得成功的体验。 2.“导演”式作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再适合学生们学习,尤其是在涉及更加需要理解和记忆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地完成作业更显得有必要。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创造”,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他们更加投入、主动,效率更高。学生成为自己作业的“导演”,能够自己设计作业,灵活地根据自己的喜好特点来安排时间和内容,这样学生会在学习中更有想法、更有效率,学生也会更富有创造力,更加才思敏捷。如六年级总复习时,在复习《平面图形》这一单元后,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出自己的一张练习卷,教师挑选里面的练习,标注好学生姓名,给学生们做。这样充满个性的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学生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学生的能力也能得到全面锻炼。
三、培养团队精神
合作精神是新课标重要理念之一。学生非常适合用探究性作业来启发和教育,这样的作业特点在于在做的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作业形式变个体型为合作型,采用互动协作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再封闭,与家长、教师、同学的距离也会缩小很多。
1.亲子作业
学习到“简单的加减法”时,用扑克牌算牌游戏就可以使这一知识得到灵活应用,如家长或老师和学生一起遵守规则:一起计算和为100的扑克牌数字的和与差,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年级学习了“左右”“高矮”“长短”“前后”以后,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比高矮,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结合家里的物品摆放和家长交流“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在亲情环境下的学习交流,学生不仅知识得到了巩固,技能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情感也得到了培养。
2.友情作业
社会调查、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彼此接触的过程中,学生对彼此的了解更深入。在这些作业中,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大家出谋划策,一起为完成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友情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思维,与其他同学擦出思想的火花,学生学会了互相尊重,学会了人际交往。举个例子说,学生学习统计后,教师布置运用统计知识了解一些生活实际问题的作业。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首先计划,然后分工合作,要求:(1)设计统计表,并附上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2)合理设计每天的菜品,要求在营养和经济两方面考虑。最后综合交流,制订方案。
四、树立开放观念
教育若想取得好的成效,就必须不断发展,不能墨守成规,这就要树立一个开放的观念,打破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不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更加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角色。
1.操作实践性作业
操作实践不仅需要学生们仔细思考,认真学习,还需要他们结合具体生活实际情况。这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能理解的事物都是具体形象的,如果学习的内容很抽象,如果没有必要的操作活动,小学生们是很难理解的。如学完“认识物体”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学过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拼搭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小汽车、机器人等,将这些“物体”带来向大家展示。再如在认识千克和克等数学计量单位之前,可以让学生在假期里先用秤去称一称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在生活中具体感知一克、一千克物品的重量,在生活中建立重量单位的概念模型。
2.调查式作业
数学课程标準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将作业与生活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除了有拓宽知识来源的作用外,课堂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如布置学生自己查资料,既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能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经常查阅资料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处理。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做到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同时学到更实际、更有用的相关知识,数学学习也更具活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分钟”后,教师布置的作业是:
(1)请你选择一项活动,如拍球、跳绳、跑步等,如有其他想法,可以做些更为灵活的调整。具体去做一做,记录一分钟内完成的数量。
(2)了解你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一分钟内能做的事情。
(3)理论结合实践,了解其他行业的事情。
在这项作业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深入社会各行各业,让学生们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会比一直催他们交数学作业更有魅力。
又如,在学完“统计”后,利用统计知识来调查统计学生们最喜欢的饮食,或者是喜欢的明星,或者调查一个星期、一个月家里的用电量、用水量。画出统计图,进而分析如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社会问题。
调查式实践作业,对于学生们来讲,有助于他们回归生活,锻炼他们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在此过程中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实现了完美的交流和融合,学生的能力锻炼得更为全面,也更具有责任和担当精神。
3.课题式作业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心里,有着一个强烈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者是探索者,尤其在精神方面。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课题式作业来使作业发挥其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如此,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还要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通过实践,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记录相关过程和结果,同时在讨论中不断与他人进行交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肖川博士曾经发表过他的看法:“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学生们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之中。”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布置作业,让学生们自己设计自己的作业,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想象力,数学的学习就能更加有利于他们发展,数学也就更具有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