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但是,如果它不能为广大学子提供优良的、全方位的服务的话,其内部的知识宝藏就难以被有效地开发出来。而实现高效率的图使馆服务,依赖于有效地服务模式。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多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僵化,服务手段也比较单一,造成了图使馆资源的巨大浪费。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服务手段
中图分类号:[N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所谓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是指基于图书馆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手段。作为高校中最大的知识交流平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仅影响着莘莘学子的学业和知识的塑造,甚至还关系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然而,诸多高校图书馆所采用的服务模式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服务功能的发挥。本研究在分析了高校现阶段采用的服务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一些新型服务模式进行了探讨。
1.当今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的缺陷分析
1.1.服务方式缺乏主动
在中国大多数的高校中,图书馆一直作为一种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机构而存在的,而不是一种服务机构。这种体制下的图书馆无论在管理上,还是在服务上,都是比较硬性的和被动的。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图书馆基本上是等候用户上门来“享受”服务的方式,而并不主动地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一来,图书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用户只能使用什么样的服务,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同时不少图书馆员职业生涯模糊,观念落后,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图书馆的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即便是服务也只是停留在等候读者上门的服务状态。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总是以管理者的姿态面对读者,死抱着“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心态被动的为读者提供服务,而使得服务模式僵化,服务质量也难以满足读者的现实需求。
1.2.服务模式比较单一
就以笔者所处的大学为例,我校的图书馆无论从藏书的数量上,还是在可使用的空间上,都在本地区首屈一指。但是,在笔者在读的近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无非是书籍借读服务、为学生提供自习场所服务等,最多就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文化知识讲座(次数少得可怜),可以服务手段说既无新意,也很单一,甚至不能被称做一种“服务”。窥一斑而见全豹,服务模式单一的问题是很多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通病。服务模式的单一,不仅造成大量图书馆资源无法被充分发掘利用,还激发了读者对这种服务模式日益不满的情绪,从而严重影响了图书馆自身的形象和地位。当然,服务模式的单一虽然与图书馆自身的基础设施密切相关,但总的来说,“罪魁祸首”还是服务模式出现了问题。
1.3.服务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很多高校把本校的图书馆资源当成一种“私有财产”,服务对象只限于本校的师生,而很少允许校外人员“染指”,并美其名曰“便于管理”。例如,在笔者所处的院校中,出入本校的图书馆就需要出示读者证,没有读者证则一律不允许进入,而在其他大多数院校也是一样(笔者曾经试图进入过几所大学的图书馆,均被“非本校人员不得入内”的理由而拒之门外)。但是,高校图书馆资源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并不专属于某一固定群体。这种封闭性极强的服务模式不仅无法让图书馆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服务,还大大弱化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也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未来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全新的服务模式,来解决这些长期存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中的“顽疾”。
2.现代高校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传统服务模式渐渐不能有效满足这种新要求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建立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新型服务模式,才能在满足这种新要求的同时,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开放型服务模式
一个国家闭关锁国,是不可能实现发展的,近代中国的没落便是最好的例证。对于高校图书馆也是一样的道理,闭门造车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此,在这个开放的当今社会,高校图书馆必须有包揽四海的胸襟,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建立开放型的服务模式。首先是扩大服务范围,根据相关的管理条例向社会提供服务,而不再过分局限服务对象,从而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其次是资源的开放。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图书馆的资源只有流动起来,才会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因此,开放型的服务模式要求高校图书馆要积极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流,在提供自身优秀资源的同时,积极吸收其它优秀资源,通过优势互补,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重组,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最后,是服务理念的开放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开放自己的服务理念,才能更好的接受读者的监督和反馈,获得利于改进服务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
2.2.主动型服务模式
建立主动型服务模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是传统高校图书馆向现代化高校图书馆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高校图书馆改革创新的关键。首先,主动型的服务模式要求图书馆放弃“管理者的身段”,塑造“服务者”的新形象。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进行管理方面的改革,放弃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建立服务化的管理新模式,要始终以“服务读者“为最高的管理目的,着力打造服务者形象;其次,要及时了解读者对服务的要求,针对读者的新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这就要求建立服务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本着面向社会、面向需求的原则,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开展读者调查活动,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及意见,以便改进工作,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最后,还应主动的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如文化讲堂、知识讲座等,吸引读者,提高服务质量。
2.3.合作型服务模式
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和管理体制的限制,基本上各高校图书馆都是独立运作,馆与馆之间缺乏联系和协作,特别是在文献信息资源上缺乏共享。这样一来,各高校优秀的图书馆资源既不能“出口“,同时却欠缺的资源还难以得到补充。而建立合作型的服务模式,就可以很好地克服這个问题。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系统可以良好的视线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储存几乎无限的电子化图书馆资源,还可以构建极佳的合作平台,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而建设合作型的服务模式,不仅需要高校投入必要的资金购置相关的仪器和设备,还要求尽快完成图书馆资源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建立资源数据库,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故而,各高校应当对合作型服务模式的建立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2.4.个性化服务模式
在现代社会,崇尚个性张扬,几乎每一位读者都对图书馆服务有自己的要求。然而,众口难调,无论上述讨论的哪一种服务模式,都不能满足每一位读者的喜好。但是,有一种服务模式却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服务需求,那就是个性化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的自主化特点非常明显,它要求图书馆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空间,让读者实现“自助服务和自主服务“。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它不仅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将读者切实参与了服务模式的构建之中,可谓一举多得。
3.结束语:高校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服务理念。只有在理念上认识到了传统服务模式的不足,看到了读者新的服务需求,才能够以实际行动进行新型服务模式的构建。因此,无论是图书馆的领导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应当及早认清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读者的新要求,及时转变服务理念,尽快完成新服务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张琴. 浅析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J]. 学理论,2011(14):179-180.
[2] 李玉梅.面向用户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7-1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服务手段
中图分类号:[N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所谓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是指基于图书馆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手段。作为高校中最大的知识交流平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仅影响着莘莘学子的学业和知识的塑造,甚至还关系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然而,诸多高校图书馆所采用的服务模式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服务功能的发挥。本研究在分析了高校现阶段采用的服务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一些新型服务模式进行了探讨。
1.当今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的缺陷分析
1.1.服务方式缺乏主动
在中国大多数的高校中,图书馆一直作为一种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机构而存在的,而不是一种服务机构。这种体制下的图书馆无论在管理上,还是在服务上,都是比较硬性的和被动的。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图书馆基本上是等候用户上门来“享受”服务的方式,而并不主动地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一来,图书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用户只能使用什么样的服务,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同时不少图书馆员职业生涯模糊,观念落后,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图书馆的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即便是服务也只是停留在等候读者上门的服务状态。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总是以管理者的姿态面对读者,死抱着“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心态被动的为读者提供服务,而使得服务模式僵化,服务质量也难以满足读者的现实需求。
1.2.服务模式比较单一
就以笔者所处的大学为例,我校的图书馆无论从藏书的数量上,还是在可使用的空间上,都在本地区首屈一指。但是,在笔者在读的近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无非是书籍借读服务、为学生提供自习场所服务等,最多就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文化知识讲座(次数少得可怜),可以服务手段说既无新意,也很单一,甚至不能被称做一种“服务”。窥一斑而见全豹,服务模式单一的问题是很多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通病。服务模式的单一,不仅造成大量图书馆资源无法被充分发掘利用,还激发了读者对这种服务模式日益不满的情绪,从而严重影响了图书馆自身的形象和地位。当然,服务模式的单一虽然与图书馆自身的基础设施密切相关,但总的来说,“罪魁祸首”还是服务模式出现了问题。
1.3.服务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很多高校把本校的图书馆资源当成一种“私有财产”,服务对象只限于本校的师生,而很少允许校外人员“染指”,并美其名曰“便于管理”。例如,在笔者所处的院校中,出入本校的图书馆就需要出示读者证,没有读者证则一律不允许进入,而在其他大多数院校也是一样(笔者曾经试图进入过几所大学的图书馆,均被“非本校人员不得入内”的理由而拒之门外)。但是,高校图书馆资源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并不专属于某一固定群体。这种封闭性极强的服务模式不仅无法让图书馆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服务,还大大弱化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也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未来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全新的服务模式,来解决这些长期存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中的“顽疾”。
2.现代高校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传统服务模式渐渐不能有效满足这种新要求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建立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新型服务模式,才能在满足这种新要求的同时,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开放型服务模式
一个国家闭关锁国,是不可能实现发展的,近代中国的没落便是最好的例证。对于高校图书馆也是一样的道理,闭门造车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此,在这个开放的当今社会,高校图书馆必须有包揽四海的胸襟,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建立开放型的服务模式。首先是扩大服务范围,根据相关的管理条例向社会提供服务,而不再过分局限服务对象,从而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其次是资源的开放。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图书馆的资源只有流动起来,才会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因此,开放型的服务模式要求高校图书馆要积极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流,在提供自身优秀资源的同时,积极吸收其它优秀资源,通过优势互补,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重组,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最后,是服务理念的开放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开放自己的服务理念,才能更好的接受读者的监督和反馈,获得利于改进服务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
2.2.主动型服务模式
建立主动型服务模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是传统高校图书馆向现代化高校图书馆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高校图书馆改革创新的关键。首先,主动型的服务模式要求图书馆放弃“管理者的身段”,塑造“服务者”的新形象。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进行管理方面的改革,放弃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建立服务化的管理新模式,要始终以“服务读者“为最高的管理目的,着力打造服务者形象;其次,要及时了解读者对服务的要求,针对读者的新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这就要求建立服务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本着面向社会、面向需求的原则,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开展读者调查活动,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及意见,以便改进工作,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最后,还应主动的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如文化讲堂、知识讲座等,吸引读者,提高服务质量。
2.3.合作型服务模式
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和管理体制的限制,基本上各高校图书馆都是独立运作,馆与馆之间缺乏联系和协作,特别是在文献信息资源上缺乏共享。这样一来,各高校优秀的图书馆资源既不能“出口“,同时却欠缺的资源还难以得到补充。而建立合作型的服务模式,就可以很好地克服這个问题。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系统可以良好的视线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储存几乎无限的电子化图书馆资源,还可以构建极佳的合作平台,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而建设合作型的服务模式,不仅需要高校投入必要的资金购置相关的仪器和设备,还要求尽快完成图书馆资源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建立资源数据库,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故而,各高校应当对合作型服务模式的建立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2.4.个性化服务模式
在现代社会,崇尚个性张扬,几乎每一位读者都对图书馆服务有自己的要求。然而,众口难调,无论上述讨论的哪一种服务模式,都不能满足每一位读者的喜好。但是,有一种服务模式却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服务需求,那就是个性化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的自主化特点非常明显,它要求图书馆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空间,让读者实现“自助服务和自主服务“。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它不仅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将读者切实参与了服务模式的构建之中,可谓一举多得。
3.结束语:高校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建立,首要条件是转变服务理念。只有在理念上认识到了传统服务模式的不足,看到了读者新的服务需求,才能够以实际行动进行新型服务模式的构建。因此,无论是图书馆的领导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应当及早认清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读者的新要求,及时转变服务理念,尽快完成新服务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张琴. 浅析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J]. 学理论,2011(14):179-180.
[2] 李玉梅.面向用户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