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拓展,开辟教学新天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对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林庚先生的《说“木叶”》、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这三篇文章的分析,来探究文艺评论和随笔的写法及其寓意。
  【关键词】教学 文艺评论 古诗词
  新编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编排了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林庚先生的《说“木叶”》,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单元的学习要点是文艺评论和随笔的写法。但三篇课文都谈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富于暗示性。这就给我以启示:为何不借此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中的含蓄性以及联想意义呢?因而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我做了以下尝试,以提高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首先,在三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把作者对相关古诗词暗示性的分析和举例,和学生一起仔细琢磨品析,以解其中韵味
  读《咬文嚼字》第六段对苏轼《惠山烹小龙团》的赏析时,我先把完整的诗让学生课前读懂,上课时我和学生紧紧抓住三四句“独携天上小龙团,来试人间第二泉”反复读,品味作者如何由“小龙团”想到天上的“小团月”,由“清香的茶水”想到“第二泉”,回味诗句的蕴藉之美。学习《说“木叶”》时,我利用作者对“木叶’的详尽分析,让学生反复品读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和杜甫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诗句,体会“木叶”这一意象所带来的飘零冷落之感,再把这些诗句和文中所举的有关“树”的诗句进行比较,联想“木叶”带给我们萧索的清秋气息,同学们都对古代大家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而叫好。
  第二,《说“木叶”》课后有一个很好的课外拓展题——课后第二题
  “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月’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试举例说明。”我借此题让学生利用网络和资料,查找相关的诗句,寻找其中所含有的暗示性,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我把学生分为四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此练习。第一组同学找出了王安石的《梅花》,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林逋的《山园小梅》等诗,体会“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圣洁,“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只有香如故”的孤傲清高以及“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静清高。第二组同学找出了欧阳修的《踏莎行》《蝶恋花》,王昌龄的《闺怨》,柳永的《雨霖铃》,晏几道的《清平乐》等等,并从“侯馆残梅,溪桥柳细”,“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杨柳岸,晓风残月”,“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等诗句中体味“柳”所暗含的离别相思之情。第三组同学找出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杜甫的《春望》,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等,感知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顽强,“过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伤感,“独怜幽草涧边生”的哀怜。第四组同学搜集到有关“月”的诗句就更多,像人人能背诵的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等,并总结出“月”更多的是带给人们以思念、清静等多种文化韵味。这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使我看到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教学完本单元后,我又利用辅导时间,给学生介绍了古诗词暗示性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读南朝民歌《采莲曲》的“莲子”到“怜子”和刘禹锡的《竹枝词》中的“晴”到“情”,理解古诗词双关义;学李煜的《浪淘沙》中“独自莫凭栏”和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的“人迹板桥霜”回味“凭栏”和“板桥”的情韵义;通过陶渊明的《饮酒.》中的“东篱”象征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品质和屈原《离骚》中的“美人”“香草”象征美好坚贞的品质弄清象征义;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轻舟已过万重山”喜悦中深含的惋惜遗憾,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包含的孤寂清高来感知深层义;卢纶的《塞下曲》“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所深藏的战斗场景,柳宗元的《渔翁》“欸乃一声山水绿”含蓄之美又教给学生言外义等等。这让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增强了理解能力,并加强了名言名句的记忆。
  四,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让学生及时做练习,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题
  我首先让学生做05年全国卷(1)中李华的《春行即兴》,学生能很快就能抓住首句“宜阳城下草萋萋”中的“草萋萋”揣摩出作者凄凉寂寞的心境,进而能更好的理解下文中的“花自落”和“鸟空啼”,能更好的理解诗人“过破山河在”的愁绪。又让学生做了05年天津的高考题汪元量的《湖州歌》,其中第三句“夕阳一片寒鸦外”,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夕阳”和“寒鸦”这两个意象帮学生理解诗人在国破被俘时的悲愤凄凉之情。作完之后,我布置了高考题中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王安石的《葛溪驿》,张藉的《秋思》。来加强所学知识。
  五,三位作者都是我国的语言大师和古诗文专家,他们在其他作品中也有暗示性的相关论述,让学生扩展性的读读他们其它作品也就很有必要
  我向学生推荐了朱光潜的《诗论》和《论文学》;林庚的《诗人李白》《唐诗综论》,钱钟书的《诗可以怨》《谈艺录》,以供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去选读。
  以上是我本单元的一些教学心得,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望同行加以指正。
  
  参考文献
  [1] 段宝娟,浅谈高中语文复习教学.
  [2] 王封,高中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的核心价值.
  [3] 张新华,朱光潜研究的新突破——评《朱光潜美学论纲》.
  [4] 江锡铨,新诗的形式美学建设与林庚的探索.
  [5] 黄维樑,刘勰与钱钟书:文学通论——兼谈钱钟书理论的潜体系.
其他文献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指导中,为了克服放任自流现象和教师对活动过程控制操纵现象的出现,教师的指导计划必须依照学生活动的具体情况,抓住指导良机,把握指导的方式有机进行。  一、提前指导,铺路搭桥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所以在班级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初期,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缺乏感性的认识,对于如何自主实施实践活动,如何化解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还缺乏应有的能力,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指导教师可以再活
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感倾注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初中政治教学也不例外。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觀点而产生的体验,通常表现为喜,怒,哀,乐。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乐于接受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受到良好效果。  一、用真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
一、学业考试方法上多元化  随着高校和社会用人部门对学业考试信息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学业考试的检测领域也要随之的走向多元。近几年来,我国的学业考试有一卷到底的趋势,这是不符合学生全面水平发挥的,应当注重对学生知识综合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考察。我们的学生不仅在动笔,更要动手和动脑。具体说来,在考试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的时间和科目,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考试,对于考试不及格的同学可以有重修和补考的机会,
摘要:本文阐述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上学生的引导者。这样学生才会集中精神去思考、去参与课堂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了本文迫切需要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主体 主体化 引导者 主动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从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的内容可以知道,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有较强的概念性,并且需要用到生产实践
自从为人师之后,连续当了近10年的班主任,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最深。记得曾经有一位同事说过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当时不以为然,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竟有了相同的感觉。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面对着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班主任工作就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古语中常有“严师”之称,我却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要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集“严师”、“慈母”、“挚友
【摘要】校外体育教育是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教育全过程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体育教育在促进中小学生素质健全、身心健康、人格和谐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校外体育;机构场所;体育工作者;体育策划;安全    1、引言  学校体育是较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校内体育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和研究,使学生学会学习。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深深地体会到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而更是一种过程和方法。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此,学校教学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承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教会他们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数学教育能让学生在参与教学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这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谈到智伯无德而亡时写的一段话,这段话一直引为后世帝王的取人用人之术。确实无德之人,是坏人;无德之才,是歪才。这种才,比无才更糟。因此,在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德才的培养。对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对成绩不是很好但却占大多数比例的学生,
【摘 要】古典诗歌阅读鉴赏是高考必考内容,也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一线教学中,笔者总结了诗歌阅读鉴赏的命题特点及提问方式,并就常见提问方式给出了相应的答题技巧。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序言,问题引入,例、习题,和“研究性课题”中都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程应用意识实践    一、高中数学应用题问题的教学实践  高中阶段学生年龄一般在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