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学海 提升素养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热容》一课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本节课以一阵“海陆风”启迪学生的思考、一个“暖手宝液之谜”引发学生的实验探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断1
  开课,教师播放海陆风现象视频:夏日的海边,白天海风阵阵、夜晚陆风习习,好舒服好惬意!咦!这样有规律吹向陆地和海洋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学生沉默思考,小声议论片刻。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泥土的比热容大吧。教师随即引导学生回顾比热容的有关内容。
  学生看书,小组内相互问答比热容的定义、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大小、利用比热容计算物体放出和吸收热量的多少等。教师略作评价后,画出示意图让学生回到对海陆风成因问题的探讨。
  学生思考、写答案、小组讨论交流。接下来是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但答案都不是很完整。教师及时进行评点,综合整理出学生们的解答。
  如图所示,白天陆地和海洋在太阳光照下吸收大量的热,吸热引起沙石泥土组成的陆地、海水组成的海洋升温,沙石泥土的比热〔沙石约0.92×103J/(kg·℃),干泥土约0.84×103J/(kg·℃)〕远比海水的比热〔4.2×103J/(kg·℃)〕小,由Q=cm△t可知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再由于空气热胀冷缩的属性,陆地上方的空气受热密度减小上升,相对较冷的海洋近空的空气流向陆地来填充,这样便形成了白天吹向陆地的风。夜晚陆地和海洋都向空中散热,同样由Q=cm△t可知陆地比海洋降温快,陆地近空的空气流向海洋,形成陆风。
  解决问题时需要画出海、陆、空构架草图,构建模型,然后进行量化分析。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的好载体。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上花了功夫,在建立自然现象与物理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上搭建了桥梁。
  教学片断2
  实验探究:暖手宝液体比热容的大小。暖手宝液体的比热容比水大还是小,请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列出所用器材、简述实验步骤、画出记录實验数据的表格。
  1.暖手宝中液体的比热容_________________水的比热容。
  2.在实验过程中主要用到了什么思想方法?
  3.你能根据实验中的数据计算这种液体的比热容吗?
  4.为什么选用这种液体制作暖手宝?
  寒冷的冬季,人们常用暖手宝暖手、暖床被。电热式暖手宝通电加热后可以供人取暖较长时间。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学生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该套装置是由两个相同的双层保温杯及相关器材组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制作的。这套装置的优点是热散失少、易于控制变量Q,即用相同功率的电热器给两杯液体加热。
  学生分组实验得出了前面问题的结论:1.小于;2.控制变量法;3.4.1×103J/(kg·℃);4.比热容大,散热供热时间长,能给取暖者提供较多的热量。课尾,教师启发学生质疑:这种液体是纯水吗?实际上,教师提供给学生实验的暖手宝液体是电极式暖手宝里的特殊液体,这种混合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同时掺入了适量的电解质。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思考、验证,学生的科学素养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教师要从自然与生活现象中发现物理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并作为课程资源纳入新一轮的学习,与全体学生分享。如此,学生才能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徜徉学海,深入探究、杨帆启航。
  (作者单位:赵承忠,宜都市教学研究室;张静,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章节后的“数学活动”部分充分体现了编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视,但由于教材对“数学活动”提供的情景或问题往往比较简略,表面上看不出具体知识技能的指向,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一些教师对“数学活动”教与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数学活动实际教学情况是: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上成复习课,抑或是上成“手工课”。这与新课标中关于数学活动是初中数学四大领域之一“综合与实践”的重要载体的地位是
“词穷”是指作文或说话时心里涌动着某种思想,但找不到适当的词把它们表达出来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弱化了词语积累和运用方面的教学。笔者结合鄂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草的生命》第一课时的词语教学,谈谈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  一、初读感知,培养词感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玩“词语变变变”游戏。教师逐一出示折叠好的词卡:[落到了岩缝里]、[ 冒出了嫩
读书的三大意义:获得信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时间;锻炼自己,丰富精神。无论读书对于我们是哪一种意义,读书本身就是最大的乐趣。  教师在推荐了一本书后,学生往往一开始兴趣浓厚,但因读书过程较长,有些学生可能会逐渐失去新鲜感,逐渐倦怠。怎样让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深入自觉地阅读完整本书,这就是深读课的意义和任务。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带学生阅读两遍。第一遍基于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阅读心理,让学生快读,
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必须克服表层教学的局限性,实施深度教学。深度教学的实施,依赖于教师在深度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深度引领。教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笔者通过反复研读文本,发现本文的知识学习涉及花与人、我与人、人与人的关系,进而想到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于是将二者结合起来,设计出品自然境界之美、品道德境界之美、品天
我一直以为,戏曲离我们的课堂很远,即使是国家倡导戏曲进校园后,这种看法也没有产生太大的改变。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的认识产生了翻转。  2017年10月下旬,我参加了首届“越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一来到人杰地灵的浙江绍兴,就感受到那里浓厚的文化氛围:青瓦白墙、小桥流水、乌篷船与黄酒……构成一幅黑白分明的水墨画。  观摩活动在绍兴上虞市崧厦镇金近小学举行。这是一所以已故著名童话大师金近的名字命名的学
微视频课程作为微时代教育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资源产物,在推动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微视频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翻转课堂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微视频课程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互动性差,信息传递呈单向性。微视频的内容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情境真实,但由于信息传递的单向性,使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不仅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生成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许多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说它“亮丽”,是指要辩证地看待。我们知道,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块磁铁,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知识海洋。但有些教师常常狭隘地创设教学情境,有的教学情境与课程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有的教学情境缺乏真实性,还有的教学情境用课件演示代替学生操作体验等等。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但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还会影响课堂教学
从国际国内教育发展趋势看,学科教学正在从单学科的封闭发展走向多学科的全面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进行联动,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并以此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创建了主题学习网站。  大的主题学习网站按照学科,一般分为“语文与海”“数学与海”“英语与海”“音乐与海”“美术与海”“品生与海”“科技与海”等。现以“语文与海”为例,以“跟着小黑鱼游大
几年前,我新接手一个班级,班上有十几个调皮蛋。我经常一边收拾着烂摊子,一边不分场合地怒斥着这些“闹塘鱼”,并对他们三令五申,“不准”这个,“不能”那个,可是结果呢?班上还是那么乱,这可怎么办?没想到,一节语文课让我对班上的学生有了新的看法。  五年级上学期,我教孩子们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它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
人一生要做很多事情。喜欢的,感兴趣的事要做;不喜欢,甚至令自己厌烦,但对我们成长有利的事也要做。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一个接一个》这一课,正好用来让孩子们明白这个理。  整体把握,初学概括,做快乐的“压缩饼干”。  检查预习,查读课文后,我抛出了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  师:这一课写了哪几件令“我”扫兴的事呢?  生:三件,三件!  师:第一件是?  生:我在玩踩影子的时候,被大人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