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一次规格不高的课堂比武活动,我却设计得异常花哨。
我的教学内容是鲁迅的小说《药》中“茶馆谈药”一节。为了体现新课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了使课堂不死气沉沉,我下了不小的功夫——先按这一节的内容分配角色,让学生准备台词,然后用了大约三个课时的业余时间排练;剪辑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黑白影片《药》中与课文第一部分对应的片段,当然,还制作了一个精美的课件。学生也很配合,有人从乡下找来了古旧的服装,甚至毡帽、烟袋和黄铜茶壶。
果然,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课堂上笑声掌声不断。课后,听课老师的评价也无一例外地使用了褒义词……
然而,我没有丝毫的欣喜,相反,却有一种悲凉在心头弥漫。因为我心里清楚,我是为了获奖,是为了迎合“评委的意志”才这样设计的。
我很希望有人问我:“到底该用什么支撑学生的兴趣?你为什么让学生看电影?你为什么让学生演出?仅仅是为了课堂上的热闹吗?课件中那张漂亮的插图只是为了‘养眼’吗?将语言还原为一种行为,是不是和语文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我甚至很希望评课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能让我难堪:“一个场景、几个人物,学生能用优美生动且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是语文。我们是一所普通高中,不是电影学院。热热闹闹场景的背后是思考的冷冷清清,课堂活跃的表象下面是智力的低幼和倒退。鲁迅先生用文字真实深刻地再现了生活,而我们却要把它还原回去,这真是不折不扣的倒退。再者,这是一节不计成本的课,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严重失调,要是每一节课都这样上,老师非累死不可。”
我知道,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肯定会有很多。比如,理化生学科的老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语文、英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演戏,历史老师可以演绎故事,那么,那些不能实验、不能演戏、不能讲故事的学科和内容呢?况且,就算是这些手段很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不能化成一种内在的动力的话,那种积极性又能持续多久呢?
更要命的是,学生的口味被老师吊得越来越高,学戏剧的时候,有的学生看着《茶馆》都想睡觉了。问他为什么,他说不喜欢;问他喜欢什么,他说《黑客帝国》、《指环王》、《哈里波特》、《星战》……什么都行,可《茶馆》中就那么几个人颠三倒四地说着一些不咸不淡的话,一点也不热闹,有什么看头?
但我知道那部《茶馆》是北京人艺在1997年复排的经典之作,荟萃了一大批艺术家,就连那个打手,都是由老艺术家林连昆扮演的。
我知道,老师有责任,但更多的是无奈。
这大概像孩子吃饭,吃惯了巧克力冰淇淋蛋卷奶油曲奇,哪还吃得下米饭和馒头!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学生们这样对我说:“老师,这些文言文真难啊!也没什么意思,但我们知道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你不强调我们也会认真学。也许学一阶段之后就能体会其中的美妙了……”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师生能形成这样的共识: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吃苦的事情,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一踏进高中的校门就要有这样的精神准备。作为学生,认真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好好学习就是不务正业。有兴趣的学习内容要认真学,没有兴趣的学习内容也要认真学,因为这是在为人生奠基!
我一贯不愿意在教学上玩什么花样。但我不知道,下一节素面朝天的课,学生会不会流露出不屑的表情,我台上的津津乐道,会不会换来学生的恹恹欲睡。所以,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我躺在床上,总有些不安。常常,我在心中会忐忑地问我的学生: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编辑 江泓
我的教学内容是鲁迅的小说《药》中“茶馆谈药”一节。为了体现新课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了使课堂不死气沉沉,我下了不小的功夫——先按这一节的内容分配角色,让学生准备台词,然后用了大约三个课时的业余时间排练;剪辑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黑白影片《药》中与课文第一部分对应的片段,当然,还制作了一个精美的课件。学生也很配合,有人从乡下找来了古旧的服装,甚至毡帽、烟袋和黄铜茶壶。
果然,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课堂上笑声掌声不断。课后,听课老师的评价也无一例外地使用了褒义词……
然而,我没有丝毫的欣喜,相反,却有一种悲凉在心头弥漫。因为我心里清楚,我是为了获奖,是为了迎合“评委的意志”才这样设计的。
我很希望有人问我:“到底该用什么支撑学生的兴趣?你为什么让学生看电影?你为什么让学生演出?仅仅是为了课堂上的热闹吗?课件中那张漂亮的插图只是为了‘养眼’吗?将语言还原为一种行为,是不是和语文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我甚至很希望评课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能让我难堪:“一个场景、几个人物,学生能用优美生动且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是语文。我们是一所普通高中,不是电影学院。热热闹闹场景的背后是思考的冷冷清清,课堂活跃的表象下面是智力的低幼和倒退。鲁迅先生用文字真实深刻地再现了生活,而我们却要把它还原回去,这真是不折不扣的倒退。再者,这是一节不计成本的课,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严重失调,要是每一节课都这样上,老师非累死不可。”
我知道,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肯定会有很多。比如,理化生学科的老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语文、英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演戏,历史老师可以演绎故事,那么,那些不能实验、不能演戏、不能讲故事的学科和内容呢?况且,就算是这些手段很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不能化成一种内在的动力的话,那种积极性又能持续多久呢?
更要命的是,学生的口味被老师吊得越来越高,学戏剧的时候,有的学生看着《茶馆》都想睡觉了。问他为什么,他说不喜欢;问他喜欢什么,他说《黑客帝国》、《指环王》、《哈里波特》、《星战》……什么都行,可《茶馆》中就那么几个人颠三倒四地说着一些不咸不淡的话,一点也不热闹,有什么看头?
但我知道那部《茶馆》是北京人艺在1997年复排的经典之作,荟萃了一大批艺术家,就连那个打手,都是由老艺术家林连昆扮演的。
我知道,老师有责任,但更多的是无奈。
这大概像孩子吃饭,吃惯了巧克力冰淇淋蛋卷奶油曲奇,哪还吃得下米饭和馒头!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学生们这样对我说:“老师,这些文言文真难啊!也没什么意思,但我们知道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你不强调我们也会认真学。也许学一阶段之后就能体会其中的美妙了……”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师生能形成这样的共识: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吃苦的事情,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一踏进高中的校门就要有这样的精神准备。作为学生,认真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好好学习就是不务正业。有兴趣的学习内容要认真学,没有兴趣的学习内容也要认真学,因为这是在为人生奠基!
我一贯不愿意在教学上玩什么花样。但我不知道,下一节素面朝天的课,学生会不会流露出不屑的表情,我台上的津津乐道,会不会换来学生的恹恹欲睡。所以,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我躺在床上,总有些不安。常常,我在心中会忐忑地问我的学生: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