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舆论风暴的形成及其特征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广泛普及,人们利用网络创造和分享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网民积极自发地在网络环境中针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观点,网民发表意见在数量上的不断积累最终致使网络舆论风暴的形成。因此,网络舆论风暴可以说是网络民意的一种集中体现。本文以“雷政富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风暴形成的关键过程及其所体现出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网络舆论的发展走势,对于探索合理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网络舆论 雷政富事件 意见领袖 群体极化
  一、舆论及其形成要素
  舆论是指某一特定的群体或集群中大多数成员针对他们所共同关心的事务进行公开的评价和议论。①舆论的构成主要涉及主体、客体和介体三个要素。主体即为社会公众,在网络环境中以普通网民为主,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意识倾向的群体,乐于对新鲜事件和社会问题给予评价;客体指舆论指向的对象,也即网民给予评价和议论的问题、事件;而介体则是指主题和客体建立联系的方式,一般为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
  在“雷政富事件”中,舆论主体就是事件爆料人以及众多参与评论和转发的网友,而客体是不雅视频及一系列后续话题,网站、微博、论坛等互联网媒介是舆论形成的介体。
  评价和议论是舆论形成的基础,但只有当评价和议论拥有相当数量规模的参与成员时才能构建成意见场。主体的积极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的关注和参与,作用于客体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如此,舆论场才最终形成,舆论风暴才具备构成的条件。而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提高了网络信息传播的效率,这满足了舆论快速生成的需要,使网络舆论风暴更容易形成,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影响。
  二、“雷政富事件”网络舆论风暴回顾
  众所周知,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重要性和新鲜性的特征,而社会舆论的产生在很多情况下则是缘于特殊新闻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一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容易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反映突出的社会矛盾,通常为超越社会规范的现实问题。舆论问题的产生就是在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社会矛盾不断突出的结果,在社会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不能及时发觉和识别矛盾危机时,则需要借助舆论的力量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促进运用合理的社会机制解决问题。传播学者刘建明认为:某一事件一旦发生,立刻作用于人们的情绪,加剧了人们的思想变化,突然形成巨大的舆论浪。有时还可能发生暴力表意,即以武力表达意见。②
  2012年11月20日下午,朱瑞峰在其自办网站“人民监督网”上首先曝光事件,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当晚由纪许光在微博上发布视频截图,并把雷政富称作“雷冠希”,这才引起人们的大量转载和评论,由此掀起了一场网络舆论风暴。21日的新闻量为172条,三天后,重庆市委宣布对雷政富免职并对其立案调查,此时新闻量达到最高值1080条,网络环境中涌动起舆论狂潮。而后纪许光爆出,不雅视频的出现为雷政富为其弟公司谋利益而被另外公司陷害所致,激起了人们对事件的全面关注和讨论,并导致现实舆论出现,形成明显的社会效应。在百度新闻热搜词榜中,重庆官员不雅视频在22日升至第2位,在24至26日分别位于14、16、17位,直至28日之后舆论风暴才逐渐平息。
  三、网络舆论风暴形成的关键因素
  1、标志性意见、标签化报道刺激舆论产生
  舆论事件的发生会引起网民的热烈讨论,在众多意见交流中,总有一种或几种意见是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判断的,成为标志性的意见,为大多数人所认同,随着讨论的深入,其他意见的声音就会渐渐削弱,甚至消失。在此过程中,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媒体对事件的分析影响舆论的发展,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把关或过滤作用。雷政富事件中,纪许光用自己的微博发布信息时将“雷政富”说成“雷冠希”,其实就是给其贴上了生活作风不检点的标签,这才引起了舆论狂潮。
  2、意见领袖的介入导致舆论升级
  由于价值取向、社会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也有不同,所以针对一个事件,意见往往是以零散的形式出现的。在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是传播网络中的中坚力量。意见领袖提出的话题一旦被大众所关注,相关的事件性和意见性信息也会为大众所关注。意见领袖介入舆论事件,会推动舆论形成的进程。在雷政富被免职后,媒体并没有放松对这一事件的跟踪,爆料人也是一副猛料还在后头的姿态。例如,《常州晚报》针对雷政富事件发表了一篇新闻评论,其标题为:“雷政富,不只是生活作风有问题”,这就促使人们自发地去关注事件的发展和后续报道,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舆论风暴。
  3、舆论场中的意见充分互动和整合集中
  不同人群和利益集体对一个事件发表的所有意见的总和构成了事件的意见环境,从意见交换的过程来看,对事件的意见讨论往往是一个建立在局部利益基础上的互动,有对权威意见的质疑,也有不同观点上的争论。“个人意见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个人意见的交融,造成某种意见人数骤增趋势,这是舆论由个人意见向社会意见转化的起点,是无数个人意见融合的过程。”③意见的整合过程其实就是求同的过程,各意见团体争相获得更多社会成员的认可,使认同者在数量上呈现出优势,小的意见群逐渐变成大的意见群,到了极端情况下就变为了支持和反对两股势力。“雷政富事件”所形成的舆论场中,意见倾向单一化,基本表达了公众对腐败官员的不满情绪。
  4、舆论最终形成
  在舆论场中,当舆论风暴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强大的意见核心,得到了大多数成员的认可,并且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意见结构,这时舆论也就基本形成了。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互相妥协,最终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稳定的意见状态。“雷政富事件”实际上是一起网络反腐事件,公众利用舆论力量打击腐败官员。但是,网络反腐替代不了制度反腐,其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缺陷,这也是类似事件中人们形成的共识。   四、网络舆论风暴的形成特征
  1、形成速度快、规模大
  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有效提升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效率,加之网络时代网民对信息有着足够的敏感,对社会热点事件普遍关注,这些条件都在客观上支持网络舆论的形成,而且形成速度极快,形成规模很大。以“雷政富事件”为例,从11月20日不雅视频被曝光到官方作出实质性回应、免除雷的职务只用了63个小时,网友戏称贪官被“秒杀”。事实上,这场网络舆论风暴在社会监督方面是个成功的典范,但同样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其负面作用,由于舆论风暴形成迅速、规模较大,一些情绪化、刺激性的意见一旦成为舆论场中的主导意见,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合理引导网络舆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网络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2、舆论从盲目和情绪化走向理性
  舆论事件发生后,网民的多元意见散布于互联网环境中,引起广泛的意见互动和交流,在较短时间内网络环境中就会出现海量的评论意见,这就是信息“碎片化”最突出的体现。在众多言论中可以明显看到,部分言论完全是由网民发泄情绪而发表,缺乏事实依据,带有戏谑色彩甚至人身攻击嫌疑。例如在“雷政富事件”中,有网民将雷政富解读为:长相雷人、在政府部门工作并且很有钱的人,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公众有对舆论事件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但应当建立在对事实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理性客观应该作为判断和评论的基本前提,这样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言论冲突和避免对社会监督体系甚至司法造成负面影响有重要意义。
  3、舆论带有群体极化倾向
  美国当代法哲学家凯斯·桑坦斯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所谓“群体极化”就是指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网络对许多人而言正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因为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网上轻易且频繁地沟通,但听不到不同的看法。持续暴露于极端的立场中听取这些人的意见,会让人逐渐相信这个立场。④
  网络舆论是社会公众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对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当某一问题出现时,网民从一开始就会有某些偏向,通过充分的互动讨论后,他们的意见会在形式上更加极端,因利益趋向相同会被临时划分到不同的意见组织里,出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以群体形式情绪化、非理性地对待社会问题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必须倡导意见的理性表达,如此才能有效地摆脱舆论风暴中潜藏的群体极化危机。
  4、政府态度关乎舆论走向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掺杂复杂多元的观点,作为政府部门,如果不能及时掌握真实信息,极易造成事实的歪曲和失真,政府对事件的回应也对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例如,“雷政富事件”在21号的新闻量为172条,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持续走高,在24号政府宣布对雷采取免职及立案调查的处理时新闻量达到最高值,由此可见,政府的态度和回应在很大程度上牵引着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因此政府应该及时掌握舆情,了解焦点和热点话题,抢占舆情高地,及时对事件作出回应性解释,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样也有利于提升政府的整体形象,树立在传播环境中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①言靖,《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
  ②③刘建明:《舆论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89、228
  ④凯斯·桑坦斯:《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出版集团,2003:50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小语教学改革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阅读下面这组短文,您一定可以从中得到启迪。    要重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汝南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邵明霞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
回归“人民性”,是党报改进社论文风的关键一步。一个文明、进步、理性、宽容的社会,应当是既不禁锢思想、钳制舆论,也绝不放任思想和舆论的杂乱无序,而是要在众声喧哗中,加强舆论引导,使社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由此,党报社論要从观念和艺术手法上双重推进,对于重大事件和重要精神的论述,既要与时俱进,还要与时俱新;既要体现开放胸襟,也要追求人文情怀,以“党性”和“人民性”重塑影响力。  社论要敢于触碰“敏感话题
盛夏伏天,酷暑难耐。早上8点钟,记者来到李群斗老师的办公室门前、办公室门开着,他被围在几个学生家长中间,正耐心地讲解高一新生报到须知。即便是在暑假,李群斗办公室的门照样开着。从放假的那天起,他就一直呆在学校里,从处理教导处的日常工作到安排高一新生报到,他一天也没有清闲过。对他来说,假期比平日里还忙。  李群斗,就是这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在20多年的教书生涯中,把自己的全部心血交给了学生,交给了他挚爱
未来3-5年,中国电视仍主导产业发展。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约3628亿元。去除各级财政补贴,创收收入3183亿元。尤其是央视和处于第一阵营的省级广电,各家几十亿数百亿的体量让他们底气很足,可以说,优势仍然存在,而且电视不管是政策、渠道还是创意,都是高门槛行业,所以在短期内,这种优势依然会让电视处于第一媒体的地位。  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清晰的大方向。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与新媒
【摘要】本文以优衣库不雅视频事件为例,根据约书亚·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分析了社交媒体对大众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社交媒体主要是从渗透式参与和二次创作后的再次参与两方面影响大众的行为,而这种参与行为也是在媒介场景融合之后出现的结果。希望通过结合实例对媒介情境论的探讨,为当前的大众行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媒介情境社交媒体优衣库事件  2015年7月15日凌晨,当大家都还沉浸在睡梦中时
【摘 要】近年来,微信公众号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人们的思想文化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培育公众文化自信面临多重挑战,分析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以及其对培育公众文化自信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短板,提出改进微信公众号对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网络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对策,是培育文化自信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文化自信;培育;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2018
【摘要】本文试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以山东电视台各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为例,探讨其节目的发展特色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其民生新闻节目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媒介生态学 民生新闻 特色 问题    一、媒介生态学概述    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态学已经呈现出由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乃至其他人文科学渗透扩展的轨迹。“生态学”,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门专业化的学问,它已经衍化为一种观点,一种统摄自然与社会、生
晓月点评:  不要自卑  不要胆怯  快乐的大门  永远向你敞开  勇敢地走出来  你是这美好世界里的  有一份精彩!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地方党报要进一步提高引领舆论的能力,就必须精心谋划、善于选题、巧妙借力,强化舆论监督,增强社会各界的认同感和自身的可读性。  【关键词】地方党报 谋划 舆论监督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地方党报要进一步提高引领舆论的能力,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权威性、引导性和前瞻性,就必须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强化舆论监督,增强社
河南省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究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无论在基础设施和资源库建设上,还是在普及程度上,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与发达省市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我省《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中,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把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普九”后的工作重点;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以信息化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