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无形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导演”,学优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教师只满足于课堂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假象互动,鼓动学生答一些“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假问题,缺少的是深层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生始终紧随着教师被动地答问,缺少主动设疑的氛围;多数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问题视而不见……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此地机械、僵化、缺乏生命活力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以一种审视和探究的心态来重新反思现行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现状点击
  (一)教师方面。
  点击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本”意识。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思想没有彻底转变。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
  点击二:重“预设”轻“生成”,遏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生成意识和及时捕捉、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对课堂上生成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弃之不顾,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轨”时,教师不是漠视,就是将其强行拉回来,纳入预设的轨道。课堂完全成了教师的课堂,学习过程成了学生揣摩老师意图的过程,成了学生努力配合老师完成教学预设的过程……试问,这种以扼杀学生的生成活动为代价,来换取教学“严谨与流畅”的课堂教学,又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如何得到培养?
  (二)学生方面。
  点击一:依赖性强,重结论轻过程。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依赖性强,自主探究意识差,习惯于回答“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问题,喜欢教师把知识和盘托出,只求记住知识的结果,很少主动去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肯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
  点击二:挑战权威的胆量小,缺乏反思精神和创新意识。
  长期的权威专制教学使学生丧失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寻求心理安全意识的驱使下,他们对教师、教材、优等生等“权威”过分信赖,即使有个人独特的见解,也常把这一微弱的火花藏于心中,没有勇气表露自我,缺乏自我展示的信心。对于所学的知识也不善于反思,不习惯扪心自问,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构想与策略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我们应该从生命的高度,以变化、动态的观点来关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还课堂以生命活力。
  (一)观念重建——树立“生本意识”,构建“学习共同体”。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和传授者;学生是“认知体”、“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是单向的、封闭的,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自由、宽容的教学氛围,改变课堂上教师一味关注自我表现的状况,要进行倾听与对话、沟通与交流、合作与共享,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重组,在合作与共享中增值,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方法重塑——重“预设”,更重“生成”。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但过分重预设而轻生成必将导致课堂的僵化和缺乏生命活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及学习心理状态,在教学的生成点上预设多种通道,使教学预设更具灵活性和变通性。
  其次,教师在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实现的同时,更应关注过程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与探索的过程中增强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教学生成与预设出现矛盾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表达和展示的机会,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形式重组——开放“课堂”,放飞“生命”。
  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是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开放、真实、自然,让学生学习过程开放,具有动态性;让学生学习内容开放,具有选择性;让学生学习目标开放,具有灵活性;让学生学习时空开放,具有广阔性。以此来唤起学生开放的心态,从而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例如,“人民币的认识”一课,课上学生通过分类归纳、小组合作等形式初步认识了元、角、分,并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但对人民币的认识并没有结束。为培养学生感受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课后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超市去购买商品。要求:(1)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必须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同样多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要进行评比(在活动中适时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3)活动后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说说自己买了哪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分别用分、角来表示),余缺多少。这样,不但认识了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单位间换算;而且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新课改、新教材赋予了教师新的挑战,赋予了课堂以新的生命活力。但愿我们的构想与尝试能抛砖引玉,让一线的教师都能树立“生本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生命的高度,以变化、动态的观点来关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让课堂重新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其他文献
摘 要: 分层教学是如今新课改理念下所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因此,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敢于大胆在数学教学中尝试这种分层教学模式,努力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者简单介绍了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些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为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完善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 数学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性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加强数学的双基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使特长生的特长得以发挥,树立后进生的学习信心,让数学知识能为每一位学生所接受,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使数学真正“大众化”。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选取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  我在自己教学的两个班级中,选取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数学平均分较低的一(5)班作为实验班,一(4)班作为对比班,每周五上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如何提高初中教学课堂效率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关键是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必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知识
一、本课内容的背景  “有理数加法”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概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难点课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比较省事的办法是:列举简单事例,尽快出现法则,然后用较多的时间去练习法则、背法则。本节课在设计时要体现“概念形成的过程”,尽量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采用让学生观察、实践、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理念  (一)提出问题  大家小学学习过小数、分数
摘 要: 数学复习课不是将学过的知识简单地重复,而是学生认知的深化和提高,因此要把旧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把复习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的再认知的过程,使学生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进一步掌握、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复习课 教学反思    我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平时复习课的上法是这样的:先以知识框架图的形式复习知
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指以部分或广泛的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胃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等病理改变为主的慢性炎症疾病。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教学创新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名人故事,孕育创新幼芽  在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1 2 3 4 … 99 100=?”学生看后,连忙拿出稿纸,开始了加法“竞赛”。我巡视了一周,见全班同学
“学力”是运动的、发展的。“今天,学力问题已经成为解决与克服现代学校教育的问题与课题的关键。”(钟启泉)我在此浅谈一下小学生数学学力的发展问题。  1.发展学力,数学教学要突出以学生的本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  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再现:当物价员,进行商品定价即把单价是整角的商品改写成以
摘 要: 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创造性地工作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守逻辑规律,正确地运用分析比较、直观形象、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各种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是课程,意味着课程应向自我开放,尊重个人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关注人的个人知识或自我知识,把学生看成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而不是知识与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时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做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