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丽·圣·昂格:万物有灵且美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可能都有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
  即使是成年后,有时我们也会将之作为灵魂的一隅偏安之地,躲进去抵御现实的伤害。化身为幼年时的自己,跑到记忆中的小径尽头,嗅着夹带着青草香的泥土芬芳,伸出手来碰触那些密密匝匝的各色植物,静静地盯着地上各种小昆虫……年少时的感觉又回来了:在这里众生平等,我们对自然充满爱与敬畏,自然也庇护我们。
  对于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摄影师谢尔丽·圣·昂格(Cheryle St. Onge)来说,花园也是童年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在2012年,她完成了名为《自然发现》(Natural Findings)的摄影项目,用8×10大画幅相机,温柔的黑白影调,将童年时期在花园中认识的植物、昆虫、动物等“小伙伴儿”定格在胶片上。她在呈现自己童年经验的同时,也试图唤起观者儿时探索自然的回忆。
  童年里密封的玻璃瓶
  拍摄这组照片的灵感不是偶然得之。谢尔丽认为,小时候自己对植物的兴趣,是有“家族遗传”的。
  “我的祖母就非常热衷园艺,虽然她有花粉过敏症,但依然乐此不疲地在自己的花园里种花种草。”谢尔丽回忆道。在童年时期,她有很多时间都是与祖母一起度过的,有时她会跟着祖母一起在花园以及住所后面的小树林里散步。由于祖母经常服用抗过敏药物,她的围裙里经常会揣着几个小小的玻璃空药瓶,在途中,每当拾得种子,祖母就会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到空药瓶里,封住瓶口带回家,贴上标签,记下拾到的时间和品种,摆在客厅的搁架上,日积月累,竟有了长长的一排。
  幼小的谢尔丽,喜欢趴在客厅观察玻璃瓶里面细细粒粒的各式植物种子、果实,“那时,我觉得自己像个科学家,研究者,就这么盯很久”。有时,祖母还会将拾到的一些小浆果放在她舌头上,让她尝尝植物天然的酸涩甜美。自然的灵美也像一颗种子被埋在谢尔丽童年记忆里,伴随着她的好奇心,慢慢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一种对自然的倾心之爱,一种不会磨灭的敬畏尊重。
  谢尔丽的童年生活中,不仅有像“塔莎奶奶”一样的祖母,带她走入自然之美。热爱自然生活的父母也为她提供了能时刻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环境:少女时代,她拥有一匹自己的小马,作为画家的母亲教她描摹花朵,作为物理学教授的父亲则经常带她牵着狗在校园的草坪上散步。
  敬畏脆弱的自然之物
  “在自然面前,大部分童年时光里,我都在关注和思考所观察到的一草一木,有时对它们自言自语,而我现在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孩提时代行为的延伸。”
  谢尔丽的影像气质也亦如她童年观察自然时安静的呼吸,黑白色的影调下,温柔的气氛统领着整组作品。影像中,谢尔丽关注的都是自然界中那些“弱小”的元素:一瓶如夜空繁星般密麻的凝胶状青蛙卵,掉在地上好似火星的胡蜂巢,一条刚从玻璃瓶里溜出来的小蛇,一只垂死的柔弱小鸭子……“自然界真正的美有时正是通过这种脆弱来表达的。”谢尔丽说,“但是我希望人们看完这些照片,能对这种脆弱心怀敬畏,尽管成人之后,你变得更有力量,更强大,但想想我们小时候吧,对自然所持有的那种心情。某种程度上,我也希望这组作品能调和脆弱与强大—作为强者的人类对脆弱的自然所应持有的态度。”
  画面中,与这些可爱自然之物相伴的是孩子,他们并非主角,但是那些入镜的双手,纤细的双腿则与画面中的自然之物形成微妙的互动。谢尔丽解释,这样设计是想在画面留下自己童年的痕迹,那时她总想把自己喜欢的自然之物分享给别人,也许现在成年人不再这么在乎它们了,但她希望能让观者回想下自己小时候,将他们的好奇之心召回自然。
  一般来说,相比成年人,孩子与自然的关系,更为亲密。法国电影《怦然心动》(Flipped)中,小女主角朱莉为了保护自家门口梧桐树不被施工队砍伐,爬到高高梧桐树上不肯下来。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她的行为简直就是以卵击石,阻碍了“高高在上”的经济效益。她想发动更多人来和她一起保卫这棵梧桐树,但最终只有这个小姑娘一人,像一个战士,久久不肯下来。小时候,朱莉喜欢爬上这棵树,坐在树枝上,看看这个世界,忍不住地深呼吸,感觉肺中充盈着最美好的气息,有时候,日落是粉红或者紫色,有时候,橙色的余晖点燃地平线的浮云—这种与自然的亲密之情,在成人世界却难得再寻。
  如今,谢尔丽对自然的热情,依如孩童时期,她喜欢诵读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美国诗人)在《草叶集》中写下的那些饶有趣味的诗句,“自然是无所不在的,我想通过照片来表达我对自然的敬畏,城市中的自然,我们房间里的自然,以及一直存在的森林,大海。”
  与孩子一起发现自然
  在画家母亲的熏陶下,谢尔丽很早就接触影像。大学期间,她得到了一台4×5大画幅相机,“当我从取景器中望出去,一下子爱上了景象在取景器里的样子。”
  在拍摄这组作品时,谢尔丽也选用了8×10大画幅相机作为拍摄工具。“使用这种相机拍摄,缓慢而又充满乐趣。影像投射在取景器中那片薄薄的玻璃上,我可以凝视拍摄对象很久,有时还会披上一大块黑色的布,好让自己能在黑暗中仔细地观察。”谢尔丽说。这个过程与她小时候对自然之物的长久凝视并无二致。“通过大画幅相机,可以记录下一些我肉眼观察不到的东西,当发现拍出来的照片,能把那些转瞬易逝和不易察觉的事物长久地保留下来,我会非常开心。”
  照片中的拍摄对象,大多是谢尔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找来的,“有时我们一起去森林里散步或者跑步,孩子们会给我捉来一只小蝙蝠或者拾一罐青蛙卵。和孩子一起在户外工作,这是拍摄中最棒的部分。看着他们观察和寻找那些小小的、用于拍摄的自然元素,我很快乐,我们是在一起创作,一起‘玩艺术’。”
  在谢尔丽看来,拍摄这些照片,不仅是向自己的童年致敬,也是为她孩子的童年留下点有趣的印记。
其他文献
2003年入职《新京报》的摄影记者浦峰,至今已有12年新闻摄影经验。他是该报经典栏目“城市表情”的主要供稿记者,该栏目近一半自采照片都出自他手。浦峰拍摄的单幅图片在华赛、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等诸多奖项中屡获殊荣,可以说他以拍摄单幅图片起家,因单幅图片成长,也因单幅图片成名。然而,2014年,浦峰却开始困惑了:单幅图片的价值何在?  从2003年到现在,十几年拍摄社会新闻
期刊
3月27日,德国光学巨头蔡司公司与其合作伙伴,专注于经营高端品牌的国际经销集团石利洛在北京举办了消费光学产品体验活动。会上,蔡司公司的几位高管介绍了蔡司公司的发展历史、蔡司消费光学业务的产品范围和相关活动,着重介绍了蔡司望远镜,知名摄影师赵嘉分享了使用蔡司镜头的心得体会。本刊记者就蔡司的望远镜和虚拟实景头戴式产品VR ONE采访了卡尔蔡司集团运动光学销售总监Stefan Buehring、运动光学
期刊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时光摧残的面容。”  —引自杜拉斯《情人》
期刊
“时间与精力是摄影师的生产成本,在自身经营成本有限的状况下,我宁愿为老客户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也不希望因为盲目地拓展新客户而降低拍摄标准,以致影响自己在业内的口碑……” 曾经师从狄源苍,曾经做过摄影记者,当刘飞越成为一名自由报道摄影师,面对来自诸多媒体的采访任务,他的经验和感悟良多。  飞越你好。近些年,你拍摄的《大货夫妇》、《煤尘暴》、《卖菜女孩的夏天》、《黑暗中的游戏》等一批纪实题材作品在各大门
期刊
“这张年度照片展现的是一个非常人性的瞬间,讲述着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以及人类如何面对和克服可怕的灾难。台风海燕是2013年最重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无数人的生活和命运产生了影响。这张照片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实至名归。”  ——朱莉娅·德金  “评委们对新闻摄影有不同的观点,我不认为大家选择这幅照片的理由是一样的,但毫无疑问,从这么多的组照和单幅照片中脱颖而出,这张照片是一张优秀作品。这是2013年最
期刊
第10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的评选结果于4月15日在北京揭晓。这个目前国内最重要的新闻摄影比赛的评委们,在一轮又一轮的5秒计时中,从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名摄影记者和摄影师的3万余幅作品中,选出了他们最认同的作品。  这场规格堪称国际一流标准的影赛所聘请的评委、设置的评选流程、奖项分布也与“荷赛”“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等大奖类似。在初选之后——专业图片社的影像从业人员筛
期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南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人种混杂的殖民国家成为了现在这个文化多元的“彩虹国度”。在1948至1994年之间,南非实施种族隔离政策,黑人社区和白人社区被隔离开,政府对黑人和其他(非白人)种族的公民进行了严格的权利限制。直到1990年,在监狱里度过了27年的纳尔逊 ·曼德拉(Nelson Mandela)被释放出来,并在1994年成为了南非第一位黑人总  统,黑人们的权利才逐
期刊
自1888 年美国柯达公司推出第一台批量生产的民用相机以来,近130年来世界各国推出了成千上万种不同种类、型号的相机,其中不乏奇特产品。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种独特的利用重力控制快门速度的英国产相机Purma。  Purma相机的历史  1935年,英国人Tom Purvis和Alfred C Mayo在伦敦成立了Purma相机公司(Purma Cameras Ltd.)。公司名Purma来源于两
期刊
故事性之争  在评选战争灾难类新闻组照前三名的过程中,评委会成员爆发了第一次热烈的争论。入围前三名的作品有《台风海燕》、反映孟加拉工厂大楼倒塌的《“奴隶制”的代价》以及在最近一届荷赛中获得突发类新闻组照金奖的《大马士革之战》。作为进入到最后环节的组照作品,从图片的质量、故事的完整程度来看,都令人难以挑剔。但评委吴才兴却发起了这样的质疑:“如果把目光放在拍摄过程上,《大马士革之战》这一组照片只是一个
期刊
和其他的孩子比起来,阿梅莉亚的童年可以用“不同寻常”这四个字来形容。当别的小朋友抱着布偶过家家或者沉迷在电子游戏的世界中时,阿梅莉亚却总是和她的动物朋友们混在一起—看看这些照片,她的朋友可不是家养的小猫小狗。当你看着照片里的小阿梅莉亚和黑猩猩抱在一起、给小老虎喂奶、骑在大象的鼻子上、和猴子一起吃早餐、和小鹿一起散步、在袋鼠身边睡觉……这些如同童话一样的奇幻场景,会不会在惊艳之余又略感迷惑呢?毋庸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