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绝响:重读经典寻痕迹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2月11日,北京时间23点30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携加州理工、麻省理工和LIGO科学合作组织(LSC)的专家向全世界宣布:美国的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2月12日,我们所生活的朋友圈,爆炸性地科普了这一涟漪。
  此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由两个黑洞合并引发的,它们不断靠近、旋转,并最终合并成一个黑洞。这两个黑洞的合并发生在13亿年前,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引力波经漫长的传播最终抵达地球。当这段遥远的绝响传达给我们时,意味着人类长了“耳朵”,它将携带大量信息,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黑洞。
  假如书法史是一个黑洞,为了倾听到它上一次发出的绝响,我们至少需要回到唐朝——那时的人们崇尚法书,企图发现上古书法的奥秘,许多书法实践者已经像爱因斯坦一样开始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寻觅引力波的存在。
  上一次,书法史一个巨大黑洞的合并引发出的引力波形成于公元687年(唐垂拱三年),由书法家孙过庭撰并书。其书上追“二王”,旁采章草,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孙过庭认为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他在《书谱》3700字中涉及到了书法发展、学书师承、重视功力、广泛吸收、创作条件、学书正途、书写技巧以及如何攀登书法高峰等课题,成为了中国书学史上当之无愧的一篇划时代书法论著。
  除了《书谱》,南朝梁代著名书法评论家、文学家庾肩吾的《书品》也是一部反映书法文化现象盛行的代表作。其特点即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品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这对以后的文艺批评有着极大的影响。
  设想,当《书品》与《书谱》两部有质量的书论相互吸引时,起伏、震颤、波浪……在这些引力波的合并下,唐朝的书法理论逐渐饱满。而张怀瓘的《书断》即产生于这一历史时期,它以书史撰写及书品界定为代表理论,与孙过庭《书谱》为代表的创作理论联合成为了唐代书法史的两部典范。
  与《书谱》相比,《书断》在许多爱好者看来则相对枯燥一些,毕竟读史与读一部带有艺术色彩的书作是有区别的。史载张怀瓘曾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参军。南宋陈思《书小史》称其善正、行、草书。对自己的书法十分矜恃,自称:“正、行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遗憾的是其手迹无存,这也是今天大家对张怀瓘著述相对陌生的原因之一。
  另外,古人命名往往非常考究,字字传神,从“品”、“谱”与“断”三字我们即能感受到,《书品》带有识鉴、品藻的习尚,“品”是在前见基础上的“品”,无前见和前识就不可能生发“品”的感觉;《书谱》具有秘笈色彩,其中定然隐藏着学习书法的宝典秘笈,张怀瓘在《书断》中即称《书谱》名为“运笔论”;《书断》则带有强烈的结论色彩,其中多少含有作者个人论断。例如张怀瓘所列十体书,每体首先指明由某某所造,这不免有些勉强。但他在《书断》中又论道:“权舆十体,相沿互明。创革万事,皆始自微渐,至于昭著。”这也是合乎自然的。纵观《书断》,记载了上古至唐以前的书法史,内含3000多年来的上百位书法家和他们的作品,既是书论,也是书法人物史和作品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堪称书法史中的“史记”。张怀瓘曾自谓“不虚美,不隐恶,近乎司马迁之书也”,可见其撰写态度是比较严肃的。唐代张彦远编辑《法书要录》,辑录了这部书的全文,可见此书在唐代已得到重视。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卷首自序一篇,序后列总目,总目后逐一叙述书之十体源流,各系以评赞,终为总论。中卷和下卷罗列古今书家,从黄帝时仓颉起,迄至唐代卢藏用止,3200多年间共86人,分神、妙、能三品,各列小传,传中附录38人。卷末有通评一篇。
  透过《书断》,大家可以系统地看到唐朝以前的书史正脉,看到张怀瓘将那时书坛繁杂的书体(秦朝有六体说、汉许慎有八体说、王憧有三十六体说、韦绩有五十六体说,更有多至百体说等)归纳为十体,这是一大进步。《书断》所列书十体——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和草书。同时他指出“十书之外,乃有龟、蛇、麟、虎、云、龙、虫、鸟之书,既非世要,悉所不取也”。这种至简精神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天将汉字分为真、行、草、隶、篆五体,或真、草、隶、篆四大体。
  书体之外,还可以看到诸多星汉灿烂的书家,他们中包括张怀瓘本人,虽然很遗憾没能流传下来作品,但他们不应该被历史遗忘,在他们身上,我们至少感受到了传承与创新。例如东汉桓帝、灵帝时著名书法家刘德升,他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造了一种新的书体——行书。《书断》有曰:“(德升)以造行书擅名。虽以草创,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 今天我们虽然已无法看到他书写的所谓“行书”,但他完成了一个书法任务,接力了书体的演变。刘德升之后,晋卫恒《四体书势》记载:“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南朝宋羊欣亦云:“(钟、胡)二子俱学于德升,而胡书肥,钟书瘦。” 钟即钟繇,胡即胡昭,二人均是由汉末入魏的书家,从刘德升将行书之法传钟、胡二人看,刘德升开山而经钟、胡传递的这一书法流派,在汉代以后顺应了文字演变的规律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王羲之则师法钟繇,将行书的改革发展到妍美流变,创造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行书新体。类如这样的人物,在《书断》中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大家用心去“摸读”。
  “摸读”,大家会焦触到书法史的黑洞,看到无数书法作者存在的痕迹和他们被写入历史的应有的尊严。所以,读《书断》常常会带给大家一种莫名震撼与发奋书写的冲动,这时大家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置身于书法史的宇宙黑洞里,寻找到属于大家自己的星座和书写出对得起历史的高品位书作。历史就在那里,我们发现的经典的质量越高,我们围绕着它的引力波所接力出的著作质量就会越高。这时,大家需要拥有一个审美的标尺去界定,《书断》的丰碑意义也在于此。它以“神(至法天成,风韵超然)、妙(妙法从心,神采自然)、能(成法在胸,逐迹守象)”三品列历代书家传记并评论书法优劣得失,开创了一个衡量书家作品格调的标尺,在我国书学史上,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另外,《书断》充满了灿烂的中国哲学思想与审美意象,曝光着元语言、元图、元书、元诗,需要大家用心去感悟,去发掘一些实际存在的有价值的知识,有理性也有感性的心灵语言,从中看到儒释道思想的发展奠定了中国的古典美学,书法文化的发展同时又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思想与审美艺术。正是这些让书法文化鲜活了起来,最终形成的书法美完全是先贤们实践和思考的结合,到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故“摸读”《书断》,是“摸读”唐朝书法史的形而上学,感悟先贤们特殊的思维方式,寻找到属于自己质量的那个引力波,最后在书法史的黑洞中合并出属于自己的书道轨迹。
其他文献
据英国《卫报》近日报道,英国国家媒体博物馆将超过40万件摄影艺术藏品转移至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简称V&A博物馆),使后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摄影艺术收藏机构。此次转移的藏品来自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的收藏,囊括了自摄影术发明并发展至今近200年之间诞生的珍贵作品,其中包括很多摄影大师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名作。
期刊
近段时间以来,文物界接连传来文物被盗的“噩耗”。虽然事件不同,丢失的文物等级也有高有低,但此类消息接二连三地传出,不管是文博单位还是民众,都会觉得有点太闹心了。  例如最近,一条四川“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新龙村农田里古墓被盗,旁边就是汉晋绵竹城遗址,或威胁文物保护单位”的微博,让本来在田间地头默默无闻了多年的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绵竹城遗址”一下子火遍网络。虽然该消息曝光后,德阳市旌阳区文管所相
期刊
此次文化部颁布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直指中国艺术品市场长期以来所存在的诚信、定价、退出机制不完善的“顽疾”,在舆论普遍看来,这一举动无疑是从政府层面对市场释放出管理信号。那么,新规能对规范市场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有哪些欠缺部分仍需不断改进完善?且听业内人士如何评说。  林明杰(《新民晚报》艺术评论主编):制定办法的初衷是要让市场活起来  西方艺术品市场发展这么多年,我认为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这些年来
期刊
“赵无极2016中国(南通)版画展”眼下正在江苏省南通博物苑举办,将展至5月25日。据介绍,这是赵无极的作品第一次回故乡南通展出,也是他去世后首次在国内举办的展览,更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大规模的赵无极版画专题展。画展原本计划于2013年开展,后因赵无极去世而被迫搁浅,直到近期才得以顺利开展。展览展出了其版画73幅、书籍7本。
期刊
在拥挤的地铁里,手里拿着手机或电子阅读器,身体随着车身摇摆,眼睛却紧紧盯着屏幕,这已经成为当下人们进行阅读的常见方式。阅读媒介的改变,让图书逐渐成为精神奢侈品。不要说去购买,就是免费的读物恐怕也只是被人随便翻翻后投进垃圾桶。  纸质读物的失宠,让大部分独立书店处境堪忧。而网络销售形式的兴起,更是带走了实体书店的“春天”——越来越多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小书店在消失,它们面对来自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无能为
期刊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曾写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对于历代的中原人而言,古楼兰是充满神秘感的,更是令无数人为之神往的地方。因为楼兰遗迹长久以来被荒漠吞噬着,关于它的一切,似乎只有在一些颇为久远的史料或传说中才有零星的记忆,给人以片刻的遐想。直到19世纪末,以斯文赫定、斯坦因、橘瑞超为首的各国探险队相继在楼兰发现并盗走了大量文物之后,这一僵局才被彻底打破,楼兰古城的神
期刊
雍正初年,在清廷对全国各省铸钱局进行的整顿中,江苏省撤销了江宁府钱局。雍正八年(1730年)七月十二日,江苏省在苏州府首铸雍正通宝钱,但当时尚待户部奏准,故未定炉、未定卯。雍正九年,得户部题准,“户部议定江苏开局于苏州府,设炉十二座,钱幕满文铸宝苏二字,每月开铸二卯,每卯用对搭生铜二万八千八百斤、铸钱二千九百九十四串有奇”。随后,为适应社会对制钱的需要,又“自十七卯起,又增炉四座,共设炉十六座”
期刊
在中国艺术史上有这么一个时代,它充满着激情,英气勃发,以其博大的胸怀和气魄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大变革、大融合、大发展。这个时代,不仅完成了书法意义上的五体嬗变,同时也完成了对先秦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升华。这一时代凝聚了中国文化大胆创新的精神和富于进取的民族个性。也正是从这个时代起,我们这个民族被深深地烙上了一个痕迹—汉。而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文化特质的就是文字的书写!  汉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古往今
期刊
由于2016年春节期间的黄金价格一扫1月之前的跌势阴霾——自2月初便每克猛涨20多元,涨幅近14%,且在此高位运行至正月十五仍表现稳健,这让国内的金银币市场也在2015年略有起色的基础上为之一振,不仅守得一个节后开门红,而且部分热点品种还颇具人气。业界也普遍预计今后的市场至少会平稳运行,甚至极有可能渐行渐热。  热点品种在跟风  就市场热点品种在元宵节前后的市场表现而言,大部分的行情在跟风上扬。例
期刊
在乾隆帝的藏宝库中,青瓷可以说一直未被任何奇珍异宝掩盖光芒。幽幽青韵,是一代代收藏者眼中的晨星,汇成一条挥洒翠色光辉的星河……  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常以“少贵似晨星”、“晨星真可贵”等形容文物的珍贵稀有。尤其有“赵宋官窑晨星看”一句,可知乾隆皇帝珍视如宝贝的文物,正是宋朝官窑瓷器。  汝官之谜  所谓宋朝官窑,藉由文献的记载,可知是指北宋官窑、南宋修内司和郊坛下官窑。至于北宋官窑,除了根据文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