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元“换回”7根柱子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t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7根圆明园大理石柱基引起广泛热议。它们收藏于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去年12月,该博物馆与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达成协议条款,黄怒波将为该博物馆修缮中国艺术藏品展位计划提供一半的预算资金,共捐资160万美元(约合970万元人民币)。作为回报,7根圆明园大理石柱基将于今年9月被送回中国,并放置于黄怒波的母校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
  7根柱基均高约1米,保存相对完好。它们原本位于圆明园内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分别属于养雀笼、谐奇趣、海晏堂、方外观等建筑外侧扶手间的石构件。因为涉及圆明园,所以这一文物回归举动引来众人关注,各种质疑声也随之而起。
  有人认为此次文物回归“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是一场炒作。黄怒波对此很愤怒:“我用自己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合同半年前就签下了,一直保密没有宣传,这次是《纽约时报》挖出来的,为何到了国内就有人说我是炒作?”
  还有人质疑:文物不放在圆明园算不算真正的回归?对此,黄怒波表示不相信圆明园能保护好文物,他只愿意将文物捐献给自己信任的母校。在他看来,北大是他的母校,也曾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将这7根石柱放在北大博物馆收藏,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最大。
  文物回归的方式也引发了争论。对于此次协议究竟是购买、赎回还是捐助、自愿偿还,黄怒波表示,这并非购买文物,而是文化交流:“我支持他们博物馆建设,他们把圆明园文物还回来。”对此,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表示:“如果是还回来,那应该由文物部门来定夺文物放在哪里。如今他指定了放在那里,那所有权还是在他,他是行使了他的所有权。买一件东西,说到底有什么了不起?只有通过政府之间正式回归,才值得骄傲。”
  微言微语
  @小子周道冰
  此商人有此爱国之心当然好,但个人觉得没必要再花钱去购买这些旧石头旧东西了,放在国外的博物馆就放吧,也好让每个中国人记住当年民族之耻,好发奋图强,强我中华。这些钱如果拿来资助国内有需要的贫困学子,不是更好吗?
  @夏宫的刘阳
  为什么挪威博物馆KODE有2000多件中国文物,只要回圆明园西洋楼这7件,其他的不要?答案很简单,因为只有这7件能确定是圆明园的且最不值钱!挪威也愿意还!而且仅“圆明园”三个字足以叫此人上国内所有报纸!这就是此人炒作的目的。
  @挪威六月雪漫飞
  祖国的宝藏流落海外是挺悲剧的。但反过来想,如果当时它们没有流落海外,现在还会存在于世吗?可能不会了。火烧圆明园后遗留下的好多残垣断壁后来不都被国人拿去腌咸菜、当垫脚石……最后不知所终了吗?
  @李国荣公民
  黄怒波先生在促成此项合作中作用关键,资助北大和Kode研究项目,承担7座圆明园石质柱基的回家,出资修复中国展馆设施,一片赤子情怀,令人敬佩。质疑他“炒作”,对他很不公平。
  @张亚斌
  花钱买回圆明园石柱没必要,离开中国土壤,就是破石头,无依无靠的老农民更需要政府重视,中国母亲:您还爱那些受穷受罪的孩子吗 ?他们和石柱哪个重要啊?
  @拨云访古道
  散落在海外的文物如果都拿钱去赎,中国将再次成为一个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的国家。若真爱国,就应该用这些钱巩固国防、发展科技,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能力保护这些国宝。否则,再来一次八国联军入侵,这些东西又将被掠夺一空。
  麻辣评语
  有些网友理直气壮地认为“抢走的东西就应该还给中国”,但实际上,这些文物并不是挪威人抢走的。此外,部分媒体在没有厘清事实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讹传甚至是无端的指责,也让人颇感遗憾。在对待流失文物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培养一种成熟的大国心态和文化自信。而对于这种文化交流的新模式,我们也应乐见其成。 新华网
  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途径主要包括:依法追讨、回购和捐赠;其中,商业回购一直颇具争议。一些声音认为,这等同于“受害者出资购买赃物,承认掠夺者的合法性”,且间接推高了文物价格,助纣为虐。而黄怒波这次未直接购买而选择捐资,就有避开非议的考量。7根柱子值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其承载的关乎民族、国家的“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舆论应当回到这一点的终极意义,坚持法理,同时亦当抛弃狭隘、挑剔的眼光,对流失文物的回归形式,多一些包容。如何避免由拍卖等方式推高文物价格进而助长盗窃走私之风,中国如何与国际合作提高依法追讨效果,全社会皆当建设性探索。 《侨报》
  无论是去年法国皮诺家族向中国无偿捐赠鼠首和兔首,还是今年中国商人黄怒波向挪威博物馆捐资换回大理石柱基,在媒体上与社会中都引发了“震动”。相较之下,国内圆明园文物未引起足够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国内一些有价值的圆明园文物,却因未得到金钱上的估价,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大众习惯将流散海外的圆明园文物与被侵略掠夺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考虑文物本身的价值。海外流失文物要继续追踪,被侵略的历史更不能遗忘。但同时,对国内圆明园文物的妥善保护似乎也不能忽略。市场价格不高,并不代表文物价值低。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讲,在关注海外流散文物的同时,我们也应给予国内现有的圆明园文物同等关注。 《新民晚报》
  黄怒波选择将石柱捐给北大而非圆明园,暴露出中国国内文物保护水平陷信任危机的尴尬事实。对此,黄怒波自己的解释是不相信圆明园能保护得好,只相信自己的母校。北大能否不辜负黄怒波的这番信任尚不可知,但近年来圆明园、故宫等地的文物屡屡传出失窃或被损,却是不争的事实。去年,香港知名影星成龙将自己收藏的古建筑捐赠给新加坡引发争议,也是对中国文物保护现状失望后的“忍痛割爱”和“用脚投票”。而各方争夺石柱,对于具有历史记忆、民族认同、承载精神价值的文物而言,自家人的利益纠葛,面红耳赤,多少有些亵渎纯粹,遗人话柄。 欧洲时报网
其他文献
所谓“不合格”袁大头,是指那些重量和成色不符合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七日颁布的《国币条例》第五条“国币成色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九铜一”、第八条“各种银币,无论何枚,其重量与法定货币重量之公差,不得逾千分之三”、第九条“各种银币,无论何枚,其成色与法定成色相比之公差,不得逾千分之三”的规定的银元。  在当今的银元收藏中,偶有发现一些官模铸造的袁大头也有“不合格”品存在。这些“不合格”袁大头
期刊
近年来,工笔画的创作发展和收藏市场成为国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比如,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举办的全国性展览中诸多工笔画作品不断获奖,同时,在收藏和拍卖市场上,不仅传统工笔画市场稳步上扬,“新工笔”也掀起一股风潮。  此外,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艺·凯旋、蜂巢艺术中心、新绎空间等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美术馆、画廊、艺术机构也频繁举办各种工笔画家的个展、群展,并出现了把工笔画置入各种名目的当代绘画
期刊
“你们今天采访的主题非常好,非常有价值和前瞻性。”作为国内工艺美术行业的“掌门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山对本刊记者的这个采访表露出了极大兴趣。  这些年,王山参与和经历了一系列与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工作,对行业的动态点滴了如指掌。他将工艺美术经纪人制度发展的滞后视为行业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一个缺陷,并强调道:“通过媒体来呼吁和推升经纪人制度很有必要。”  《中国收藏》:在您眼
期刊
古有诗人为马竖立“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勇毅矫健;贵族以拥有良驹为表示身份地位,彰显尊贵;海子也曾写过“以梦为马”的诗篇,寓意把自己的梦想作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可见马的矫健自由之态已深植人心。随着农历马年的到来,三个以梦为马的80后大男孩惠唯、陳靖、耿德法,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向往描绘在80匹马上,在重庆香奈公馆为人们带来一场“三个爱马士的2014”重庆首次私人定制马雕艺术展览。  这三位
期刊
文征明是位典型的儒者。早年积极入世,就象他诗里所说:“少壮不待老,功名须及时”(《寂夜一首》)。虽然文征明很早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一旦成功,社会地位的提升对他仍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于是他积极参与科举,“最是世心忘不得,满头尘土说功名”(《金陵客楼与陈淳夜话》),既直接表明了自己对于功名的渴求,又表现了他第六次参加乡试、仍旧未能中举的萎顿情态。  社会规范和习俗,是人们不能不接受的;人们怎样选
期刊
2013年秋拍,古代书画显现出持续升温的态势,而其中,董邦达无疑是这个秋天的一颗“明星”。其作品在2013年秋拍中行情大涨,在香港和北京均有佳绩诞生。其中,在2013年中国嘉德秋拍中,董邦达《葛洪山八景》册页估价750万至1000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5060万元,创下了其作品拍卖的最高价。综观董邦达成交价格突破1000万元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这两年创造的,而其独特的身份,以及充满文人情趣的特点,无疑
期刊
从上古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服装就不仅仅具有御寒蔽体的实用功能,还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和礼制意义。进入封建社会后,服饰更是成为一个人身份地位的外在标志,正所谓“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贾谊《新书·服疑》)。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服饰便是这种等级制度最直观、最强烈的外在反映,服饰是流动着的制度,用来体现君臣官民及上下等级之间严格的尊卑貴贱关系,使人
期刊
由于爱好收藏,难免经常出入于各地的拍卖会。  咱们京城的拍卖会,拍品不一定是最好的,影响不一定是最广的,赝品不一定是最少的,但是,排场绝对是最大的。场地包五星级酒店,拍卖厅能坐几百人,一次拍卖的图录就有十来本,全是高档铜版纸印刷。原来我觉得拍卖会理应都是这样的,可到发达国家转了一圈,发现其实不一样。  发达国家的拍卖会其实都很简朴,比如伦敦佳士得,拍卖厅里只是一行行摆上简单的折叠椅。拍卖师的木头台
期刊
池宫城晃早年是日本《朝日新闻》社的一名摄影记者。从1984年起,他一直从事对中国东北的摄影工作,最终于1988年出版了《旧满洲写真集》。  池宫城晃的父母早年曾在中国东北居住。从父母口中,池宫城晃曾无数次听到过张学良这个名字。1988年3月,当他看到日本《每日新闻》刊登的《张学良台湾健在》之内容后,面对自己四年来辛苦工作的成果——《旧满洲写真集》,他内心忽然觉得缺了点什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
期刊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这首名为《石渚》的诗出自晚唐诗人李群玉之手,诗名“石渚”是今长沙窑所处之石渚湖一带,而整篇诗文则描绘了长沙窑兴盛时期的概况,这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首明确记载长沙窑的诗词。  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得知,长沙窑是在湘阴窑基础上烧造的,兴起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叶,盛于晚唐,衰落于五代。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