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保守:梁启超与严复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启超传,解玺璋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
  解玺璋先生的《梁启超传》,采用了一种很特别的写法,“此书除了前三章讲述梁启超的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人物的关系为章节”(《序》),例如“书生报国:梁启超与康有为(上)”“谊兼师友:梁启超与黄遵宪”“肝胆相照:梁启超与谭嗣同”等等。这种写法有其新颖特别之处,但是,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作者生硬地把梁启超的一生分割开来,放到与各个人物的关系之中,使得整本书碎片化的问题严重。全书读下来,一个整体的梁启超的形象是极为模糊的。
  这导致刘再复先生花了“三天三夜”“把全书读完”之后,竟然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刘再复先生在《序》中说道,“严复的《天演论》固然敲响了启蒙的第一钟声,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但那之后,他的其他文章,影响力就远不如梁启超;何况他不像梁启超那样始终在历史前沿激流勇进,始终站立于大时代的启蒙中心”。 事实上,梁启超并不是“始终在历史前沿激流勇进,始终站立于大时代的启蒙中心”,晚年的他和严复一样,思想回归保守,被历史的“激流”甩在了后面。
  梁启超素来以善变著称于世,对他善变的评价素来也众说纷纭。梁启超自己写过一篇短文《善变之豪杰》,以吉田松荫自况,称“百变不离其宗,但有所宗,斯变而非变矣”,“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未尝变也”(《饮冰室专集》之二,第27—28页)。解玺璋先生的《梁启超传》以此为据,谈到梁启超善变之时,喜欢强调梁启超“以其善变追求不变,变的是他要努力适应这个时代,不变的是他对国家、对民族、对国民的爱和责任感”(上部,第161页)。
  说梁启超变化的是思想,不变是爱国,并没有错。但是,这种解释没有揭示出为什么同样是爱国,梁启超早年和晚年的思想大相径庭。读解玺璋先生的《梁启超传》,让人感觉梁启超的善变毫无规律。《梁启超传》一书从头到尾都在强调梁启超的善变,但是,对于梁启超的一生从“启蒙”到“保守”的转变这一条主线,却没能勾勒出来。
  早年的梁启超因为爱国,所以热衷于鼓吹国家思想,哀叹“耗矣哀哉,吾中国人之无国家思想也”(《饮冰室专集》之四,第18页),认为无国家思想是不文明的表现。然而,晚年的他却说,“把国家当作人类最高团体,这种理论,在今日蒸蒸日进的社会,究竟不能叫人满意。即如个人相互间的利害冲突,当国家法律效力未确定的时候,动辄用复仇决斗的手段来解决,这种习惯,今日谁不说是野蛮?却是国家相互间的厉害冲突,就没有一点儿制裁救济,认决斗为绝对正当权利,这不是文明人类一种耻辱吗”(《饮冰室专集》之二十三,第128页)。
  早年的梁启超因为爱国,所以大力提倡“国家主义”。他批评中国人“知有天下而不知有国家”(《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第21页)。他还对比“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说,“有世界主义,有国家主义,无义战非攻者,世界主义也;尚武敌忾者,国家主义也。世界主义属于理想,国家主义属于事实;世界主义属于将来,国家主义属于现在。今中国岌岌不可终日,非我辈谈将来道理想之时矣”(《饮冰室专集》之二,第39页)。
  然而,晚年的梁启超爱国情怀没有改变,但是开始提倡“世界主义”。他告诫中国人说,“我们的爱国,一面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个人,一面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世界”,“我们是要在这种现状之下,建设一种‘世界主义的国家’”(《饮冰室专集》之二十三,第21页)。他对“世界主义”的倡导,又回到了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中去了。
  早年的梁启超因为爱国,所以鼓吹尚武精神,他说,“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饮冰室专集》之四,第108页)。早年的梁启超对于日本人“祈战死”的精神“矍然肃然”,十分羡慕,对于中国人缺乏尚武精神则感到可耻。
  然而,当民国初年中国军阀横行的时候,梁启超就开始反思所谓的尚武精神了。后来,他又在《欧游心影录》中批评日本的尚武精神说道,“(日本)他若不维持他的军国主义,那么立国的基础就要动摇。他若要维持他的军国主义,除非重新找出一个攻击目的来。所以再想拿中华民国做第二回目的,又想拿西伯利亚做目的,甚至想拿美国做目的,就像那服惯了春药的人,断了药就要不能人道”(《饮冰室专集》之二十三,第104页)。梁启超对日本的预测可谓是有先见之明,而他对中国崇尚和平的传统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尊重。
  早年的梁启超因为爱国,所以信奉由《天演论》带来的风靡一时“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的思想。然而,晚年的梁启超则反思道,“这种怪论,就是借达尔文的生物学做个基础,恰好投合当代人的心理。所以就私人方面论,崇拜势力,崇拜黄金,成了天经地义;就国家方面论,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变了最时髦的政治方针。这回全世界国际大战争,其起原实由于此”(《饮冰室专集》之二十三,第9页)。而且,和早年鼓吹“竞争”相对,他还提倡起“互助”精神来,他把一战协约国的胜利,视为互助精神的胜利。
  早年的梁启超因为爱国,所以热衷于进行制度革命,对制度变革十分着急。在清末的国会请愿运动中,他咄咄逼人地说,如果政府诸公自信可以“救亡”,可以“保我国家”,“则国会之开,微论迟至宣统八年也,即更阅十八年二十八年,吾民无怼焉”(《饮冰室文集》之二十三,第17页)。但是,辛亥革命后不久,他就说道,“十年来之中国,日日以离社会创制度为事,其极也乃取凡与我社会绝不相容之制度,无大无小,悉移植之,植而萎焉,则咎制度之不善,而更谋改植”。他还不无痛心地说,“我国比年来对于制度之大患,在有革而无因,感现行制度之不适,则翻根柢而催弃之,故无论何种制度,皆不能根深基于社会,而功用无自发生,自今以往,其试验渐竣时耶”(《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一,第25页)。
  在经历了民初的国会实践之后,梁启超更是说道,“天下事是急不来的,总要把求速效的心事去掉,然后效乃有可言。有人说:时局危险到这地步,不设法弥缝补苴暂时支持,一旦亡了怎么办呢?我说:姑无论中国决不会亡,别人想亡偌大一个国绝非容易”(《饮冰室专集》之二十三,第23页)。
  如果从清末开始,中国人就知道“着急不得”,那么国会制度的变革未必不能取得成功。然而,梁启超所处的时代,“亡国”始终是悬在中国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他早年的激进思想一呼百应,而经过大风大浪之后“着急不得”的感悟却曲高和寡。这既是梁启超的悲哀,也是近代中国的悲哀。
  梁启超和严复,按照美国学者史华慈的说法,“是从思想上向旧社会的一些基本价值观念提出挑战的第一代”(史华慈:《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7页)。然而,在五四时期,当胡适、陈独秀、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接过梁启超和严复的火炬,更加猛烈地“向旧社会的一些基本价值观念提出挑战”的时候,严复和梁启超“都退缩回去而变为反动势力”,成为了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
  一般认为,一战后梁启超赴欧洲游历一年多,写下《欧游心影录》,是他转向保守的标志。而严复“变为反动势力”的时间比梁启超要早得多,辛亥革命以后,他就常常为中国文化辩护,强调“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严复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24页]。他在1921年去世的时候,还不忘在遗嘱中说,“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严复集》(第五册),第1552页]。
  晚年的梁启超和严复一样,从“向旧社会的一些基本价值观念提出挑战”变为自觉和不自觉地维护中国文化。“天下”观念、崇尚和平而不尚武等等,早年的梁启超极力批评,而晚年的他终于认识到了这些思想的可贵。如果说早年的严复和梁启超对西学的传播“启蒙”了一代中国人,是因为他们思想敏锐的话,那么晚年的严复和梁启超回归保守,显示的则是他们见多识广之后的智慧。如果后来的激进主义者对严、梁等人的“保守”转向多一点理解,而不是一味指责他们“变为反动势力”的话,激进主义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创伤可能要少得多。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责任编辑洪滔)
其他文献
农民性格与中共的乡村动员模式,张宏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对中共农民革命问题的研究成为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经久不衰的话题。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我们期望看到的是透过底层农民的视角来解读革命与农民的关系,这一点正是作者张宏卿所致力的研究方向,也是张著的可贵之处,溢美之词不再多言。农民的研究绕不开对农民性格的刻画,中国农民性格的复杂性使得对此问题的阐述呈现多样化。如若仅仅以张著中对中国农民
脾脏肿大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称慢粒)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许多病人就诊的主诉。慢粒无脾脏肿大一般只见于疾病早期。整个病程中脾脏始终不肿大的病例十分罕见,对其疾病特
<正> 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开发与应用是我国医药信息学发展的主要课题。近年来许多医院相继投资开始这一工作,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本文试就HIS的设计与
<正> 急症子宫切除是对于难以控制的产科出血和严重损伤而采取的一种为挽救产妇生命的急救手段。由于生育机能的丧失将给患者带来精神和生理上的影响,故应尽量避免。现就我院
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艺学学科的发展,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度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关注点集中在中国文艺学科的方向、研究向度的拓展、理论资源的吸收以及本土化和民族特色的确立等方面。由于知识结构、学术立场的差异,围绕着这些关节点产生了不同的学术理念,诸如关于现代文论话语系统建立的“体”“用”之辩,针对传统文论价值评价的“荣今虐古”与“荣古虐今”的对立观念,“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文艺
护理学的发展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对护理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发展护理事业关键在于培养人才。教育是面向未来的,
<正> 在转换和完善医院质量保证机制的过程中,质量意识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只有实现多数人质量意识的转变才有可能转换和完善质量保证机制。质量意识是医院上级主管部门、医院
我是一九四六年春考入无锡国专的,当时,迁到广西去的无锡国专本校还未迁回来,为了争取时间,所以唐文治校长决定先在无锡原校址实行春季招生。
<正> (一) 近年来,各级医院的计算机应用工作发展很快,已由分离的单台计算机逐步发展到若干台计算机联网。常见的有3+网、N-OVELL网等。从单机到联网,无论是
<正>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面临的难题之一,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也严重地威胁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影响医护质量,甚至成为医疗纠纷的根源。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