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反思与修正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afaff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多媒体网络在语文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及修正。
  
  一、 过多的多媒体网络教学降低了课堂效率,应坚持科学性原则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多媒体是声音、图像、文字等的组合,其在教学中的目的是辅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而不是用这些方法去简单地图解文字,更不能用音像去代替文字。大量色彩鲜明的图片和优美动听的音乐的介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效果,也降低了课堂效率。在化抽象为形象的同时,使学生失去了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形象再创造的机会,也就使学生失去了提高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机会,从而不利于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导思引悟的优势,但不能让多媒体代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同时,直接以视觉形象替代语言的品味,导致语文课“语文味”的流失。一位教师上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课件的制作很完美,特别是几幅荷花图,可谓费尽了心机。但他没有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语言,从品味语言入手,感受文章的形象美、意境美、情趣美,而是简单的以“观”代“读”,以“看”代“品”。
  要改变这一现状,务必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在课件中要注意减少图片和音乐出现的数量,并注意图片和字体的色彩不能过于鲜艳,以免过多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将具体形象的影视作品同语言文字蕴含的丰富可进行再创造的内涵相比较,就又会把学生引导回来,重新关注语言文字描写的优势上,从而化弊为利,达到积极的目的。图片必须要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关系,能缩短学生理解内容的距离。否则,再精美的图片也是多余的。另外,图片要清新悦目,有情趣。教学信息若新奇有趣,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平时,语文教师可收集那些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精美图片,以备制作课件之需,自己建立一个课件“资料库”。比如,制作《黄山记》的课件时插入有关黄山景区的图文介绍,这能使学生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借助具体直观的画面状难绘之景,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场景化,学生理解课文就获得了最好的钥匙。这既拉近了学生与内容的关系,又给课堂平添了许多生趣。
  
  二、 过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偏离了教学目标,应坚持实效性原则
  
  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其广泛的优越性,但是在教学中如果使用不当,就不能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也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从多次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表明,离开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自觉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学习的人为数极少,大多数的学生热衷于网上聊天,看电影或是玩网络游戏。同样,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语文课堂,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和监督,缺乏精心设计的语言活动,学生会感到很难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语文教师作为多媒体的使用者,应该积极探索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位,巧妙而有效地利用这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就是媒体操作者。
  要改变这一现状,务必坚持实效性的原则。教师需要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找到最佳切入点,既能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教师的功能,又能显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最大范围内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和效率。在教学环节、语言环境的营造、自学意识的提高等方面下功夫。教师应该在透彻理解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力求设计出实用的能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且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的课件。应注重发挥多媒体的视听结合、信息量大、节奏快的特点,帮助学生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巧妙安排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要配合使用现成的教学软件,合理增加练习时间,用图、文、声、像为学生营造虚拟的语言训练环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那些教材已经配备的教学光盘一般都存在大信息量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舍弃。根据特定的课堂设计,结合自身的教学优势,截取那些最有助于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课件内容。绝不能囫囵吞枣,硬将所有的内容“塞”给学生,制造出现代化教学环境下的另一种“填鸭式”课堂。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阅读为孩子敲开探究过去、现在、未来奥秘的大门;引发高雅的谈话,培养高尚的情感;使孩子们关注生活,重视生命意义。为此,在新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创新途径来激励学生“悦读”。    一、营造氛围,激发“悦读”    孔子认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阅读的快乐因
提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改革思路,包括课程及教学设计思路,学习情境设计等。
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要求我们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研究,从而使研究性学习和有意义的接
1. 写作前的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各个模块的每一个单元都有Communication Workshop这一部分,提出了写作训练的要求。其写作内容的编排都是在阅读课的基础上的。  文章的篇章结构的输入。北师大版模块五Unit 14的写作内容是一封求职信,为了激发学生的动机,在阅读两段材料的内容和对求职信的结构分析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开
作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以至于重视这门课;如何能在短短的一节课内使学生接受有效的技术素养知识;如何使学生在实践中从感性走向理性;如何使有效教学理念从头到尾贯穿通用技术课堂。     一、课前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为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兴
一、通过口语交际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才能在课堂里渗透创新教育,使学生真正学到“渔”。例如,在一次口语交际的练习中,我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设计了用一个故事做引子的教学方案,尝试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引导他们创新。我首先给他们讲一个《乌鸦的故事》的故事,大意是:树上住着乌鸦兄弟俩,他们兄弟和睦,勤劳善良,有一天,房子被风雨打破了,大哥以为弟弟会
1前言由于长期不科学使用磷化氢,如盲目提高磷化铝的剂量,不合理地增加磷化氢浓度,密封条件差或杀虫气体分布不均匀等,使很多主要储粮害虫对磷化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抗药性,导
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C语言抽象、知识点多与教学时间不足等问题,分析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C语言的特点,阐述"以指针为核心,以实验为手段,突出程
一、臭椿叶防虫法。先用清水将新鲜的臭椿树叶洗净,晒干后切碎,按1:100的比例混入粮食中密封保存。粮食出仓时,再过筛,除去碎叶。二、苦楝叶防虫法。先将苦楝叶洗净、晒干,粉
保粮磷在高大平房仓的应用表明,它具有杀虫广谱、药效高、稳定性强、持效缓释、无臭、安全等特点,而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The application of grain-preserving phospho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