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街巷,有颜值更有“内涵”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gzhu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城是苏州的掌上明珠,街巷是与姑苏古城相生相伴的“血脉”。保留古城区的独特古韵,同时持续基础设施的不断更新,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享受到现代居住条件和生活便利,是当前姑苏古城治理的必答题。
  “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城精细化治理模式,让古城街巷环境更优美、设施更现代、生活更智慧,让更多市民分享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成果,就能吸引更多有活力的人群在古城工作、在古城创业、在古城生活。” 金阊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跃表示。
  美起来!
  精细化治理刷新古城颜值
  “王天井巷与马大箓巷交汇处出现流动摊贩,请前往处理。”中街路片区“红色巷管家”调动指挥中心发出信息,城管执法队员陈川、孙强收到指令,迅速赶往点位处理。与此同时,交警王建伟也正将王天井巷的违章停车处理结果反馈至调动指挥中心。
  两件街巷日常管理小事,是金阊街道充分发挥街道区域党委和社区“大党委”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多方力量,实现社会共治的真实写照。
  金阊街道内“小桥流水”式街巷达230多条,背街小巷和开放式小区的“顽疾”是难题。今年11月,金阊街道以中街路片区为试点, 探索实施了“红色巷管家”项目。
  项目成立了一支由职能力量、辅助力量、支持力量和社会力量四部分构成的综合型管理团队,以城市管理、派出所、交警、巡特警、安监、消防、市场监管、物业管理、环卫保洁、社区等10支传统职能型力量为核心,招选一支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三方队伍成为辅助管家,邀请专家学者作为“智囊团”,并增强居民责任感与使命感,综合联动。
  “苏州的古韵都藏在街巷里。从前中街路片区的3个社区‘共享’一名绿化工人,日常修剪只能以主干道为主,内部绿化杂乱无章,拉低了‘街巷’颜值。”中街路网格化联动工作站副站长张鸣泽说,“红色巷管家”成立后,小巷颜值迅速提升。原来,“巷管家”中有绿化从业经验丰富的绿化工人团队,每天3人一组,从主干道渗透进背街小巷的各个角落,清垃圾、去杂草、修造型,幽幽古巷在错落有致的绿色中焕发出生机。
  雅起来!
  古城街巷增添“苏”范儿
  中街路古称“清嘉坊”,古建古宅星罗棋布,贤人智士汇聚,如今这里依然住着不少能工巧匠。
  11月,姑苏区金阊街道中街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址启用,除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助餐点、网格化联动工作站等办公服务场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还设置了“中街记忆”展示区域,集中展示苏灯、苏扇、苏式剪纸、棕草编等一批非遗、民俗作品,这些手工艺作品不仅精美别致,还充满了浓浓的姑苏文化味儿。
  在一名党员志愿者的带领下,游客们正游览专诸巷,了解苏州古城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街巷文化的展示与传承不仅在社区,金阊街道将辖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相结合,设计出昆曲吴韵线、姑苏商贾线、阊门寻迹等7条反映古城历史底蕴、人文特色与红色基因的深度体验游路线,同时融入与各景点文化相关的艺术表演,以静态的景点名胜与动态艺术表演相结合,让游客通过沉浸式体验,参与和分享古城文脉和人文情怀。
  同步,街道深入挖掘辖区购物、餐饮、娱乐、旅游等特色资源,打造的养育巷婚庆特色街、北码头民国风情街、石路步行街、演艺中心文化特色街等文化特色街区,提升了各重点街区的形象和品位。
  潮起来!
  古城街巷焕发新活力
  一大早,自由职业者蒋丽静带着笔记本电脑来到中街路党群服务中心“读者小站·江南书房”,开始一天的工作。因为环境优雅、阅读资源丰富,她每周都会来这里。书房同时有父母带着孩子前来阅读。
  创新社区文化服务新模式,引领社区文化生活新风尚,在苏州首家“读者小站·江南书房”,一楼靠窗的阅读空间安装了一排耳机,下方配备平板电脑,居民按需点单,尽可聆听学习。二楼有声图书馆,收藏大量历史人文、健康时尚等声音图书,市民通过扫描墙上对应的二维码,即可收听。“全新的阅读体验,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蒋丽静说。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走进社区,社区会越来越有活力。
  “中街路一带,有高师巷、王洗马巷、马大箓巷……每一条幽深小巷尘封着诸多市井轶事;有春申君庙、任道镕故居、诵芬堂雷宅……每一处古旧门庭诉说着一段先贤佳话……”青年党员姚佳梦正为中街路党群服务中心的“金相邻·中街之声”海棠电台录制一段以“中街探幽”为主题的音频。利用多种技术和传播手段分享傳统文化,线下实体“海棠”收音机和线上“金相邻·中街之声”海棠电台,将党的声音、街巷故事、便民服务等信息多一种渠道传递到千家万户。
  时代在变,基层治理也在与时俱进。
其他文献
苏州的巷子都不长,原本也不宽。许许多多文保老宅都隐匿在巷子里头。去看时不要管什么门牌号,费劲,奔着巷子就去,届时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连带周围纵横交错的巷子里都有,左右两眼便能看出个大概,一『摸』就是一串,且常常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且别说这些文保老宅,单单那一条条巷子,光名字听着就让人觉得有味儿。官宰弄、宋仙洲巷、三茅观巷、包衙前、王洗马巷、天灯弄、侍其巷、幽兰巷、天库前……取名不是骡市、牛市、马市
期刊
我们生活在苏州,每天的生活里总要有意无意地充斥一些苏式元素。否则,跟生活在其他大城市,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抽些时间,特意路过、绕一绕古城墙,穿行过一两条有着旧宅旧院的街巷,那些隐匿古城惊世之美的建筑、墙头依然散落在其中。静静地去看看它们,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带着不同的心情,视角会不同,美自然也变得不同。  苏州古城,江南地区文化中心。五千多年的中国农耕文化土壤,三千年的吴文化根基,两千五百
期刊
姑苏古城是江南地区文化中心。宋代《平江图》中的城市格局,就是今天苏州古城区的基本格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著名的“双棋盘”。“河巷相依,纵横有序,脉络分明,双向通达”是苏州城内的街巷道路特色。  “古典”在这座城市里随处可见。盘绕四周的姑苏古城墙,犹如长龙卧地,经历千年,依旧长存。行走古城不经意间走过的石桥,散发的沧桑与俊美都能让人不自觉地感知其中的岁月。姑苏最不需要的就是“復古”,因为它的古,早
期刊
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临海人王士性说:“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苏州的风尚,不仅仅是一种炫耀性的风尚,还是品位和身份、意韵和境界、风雅和脱俗的象征。  说风雅,苏州人可以说是“轻车熟路”。这种风雅,不单指文化,退了休的达官贵人们,做生意的各色商贾,有钱又有闲,于是处处精致讲究,并将这种要求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园林、宅院,  精巧的心灵家园  苏州人的风雅,首先体现在环境。为
期刊
不是所有的古村都可以叫“传统村落”,吴中却有24个!  12月4日,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布第三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公示名单,吴中7个村落上榜!截至目前,吴中共24个村入选,数量在全省各县区市中排名第一!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
期刊
漫步于苏州古城的大街小巷,总有一两栋建筑显得与周边“格格不入”,一眼便知,是上了点年头的老宅。再看第二眼,“这房子细节做得灵,马赛克地砖肯定是进口的。房子到底是啥人的?”即便知道了原业主身份,可能也丁点儿不了解,但没关系,对某段文化历史的深入,可能就来自于类似的深挖“八卦”。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更重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根据桂涛、何俊萍在《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价值认定与探析》
期刊
最能让苏州声名在外的关键词是什么?多少年来,尽管昆曲、评弹、街巷、苏作都成为了代表,但一句“苏州园林甲天下”,还是最令世人熟悉的招牌。  園林于苏州人而言,不是散布在城市角落里的景点,不是曾经的达官贵人们的私宅,而是代表着苏州的美学,代表着苏州人的审美情趣。  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园林奠定了苏州人一生的美学基础。  苏州园林里的艺术境界  教育家叶圣陶在《苏州的园林》里说,苏州各个园林有个共同点,似
期刊
对于“坊”,苏州人并不陌生,苏州在唐诗里有60坊的记载,宋代郡守李寿朋也曾排定过65坊。近代有“三官九观二十四坊”之说:三宫是皇宫、学官、天后宫。皇宫,本名万寿宫,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9年)创建,内供皇帝生位,每逢皇帝生日,全城官员都要去朝拜,如遇皇帝“驾崩",则在此设灵致祭。学宫,即三元坊的孔庙。天后宫,在城北天后宫桥,亦称天妃宫,航海者都拜祷此宫。  苏州人一般都认为“坊”是“牌坊”的意
期刊
即便是在冬天,在古城墙下走走也极好。尤其清晨,太阳光束照射进苏州城,古城就散发出其特有的庄重含蓄。好好吃一顿早餐,然后沿着城墙散步,神清气爽。爬满蔓藤植物的城墙,在一年四季里都会呈现变幻的景致,但在冬天,光秃秃的藤蔓就呈现出了“岁月”的味道。  平门、相门、葑门、盘门……曾经把姑苏人家包围在怀抱中,如今看来,在悠长的前世里也指向着现代城市的今生与未来。  城古第一的苏州城  《中国通史》上记载,早
期刊
城市何以让人着迷?空间的营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漂亮园艺,带来灵动气质,匠心营造,成就一座城。  生活在一座城市之中,我们所感受到的空间,有高楼大厦,也有景观营造,更有从中传递出的精神和气质。坐拥山水的吴中,本身像一座大园林,城市的景观营造又在虚实动静之间,带来不一样的气场。  景观之美,缔造城市的空间气场  对于美的感受,人类是相通的。精致的街头景观,事关一座城市的美学修养。景观营造,在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