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l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质疑 重组 赏析 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中质疑,从作品表象中,理解、感悟,开拓想象空间
  文学作品中往往有大量未写明的“空白”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先感知这些表象,然后利用人的想象将其填补、充实,以达到拓展人物心理、感受人物性格、探究人物命运的目的。例如鲁迅的《一件小事》、朱自清的《背影》二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主人公的肖像,而不同的审美对象透过不同的审美视角,再借用头脑中的积极动力——想象力,就会创设出不同的“车夫”,“父亲”的形象。又如鲁迅的另一篇作品《孔乙己》。作品中实写了孔乙己在酒店的言行,而对他的平日生活与打折腿这一情节是虚实兼而有之,内容中不乏含有巨大空隙引发读者思考。孔乙己从出场到他最终的结局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外貌上由一袭长衫——一件破夹袄;动作上由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神态中由不屑置辩——恳求掌柜;结局则由站着喝酒——用手走去。这一系列的巨大反差无不使学生惊叹、质疑、进而浮想连翩……用几副形态各异的人物肖像图来勾勒即:穷酸懒惰而又自命清高的孔乙己、迂腐不堪而又自欺欺人的孔乙己、受尽欺辱而又毒害至深的孔乙己、麻木没落而又无可奈何的孔乙己……同时,结尾一段孔乙己之死这一说法:“我到现在终于没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读后也会展开想象的翅膀:“他是怎么死的呢?”有的说孔乙己是在冰天雪地中冻死的,有的说是活活痛死的,有的说是饿死的,有一同学还把孔乙己之死与阿Q之死、祥林嫂之死进行比较,认为孔乙己的可悲就在于在一般人眼里居然平淡得不值一提。
  二、思中重组,从作品的信息中,整合、延续,创设想象情节
  例如,我在教读《七根火柴》这篇小说时,在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小说中补写“昨夜”的暴雨的环境描写时,我引导:在这样的暴雨中,无名战士是怎样度过这漫漫长夜的呢?一下子就激起了同学们的热烈的讨论。随后,我及时出了一个作文题《暴雨中的一夜》,要求同学们对暴雨、对无名战士的心理作出描绘。面对着这个激发想象的文题,许多同学当堂就完成了颇足一观的文章,从他们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迸射而出的想象的火花和在字里行间翕动着的想象的羽翼;同时,学生们明白了为什么无名战士不是像卢进勇一样躲进树丛,而是倚在一棵小树下的原因。无名战士的形象在一刹间高大起来了!学生们对小说的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们可以对己有的信息进行补述性的发展型创造想象训练。这一般可运用续写,看图想象作文,为读者建造审美对象的重要引导契机,集中读者对新的注意点的看法,使空白的内容通过相互修正,将片断、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中,从“场”出发来组成各种新的审美视野。如有的学生在《孔乙己》的续写中写孔乙己没有死,治好了腿,中了举,也象丁举人一样淫威乡里;《我的叔叔于勒》续写中写于勒发财归来,再次把菲利蒲夫妇的丑态抖露出来等等。这些都是进行新的审美创造,也加深了对原文主题思想的认识。
  三、悟中赏析,从作品的内涵中,沉思、升华,激活想象思维
  我在教矛盾的《白杨礼赞》一文时,从白杨树特有的四种象征意义下又延伸开去,启发学生:作为一名身在新疆大西北的你,还能从这扎根西部的白杨树身上还联想到了什么?由于学生能亲身经历这里的恶劣环境、艰苦条件,所以有感而发,仿佛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联想到了一首阎维文的《小白杨》,并纵情歌唱,联想到父母那一代支边青年就那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还联想到开发大西北中踊跃而来的大学生们甚至还联想到自己就是一棵正茁壮成长的小白杨……此时,白杨的形象完全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作品的内涵由此得到提炼和升华,学生的想象思维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又如,学了有关流水描写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流水鸣溅溅”;“桃花流水鳜鱼肥”;“黄河远上白云间”等等,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和景物并形成对水的各种表象。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所以可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因此在教学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也可以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境界。
  一千个读者心中应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象力的魅力就在于此。只有展开每一位学生想象力的翅膀才能拓展语文学习的思维空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研通讯》 兵团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出版2001年第二期.
  [2]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2年第六期、第七期.
其他文献
梅冬是公益组织歌路营的秘书长,关注农村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問题。2012年—2015年,走访河北、四川、湖南、湖北、云南等102所农村寄宿学校后,梅冬和同事们统计发现,这些学校的寄宿学生中近60%是留守儿童,其中63.8%的孩子有孤独感。他们睡眠状况不好,五分之一的孩子夜里容易醒。还有的学校图书馆常年关闭,一个六年级的孩子告诉梅冬,自己只进过三次图书馆。  农村寄宿学校的走访结束后,梅冬和同事们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在工程建设中雷电波的侵入对系统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提升电源系统的防雷功能,应对强大电磁场产生的感应雷电以及脉冲电压潜入室内等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自主 合作 探究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现代
期刊
在短短的一年间,Web2.0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整个互联网产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Web2.0的思想是并不是由学界发起的,而是在实践中偶然发展起来,所以相应的理论研究大大
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省广播电台台长座谈会上,本溪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何伟介绍了该台的品牌栏目《直播本溪》创办的过程和影响,引起了与会同志的关注,本刊随即约稿,于是就有了下
政治新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更突出  恩想政治活动课的开展,并
期刊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认为技术是必要的,只要技术教给学生了就意味着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就符合了《体育与健康》要求“健康第一”的思想,其实这样恰恰违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育实践为体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反过来体育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体育实践、服务于体育实践,为体育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了应与社会主体紧密联系的要求。理论缺乏时而久之,学生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也就只是技术的载体罢了
期刊
【摘 要】如果说,有什么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那么,环境就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和环境是有机的整体,人无法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就显得尤为突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我们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说,有什么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那么,环境就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和环境是有机的整体,人无法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就显得
期刊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人自身都存在这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缺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人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内在需要。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是在承认自己不足和缺点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点。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时刻观察与利用真实的生活背景,让孩子到这些背景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认识和
期刊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量不断地增加,而信息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它的质量越来越受到组织的重视。信息质量的高低对于组织的运行,决策的有效性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