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只愿笑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ypig_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那一年到今年,已经十三年了。十三年后的前几天,我和先生带着儿子去到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城市,做一次例行的身体复查。与其说是复查,不如说是去看望救他性命的医生,如同拜佛一般虔诚笃信。
  在火车上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就到了医院。医院周围比从前热闹多了。那一条铺着红色小方砖的人行道还在,斑驳的水泥马路牙子,透露着它的岁月沧桑。那一年的那个黄昏,我和先生带着尚未确诊的儿子出医院散步,走在这条道上。那时儿子只及我的鼻尖那么高,他不知愁滋味,走在前面活蹦乱跳。先生伤感地对我说,他真想带着儿子就这样一直走下去,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管,就这样一直走下去。于是,这十三年来,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放下一切,带着儿子去到远方,寻找有限的生命中无限遥远的快乐。而每个人的生命,又何尝不是有限的呢。
  每一次远远地看见矗立在高高楼房上面医院的名字,总是感觉恍如隔世又如影相随。踏踏实实站在医院门口的时候,我想起当年我是怎样逼着每天辛苦做完治疗虚弱不堪的儿子,在这一片空地上做着单腿跳、青蛙跳,然后跑步十圈,以求保持他身体最佳的状态,累得他眼泪汪汪,直至母子泪眼相对。
  那一年儿子十一岁。以至于十三年来,每当看见这个年龄的小男孩,我都不禁驻足凝视,回忆着儿子当年英气勃发的样子:一头浓密的、在阳光下像崭新的绸缎一样熠熠闪亮的头发,以及瘦削却又倾长的像正在拔节的小树一样挺拔的身体。
  那一年我三十六岁。从此那些喜欢蹬着高跟鞋、穿着高腰裤、蝙蝠衫,显摆走路时袅袅婷婷样子的日子,已不再属于我。儿子住的病房在五楼吧,那一天晚上,当医生告诉我儿子生命充满了希望却又摆不脱绝望的真相的时候,我倚靠在儿子的病床边,流着眼泪对自己发誓:要让他像正常孩子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这个初冬的早晨,我们在门诊大厅候诊。那一年人少地阔、安祥静谧的医院,如今已是门庭若市,仿佛老天爷不经意之间失漏了天窗,被幸福的筛子过滤掉的人,越来越多。
  做核磁共振的地方,就在儿子当年每天做治疗的负二楼。当年我坐着等待儿子从治疗室出来的那一排塑料椅子还在,另外旁边又加装了两排椅子。当年那时正是渐凉的初秋晚上九点,我曾经独自在负二楼紧抱双臂,抵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说不出来的冷,心急如焚地等待着医生最后检查结果。而现在来做放疗的病人络绎不绝,不像当年可以有大段时间的空白。唯一不变的,是那些生病的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千篇一律的光头,都是长得那么漂亮俊秀,仿佛病魔只愿意伤害美好。那个放疗室还是从前的,但是核磁共振室已经从当年的一楼调到负二楼,精确度从1.5T升级为3.0T,成像诊断一定会更准确吧。我坐在当年那个椅子上,恍惚之间竟不如前几次复查的时候那么淡定。是害怕一切太过清晰,而看清楚我太多太多的不安么。
  去十五楼的医生办公室,要穿越像迷宫一样设置的病房。当年的主任医生已是书记兼副院长,当年的管床医生已是主任医生。都是那么忙,忙得看片子都是惊鸿一瞥。医生说,看影像有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来求证。
  抗拒,屈服。屈服,抗拒。
  十三年以来,无论世道多么艰难,为了生存,一直都是在坚定地与抗拒一切困难,似乎还没有什么样的困难,可以让我们屈服。
  先生说,我的儿子我知道,没事。儿子说,我好好的,没事。他们的计划是要像从前一样,在例行检查以后,用儿子的话说,他要去吃喝玩乐。可是我,想起当年,一切不幸都是在没事的时候发生的。我又去求证当年一句话为儿子改变命运走向的医生,如同当年一般。
  我还去打扰了一位同命相怜的朋友。他的儿子与我的儿子相纪相仿、病情相仿,他的儿子去年跟女同学结婚了,给他生了一个漂亮的大胖孙子。他的幸福已经成为我对幸福意义理解的标杆,我渴望变成一个因为溺爱孙子而常遭儿子嫌弃的伤心的奶奶。其实,儿子现在已经是一名非常合格而敬业的酒吧师,并且积极参加朋友们安排的相亲活动,这样的幸福离我又有多远呢?只是我,生怕这幸福会戛然而止。
  那一夜,彻夜难眠。我无力抗拒先生和儿子不想重蹈覆辙的心情,只能无力地发朋友圈说,那就让岁月静好的日子再长一些。有一个朋友,我们一起的时候不多,可是她了解,她说:“边走边忘,余生只愿笑。”坐在广州人家酒店的餐桌上,先生和儿子研究他们的美食,我看着这句话,眼泪不禁流了一遍又一遍。儿子问我怎么了,我笑了说,怎么广州的菜也会辣得人流眼泪。
  那一瞬间,“边走边忘,余生只愿笑”这几个字,已刻骨铭心。是啊,如果真是,又能怎么样。走一路,忘一路。有一条街,沿街都是鲜花店。儿子边走边拍照,真是应景。那一路,我只在心里默念,如果這十三年来,我做过什么错事,说过什么错话,老天爷要让不幸再在我的儿子身上降临,那么我仍然发誓,无论生活再怎么艰难,我一定做一个善良的人,不做错事,不说错话,只求他安然无恙。
  求证的愿望在那几十个小时里,愈来愈强烈。第三天,在珠海的一座海岛上浪迹天涯。那天多云,可是海还是那么蓝。不是旅游旺季,海岛上是那么安静。一幢幢房子沿着山路起起伏伏,走到哪里,放眼望去,都是一望无际的海。有一处非常小资的民宿,中午无人,我们爬上楼顶上的花园,儿子在我荡着的秋千旁边,依依不舍地欢笑、拍照。我看见照片上的他,已然褪去所有稚气,一副男人模样,想起他最近无疾而终的两次相亲,不禁哑然失笑。在海边漫步,海滩的沙是那么的细,淡淡的黄沙与深深的蓝海偎依在一起,无比温暖。有时候太阳遛出云层,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微笑。这样的时刻,任谁都想永远拥有。
  我对先生说还是想求证一个安心,哪怕儿子的身体再辛苦一次,我生的他,无论结果怎样我只要他还在我身边。谢谢这个男人,为我安心,违背他自己的心。也谢谢儿子,年轻气盛的他,唯一舍不得看见的就是我的眼泪。
  坐最后一班轮船离开海岛,然后坐最近时间的轻轨离开珠海,来不及走走珠海最有名的情侣路,只来得及在海上看看一眼望不到头的港珠澳大桥。在仲夜的广州地铁上,仿佛走在天堂与地狱之间,那一段不可知的路上。幸好买的是第四天晚止回程的火车票。我不知道为什么会买这一天的票,还是冥冥之中老天爷作的这样的安排?
  医生太忙了,我们等了一个上午。当儿子终于躺在一个临时的床位上做了那个检查的时候,我的心,一下子沉入不可知的黑暗。那六个小时,无比的漫长,让我想起这十三年以来所有的幸福与悲伤。那六个小时,又是那么短暂,让我来不及想象后来的一切,是幸福漫延还是悲伤漫延。直到当年的主任医任一个电话说:“结果出来了,儿子没事。”
  先生顿时脚下生风地去医生办公室,儿子朝我两眼一瞪:“好好的,要让我受一次罪。”我只笑而不语,用微信向所有这两天被我烦扰的人报平安。
  这时天已经黑了,表弟开车过来送我们去火车站,原来定好准备请我们吃的饯行饭也取消了,让儿子颇为失望,他仿佛不愿意错过任何一顿人间美味。先生说,回家好好赚钱,有的你吃的。
  火车上,看朋友圈里是各种各样的武汉要下雪的消息。而几天前我们离开的时候,分明是一袭春装足以。有朋友怕我们回来无法抵抗突如其来的零度以下的天气,特意以暖车来迎接。回家等了两天,也不见那场据说是很大的雪下来,天气冷是冷,却有变晴的气势。
  原来,人生最美好的一个词不过就是:虚惊一场。
  扳指一算,接下来的时间,我需要请几个人来喝酒压惊。一个是送我“边走边忘,余生只愿笑”的人,一个是接我平安回家的人,以及所有被我的慌张不安累及的人,以及这十三年来,那个陪我在深夜痛哭又在早晨坚定地笑着醒来的枕边人。我总是要他戒酒,却原来我的内心里,时时蛰伏着一个想要一醉方休的自己。
  与谁醉?
  与这只愿笑着的余生。
其他文献
这些年,伦敦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安德鲁·斯科特常被邀请去参加各种讲座讨论老龄化社会,让他倍感困惑的是,老龄化总被当成贬义词。  在他看来,老龄化不仅仅意味着老年人越来越多,还表明人类的预期寿命在延长,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不只是生命的终结点在改变,而且会因此过完全不同的人生。为此,他和同事琳达·格拉顿写了一本书《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来探讨,长寿真的是一种诅咒吗?如果我们都将活到100岁,我们
期刊
从公园出来,儿子动动见公园门口有卖烤肠的,说肚子饿了,要吃烤肠。他生病刚好没几天,偶尔还咳嗽,医生说不能乱吃东西,我就从包里拿出最后一根香蕉递给他,说:“吃香蕉吧!”他当即摇头:“不吃香蕉,我就要吃烤肠。”我耐心跟他讲道理:“你病刚好,医生特意叮嘱不要乱吃东西。再说咱很快就到家了,奶奶做好了饭等着咱呢!”他的倔脾气上来了,說:“不!我就要吃烤肠。不给我买我就不回家了。”说着,往那儿一站就不再挪步。
期刊
宏华街上有两家相邻的粮油店,店主都是六十开外的老头。一个白胡子,一个矮个子。白胡子每天下午在旧报纸上写字,浑然不觉白胡子被墨汁染成黑色。  矮个子每天喜欢玩鸟,他养了一只绿色大鹦鹉,每天闲暇时主要任务是教育鹦鹉学舌,比如教它说“买呀,便宜!”、“走好,再来!”之类的话。  虽然都是粮油生意,但两家店各自也经营了数十年,各自的主顾相对稳定,大家平日生意都差不多,彼此倒也相安无事。  表面上风平浪静的
期刊
我的一位友人是经营者,他早晨到公司后的第一项工作,便是逐一观察员工的表情。  “为什么这么做呢?”我曾经问过他,他的回答颇为新颖独到。  “不吃早餐直接到公司的人,其表情没有神采;对凌乱的头发不加整理、头脑昏沉的人,上午没法指望他干活儿。我不想对这些人支付他们上午的薪水。所以,总是暗中在奖金里予以扣除。”  原来如此,所以才要每天早晨确认员工的仪容仪表。  结合每年两次的评审结果来看,头脑昏沉的员
期刊
他从小牙齿不太好,医生建议刷牙时家长从旁监督,超过三分钟,还得满嘴泡泡。一番顽强抵抗、鸡飞狗跳之后,心力交瘁的妈妈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法:读诗背诗。于是儿子胡乱刷,妈妈胡乱背,刚好能转移彼此注意力,好歹早晚三五分钟归于宁静。只是背的人选诗的原则全凭自己喜好,爱哪首选哪首,全不管小孩。他是否能理解,他是否能记住,全不在当妈的考虑范围。嗯,对了,背的人只顾自己高兴。  从大班坚持到了一年级,断断续续的,每
期刊
一头老牛拉着辆破车,慢吞吞走着,伴着“吱扭吱扭”的声响,四个胶皮轱辘滚过坑坑洼洼,从从容容,不愠不火。赶车的老汉抄着手,嘴里叼着长烟袋,鞭子抱在怀里,穿着破布鞋的双脚在下面荡着,优哉游哉。牛走得慢,他觉得理所当然。不用说打,连吆喝一声都懒得。  --这是过去在北方的乡间经常看到的场景。随便哪条土路上,都有慢吞吞走过的牛车或者慢吞吞迈过田埂的老牛,牛脖上的铃铛叮叮当当,头皮剃得乌青的牧童坐在牛背上,
期刊
攀登乞力马扎罗的人均费用超过两千美金,不是一笔小开销。虽说攀爬难度不大,但挑战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约上同伴,订好机票,购置登山装备,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此行的主向导亚历克斯。坦桑尼亚政府规定,进入乞力马扎罗山国家公园必须有当地专业向导带领,物资也不能用骡子等牲口运输,全靠挑夫背上去。  到达山脚小镇莫西后,我才了解当地登山协作队伍已经成了一条产业链,其高标准服务也在登山界享有盛誉。向导、厨
期刊
作为一个在故宫修房子的人,吴伟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上房顶。  2013年10月,刚入职故宫博物院工程管理处的吴伟,第一次爬上了宝蕴楼的屋顶。因为过于兴奋,他忘了戴口罩,吸了满满一口百年老灰。  2015年4月,故宫博物院开工修缮大高玄殿,当时27岁的吴伟经过了宝蕴楼项目的锻炼,成为该项目的现场负责人。大高玄殿是故宫的一块“飞地”,并不在宫墙内,而在景山公园西侧,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吴伟站在大
期刊
一只在森林公园出生、长得黑不溜秋的公狼,从小就喜欢听《狼爱上羊》这首歌。长大成年后,他偷偷爱上了一只从小也生活在此的白色母羊。  有一天,黑狼到小溪边喝水,正好看到他钟爱的白羊也在那儿喝水。  黑狼很想和她套近乎,于是主动上前打招呼:“你也在这儿喝水呀?”  白羊天生就怕狼,当即吓得连连点头。  为了打消白羊的畏惧心理,黑狼显得很温和地说:“我刚才还好奇为什么水这么甜呢,原来是你带来的呀!”  听
期刊
王姨爱看电视,这倒不是最近添的新爱好。1984年春天,王叔几乎是捧着一台九英寸黑白电视机向王姨求的婚。那年头电视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只要电视台上班,按开按钮,就能有一屋子的热闹。  这几年,电视对王姨的吸引力虽说有点下降了,但还没有像对她儿子小王那样从生活中彻底退出。一来王姨始终不习惯在手机和iPad那个小屏幕上看电视,“不得眼”;二来这些个新玩意实在也是用着不习惯。但是,一旦遇到自己喜欢的节目,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