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地貌与陕西风景油画渊源探析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f757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96-01
  油画原是从西方引进的古老画种,作为西方的油画传统,其再现性、写实性油画经历了类似中国传统文人画一般漫长的历史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油画经历了从再现向表现风格的现代性的历史转变,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各种艺术思潮此起彼伏出现的同时,艺术观念的多元化带来艺术形式的多元发展,这种多元化的发展必然挑战以往油画作为主要视觉绘画方式的主导地位,受到来自多媒体等当代多元艺术形式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油画如何当代化不仅是陕西油画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油画面临的大课题。
  陕西油画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也不缺乏卓有成就的大家。西安美院的郭北平几乎囊括了20年里所有的全国大展。仅1999年以来的全国美展中,他就夺得了一金二银四铜的佳绩,郭北平油画,森严中尤见随机,酣畅的"写意精神"令人称奇叫绝。他的油画作品,给予人的美感是整体之美,是和谐之美,是结构之美,同时具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流畅气势。他在中西两种文化中自由出入,娴熟地驾驭着具有高难度的西方油画艺术语言,又精湛地表现着中国当代人物的心灵。他的极具写意的肖像、人体、静物和风景,将造型与写意相融汇,留给人的是一种神超物外、远离世俗的亲切从容的心境。谌北新1955年入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他的作品曾参加莫斯科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展,还在荷、法等国举办过油画展。1988年在法国巴黎及荷兰安托芬市举谌北新是我觉得中国风景油画最有印象派及个人鲜明特色风格的一位画家,谌北新强调笔法,但不影响他在色彩上的发挥,不妨碍色彩上的表现力。1957年,当谌北新从中央美术学院油训班毕业的时候,他的毕业作品是一幅风景油画。在那个年代,他是第一个以风景油画作为毕业作品的学生,也从那个时候起,谌北新就被称作“中国风景油画第一人”。 崔国强现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油画作品参加“第七、八、九、十届美展,第一、二、三届油画展”等国家级展览十八次以上。陕西师范大学的冯民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美展。冯民生的作品是多年来游观西北地貌下的感悟,体现了气与象的融合,百年来中西融合成为前辈油画家无法回避的历史课题,如何将油画转换为中国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冯民生在最难把握的“气象”上,借“意象”来表现出画面的“气韵”,天地万物皆来源于生生不息的流动之气,“气”为“象”之本源,“气”为画之“神采”,风景油画最能表达个人对自然万物的感受与体悟,冯民生的油画表现出祁连山脉连绵不断的整体气韵及浑然天成的色调。
  目前陕西的风景油画发展较全国其它地区较为缓慢。在市场上,油画还需要更多的推动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油画的价值,油画才能发展得更好。油画、水彩粉画作为泊来画种传入中国近百年,从陌生面孔、初试浅尝到民族诗意、融合发展,在中国文化特殊的背景下,西画的民族情结愈加显著。外来艺术经过陕西画家们长期的学习、吸收和发展过程已然成为了陕西美术和长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风景油画需要纵向挖掘本土资源,横向感受世界变化,把二者结合好。在陕西这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背景积淀下,油画家的艺术创作无不被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陕西油画艺术家的作品表面上看似乎面貌单一,但是其内涵深刻,这与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相似性,对其内涵的欣赏需要观者更多的耐心,放下尘世的慌乱与烦杂,具有传统画学中讲求的“澄怀”心态,进入艺术家内心世界体验其作品的精神意蕴。相对全国其他地区艺术的流光溢彩,这里似乎更加安靜。但是要使陕西油画融入更加开放的国际多元化进程则需要强有劲的助力,这个助力就是成熟的艺术机构的大力推广、运营,评论家、策展人的支持,加之与收藏机构的紧密联系。这样才能稳固地把西安油画艺术推进一个展新的时代。陕西并不缺少优秀的油画作品,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优秀油画家的作品相比较也并没有什么差别,更谈不上有什么差距,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不同角落,对社会有自己的观察方式,表现在作品中自然也有区别。所以,不同的只是表现风格,而不是先进与落后的区分。
  中国人对油画的学习,由模仿阶段到进入到思考自己的风格以及画派的阶段。随着和欧美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加,画家有了很多到西方的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和临摹原作的机会,对油画有了近距离深入了解的机会。2013年7月28日南方油画山水画派成立的预备会在广西南宁召开,迅速得到美术界同行的支持和关注。近十多年来,广西、湖南、福建、海南等省,写生风气浓郁,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的“南方风景10年”大型油画风景展也可以看到南方风景油画的活跃状况。还有在美术界瞩目的“漓江画派”,在理论上廓清了广西美术界发展的方向,使原本散沙一盘的广西美术队伍得以空前的力量集合,表现广西本土美术资源、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这一审美特征也开始得到国内画坛的认可。我们应当借鉴这些成功范例的经验,来重视和发展陕西的风景油画。
  “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策划和培育的一个品牌展览,是一个长期的,有连续性的展览。逢单年举办国画展,逢双年举办油画或其它形式的美术作品展。“高原·高原”不仅是一种自然概念,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建构。“高原·高原”在当代语境中提出对“高原精神”及“西部美学”的提炼,展现中国西部,特别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高原地区独有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旨在讨论西部文化地理资源在中国精神谱系中的意义。在对民族文化与普世价值的追寻中,对当代社会与当代性问题的深刻关注中,油画独特的艺术美感,更不失其意义。这个展览的主旨在深挖西部的地域特性,我们应当深入挖掘秦岭的地域文化特性,通过展览不断发掘陕西油画有潜力的艺术家,通过宣传推广来扩大陕西风景油画的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76-01  社会交往是人的社会性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实现社会化的必要途径。 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幼儿与周围人相互交流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  社会性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当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并没有带来自身和他人的任何先见,他们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并认识他人的,通过与他
感冒 common cold 感受外邪,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rn
城市传统文化是城市发展历史的标志,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越久远,这个城市的历史就越长。通过对淄博市传统文化现状的阐述,对市场化进程与城市传统文化断裂进行原因分析。
摘 要:20 所开设体育教学活动院校的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河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和师资状况。发放教师问卷 150 份,回收 142 份,回收率为 95%有效问卷 142 份有效率为 100%。  关键词:文化传播;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12-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81-01  通过问卷直观的反映出当前河南省普通高校有关体育场地、器
摘 要:骈俪的成分在先秦时代的散文中就出现过,但是并不十分流行;南朝时代骈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章不仅内容和辞藻华丽,而且讲究句式和对仗,骈文的发展达到逐渐成熟的时期;盛唐时期,文学复古逆流思潮蓬勃发展,与骈文相对抗;晚唐时期,在古文逐步衰落的过程中,小品文崛起并深受人们赞赏,后来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骈文卷土重来,再次受到人们的赏识。  关键词:骈文;骈俪;对偶;科举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78-01  音乐欣赏是经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当我们聆听一首乐曲的时候,必定会受作品中各个音乐要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不同情绪的反应,我们对音乐作品的这种情绪的反应,是感性的,它并不需要经过理性的过程。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乐声中感受不同乐器的色彩,从不同的音乐
摘 要:本文着手于我国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对少数民族美术资源实际应用于美术教学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总结出少数民族美术资源实际应用于美术教学的具体策略,为今后的美术新课改提供正确的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美术;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80-01  一、引言  美术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培养先进艺术
摘 要:奥尔夫音乐治疗源自奥尔夫教学法,也增加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思想。本文先就奥尔夫音乐治疗与奥尔夫教学法的差异做了比较探讨,然后对奥尔夫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做了介绍,最后对奥尔夫音乐治疗的形式和实施流程进行展示,以促进我国奥尔夫音乐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治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85-02  
摘 要: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本文描述了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从侗族大歌演唱的语言特点、呼吸方法、共鸣及舌尖颤音的运用四方面对其演唱特点做出分析、总结,从而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更重要的本文是对侗族大歌在课堂
摘 要:微文化是基于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产生的新型文化载体,它的即时性、开放性和分众性等传播特点拓宽了高校思政工作视野,本文浅析微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探索如何构建“微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接平台。  关键词:微文化;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89-01  微文化是起于微博的广泛应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崛起,由“微时代”、“微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