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高师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要是对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学校音乐教育,使学生在精神上、心理上获得完美的平衡,和谐的发展,具有传播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能力,培养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目标特点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综合性 开放性发展性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音乐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深化审美情感体验的必要途径。通过学校音乐教育,使学生在精神上、心理上获得完美的平衡,和谐的发展,具有传播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主体呈现国有、外资、合资、集体、私有经济共存的多元化格局,就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了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双向选择或自主创业方式参与社会生活。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思维活跃、专业素质良好的音乐人才,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它需要培养并逐步深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是在拥有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还能独立运用、检验和评价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经历了全方位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校的育人条件和育人环境也相继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随着社会对音乐人才更高的要求,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培养能迅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开放型”新型音乐人才,给今天的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新形势下高师音乐创新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指导思想是:重视专业素质和人文修养的综合培养,紧密结合经济主体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基本结构为:以音乐专业主干课程学习为核心,教育理论类课程为主体,文化类课程和两课类课程为双翼,跨专业选修和主辅修为拓展点,广泛的社会艺术实践为平台,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能力,培养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目标特点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新形势下高师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特点。目前高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难以担此重任的,必须对其进行改革,这是一个没有争议的问题。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要体现大师范的教育观,在改革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的关系;二是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关系;三是文化和专业两大类课程的关系。争取做到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为共同夯实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新形势下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适应当今社会文化生活和经济活动发展的新要求。人才培养应立足专业,面向市场,培养学生开放活跃的人文气质和大胆创新的开拓精神,体现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即要培养适应新形势下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创新音乐人才。
因此,新形势下高师音乐创新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指导思想是:重视专业素质和人文修养的综合培养,紧密结合经济主体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多元需求的能力。高师音乐教育应该对这方面加以密切关注,不断夯实学生基础并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
综合性:指学习内容的综合性,既要突出专项技术技能的学习掌握,还要重视综专业综合知识的学习;既要注重专业理论学习,还要注重艺术实践锻炼;既着眼于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相关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以其它学科知识的了解;既要重视课内学习,还要重视课外提高。同时,加强音乐学专业学生全局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创新性:一是指思想观念的开拓和创新;二是业务能力的开创性。创新首先是意识的创新,其次才是业务能力的创新。
发展性:学生具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和能力,教育不仅要面向现实,更应该放眼未来。在高师音乐教育培养模式中,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加大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进而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良好愿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才培养规格的这三个特点是相互统一的,不能分割。没有整体扎实的基础,创新便无从谈起,没有了创新的意识品质和基本能力,未来的发展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这三个方面的规格特征。
创新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结构为:以音乐专业主干课程学习为核心,教育理论类课程为主体,文化类课程和两课类课程为双翼,跨专业选修和主辅修为拓展点,广泛的社会艺术实践为平台,共同努力培养出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目标特点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人才培养理念的改革,是我们今天最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和关键。培养“开放型”创新音乐人才,也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构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只有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了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才能根据培养“开放型”创新音乐人才这一理念来制定具体的专业学习内容。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才能对社会的需求有更真实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前,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在陈旧的就业观念指导下,目光狭窄,仅仅着眼于和本专业对口的一些学校和文化事业等机构,不敢冲破旧的就业观念的樊篱,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一个“铁饭碗”,如果没有这个“铁饭碗”就等于没有找到工作。而今天,社会的各种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业观念也同样如此。我们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已得到很大的拓展,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如开办琴行、开办艺术学校、开办各种考前班等途径,解决就业问题,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要体现大师范的教育观,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的关系;二是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关系;三是文化和专业两大类课程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统筹兼顾,齐头并进,突出特长,协调发展,认真研究今天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才,我们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才会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社会的挑选。
参考文献:
[1]尹爱青,金顺爱.论高师人才培养模式[M].中国音乐教育.
[2]董义琳.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学法革新[M].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3]李丽红.对重新构建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M].辽宁教育研究.
[4]金国峰.论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M].高教研究与实践.
[5]修朋月,张宝歌.高师院校校本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M].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综合性 开放性发展性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音乐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深化审美情感体验的必要途径。通过学校音乐教育,使学生在精神上、心理上获得完美的平衡,和谐的发展,具有传播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主体呈现国有、外资、合资、集体、私有经济共存的多元化格局,就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了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双向选择或自主创业方式参与社会生活。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思维活跃、专业素质良好的音乐人才,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它需要培养并逐步深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是在拥有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还能独立运用、检验和评价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经历了全方位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校的育人条件和育人环境也相继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随着社会对音乐人才更高的要求,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培养能迅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开放型”新型音乐人才,给今天的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新形势下高师音乐创新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指导思想是:重视专业素质和人文修养的综合培养,紧密结合经济主体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基本结构为:以音乐专业主干课程学习为核心,教育理论类课程为主体,文化类课程和两课类课程为双翼,跨专业选修和主辅修为拓展点,广泛的社会艺术实践为平台,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能力,培养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目标特点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新形势下高师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特点。目前高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难以担此重任的,必须对其进行改革,这是一个没有争议的问题。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要体现大师范的教育观,在改革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的关系;二是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关系;三是文化和专业两大类课程的关系。争取做到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为共同夯实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新形势下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适应当今社会文化生活和经济活动发展的新要求。人才培养应立足专业,面向市场,培养学生开放活跃的人文气质和大胆创新的开拓精神,体现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即要培养适应新形势下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创新音乐人才。
因此,新形势下高师音乐创新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指导思想是:重视专业素质和人文修养的综合培养,紧密结合经济主体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多元需求的能力。高师音乐教育应该对这方面加以密切关注,不断夯实学生基础并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
综合性:指学习内容的综合性,既要突出专项技术技能的学习掌握,还要重视综专业综合知识的学习;既要注重专业理论学习,还要注重艺术实践锻炼;既着眼于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相关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以其它学科知识的了解;既要重视课内学习,还要重视课外提高。同时,加强音乐学专业学生全局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创新性:一是指思想观念的开拓和创新;二是业务能力的开创性。创新首先是意识的创新,其次才是业务能力的创新。
发展性:学生具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和能力,教育不仅要面向现实,更应该放眼未来。在高师音乐教育培养模式中,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加大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进而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良好愿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才培养规格的这三个特点是相互统一的,不能分割。没有整体扎实的基础,创新便无从谈起,没有了创新的意识品质和基本能力,未来的发展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这三个方面的规格特征。
创新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结构为:以音乐专业主干课程学习为核心,教育理论类课程为主体,文化类课程和两课类课程为双翼,跨专业选修和主辅修为拓展点,广泛的社会艺术实践为平台,共同努力培养出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目标特点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人才培养理念的改革,是我们今天最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和关键。培养“开放型”创新音乐人才,也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构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只有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了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才能根据培养“开放型”创新音乐人才这一理念来制定具体的专业学习内容。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才能对社会的需求有更真实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前,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在陈旧的就业观念指导下,目光狭窄,仅仅着眼于和本专业对口的一些学校和文化事业等机构,不敢冲破旧的就业观念的樊篱,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一个“铁饭碗”,如果没有这个“铁饭碗”就等于没有找到工作。而今天,社会的各种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业观念也同样如此。我们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已得到很大的拓展,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如开办琴行、开办艺术学校、开办各种考前班等途径,解决就业问题,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要体现大师范的教育观,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的关系;二是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关系;三是文化和专业两大类课程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统筹兼顾,齐头并进,突出特长,协调发展,认真研究今天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才,我们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才会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社会的挑选。
参考文献:
[1]尹爱青,金顺爱.论高师人才培养模式[M].中国音乐教育.
[2]董义琳.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学法革新[M].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3]李丽红.对重新构建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M].辽宁教育研究.
[4]金国峰.论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M].高教研究与实践.
[5]修朋月,张宝歌.高师院校校本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M].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