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总人口525万,自古以来就有"豫北粮仓"的美誉,盛产粮食、棉花、油料等作物,但安阳地处内陆欠发达地区,加入WTO后农业生产在规模、技术、资金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外来冲击对我市农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趋利避害?如何深化农业改革?安阳市委、市政府在确立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把"三农"问题作为主要课题来研究,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入手,努力提高安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安阳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3年全市粮、棉、油、菜、菌、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28万吨、4万吨、28万吨、423万吨、13万吨和44.5万吨。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460公斤、8公斤、58公斤、70公斤和629公斤。目前,我市粮食、棉花、油料亩产分虽达到345公斤、52公斤和243公斤,分别比1978年增长109%、141%和658%。单产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占有量的增加是我市主要农产品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标志。
2、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开始打破,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以滑县、安阳县为主的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带,以汤阴县、内黄县为主的反季节瓜菜生产带,以汤阴县、龙安区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带,以林州市为主的瘦肉型猪生产带,以汤阴县为主的肉鸡生产带等,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日渐显现。目前,全市粮经比达到67:33,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比已调整到71.3:3.4:25.1:0.2。
3、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业科技迅速发展。随着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越来越重视科技在农业中的作用,以此作为安阳农业增长的突破口,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组装配套后得到进一步推广普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市耕地复种指数达到180%以上。"种子工程"新创造经济效益近10亿元,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超过90%。我市农业科研推广机构较全,辖区内除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外,有5个市属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种、养试验场、良种繁育场17处,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机构108个,服务人员1.9万人。市农科所培育的"豫谷2号"新品种获国家二等奖,内黄县"三一式"麦棉套种模式被定为国家总理基金田,汤阴县肉鸡生产被列为国家科委12项星火计划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在我市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已达40%以上。
4、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巨变。2003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38元,比1978年的77元增长31倍多,年均实际增长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22元,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8.2%。食物消费重点也由追求数量的增加转为追求质量的改善。据统计,目前我市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1台、洗衣机87台、摩托车16辆,电冰箱84. 5台。同时,交通、通讯及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正成为农民生活消费的新热点,已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4%左右。
尽管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新形势下,由于农业从生产到市场各个环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整体上看,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新阶段仍然处于"爬坡"时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大农民收入增长趋缓;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仍不尽合理;三是党的农村政策在部分地方落实不到位;四是加入WTO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明显;五是彻底转变职能比较难。
二、"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
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经济发展进步是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基础。为此安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展开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要强化发展与调整的意识,以结构调整推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改革与创新的意识,加大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力度;强化增效与增收的意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适应农业新阶段的大趋势和新变化的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一要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重点抓好优质强筋小麦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优质瓜菜食用菌基地、优质林果基地、10万亩生态农业基地五大基地建设,真正生产出合格优质的农产品,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二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扩大"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的实施规模。加大"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力度,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休系,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三要加强以服务体系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发展的支撑力。完善防洪抗旱设施、旱涝保收田、能源生态、乡村道路、农村电网等建设,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农业信息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执法体系为主的五大体系建设
(二)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长期以来,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一要通过扩大农业自身容量,处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小城镇,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投资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就业。二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切实做好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工作,继续落实好"十万建筑大军出太行"、"新疆摘棉"、"北京工岗快递"等大型劳务输出的相关政策。三要切实落实户籍改革政策,清理整顿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降低农民进城门槛,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吸引农民到城市创业。
(三)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是农业经营的主体。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根本问题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认真落实中央精神,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机制。要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继续做好农村财务公开工作,全面落实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财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公开质量。以明晰资产产权、建立资产台帐、规范资产流转为重点,指导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资产管理,优化资产结构,促进资产重组,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建立稳定的农村经济管理新秩序。
三、安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为增加农民收入安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从本市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出发,规划出未来几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以订单农业为载体,使我市优质强筋小麦面积稳定在280万亩左右,力争经过2-3年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和销售中心;加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环境管理,特别是对农药、兽药、化肥、添加剂、生长调节剂等农资生产和使用的安全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生产、使用规范,提高农产品的安全系数。
2、调整农业布局,优化农业区域结构。继续有计划地在西部发展优质油葵、双低油菜等高效农作物;东部平水地区,要以内黄县为中心,辐射安阳县、滑县、汤阴县,推广以麦棉套种、麦油套种、麦菜套种、枣农间作等为代表的高效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积极发展反季节温棚蔬菜、珍稀食用菌、名优中药材等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
3、拓宽农民就为空间,优化农村就业结构。乡镇企业要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乡村集体企业为重点,以股分制、股分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为主要形式,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产品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实现优势产品产业化、名牌化,形成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小城镇对产业、资金、人才的聚集效益,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城镇,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和到小城镇就业。
一、安阳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3年全市粮、棉、油、菜、菌、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28万吨、4万吨、28万吨、423万吨、13万吨和44.5万吨。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460公斤、8公斤、58公斤、70公斤和629公斤。目前,我市粮食、棉花、油料亩产分虽达到345公斤、52公斤和243公斤,分别比1978年增长109%、141%和658%。单产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占有量的增加是我市主要农产品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标志。
2、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开始打破,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以滑县、安阳县为主的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带,以汤阴县、内黄县为主的反季节瓜菜生产带,以汤阴县、龙安区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带,以林州市为主的瘦肉型猪生产带,以汤阴县为主的肉鸡生产带等,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日渐显现。目前,全市粮经比达到67:33,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比已调整到71.3:3.4:25.1:0.2。
3、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业科技迅速发展。随着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越来越重视科技在农业中的作用,以此作为安阳农业增长的突破口,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组装配套后得到进一步推广普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市耕地复种指数达到180%以上。"种子工程"新创造经济效益近10亿元,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超过90%。我市农业科研推广机构较全,辖区内除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外,有5个市属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种、养试验场、良种繁育场17处,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机构108个,服务人员1.9万人。市农科所培育的"豫谷2号"新品种获国家二等奖,内黄县"三一式"麦棉套种模式被定为国家总理基金田,汤阴县肉鸡生产被列为国家科委12项星火计划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在我市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已达40%以上。
4、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巨变。2003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38元,比1978年的77元增长31倍多,年均实际增长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22元,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8.2%。食物消费重点也由追求数量的增加转为追求质量的改善。据统计,目前我市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1台、洗衣机87台、摩托车16辆,电冰箱84. 5台。同时,交通、通讯及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正成为农民生活消费的新热点,已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4%左右。
尽管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新形势下,由于农业从生产到市场各个环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整体上看,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新阶段仍然处于"爬坡"时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大农民收入增长趋缓;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仍不尽合理;三是党的农村政策在部分地方落实不到位;四是加入WTO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明显;五是彻底转变职能比较难。
二、"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
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经济发展进步是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基础。为此安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展开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要强化发展与调整的意识,以结构调整推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改革与创新的意识,加大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力度;强化增效与增收的意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适应农业新阶段的大趋势和新变化的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一要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重点抓好优质强筋小麦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优质瓜菜食用菌基地、优质林果基地、10万亩生态农业基地五大基地建设,真正生产出合格优质的农产品,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二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扩大"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的实施规模。加大"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力度,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休系,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三要加强以服务体系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发展的支撑力。完善防洪抗旱设施、旱涝保收田、能源生态、乡村道路、农村电网等建设,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农业信息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执法体系为主的五大体系建设
(二)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长期以来,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一要通过扩大农业自身容量,处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小城镇,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投资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就业。二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切实做好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工作,继续落实好"十万建筑大军出太行"、"新疆摘棉"、"北京工岗快递"等大型劳务输出的相关政策。三要切实落实户籍改革政策,清理整顿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降低农民进城门槛,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吸引农民到城市创业。
(三)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是农业经营的主体。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根本问题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认真落实中央精神,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机制。要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继续做好农村财务公开工作,全面落实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财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公开质量。以明晰资产产权、建立资产台帐、规范资产流转为重点,指导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资产管理,优化资产结构,促进资产重组,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建立稳定的农村经济管理新秩序。
三、安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为增加农民收入安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从本市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出发,规划出未来几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以订单农业为载体,使我市优质强筋小麦面积稳定在280万亩左右,力争经过2-3年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和销售中心;加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环境管理,特别是对农药、兽药、化肥、添加剂、生长调节剂等农资生产和使用的安全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生产、使用规范,提高农产品的安全系数。
2、调整农业布局,优化农业区域结构。继续有计划地在西部发展优质油葵、双低油菜等高效农作物;东部平水地区,要以内黄县为中心,辐射安阳县、滑县、汤阴县,推广以麦棉套种、麦油套种、麦菜套种、枣农间作等为代表的高效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积极发展反季节温棚蔬菜、珍稀食用菌、名优中药材等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
3、拓宽农民就为空间,优化农村就业结构。乡镇企业要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乡村集体企业为重点,以股分制、股分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为主要形式,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产品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实现优势产品产业化、名牌化,形成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小城镇对产业、资金、人才的聚集效益,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城镇,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和到小城镇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