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语言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教师课堂语言必须讲究艺术性,用富有哲理、智慧和文采的语言,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启迪、思想上的滋补以及文化上的熏陶,让语文课堂教学富有魅力,同时又具有美育德育功能。本文就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表达艺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艺术;人文精神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老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语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大学语文课堂语言除具备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凝炼性的特征之外,更需要在人文精神涵盖之下,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大学语言的学科特征,要求教师的课堂表达追求一种以情感型为主的综合艺术风格,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学识,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讲课声情并茂,富有逻辑,具有形象性、鼓动性和感染力,在教学语言上能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
一、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教材蕴藏的人文属性
语文教学不只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比较丰富,教师要力图通过各种情感方式如语言、表情、动作等把学生引入摇曳多姿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情感激荡中心灵受到感化、净化、提升,培养其人文精神和素养。因此,教师要深入发掘教材的人文底蕴和情感色彩,力求从人文性的角度来理解课文。例如传统名篇鲁迅的《祝福》,两个是主要的人物鲁四老爷和祥林嫂,通常我们站在阶段的角度,批判封建阶级的残忍,而对被压迫者祥林嫂作为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表示同情。如果从人文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发现鲁四老爷戴着伪善的面具,在骨子里隐藏着兽性;祥林嫂勤劳、善良、坚韧并具有微弱的反抗精神。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发掘,在每篇课文中都可以体会或丰富或简约的人文精神。这样,教师才能以发自内心的爱憎感情,通过饱满生动的课堂语言加以表达,从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要充分发掘教材中隐含的美好理想、坚定信念、高尚人格、健康价值观、积极精神等,让学生因文悟道,见贤思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承载文化,突出语言形象蕴含的审美特性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矣。语言要讲究文采,书面语是如此,做为大学课堂教学用语的教师语言也是这样。大学课文的文学性强,有利于教师用文学性的语言进行讲解,增强形象生动性,使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听讲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张扬课文的文化意蕴,用灵活多变、摇曳多姿、丰富多彩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讲解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可以进行再加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原课文创造的形象。富有审美性的课堂语言具有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方面,形式美要求语言在遣词造句以及修辞上要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情趣;内容美要求语言蕴含有深刻的思想和哲理,给人以启迪,让人回味无穷。例如:“广袤无垠的中国不仅孕育了灿烂浩如烟海的诗歌,也演绎了许多以少胜多的精彩战役。三国时期,在湖北赤壁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上就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诗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北宋词人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导语饱含激情,语调铿锵,营造出一种思接千载、恢宏大气氛围,有利于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情景当中。
三、用语规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的说话作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最容易模仿语文教师的语言。一般来说,其他学科的教师表达能力差点,学生还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如果语文老师说话用词不准、条理不清,枯燥乏味,可能要引起大学生的强烈不满。因此,语文教师尤其要加强语言修养,着力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一是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速适中,快慢得当,抑扬顿挫,富有节奏,让人听之有如沐春风之感;二是条理性强,逻辑严密,课堂语言要围绕主题,中心突出、条理分明,不能颠三倒四,重复啰嗦,漫无边际,牵强附会;三是要准确生动,用词恰当,表意精确,切忌模棱两可,词不达意,要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尽量使语言明白晓畅,容易使学生接受。
四、含蓄生动,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渠道,在严肃认真的基础上,也要讲究气氛的活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言的含蓄性,就是要求教师课堂语言耐人寻味,暗藏玄机,或巧妙设疑,或委婉暗示,或侧面烘托,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用想象去补充和丰富。语言生动性,就是要求教师课堂语言幽默风趣,富于情趣,甚至是妙语连珠、机锋四出,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课堂语言可使用排比、比喻、夸张以及成语、典故等增强表达效果。如教学《长恨歌》,学生在学习全诗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封建帝王有真正的爱情吗?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感情真如诗中深沉真挚吗?后人为什么同情和称赞她们的爱情故事呢?连续三个问题,环环相扣,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加深广的境界。
总之,语文课堂语言和其他学科教学语言具有共同性,但又具有独特性,有更多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富有感情色彩,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或澎湃激越,或泉水叮咚,或简洁精炼,或娓娓道来,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思想水平,更能给人以心灵的启迪,给以美的享受和性情的陶冶。因此,大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深入挖掘教材蕴藏的人文精神,不断提高文学修养与语言修养,学习掌握语言表达技巧,使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达到成熟和完美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陈谦、张成.浅议大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哲理美[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9)
[2]李航宇.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1-01
[3]覃凤梅.大学语文教师素养探究[J].语文建设,2013,(01)
作者简介:
魏家玉(1982.1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及其研究。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艺术;人文精神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老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语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大学语文课堂语言除具备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凝炼性的特征之外,更需要在人文精神涵盖之下,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大学语言的学科特征,要求教师的课堂表达追求一种以情感型为主的综合艺术风格,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学识,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讲课声情并茂,富有逻辑,具有形象性、鼓动性和感染力,在教学语言上能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
一、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教材蕴藏的人文属性
语文教学不只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比较丰富,教师要力图通过各种情感方式如语言、表情、动作等把学生引入摇曳多姿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情感激荡中心灵受到感化、净化、提升,培养其人文精神和素养。因此,教师要深入发掘教材的人文底蕴和情感色彩,力求从人文性的角度来理解课文。例如传统名篇鲁迅的《祝福》,两个是主要的人物鲁四老爷和祥林嫂,通常我们站在阶段的角度,批判封建阶级的残忍,而对被压迫者祥林嫂作为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表示同情。如果从人文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发现鲁四老爷戴着伪善的面具,在骨子里隐藏着兽性;祥林嫂勤劳、善良、坚韧并具有微弱的反抗精神。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发掘,在每篇课文中都可以体会或丰富或简约的人文精神。这样,教师才能以发自内心的爱憎感情,通过饱满生动的课堂语言加以表达,从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要充分发掘教材中隐含的美好理想、坚定信念、高尚人格、健康价值观、积极精神等,让学生因文悟道,见贤思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承载文化,突出语言形象蕴含的审美特性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矣。语言要讲究文采,书面语是如此,做为大学课堂教学用语的教师语言也是这样。大学课文的文学性强,有利于教师用文学性的语言进行讲解,增强形象生动性,使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听讲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张扬课文的文化意蕴,用灵活多变、摇曳多姿、丰富多彩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讲解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可以进行再加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原课文创造的形象。富有审美性的课堂语言具有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方面,形式美要求语言在遣词造句以及修辞上要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情趣;内容美要求语言蕴含有深刻的思想和哲理,给人以启迪,让人回味无穷。例如:“广袤无垠的中国不仅孕育了灿烂浩如烟海的诗歌,也演绎了许多以少胜多的精彩战役。三国时期,在湖北赤壁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上就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诗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北宋词人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导语饱含激情,语调铿锵,营造出一种思接千载、恢宏大气氛围,有利于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情景当中。
三、用语规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的说话作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最容易模仿语文教师的语言。一般来说,其他学科的教师表达能力差点,学生还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如果语文老师说话用词不准、条理不清,枯燥乏味,可能要引起大学生的强烈不满。因此,语文教师尤其要加强语言修养,着力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一是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速适中,快慢得当,抑扬顿挫,富有节奏,让人听之有如沐春风之感;二是条理性强,逻辑严密,课堂语言要围绕主题,中心突出、条理分明,不能颠三倒四,重复啰嗦,漫无边际,牵强附会;三是要准确生动,用词恰当,表意精确,切忌模棱两可,词不达意,要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尽量使语言明白晓畅,容易使学生接受。
四、含蓄生动,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渠道,在严肃认真的基础上,也要讲究气氛的活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言的含蓄性,就是要求教师课堂语言耐人寻味,暗藏玄机,或巧妙设疑,或委婉暗示,或侧面烘托,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用想象去补充和丰富。语言生动性,就是要求教师课堂语言幽默风趣,富于情趣,甚至是妙语连珠、机锋四出,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课堂语言可使用排比、比喻、夸张以及成语、典故等增强表达效果。如教学《长恨歌》,学生在学习全诗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封建帝王有真正的爱情吗?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感情真如诗中深沉真挚吗?后人为什么同情和称赞她们的爱情故事呢?连续三个问题,环环相扣,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加深广的境界。
总之,语文课堂语言和其他学科教学语言具有共同性,但又具有独特性,有更多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富有感情色彩,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或澎湃激越,或泉水叮咚,或简洁精炼,或娓娓道来,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思想水平,更能给人以心灵的启迪,给以美的享受和性情的陶冶。因此,大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深入挖掘教材蕴藏的人文精神,不断提高文学修养与语言修养,学习掌握语言表达技巧,使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达到成熟和完美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陈谦、张成.浅议大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哲理美[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9)
[2]李航宇.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1-01
[3]覃凤梅.大学语文教师素养探究[J].语文建设,2013,(01)
作者简介:
魏家玉(1982.1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及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