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甘薯机械起垄模式初探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ong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适应恩施州机械起垄的甘薯最佳栽培模式。[方法]对甘薯品种恩薯4号采用人工与机械起垄方式,不同行距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种植行距在机械起垄的60 cm时,产量为54 450.0 kg/hm2 ,其次是人工起垄的60 cm时,产量为53 325.0 kg/hm2,二者间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间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综合比较,采用机械起垄60 cm的种植方式,不仅综合产量最高,且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更适用于山区种植,为实现恩施州甘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关键词 甘薯;机械化;恩施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8-086-01
  甘薯又名红薯、白薯、番薯、山芋和地瓜[1],在恩施州俗称“红苕”。目前甘薯在我国种植面积大,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2],年均种植面积在450万hm2 左右,总产约1亿t,分别占全世界的45%和80%。恩施州甘薯常年种植面积在6万hm2左右[3],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恩施州甘薯种植一直以来采用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农村劳动力紧张,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制约了甘薯产业及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整个恩施州的机械化程度较低,机具机械配套不成熟,大规模应用还需技术指导与时间。该试验对甘薯品种“恩薯4号”采用不同的机械化起垄方式,不同的行距水平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处理下甘薯的综合性状,以期摸索出最佳的栽培模式,减少劳动力,降低种植成本。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恩施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甘薯品种“恩薯4号”。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恩施州农业科学院西河坝试验基地,海拔450 m,试验地平坦,黄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油菜,播前翻耕,人工碎土后播种,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一致。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次重复,6个处理(表1),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共18个小区,各小区长5.56 m,宽2.40 m,面积为13.34 m2。在出苗期、花期各追肥1次(每次按设计用量的50%追施),同时中耕除草。
  1.4 栽培管理 2014年3月16日排种,5月25日大田整土,5月28日栽插大田,栽前施足底肥,田间施肥量为:底肥40.00 kg复合肥(含NPK各15%),6月10日大田追肥1次,施尿素225.00 kg/hm2,7月10日中耕除草,7月12日追施复合肥1次,施复合肥(含NPK各15%)225.00 kg/hm2、钾肥37.50 kg/hm2,8月4日、8月30日分别叶面喷施钾肥1次,每50.00 kg水加磷酸二氢钾0.10 kg和尿素0.25 kg。10月15日田间调查,10月17日收获甘薯。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甘薯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处理甘薯均能正常生长,单株结薯个数为3.4~5.6个,大中薯率为81.0%~96.6%,无论垄距长短,机械起垄的单株结薯数要略高于人工起垄的单株结薯数,而机械起垄的大中薯率要略低于人工起垄的大中薯率(表2)。
  2.2 不同处理对甘薯鲜藤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所有处理对甘薯鲜藤产量的影响幅度较小,处理⑤藤产产量最高,为55 372.5 kg/hm2,与处理①、处理③、处理④相互之间鲜藤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②、处理⑥之间产量差异显著。
  2.3 不同处理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所有处理均是机械起垄甘薯的产量比人工起垄的产量要高,但增产幅度均比较小,在1.01%~2.26%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①综合产量最高,折合单产54 450.0 kg/hm2 ,其次是处理②折合单产53 325.0 kg/hm2,处理⑥综合产量最低,只有46 800.0 kg/hm2 。处理①与处理②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种植行距在机械起垄的60 cm时,其综合产量最高,折合单产54 450.0 kg/hm2 ,其次是人工起垄的60 cm时,合单产53 325.0 kg/hm2,二者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人工起垄行距为120 cm时,综合产量最低,只有46 800.0 kg/hm2 。综合比较,虽然机械起垄的商品薯率低于人工起垄,机械起垄垄距60 cm时,产量最高,与最高人工起垄间不显著,而与其他处理间显著。在武陵山气候条件下,采用机械起垄60 cm的种植方式,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且产量不会有明显下降,更适用于山区种植。至于甘薯的商品薯率与起垄形式是否有明确的联系,则需要更一步的试验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维金,朱旭彤,余德谦.作物栽培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87-197.
  [2] 金善宝,庄巧生,李竞雄,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166.
  [3] 谢瑞礼.长江流域甘薯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长江出版传媒,湖北农业科学出版社,2013: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分析技术同时测定白酒中10种吡嗪类物质。 [方法]吡嗪类物质是白酒中的一类重要健康功能成分,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结合液液萃取样品前处理过程同时检测白酒中10种吡嗪类物质。[结果]试验表明,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1%~11.3% ,加标回收率在79%~96%,该方法满足白
期刊
摘要综述了目前水环境中微藻和细菌间相互促进、相互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构建以藻-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水生生态调控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提出了今后藻-菌关系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微藻;细菌;相互关系;水环境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6-249-04  Abstract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utual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了检测水中F-、Cl-、NO-2、Br-、NO-3、PO3-4、SO2-4,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采用离子色谱同时测定水中7种阴离子的方法。[方法] 以4.5×10-3 mol/L Na2CO3+8.0×10-4 mol/L NaHCO3为淋洗液,流速为1 ml/min。[结果]在系列浓度范围内,7种阴离子峰面积与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 9),加标回收率为8
期刊
摘要 [目的]对多孔菌漆酶包埋于AOT/异辛烷反胶团中的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在漆酶反胶团中加入醋酸盐缓冲液和邻联甲苯胺,放入25 ℃恒温箱中培养25 min后离心,取下清液,测光密度值。[结果]在漆酶反胶团体系中加入适量吐温-80后,漆酶反胶团酶活力有所提高。经反胶团包埋后,酶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较水相酶有较大提高,在40 ℃下保温30 d酶活力保留81.3%,在pH 4.5下保存30 d酶活
期刊
摘要 漆酶是一种具有高效催化效用的氧化酶。它的催化产物为水,完全不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因而其利用受到各方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新型材料、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高速发展,大量高质量、高性能的材料在固定化漆酶方向得以应用。纳米磁性复合载体就是其中一种。它在回收循环利用、提高利用效率以及扩大漆酶可使用条件方面的效果明显。  关键词 固定化漆酶;磁性载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 S188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从药用功能、水体净化功能、保健功能、饲料利用及食品开发、生物治理等方面,对辣木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辣木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及辣木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辣木;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S7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8-008-03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也称鼓槌树、牛奶树、洋椿树、马萝卜、嚤啰豆等
期刊
摘要 [目的]培育适合新疆北疆棉区种植的早熟杂交棉品种,探讨杂种F1代的杂种优势,为北疆棉区提供高产优质早熟杂交棉品种。[方法]2011年以芽黄突变体为母本,配置14个杂交组合,并筛选出强优势组合。[结果]竞争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有11个参试组合子棉产量超过CK;有13个组合皮棉产量超过CK;其中组合KH1148和KH1150的早熟性好、丰产性突出且纤维品质综合性状优良。[结论]组合KH1148和K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索不同谷子品种的最佳播期,对谷子产量、农艺性状及抗性进行测定。[方法]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播期,副区为品种,研究了播期对谷子产量、农艺性状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早播或晚播均会造成减产;参试品种长生07、晋谷36、长农35产量较高。结合产量、农艺性状、抗性,长生07、晋谷40、晋谷36适宜的播期为5月13日,延谷13、长农35适宜的播期为5月20日。[结论]延安谷子适宜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贝吉佳”草莓组培生根环境,并对组培苗进行驯化移栽。[方法]以“贝吉佳”草莓匍匐茎茎尖为外植体,研究其生根的影响因素及移栽基质对成活率的影响。 [结果]最佳的生根培养基浓度为1/2MS,生根率可达100%;IBA的生根效果优于IAA,当IBA浓度为0.3 mg/L时生根效果最好,根粗壮,须根最多;活性炭浓度为0.5 g/L,最适合“贝吉佳”草莓根的生长。组培苗的驯化中,珍珠岩和蛭
期刊
摘要 为了培育超高产小麦优良品种,提出了用辐射诱变亲本,提高小麦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从而增强杂交优势的理论。2003~2004年用X射线连续2年照射处理上一年处理播种出的小麦干种子。2005~2007年用高能X射线“放疗”和核磁共振双重处理,连续重复处理3年,在2007年获得大量多种类型的畸形突变植株。利用这些突变材料作为亲本,与大田中表现好的正常植株进行杂交。在杂交后代中又出现了大量的畸形突变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