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故事导课,激发求知欲
  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中,故事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教师借助故事导课,用绘声绘色的语言铺陈渲染,既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能使学生精神焕发,兴趣盎然,求知欲冲动。例如,在学习“人的性别决定”时,我首先给学生讲述“超生游击队”的故事,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疑问,女主人公一连生了3个女孩,第4胎一定会是男孩吗?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通过教师设置的故事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讲述爱因斯坦的故事:美国的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到:“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同学们不禁想:如果他们真结婚了,她能梦想成真吗?
  2. 适度提问,激活思维
  回答问题往往包括想象、判断、评价、推理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及知识的重新整合等。比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一般陆生植物的叶子上表皮比下表皮绿?为什么要将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处理的薄而透明?设置的问题之间还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例如在讲述“呼吸作用”一节时,先通过提问,复习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此后提问这些能量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那么这些能量是怎样释放出来而用于生命活动的呢?于是顺理成章引入“呼吸作用”这一课题。
  3. 设计讨论,激励参与
  有效的课堂讨论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利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教师的教学。比如学习“形形色色的生物”这一节,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生物有哪些特征?一个人的回答往往比较单调,不能全面准确的概括。小组讨论时,你一言我一语,能激活个人思维,触类旁通,引导更多的思考,得出多样化的答案。实践证明,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同时,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向思考,淡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另外,小组成员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他们经常进行交流,相互之间就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倾听他人的意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小组成员间各有分工,这样能在有限的时间內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效果,显示出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4. 联系生活,激起好奇心
  例如,在讲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一节内容时,可结合讲授常见的器官疾病(如胃疼、阑尾炎、胰腺炎、盲肠炎和肝脏疾病等)及其预防,并利用可拆卸的人体模型给学生展示相应器官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课后还将模型留在教室里供学生巩固和探索。于是常有学生指着自己的某个部位问:老师,如果这里有些疼,是不是说明器官有问题?在讲到“血液”和“尿的形成和排出”的时候,将事先准备的医院血液检查分析报告单和尿液检查分析报告单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分析病情。每到此时,学生都表现得异常好奇,甚至有的学生会将自己或家人的化验单拿来和大家一起分析探讨,或课后找教师分析……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指导生活的科学方法,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也激起了学生了解科学的好奇心。
  5. 灵活运用教材,提高效率
  为了与教学设计联系更密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尝试灵活运用教材。例如在“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节,教材按照事物形成的规律呈现内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尿的排出。而学生在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模型,了解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后,完全有能力直接推测出尿的排出途径。这样就节约了课堂时间,为本节的重难点“尿的形成”留出了足够的分析讨论时间,课堂结构更趋于合理。
  6. 课堂训练,活学活用
  “课堂训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和实践,它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设计课堂练习时应注意练习形式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要富有创意,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注重知识的迁移,注重活学活用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练习:清晨我们喝下的水是如何排出体外的?水分的排出是不是无意义的浪费现象?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水习惯?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自从走上三尺讲台,就知道:任何一节课,都离不开它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具有统领作用,或者可以说是一节课的灵魂。就连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化和强调,把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三个维度,足以证明教学目标对于语文课堂的重要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虽然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但仍然存在“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
地方历史与社会的素材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它内容丰富,是广泛记载地方自然、地理、物产、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人物、风俗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小型“百科全书”,起着“览一隅而知天下”的作用。  我校由王林生老师于2007年编撰的校本课程《身边的历史与社会》,通过课外探究、课堂渗透的方式,在完成了一个轮回的校本课程教学之后,学生对自己家乡历史的认识得以提高,学习热情受到极大激发。几年的实践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作为全国广泛使用的教材,在教育教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它着重考虑学生共同发展规律,难于充分适合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识和心里发展上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创新处理教材,使其更符合學生认知规律,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一、以学情为基准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关注全体学生  1. 调整模块之间顺序,适应文理分科地区学生的学习需求  根据学生学
话题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主”的写作形式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这样能突显出学生的写作个性,让学生的心海自由放歌。但是正因为这样自由自主开放型的写作形式让学生更觉无从下手或偏离题意,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掌握好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写出好的文章呢?  一、快速审题,明确方向  审题是话题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话题作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提示性文字材料、话题范围、注意事项或要求。审题就
一、热爱学生  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实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童心是一颗由父母用爱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体,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班级管理要以厚爱为出发点。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  热爱学生,就要
微型小说一般几百字、一千字,这是微型小说的外部特征。微型小说的“微小”主要表现在其三要素:环境、情节和人物的构成量最少,并且,微型小说的细节刻画精细。如何提高微型小说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微型小说姓“微”,教学中必须抓住它“微小”的艺术特征。  一、放大“微”环境,感受氛围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环境是微型小说构成的重要元素。事件越单
就学校教育系统而言,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学校系统内具有教育、教学、科研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教职工,是现代学校管理最根本、最核心的资源。传统的学校管理中不是将人力作为资源,而是作为可借用的力量,以刚性的制度管住教职工,以职称、工资、津贴来激励士气与积极性。这就否定了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有效开发学校这一活资源,实现学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转变,是一个重点问题,是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
【摘要】瓦的发明和使用,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近年来,在陕西延安卢山茆遗址出土了年代最早的板瓦和筒瓦[1],把瓦的歷史推到了夏代以前。瓦当的出现则比瓦晚了很多。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覆盖屋檐椽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当即挡也,它既有保护椽头的作用,又有美化建筑之功能,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独创。目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瓦当,是陕西省扶风县召陈村的西周晚期宫殿建筑群遗址的重环纹半
一、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指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高中教师参与课堂观察的目的是对提高课堂教学价值的途径提出建议,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课例的研究方向是评价英语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观察角度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課例分析  以我校高二级英语教师
故事教学能激发、维持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加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带动多元智能的发展,易于渗透中西文化,能贯穿浸入式的各个学科。  一、故事教学的实施  1. 准备阶段  讲述故事前,让学生猜猜故事里的人物,甚至故事中可能出现的单词、句子。这一环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未知的好奇心,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学生很喜欢这一环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说出没有标准答案的单词和句子,因